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742节

  氮肥、磷肥、钾肥的全球分销,曾是美国最大私有化肥贸易商之一。

  提供从农场到终端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包括采购、存储、运输和金融对冲。

  在美国中西部有一百多个粮食存储设施。

  号称全球第五大粮食贸易巨头。

  声威赫赫。

  可惜流年不利,刚成立就撞上了经济危机。

  徐良虽然很眼馋维嘉龙最核心的美国业务,但他有自知之明。

  这玩意不是自己能碰,所以干脆只买了维嘉龙在巴西的贸易部门。

  “合同签了吗?”

  “只是草签了合同,正准备向您报告。”

  “先提交给红岩吧。”

  “好的。”

  红岩作为徐良直属投资机构,徐氏旗下所有交易,都要提交给红岩备案和评估。

  虽然红岩评估部门并不具备,直接驳回交易的资格。

  但他们的评估报告,却能影响徐良的态度。

  “吞并了‘维嘉龙’的南美业务,我们在南美农贸领域的实力,仅次于JBS、科桑和嘉吉了。”徐良微笑道。

  自从他们04年吞并巴西安马吉集团【Amaggi】后,一直通过小规模的收购壮大公司的实力。

  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更是加快了步伐。

  到现在,安马吉集团已经是巴西第四大农业集团,旗下控制着127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同时也是巴西最大的大豆、玉米、蔗糖生产和贸易商。

  旗下拥有43个加工厂,拥有329万吨蔗糖加工产能。

  08年营业额突破420亿雷亚尔。

  “徐总,我们打算依托‘安马吉集团’在巴西的原料和物流网络,建设食品加工厂,进入上品环节,开拓巴西食品市场。”

  农产品粗加工或者直接出口的利润太低了。

  “可以,你自己看着处理吧。”

  这种小事情他很少管,除非上规模了,才报到他这里。

  “好的。”

  两人聊了一下丰收农业今年的成绩,邱明成才离开了。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

  徐良这边终于收到了上面的红头文件。

  允许他们成立民营航空航天公司。

  心中高兴的徐良,第一时间召集昆仑高管们召开视频会议。

  “经过董事会讨论及投票决定,即日起成立昆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短期内以研发、运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为主营业务。

  长期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家掌握国际领先航天技术、开拓探索宇宙、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先行者企业……”

  负责通报董事会决议的彭志宇话题刚落,只听会议室里响起了一声声惊叹。

  年轻的王韬最沉不住气,不仅嘴巴张大得能吞下一枚鸡蛋。

  还来了一句让所有人都能听见的‘我草’。

  不是他不讲究。

  而是这新闻实在太惊人!

  公司要造火箭了?!

  他很想吐槽一句

  “怎么不上天呢?”。

  可转念一想,可不就要上天了吗?

  其他高管也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道道目光纷纷看向屏幕上,神色平静的徐良。

  诸多目光中,有不解、有佩服、有怀疑……

  在这么多双眼神的注视下,徐良微道:

  “大家觉得昆仑航空航天计划怎么样?”

  回应他的是整个会议室里的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好一会儿后。

  昆仑工业COO林彬才缓缓道:

  “大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主要是觉得技术太复杂,火箭制造和发射难度太高,太消耗企业研发和运营资金。

  甚至连国家允不允许私人公司制造和拥有火箭,都要打上大大的一个问号。”

  众高管不由点起了头,这番话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造火箭听起来是挺牛逼,挺唬人,可也要考虑现实困难。

  阿三、棒子等国。

  要么经常摔火箭,要么根本无法制造火箭。

  这可是一个国家都无法办到,或者办好的事情。

  凭什么昆仑工业能做到,且做好?

  林彬话锋一转。

  “起初我跟大家持同样的怀疑态度,可徐总成功说服了我。

  我觉得大家不应该抱着旧思维来看待新事物、新产业。

  计算机在二战末期研发出来的时候,体型有一间房子那么大。

  主要用于军事作用,比如计算弹道。

  六十多年过去了。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小型化、民用化、低成本化了。

  从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的工作、娱乐用品。

  飞机也是一样的转变过程。

  现代飞机的稳定和安全性越来越高,航程越来越远,成本越来越低。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火箭也会经历同样的发展过程。

  别看它现在是个大家伙。

  乃至倾国之力都无法打造出一款性能真正优越的火箭。

  但随着时间推移。

  火箭迟早会民营化,用途也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不再仅仅是载人航天和发射卫星。

  还可以载客进行太空旅游。

  甚至给空间站和地外行星基地运输物资等等。

  当然了,这个技术进步过程或许不会来得太快,但一定会形成这样的趋势。

  昆仑航天是在规划一个百年大计。

  真正意义上实现一次民族工业技术的领先。

  其重要性、其影响,不单单用金钱就能够完全衡量。”

  听完这一席话,众人也明白过来。

  老林肯定是早就跟大老板沟通过。

  而且得了大老板授意,要跳出来给他充当白手套和嘴替。

  不过话又说回来。

  航空航天的前景确实如对方所说,潜力巨大。

  西方越来越多私人航空航天公司的出现就是明证。

  而且作为科技企业高管,众人也很清楚提前布局技术赛道的重要意义。

  对于公司研发和制造火箭其实也谈不上多大的抵触。

  只是惯性思维让他们总觉得过于异想天开。

  同时,还有点担心对于昆仑航天的巨大研发投入,会拖慢整个集团的发展。

  这时候,雷俊也开口了。

  “大家也不用担心政策方面的问题,国家已经决定对昆仑航天大开方便之门。

  开放民营航天产业试点是其一;

  其二,还会对我们开放一些基础性的航天技术。

  省去我们造轮子的工夫。

  直接站在全球第三大航天强国的肩膀上进行发展。”

  一听这话,六大事业群、昆仑研究院的数十名高管直接炸开了锅。

  国家支持!

  这一句话顶过千言万语。

  既然国家都允许和支持昆仑工业发展航天事业,那他们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必要了。

  而且说起来,昆仑航天跟他们也只是兄弟公司关系。

  对大部分事业群和公司的业务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

  对航空航天事业群影响最大。

  这家集团曾经最小型、最不得志的事业群。

  现在增加一家航天科技公司以后。

  算得上是真正走上了一条硬核科技路线。

首节上一节1742/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