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328节

  这一瞬间,他有把贝兰克梵挖到汉华的冲动。

  冷静下来后,他也知道不现实。

  “贝兰克梵先生,恕我直言,我们的基金最近浮亏累累,很多同行都在笑话我们,你咨询我,不怕跟着我们一起倒霉?”

  贝兰克梵笑了笑,他的确是从上层听到了一些风声。

  但高盛内部情况复杂,并不是他的一言堂,而且高盛自营部门买了不少的次级债券和债务抵押债券,如今突然要调转船头,并不是一项太容易下的决定。

  所以,他想借助一下徐良。

  自从上次战胜索罗斯后,眼前这个家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顶级投资人。

  没有人敢忽视他的决定。

  如果金凯撒都看空次债,那么就能最大可能的消除高盛内部的反对意见。

第1117章 蒂尔基金

  “徐,高盛对次贷也有一定的研究。”

  贝兰克梵察觉到了他的警觉,为了取信后者,他决定先展示一点诚意。

  “高盛旗下的抵押贷款公司是新世纪金融的最大债权方,我们和他们有不少接触。

  现在我们十分怀疑新世纪金融出现了几十亿美金的坏账,接下来准备对这家公司进行财务审计。”

  徐良点头,“是吗?那新世纪金融的情况有些不太妙。”

  “新世纪金融的情况确实很糟糕。

  但我更好奇坏账出自于哪里?”

  直视徐良,贝兰克梵继续道:

  “以徐先生的才华,相信你一定对新世纪金融的窘况,以及现在美国的次贷了解的非常清楚。

  而且也很清楚它们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徐良心里暗暗佩服。

  贝兰克梵不仅从新世纪金融发布的盈利预警报告中读出了关键信息,甚至还从中嗅到了风险,如今更是腆着脸来和自己交流。

  这一项项不起眼的事串联在一起,足以帮助这位CEO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可惜了,可惜了,这种顶尖金融精英应该属于汉华。”

  徐良心中暗暗可惜。

  作为上位者,他现在最喜欢的就是人才。

  组织了一下语言,徐良微笑道。

  “汉华作为全球最顶尖的金融机构,我们对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确实有很多分析。

  根据我们估算,随着次贷违约率飙升,债务抵押债券将变成一堆垃圾。”

  贝兰克梵点头,“看出来了,你们买了那么多CDS信贷违约掉期,不就是在等着那一刻嘛。”

  “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展开调查……”

  徐良把汉华的一些调查发现,挑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告诉了贝兰克梵。

  这倒不是他大发善心,而是这老头差不多已经意识到风险,准备让高盛调头了,他送个顺水人情而已。

  贝兰克梵听的眼睛都亮了,徐良告知的这些发现,令他感觉耳目一新,也加强了他不少信心。

  “徐,非常感谢。高盛一定会记得你今天的帮助。”

  贝兰克梵感激道。

  徐良笑了笑,没放在心上。

  再多的感激,到最后都会归于‘利益’。

  指望对方白白帮忙,不现实。

  不过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言重了,咱们是最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互通信息而已。”

  贝兰克梵笑着附和道。

  “没错,咱们后面要多多加强联系。

  而且我觉得次贷及其衍生品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大的足够容下我们两家公司。”

  徐良心中暗骂。

  这老东西真是又狡猾又贪婪,老脸一扭,就想从他这里捞好处。

  “当然。汉华也很乐意跟高盛合作。”

  虽然不情愿,但徐良还是要把高盛拉进来。

  作为华尔街巨头,高盛的块头够大,人脉够广,将来闹大了,也能分担压力。

  而且次贷危机这块肥肉大家都要吃,给别人吃,还不如主动让高盛吃,多少也能赚点情分。

  “我还要回公司开个会,改天再约你出来打球。”

  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贝兰克梵也不再多留。

  “明天我就让人把合同带过来,免费帮汉华服务一次。”

  “好。”

  徐良没有客套,很是直接的接受了对方的服务赠与。

  这本来就是他们应得的好处,不需要客气。

  汉华虽然现在也做投行,但现在主要位于亚洲。

  美国和欧洲还要借助JP摩根、高盛、美林这些老牌投行。

  这次做空美国次债,也多是从这些投行平台上操作。

  不管是设计代销产品、帮忙撮合对手盘、出售次贷资产善后……样样都离不开这帮拉皮条的。

  同时也因为工作的关系,使得高盛的信息搜集能力十分强悍,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察觉到汉华做空次贷的原因。

  这么多信息获取渠道在手,高盛就像是长了一双双眼睛和一对对耳朵,每次大风大浪总能化险为夷。

  当然,光有信息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决断力。

  次贷危机大浪淘沙下,美林、雷曼、贝尔斯登都倒下了。

  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不比高盛差,但却没能把握得住。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人。

  人不行,再好的外在条件都白搭。

  贝兰克梵离开后,徐良以为麦晋桁也会来找他。

  但那老头没来,连个电话都没给他打,说明敏感性还是差了一些。

  摩根士丹利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差于高盛,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麦晋桁不来找他,他自然不会去送什么顺水人情,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

  汇丰和新世纪金融发布的预警信息,犹如两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炸弹,横盘好几个月的房市终于溅起了水花,开始小幅度下跌。

  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开始展开各种报道,发表对房市的悲观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次级房屋贷款债券价格综合指数ABX开始暴跌。

  从几个月前的100点直线跳水下跌到60多点,多头大亏,空头大赚。

  在此人心惶惶之际,华尔街40号的会议室里却是一片欢声笑语。

  “徐,你的投资眼光实在是太厉害了,能够跟汉华合作是我一生的荣幸。”

  彼得泰尔朝坐在他对面的徐良竖起了大拇指,心服口服。

  自从05年双方合作开始,蒂尔基金的对冲基金部门就一直由汉华负责管理。

  近两年的时间里,对方一直在做空次贷。

  虽然就算对冲基金部门亏损,按照当初的合作协议也不需要他负责,但到底也会影响蒂尔基金的声誉。

  现在好了,美国房地产下跌,对冲基金部门浮盈。

  按照协议,他不需要任何付出,就能获得蒂尔基金对冲基金部门5%的总营收。

  蒂尔基金现在持有的次债空头总额高达130亿美元,那怕最后收益只有20%。

  总营收的5%也是一笔巨款。

  徐良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男人,他和对方的合作还算愉快。

  前段时间局势不明朗,蒂尔基金对冲基金部门一度亏损了近十亿美金,彼得泰尔时不时就跟他唠叨。

  劝他谨慎一点,不要搞到最后不好收场。

  双方的交情不算多深,对方能良言劝告,也算是可交之人。

  所以徐良趁着次债危机暴雷,蒂尔基金对冲基金部门打了个翻身仗的机会,主动把他邀请到了纽约,加深双方的联系。

  “CDO和CDS市场目前波动还不大,我们的主要盈利都来自做空ABX指数,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多多观察,留心市场动向。”

  徐良笑道。

  彼得泰尔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次贷衍生品市场有可能还会起波澜?”

  徐良耸了耸肩。

  “这个谁都无法保证,毕竟房价坚挺了那么多年,出现一些波动也是极有可能的,我们得耐心和谨慎一点。”

  彼得泰尔心里泛起嘀咕。

  ‘不会是怕自己跟风,故意这么说的吧?’

  他不仅是一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更是一名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员。

  具备基本的金融素养,同时又近距离观察了徐良的骚操作,对于次贷市场的看法也渐渐改变了。

  原先他不认为做空次贷是一个好选择,就像徐良之前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坚挺了近一个世纪。

  中间偶尔回调,也没出现大面积的崩溃。

  但看着徐良通过蒂尔基金大手笔的搂钱,心里也不由得蠢蠢欲动。

  所以,徐良一个电话,他就颠颠的从硅谷飞到了纽约。

  彼得泰尔道:“徐,我也想做空次贷。”

  这家伙倒是个实诚人。

  我贪婪,但贪在明面上。

首节上一节1328/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