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386节

  美国那边房地产危机颇有些愈演愈烈的味道。

  自家老板也在私下里跟他谈过美国的房地产危机。

  一旦爆发,确实是抄底的好机会。

  “这样的话,必应、一号店、金山,甚至是上市后的鸿蒙游戏,股权也要卖掉一些。”

  徐良笑道:“老谢,你还是那么敏锐。”

  “我这点本事跟您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把手里的茶杯放下,徐良继续道。

  “确实要卖,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能卖多少卖多少。”

  谢文点了点头。

  “对了,集团账上的现金有多少?”

  “417.6亿美元,目前保存在工行海外、建行海外,以及渣打和摩根大通的账户上。”

  “这笔钱不要动,除了国债和隔夜拆借,也不要做任何高风险投资。”

  “明白。”

  鸿蒙这笔钱不仅要留着抄底,还要壮大鸿蒙的业务。

第1152章 金融大变局

  忙了一个星期,定下未来鸿蒙下半年的发展基调后,徐良离开了鸿蒙飞船总部。

  “良哥,去哪?”

  霍刚问道。

  徐良看了看时间,“去机场。”

  霍刚通知了一下车队,三辆黑色迈巴赫缓缓驶出了鸿蒙总部的地下车库。

  叮铃铃……

  徐良手机响了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后按下了接听键。

  “晓阳,咋了?”

  “你会开完了?”

  “嗯。”

  “鸿蒙金融的尚正峰打电话给我,说你让他跟我联系?”

  “有这回事。主要是推进鸿蒙支付在海外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方面。”

  徐良细致的解释道。

  “我想在鸿蒙支付金融页面添加两支ETF基金:黄金宝和白银宝。

  看看能不能利用黄金、白银的财富属性,把这两支ETF基金推广出去。

  鸿蒙金融在海外金融市场没什么经验,你帮一下他把两支ETF基金的架子搭起来。”

  “我帮他当然没问题,但汉华和鸿蒙到底是两家公司,中间的利益牵扯要划分明白,否则我们没什么,但两家公司之间闹出误会就不好了。”

  徐良略作沉吟:“说说你的想法?”

  “我觉得鸿蒙金融公司的定位现在有些模糊。既是金融平台,又涉及公募基金。

  既要又要,现在没什么问题。

  将来发展起来,会面临着两方面的困难。

  第一,吃独食,众矢之的。

  第二,失去了公平,会被其它看起来更公平的金融平台超过。

  所以,我觉得鸿蒙金融应该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网上金融平台,而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杂货铺。”

  姜晓阳的话很直接,却让他听到了在鸿蒙内部听不到的建议。

  在鸿蒙,大家奉若神明,他决定的事情没人质疑。

  即便是一些错误,大家也会下意识认为是对的。

  这很危险。

  但也很现实。

  姜晓阳不一样,两人是夫妻,还有孩子,关系很稳定,也无所谓得罪不得罪。

  一些话反而好说出口。

  徐良长吁了口气。

  应该承认姜晓阳的目光是敏锐的,建议也很中肯。

  鸿蒙支付确实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在发展鸿蒙支付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学习‘支付宝’。

  即便清楚,最后支付宝幕后那只蚂蚁上市失败后,已经转型成了纯粹的网上金融平台。

  但好歹还有十几年时间,他也没着急去更改‘鸿蒙支付’的战略定位。

  “晓阳,你的嗅觉越来越敏锐了。”徐良赞道。

  “跟着你这位世界顶尖的金融投资大师,我要是再不进步,恐怕就被你一脚踹了。”姜晓阳轻笑道。

  “哈哈,我可舍不得。不过咱们都是老夫老妻了,我听的出你话里有话。

  说罢,还有什么打算?”

  “就知道瞒不过你。

  最近,我一直在筹备你上次讲的‘汉华金融控股集团’的建设方案。

  除了汉华证券、渣打银行、友邦保险、汉华资本、汉华信托、青龙基金、太平洋基金、凤凰基金这八家直属子公司,我还打算成立一家‘汉华金融’,专营公募基金或者说‘资产管理’。”

  “为什么?”

  徐良问道。

  “你注意到了吗?现在全球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机构都在不断整合。”

  徐良当然注意到了。

  2006年2月15日,全球知名的投资管理巨头贝莱德集团与美林证券公司宣布合并。

  将两家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美林投资管理公司和贝莱德集团合并,创建了一个新的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

  其管理的资产总额逼近一万亿美元。

  在合并后的公司中,美林证券公司持有49.8%的股权,拥有45%的表决权。

  合并后的贝莱德具备全方位的资产、固定收益、现金管理和选择性投资产品,其服务网络遍布18个国家,拥有超过4500名员工,是世界顶尖的资产管理公司。

  同为全球级别的资管巨头,先锋领航、富达投资,也不甘落后,不断进行行业并购,扩张自己的资管规模。

  资管行业的并购,在06和07年变得越来越激烈。

  姜晓阳继续道。

  “这两年全球商业界都在经历剧烈的变革,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深刻的改变了全球各国的商业结构。

  金融行业也一样。

  在过去,投行财富管理的门槛太高,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基金、债券,这些只对富人开放的投资渠道。

  普通人想要获得投资收益,唯一的渠道就是把钱存到银行,或者通过投行账户投资股市。

  前者收入太低,后者风险太高,普通人也缺乏辨别一支股票是否值得投资的条件。

  但ETF货币基金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

  货币基金风险低,收益高于银行贷款,其盯住一揽子股票,而不是一支或者几支股票,极大的避免了亏损的风险。

  互联网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不需要去投行,不需要去线下的网点,动动鼠标就能了解到各种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年均、月均、甚至是日均回报。

  T+0,或者T+1的交易,随时可以投入和撤出。

  方便小额投资者。

  就算是急用钱,也可以随时取出。

  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这种现象会带来一个后果,越来越多的钱将投入ETF货币基金,而不是银行。

  这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银行没钱了。

  在过去,他们获取公众的存款,向有需要的个人和机构发放贷款,通过利差获取丰厚的利润。

  现在这一套玩不转了。

  银行想要继续让陀螺转起来,就只能向货币基金借款。

  这么做带来的后果是银行的收益会越来越低,毕竟货币基金可不是升斗小民,他们会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利益。

  这意味着ETF货币基金将成为真正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庞大‘影子银行’。”

  徐良不由得想起了余额宝。

  巅峰时期,余额宝的规模接近2万亿华夏币,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货币基金。

  国有五大行手里也没有这么惊人规模的流动资金。

  也难怪以杰克马的狂傲,在面对媒体诘问的时候,屡屡表示可以随时把支付宝交出去。

  这笔钱实在是太惊人了。

  私人握在手里,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姜晓阳:“所以,我们要尽快成立一家真正具备行业影响力的资管机构,借助鸿蒙支付这个平台,以及汉华多年来累积的声誉,汉华资管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到时候,会极大的保证我们汉华金融集团内部的资金安全,尤其是渣打银行,也不用担心无钱可借了。”

  听着她的长篇大论,结合自己脑海里后世的记忆,资管巨头的发展也确实如姜晓阳说的那样,规模越来越庞大,影响力越来越惊人。

  尤其是贝莱德。

  全球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有贝莱德的股权。

  虽然不是很多,5%左右。

  但在欧美这些股权分散的公司里,很多别说是5%,就算是4%,甚至3%,都能成为第一大股东。

  贝莱德凭借着这些股权,成了欧美金融界和商业界的‘沙皇’。

  默默影响着全球商业,甚至是政治的格局!

  虽然汉华永远也成不了贝莱德,但却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首节上一节1386/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