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860节

  徐良笑着摇了摇头,也怪自己没说清楚。

  “吕慧,通知对方了吗?”

  “没有,您说不让提前通知,我就没自作主张。”

  徐良点了点头。

  太平洋电脑城人太多了,要是让对方知道自己身份,弄得兴师动众的话,太麻烦了。

  “良哥,我们到了。”霍刚提醒道。

  徐良已经看到了车窗外熙熙攘攘,人流密集的太平洋电脑城。

  眼神中露出一抹回忆。

  当初他毕业后北漂的时候,第一台电脑就是在太平洋电脑城攒的机子。

  具体配置已经忘了,只记得当时花了大概四千大洋。

  收拾心情后。

  “把车停好,我们进去。”

  “嗯。”

  等霍刚停好后,徐良戴了个鸭舌帽,推门下车。

  简单打量了一下周围后朝电脑城门口走去。

  吕慧和霍刚也连忙跟了上去。

  一般而言,在国内的时候,徐良外出基本不会跟着大批保镖,所以也没吸引太多人关注。

  在电子商务崛起的前夜,电脑城是很多人选择电子产品的必去之地。

  所以,宽阔的大厅里人流如织。

  放眼望去,联想、华硕、三星、苹果等所有的电子产品品牌都能在这里看得到。

  各种各样的电脑、显示器、手机、键盘堆满了货架。

  走在前面的徐良突然停下脚步,吕慧下意识的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不远处一排柜台映入眼帘。

  柜台后面竖立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大牌子。

  最上面五个大字‘京东多媒体’。

  经营项目:

  DVD、VCD。

  索尼刻录机。

  三星刻录盘……

  看了一眼后,徐良迈步继续朝里面走去。

  在一楼简单逛了一圈后来到五楼。

  这里已经不是零售区,而是物业方向外出租的办公区。

  走过前面的拐角后,前面出现了一个略显简陋的柜台。

  柜台后面的大白墙上用黑色的艺术字写着。

  京东多媒体。

  柜台前一个穿着粉色毛衣,扎着马尾辫,外表清秀的小妹正无聊的翻着手机。

  注意到他们过来后,连忙站起身。

  “你们好。”

  “你好,你们刘总在吗?”

  “在,们有事吗?”

  “我们是鸿蒙一号店的,希望见一下你们刘总。”

  小妹连忙点头,“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去通知。”

  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台,但消息很灵通,知道最近鸿蒙一号店正在跟公司谈收购。

  作为前台,她很希望收购能成功。

  毕竟京东虽然发展的不错,但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而鸿蒙一号店是纵横华夏和东南亚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行业地位,都不是京东能相比。

  时间不长,小妹回来了。

  “你们跟我来吧。”

  走进京东的办公区后,可以看到不算大的办公区里,挤满了正在紧张工作的员工。

  因为徐良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又有鸭舌帽的遮挡,并没有被认出来。

第754章 大强子

  前台小妹把他们带入办公室,徐良见到了穿着一身笔挺西装,外表比印象中更年轻,浑身上下透着昂扬之气的‘东子’。

  刘强西看着阔步走进来的人,本能的上前迎接,但到了近前后猛地发现,中间这个身材雄壮,带着宽檐鸭舌帽的男人怎么如此眼熟?

  “刘总,你好。”

  看着伸到自己面前的右手,刘强西猛然反应过来,脱口而出。

  “徐良?”

  把头上的鸭舌帽摘下来,徐良微笑道:“是我。”

  刘强西心中激动,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被大名鼎鼎的华人首富拜访的一天!

  “徐先生您好,您是我的偶像。”

  东子激动的双手握住他的右手。

  “那是我的荣幸。”徐良笑道,“不请我坐下吗?”

  反应过来的刘强西,连忙客气的请他在旁边会客区沙发上坐了下来。

  “小赵,去把我最好的茶叶拿来给徐总泡上。”

  刘强西吩咐道。

  随着徐良越来越成功,他的一些喜好也不可避免的在圈内传了出来。

  比如:不喝酒抽烟,喜欢喝茶。

  同样激动且难以置信的赵秘书,连忙答应一声,跑出去泡茶了。

  等茶水端上来,徐良端起来抿了一口后。

  “味道不错。”

  “徐先生喜欢就好。”略作犹豫后,刘强西道,“您是为一号店收购京东来的?”

  京东多媒体自从2003年开展线上B2C业务后,主攻3C电子产品,凭借着多年来在线下积累的口碑,很快打开了京城的市场。

  目前京东线上网站已经拥有380万注册用户,每月营收破1500万。

  虽然远不如一号店、当当,但也算是一家不错的3C类垂直电商。

  而且因为口碑不错,京东的客户黏度很高,很多注册用户比它多的网站,营收都比不上它。

  “我是为了京东,但更多的还是为了你。”

  徐良微笑道。

  “我不是很明白您的意思。”刘强西道。

  “京东确实发展的很不错,用户黏度高,口碑好,一号店收购后,能够补充我们在京城地区的业务占比。

  但一桩几千万的收购,还不需要我出面。

  这次我之所以过来,主要是看中了你的才华。”

  徐良把手伸向吕慧。

  后者会意,连忙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递了过去。

  “看看吧。”

  刘强西好奇的接过来。

  他原以为是一号店或者鸿蒙旗下其它公司的资料,没想到全然没有半点关系。

  这份厚厚的资料分为两份。

  第一,德农种业公司。

  第二,德农农资超市。

  三家公司完全跟互联网和IT没有半点联系。

  大略的翻了翻后,刘强西放下资料。

  “徐先生,我不是很明白您的意思。”

  “一号店收购京东后,我希望你带着你的团队,接手德农种业和德农农资超市的管理。”

  看着神色沉凝的刘强西,徐良明白他心里不愿意。

  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来一个之前没什么联系的陌生人,找上门来让自己放弃自己千辛万苦创立的企业,去接手一家完全陌生的公司,自己心里也一样不愿意。

  “刘先生,你觉得在B2C领域,京东还有未来吗?”

  “当然。”

  刘强西毫不迟疑。

  徐良没有立即反驳,而是拿出了一份资料。

  “根据我们的调查,京东线上网站成立后,增长最快的是03年~04年6月份这一段时间,04年下半年到现在你们的注册用户只增加了不到50万。

  原因很简单,当你们多年来在线下积累的客户潜力挖掘完后,再想争取更多用户,就要跟一号店竞争。

  但全国市场跟京城不同,在京城们有多年来打下的基础,但在全国市场你们只是一个新丁。

  不管是营销还是品牌,甚至商品丰富程度和物流配送都远远不如一号店。

  巧合的是,一号店和京东都是坚持正品行货为主的B2C公司。

  在相同的发展策略下,一家估值不超过一亿华夏币的公司。

  要跟一家业务遍布整个亚洲,注册用户超过9600万,月营收突破10.6亿华夏币,估值突破3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巨头竞争,你有多大的把握?

  当然,你可以用任何言语表达你的信心。

  但投资公司不同。

首节上一节860/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