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happy了一个月后,她们两姐妹居然跟海伦全都怀上了。
有了孩子当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直接赶走。
“你多看着点,如果她们安分守己,该享受的我都会给她们。如果她们不知好歹,就留下孩子,让她们走人。”徐良直接道。
海伦是徐氏美国分支的正妻,徐良也尊重她管理自己这边后宫的权力。
“放心吧,这件事我会负责。”
出身美国豪门的海伦,太清楚怎么管理这些事了。
“Facebook电信的事怎么样了?”
“我们已经投入20亿美元从威瑞森、康斯卡特等电信公司手里购买了大量的暗光纤,初步搭建了一个可以覆盖美国西海岸的光纤网络,可以提供5Mbps的宽带。”
在整个PC时代,都是投资暗光纤的大好机会。
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的电信热潮期间(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前),美国安装了大量“多余”的光纤。
在互联网泡沫崩溃后,这些多余的容量被称为“暗光纤”。
这些未使用的暗光纤和常规通讯光缆形成对比,暗光纤为私人定制服务提供了机会。
安装光缆的主要成本都在所需的土木工程工作中,大约80%的成本是人工,只有10%是光纤。
从这个角度考虑,既然规划和安装耗费如此之高,一次性部署更多的光纤是非常合理的,以便将来扩展并在出现通讯故障时提供网络冗余。
有些光纤网络的所有者,例如铁路公司和电力公司,使用了更多的光纤,也会将其出租给其他运营商。
在网络泡沫期间,许多运营商公司都建立了光纤网络,每个公司的业务计划都非常庞大,想提供或者接管整个光网络服务区域的所有的流量,从而垄断电信市场。
这种“无规划”往往都是事后才看到弊端。
这一切都是基于运营商(或者投资商)对将来的“理想”预测-数据业务将继续呈指数级增长。
偏偏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行业的技术波分复用。
它的出现,直接让单根光纤的容量增加了近百倍,这样就大量减少了对光纤的需求。
对光纤需求突然减小的结果就是价格崩溃了。
许多公司都申请了破产保护。
比如当年赫赫有名的美国第二大通讯公司‘世界通讯’。
以及在光纤领域大量布局的安然公司等等。
与“铁路狂热”类似,一个市场的不幸变成了另一个市场的机会,这种产能过剩创造了新的电信机会。
谷歌就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此时谷歌趁机从各大电信运营商手中低价购买了大量的“暗光纤”。
借助这些光纤资源与其他ISP签署了带宽交换协议,即其他网络接入商可免费试用谷歌的光纤网络,这也是为什么YouTube敢于声称传统意义上的带宽定价模式不适用于自己。
通过这种操作,谷歌的带宽成本近乎于零,大部分费用只是光纤和路由器的折旧费用。
这一基于逆周期的操作,让谷歌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吃到了巨额红利。
现在这个操作加入了一个竞争对手。
“谷歌那边有动作吗?”
“埃里克施密特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希望我们能彼此尊重,不要恶意竞价,我答应了。”
“合则两利的事,确实应该答应。”
看了眼徐良的神色,海伦继续道:“暗光纤的投资还要继续吗?”
“公司内部有人反对?”
“是。尤其是投资机构的代表,他们认为现在互联网流量价格不高,没必要大手笔投资暗光纤。
而且光纤网速每9个月就要翻一倍,会带来大量的硬件开支。
这会拖慢公司的发展。”
“海伦,你觉得电信公司会一直维持跟互联网公司的蜜月期吗?”
“我看不到那么远。”海伦摇头道。
“我觉得不会。
网络中立,只是基于蜜月期而存在。
当互联网公司赚走巨量的利润,而电信公司付出巨额流量,却拿不到他们满意的收入,矛盾就会爆发。
不,应该说矛盾一定会爆发,因为贪婪没有边界。”
徐良太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了。
电信设施未来会管道化,会成为基础设施。
如果是在华夏,有上面管着,大家还能勉强保持和平。
但在西方绝对不可能。
尤其是,在不计算华夏市场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谷歌、Facebook、Netflix、亚马逊、微软和苹果这六家企业,产生了超过56%的全球网络流量。
并且他们在2021年产生的流量占比,已经超过了所有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总和。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集中度不断加强,与之相对应的是电信运营商传输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流量,但互联网厂商的绝对数量反而是在减少。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客户数量的降低显然就意味着收入的降低,这样的局面即便是被管道化的电信运营商也难以容忍。
矛盾不可避免的被激化。
威瑞森于2017年末废除了“网络中立”原则,运营商有了差异化收费的理由。
而在欧洲市场,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荷兰皇家电信、德国电信、沃达丰等11家欧洲电信运营商CEO也联合发布声明。
希望根据网络流量数据来对内容提供网站收费,并要求耗费流量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公平负担网络成本。
所以说,别看现在还能赚便宜,但将来肯定要付出的代价。
不过徐良投资暗光纤也不只是为了减少成本。
“Facebook旗下有奈飞,未来我还会把YouTube切割为美国和国际两部分,美国部分将由Facebook来负责。
大量的视频会带来巨量的流量需求,有暗光纤会大量节省我们的成本。
这是其一。
第二,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快,现在看起来还大有可为的泛娱乐和社交网络,总有发展到顶峰的时候。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最好是能抢在所有人前面。”
第1213章 看跌期权
“云业务?”海伦脱口而出。
徐良诧异的看着她,“你猜到了?”
“Facebook对标华夏的企鹅,我发现企鹅也成立了‘云业务’部门后,我就知道Facebook将来也会做同样的业务。”
徐良点了点头,“云业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甚至还会涉及到人工智能等等进阶科技,任何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在‘云业务’上投入巨资。
现在亚马逊的AWS和微软的Azure,都已经赢得了很多客户。
Facebook现在的资本不如他们,也没有他们优越的硬件条件,想要在云业务上追上它们,甚至超过它们。
怎么办?”
“网速?”
徐良点了点头:“目前AWS和Azure的致命弱点是“网络容量”。
毕竟无论云计算技术水平有多高,目前各大云服务巨头的数据中心之间依然需要物理层面的光纤来实现数据传输。
而拥有光纤网络的Facebook,则可以通过在光纤两端加入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设备,DWDM连接可以使用光放大器进行放大,适用于大容量数据传输和连接的解决方案。
通过光纤网络来连接位于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脸书云也就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服务。”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大量投资光纤网络,尤其是跨越大洋,勾连所有英语国家的光纤网络。”海伦道。
“这是当然,不过暂时不用把步子迈得太大。在保证不亏损的情况下,发展Facebook的光纤网络就行。
等什么时候互联网公司跟电信公司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时候,我们再大手笔投资。
相信到了那时,Facebook早已经上市,而且已经不缺资金了。”徐良道。
便宜能赚一点是一点,赚不到的时候再加油单干。
“嗯。”
“雷曼兄弟,60.05美元均价,卖空2000万股。”
“贝尔斯登,74.44美元均价,卖空628万股。”
“花旗银行,49.06美元均价,卖空1500万股。”
“美林证券,49.45美元均价,卖空1600万股。”
“美国银行,38.5美元均价,卖空1800万股。”
“AIG集团,57.91美元均价,卖空2250万股。”
“JP摩根,45.72美元均价,卖空1300万股。”
“摩根士丹利,47.39美元均价,卖空1400万股。”
“富国银行,28.21美元均价,卖空1400万股。”
“美联银行,37.65美元均价,卖空1650万股。”
……
看着桌子上打印出来的这纸文件,贝兰克梵挠了挠自己的大光头。
“还真是狠啊!美国四大投行、五大银行,外加一个全世界最大的保险集团AIG,全部一网打尽。”
坐在贝兰克梵对面的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摊摊手,“显然大家都误会保尔森了,毫无疑问这家伙才是最大的空头。”
贝兰克梵点点头,“他对次贷风暴之后的经济情况看法很悲观,笃定金融股是重灾区。
我只是没想到,他这么狠,连老朋友摩根士丹利都没放过。”
说到这,贝兰克梵似笑非笑的看了面前的嫡系下属一眼,“你觉得他做空高盛没有?”
法布里斯整个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你是说……我们这边做空了摩根,在摩根那边做空了我们?”
贝兰克梵微微一笑,没说话,表现的十分淡定。
但年轻一些,只有29岁的法布里斯表现就不一样了,他极为愤怒的说道:“他怎么能这样?这是把我们当作傻子吗?”
贝兰克梵轻轻摆手,“不必如此,做空本来就是市场行为,要是时机成熟,我都想设计一些高盛的看跌期权卖出去了。”
法布里斯瞠目结舌,这都是些什么骚操作?
贝兰克梵哈哈大笑。
“你还年轻,很多事不懂,我很欣赏金凯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中国成语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