微微颔首后来到顶楼属于徐良自己的办公室。
先翻看了一下公司的账目。
除了股权投资,以及控股的九家公司。
账上的资金已经从巅峰时的771.75亿美元滑落到了现在的602亿美元。
其中收购昆仑科技花掉了179亿华夏币,收购新梦想地产项目花了160亿华夏币,收购苏泊尔52.74%的股权花了32亿华夏币,后续又追加投入20亿华夏币。
收入方面仅有卖掉金陵第二机床的三亿华夏币。
至于卖掉的南孚电池、中燕控股,都变成了丰收和德农的资产,而不是红岩的现金。
扣除这50亿美元的支出。
红岩还做多石油、铁矿石、黄金,目前已经投入了109亿美元,杠杆只有3.5倍,并不是很高。
除了风险方面的考虑。
最主要的是融资成本太高了。
美联储连续的加息,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加到了5.24%,普通商业贷的利率已经破8。
凭借红岩的信用,虽然能拿到低息贷款,但追逐长期多头的情况下,高杠杆一点都不实惠。
剩下的将近20亿美元,基本都拿来交保险了。
从零五年到现在,红岩通过各种渠道买来的CDS债券总数额已经突破700亿美元。
尤其是进入零六年后,吃人不吐骨头的投行说动各大保险公司坐庄,卖出的CDS债券越来越多,红岩购买的速度一下快了起来。
缴纳保险费的数额也不断创出新高。
按照现在的速度持续到年底,红岩手里持有CDS债券的总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等到次贷危机爆发,能突破1500亿美元。
徐良没去翻每一个CDS资产包的详细情况。
“所有CDS债券的结构分布做过调查吗?”
夏长胜点了点头,“针对欧美金融机构企业债的CDS债券占44%,针对美国房地产次级债的CDS债券占32%,针对美国汽车贷款的次级债占11%,针对美国大学生助学贷款占9%,剩下的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等在内CDS贷款占4%。”
徐良:“做得很好,我们的CDS债券结构要多元化,别盯着一家薅,否则赚了也是赔。”
从古到今,要钱都不是一个容易事。
人与人之间如此。
公司与公司之间也是一样。
将来那些保险公司赔大了,怎么从这些保险公司手里把钱拿到手,可不容易。
“是。”
“用了多少壳?”
“27个。”
徐良点了点头。
红岩公司旗下的壳不是单纯的皮包公司,而是真实注册,真实运营的投资公司。
他们分布在全球各地。
有的是红岩自己注册,有的是收购原本就有的小型投资公司。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而且这些实壳公司后面还有空壳公司,层层嵌套,除非是长年累月的调查,否则根本弄不清楚潜伏在地下的红岩触手到底有多庞大。
当然,这么复杂的金融结构需要大量的时间经历和金钱。
但红岩不缺这些。
放下资料,徐良站起身。
“去楼顶走走?”
“好啊。”
白加道33号是一栋建成已经三十多年的老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不算周围的花园,总计1.5万平米的套内建筑面积。
原本是香江地产巨头希慎兴业旗下对外出租的高档公寓。
2001年的时候香江地产陷入低潮。
希慎兴业对外出售,回笼资金应对地产危机。
徐良花了三亿港币把它买了下来。
装修的时候,1~4层作为红岩的办公场地,第五层3000平米作为徐良的私人公寓。
顶层是3000平米的花园。
也是给公司员工放松和休息的地方。
后来天比高那边建成,第五层徐良就很少来了。
把一部分改成办公区,剩下的泳池之类,都对红岩的员工开放了。
来到楼顶。
三千平米的地方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区域。
尽头是一个被铁丝网笼罩的篮球场,大约占了五分之一的面积。
还有五分之四,一分为二。
一半被钢化玻璃笼罩,冬天的时候会变成温室。
剩下五分之二则摆放着各种盆栽的牡丹、月季、雏菊、兰花,尽可能保证每个季节都有鲜花。
东边的角落是一个茶吧。
红岩的员工可以自己泡一杯咖啡或者茶,坐在花园的长椅上休息,或者俯瞰维多利亚湾的风景。
不过很多部门喜欢在这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开小会。
“喝东西吗?”
“不了。”
徐良也没强求,两人沿着楼顶花园的小径,缓缓走着。
“火炬集团的三年发展规划,你看过了吗?”
“看过。”
火炬集团作为红岩全资控股的企业,夏长胜自然有权利看这份报告。
“有什么感想。”
“气魄宏伟,规划合理,如果真能实现,火炬集团将成为国内少有的营收破千亿的工业巨头。”
第1047章 康华
徐良微微颔首,“还有吗?”
夏长胜不傻,他看得出大老板对他的回答并不是很满意。
脑海里不由回忆着那份火炬集团年初提交的三年发展规划。
思索良久后,脑中灵光一闪。
“可能还有一点保守。”
“具体说说。”
看着大老板平静的眼神,夏长胜知道自己猜对了。
作为红岩COO,跟在大老板身边多年,他对徐良的一些理念也有一定了解。
“彭志宇制定的火炬发展规划,几乎把90%以上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传统变速箱、汽车底盘、火花塞等配件的研究上。
对电池、电控、电机投入不够多,也缺乏详尽的规划。”
徐良叹道:“当初我跟他交代过弯道超车,把更多资源放在三电研究上。老彭跟着做了,他觉得以现有的条件,十年之内电动汽车根本不可能实用化。
所以先做技术积累,一开始不用投入太多资源。
等电池密度提升上来了,再投入巨资开发三电系统也不迟。
公允的说,他的决定确实没问题。
按部就班,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获。
但。
这不是我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真正把电动作为火炬集团未来的发展根基,汽车、工程车辆、货车、重型货车、环卫车、校车等等。
都要从现在开始积累电动技术。
由小见大,先易后难。
他想要让火炬成为华夏的‘特斯拉’,而不是什么都准备好了才下场。
他给火炬投入那么多资源,不是让它成为平庸的追随者。
“您应该跟彭总沟通一下。”
徐良摇了摇头。
“在刚收购德隆组建火炬集团的时候,我就已经跟他沟通过了。
而且运营理念不同,强制他执行,最后也是事倍功半。”
夏长胜明智的没再多嘴。
他看出大老板已经有意调整火炬集团,这种敏感的人事问题,除了大老板谁也不能插手。
这时候李金玲走了过来。
“徐总。”
“出什么事了?”
“刚刚收到消息,一个星期后是李照基先生80岁的生日,他邀请您参加他在半岛酒店举办的生日宴。”
“四叔生日?”
徐良拿出手机打了过去。
李照基是他在香江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渣打股权的收购,康师傅股权收购,甚至维旺迪的收购,都帮了大忙。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作为老辈的香江人,李照基的普通话说的很好。
“徐生,听说你到香江了?”
“昨天刚到。四叔,我记得你不是明年才过八十大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