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767节

  不过他不长居魔都,没有像京城那样买那么多。

  到现在为止,只收购了两套。

  一套是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

  另一套是JA区陕西南路30号的马勒别墅。

  丁香花园始建于1862年,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34平方米,是魔都第一座中西合璧式花园洋房。

  园内40亩土地上三分之二是西式园林,三分之一是中式园林。

  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1号楼是一座英国乡村式三层小楼。

  3号楼与1号楼风格相似,2号楼是解放后建造的美式别墅。

  丁香花园的来历一直是一个谜,大凡提到丁香花园的文章都说,这是李鸿章为其姨太太丁香所建的花园,故名曰丁香花园。

  但是在沪的李家老人李家昱、李家骁等都否认这件事。

  无论如何,有一点已确凿无疑李鸿章从未在此园居住过,此园真正的主人是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

  1940年李经迈去世后,李经迈的儿子李国超卖掉所有家产去了香江,后来又到了英国和美国。

  马勒别墅又不同。

  它占地5000平方米,草坪面积近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其中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住宅由6座大小不同的建筑组成,共有大小房间106间。

  这座华丽的西式庄园是英国犹太裔冒险家马勒1927开建,1936年竣工的私人花园式别墅,历时九年。

  马勒是当时的魔都跑马厅大班,1919年来到魔都,靠赌马成为富商。

  别墅主楼连接附楼,高高低低,屋顶陡翘,外形凹凸变化奇致。

  这座别墅的设计者是马勒的小女儿。

  小姑娘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幢童话格局的大房子。她父亲马勒于是便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造了这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

  有钱就是任性,把梦想照进了现实。

  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了华夏,留下了这栋无法带走的“梦幻城堡”。

  目前,马勒别墅是四喜楼魔都分店,不同于京城,魔都四喜楼主打中西餐结合。

  徐良舍得花钱请大厨,各类食材也是全球顶尖,尽管每餐价格过万,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丁香花园1号楼。

  这里的格局依旧是上世纪的样子。

  当初购买这两栋别墅的时候,就跟上面有过协议,虽然产权是他的,但不能私自改动两栋庄园的整体布局。

  不过马勒别墅作为四喜楼魔都分部,虽然作为住宅足够大,但作为餐厅还是小了一些。

  主要是没有留出足够的停车空间。

第679章 真功夫的问题

  为了改善马勒别墅的缺点,徐良又买下了周围的两栋老楼,全部拆毁后重建。

  把马勒别墅的面积扩张到了1.1万平米,增加了1100平米的水域和2300平米的园林,主建筑面积增加了3300平米,而且还增加了300个车位,地下两百,地上一百。

  几乎是超五星级酒店餐厅加宴会厅的格局。

  因为是英式的建筑风格,再叫四喜楼就不合适了。

  所以,这里虽然是四喜楼的分公司,但对外的称呼是‘马勒餐厅’。

  “徐总,已经跟张先生约好了。

  明天上午10点,他来丁香别墅拜访您。”吕慧道。

  “让下面准备一下,别怠慢了。”

  “好的。”

  “徐总,唐万新也希望能拜访您。”

  “他怎么知道我在魔都?”

  话刚说完,徐良便明白过来。

  在这个私人飞机都很少的年代,他的鲲鹏号就跟个大火炬似的,往魔都机场一停,谁都知道他来了。

  “唉,私人飞机也不全是好处。”

  摇了摇头。

  “他说具体什么事了吗?”

  “没有。”

  “把他的见面安排到后天下午吧。”

  “好的。”

  吕慧离开后,徐良拿起了桌上的文件。

  这是魔都3号基金04年中报。

  自从徐新年初离职后,张颖接手。

  从项目上,可以看出明显不同的投资风格。

  徐新偏好餐饮行业和互联网,喜欢发觉那些处于微末中的企业,从天使轮、A轮一直投下去。

  但张颖明显不同。

  她只投资魔都孵化器的天使轮和A轮,外面的项目,基本都是B轮开始。

  而且她的投资选择也更宽泛。

  餐饮、互联网,以及地产都有投资。

  5亿美元的总额度,在接盘3号基金原有资产的情况下,还是够用的。

  看完报表后,徐良对3号基金上半年的成绩总体还是很满意。

  张颖主导投资的龙湖地产、雷士照明都发展的不错。

  前者投资2000万美元,拿到了10%的股份。

  后者投资1800万美元,拿到了40%的股份。

  龙湖地产的大名他不陌生,雷士照明的闹剧,上辈子也是圈子里经常提到的,不过那是多年以后了。

  现在的雷士照明可是昂扬向上的华夏照明龙头,巅峰时市值突破250亿华夏币。

  不过报表后面几条附录,需要询问一下。

  拿起手机拨了过去。

  “徐总。”

  “张颖,你们3号基金的中报我看了,总体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我看后面你写着想卖掉‘真功夫’快餐?”

  “是的,徐总。”

  “说说你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今年年初,双种子总经理蔡达标花费400万元找到营销大师叶茂中,请他为双种子策划品牌形象。

  后者引用了李晓龙先生的形象为商标,并由双种子更名为‘真功夫’。

  在这一过程中,真功夫并没有取得李晓龙后人的授权。

  这暴露了企业领导人的短视,也为企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二,也是我想放弃真功夫的最主要原因:家族化浓重,权责不清。”

  1994年,蔡达标和妻子潘敏峰经营五金店不利,转身投奔开小餐馆的妻弟潘宇海。

  他们拿出压箱底的4万元加盟了当时小舅子开的“168甜品屋”,名字随之也改成了“168蒸品店”。

  生意越做越红火,蔡达标萌生了借鉴麦当劳“中央厨房+标准菜品”的模式开中餐连锁店的想法。

  1997年,“电脑程控蒸汽柜”研制成功。

  技术的进步为他的想法的实现提供了助力,以此为契机,同年“168”快餐店全部更名为“双种子”快餐店。

  “双种子”的含义显而易见,大厨潘宇海加“智多星”蔡达标,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当时,两家人亲得如同一家人,他们约定由潘宇海担任双种子公司董事长和总裁,股权则是潘宇海占50%,蔡达标和妻子潘敏峰占另外的50%。

  2003年,蔡达标与潘宇海由于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不同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争执,最后在潘敏峰和徐新的调解下,俩人口头约定董事长的位置每5年一换,轮流坐。

  “徐总,您是商业天才,相信您一定很清楚,这种分猪肉,和稀泥的做法,对企业未来的危害有多大。

  我现在可以肯定,用不了多久,蔡达标与潘宇海的权力之争一定会爆发。

  而且真功夫发展的越好,这一天就越早到来。”

  徐良微微颔首,他当然知道真功夫未来的结局。

  从长远看,这个标的能赚钱,但成长性有限。

  “我原则上同意的意见,不过‘真功夫’目前并没有上市,想要转手只能给其它私募。”

  “徐总,徐新从汉华离开后,已经成立了风投机构‘今日资本’,我们可以把‘真功夫’15%的股份卖给她。

  相信她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徐良略作考虑后,“可以,我同意了。不过今年先不要卖,等到06年再出手。”

  “06年?徐总,会不会太晚了?”

  “呵呵,不要着急。所有的矛盾都需要一个爆点。

  董事长5年一轮换,这个轮换的年限就是最后的矛盾爆发点,因为没有人会在掌控了权力后,甘心放弃。

  所以,在08年之前,真功夫的发展会比较平稳。

  不过矛盾都是渐进的,大概率07年就会变得日益激烈。

  其它风投机构也不是傻瓜,他们也能看到真功夫的内部矛盾。

  所以,我们不能等到07年局面开始逐渐失控的时候转手。

  综合来看,06年是最合适的机会,既能享受真功夫发展的红利,又能及时下车。”

  张颖沉吟片刻,她也觉得徐良的话很有道理。

  “徐总,要是万一真功夫品牌问题爆发,或者他们的矛盾提前爆发呢?”

  “咱们是做风投的,都是高风险高收益,既然选择了06年卖出,就要承担中间的风险。”

  “好的,我明白了。”

  聊了几句后,徐良挂断了电话。

首节上一节767/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