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888节

  “下来吧,我该去公司了。”

  答应一声,佟丫丫乖乖爬了下来。

  她分得出轻重缓急。

  吃过早饭后,徐良便离开了银淀桥四合院。

  来到汉华中心,时间不长。

  吕慧便引导着一位穿着黑色西装,精神矍铄的老者走了进来。

  徐良连忙迎上去。

  “鲁总,久仰大名了。”

  “徐先生客气,我这点名气跟你相比可差远了。”鲁冠秋笑道。

  “您过誉,我占了时代的便宜。如果也像您一样,从七十年代走过来,未必有您现在的成绩。”

  他的低姿态,让鲁冠秋心里也松了口气。

  来之前他就一直担心徐良少年成名,青年便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定然也会有年轻人心高气傲的毛病。

  但现在看来,对方远比自己预料的更优秀。

  “果然成功的人都有其道理。”

  暗自感慨了一句后,在徐良的邀请下,在旁边沙发上坐了下来。

  “鲁总一直是我敬仰的商界前辈,上次去杭城,本打算亲自去拜见,但机会不合适便没有成行。

  如今见面,鲁总一定多留几天,也让我也尽一下地主之谊。”徐良笑道。

  对这位商界常青树,他还是很有好感的。

  “很感谢徐总的盛情邀请,不过我这个老头子精力不够,怕是陪不了你。如果徐总不嫌弃的话,就让我儿子留下来吧。”

  徐良笑着看了眼旁边的鲁伟定,这位已经接班的万向‘少帅’,他了解的不多,不过其人颇类父,在商界也是一个低调的人。

  “我这个人最喜欢交朋友,如果鲁先生不介意的话,当然没问题。”徐良笑道。

  “父亲常教导我,要多向成功的人学习。

  徐先生中外商界,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级企业家和金融家,能够跟在您身边学习,是我的荣幸。”鲁伟定微笑道。

第777章 鲁氏父子

  “鲁先生客气了,我们相互学习。”

  客套完后徐良直接道:“鲁总亲自登门拜访,想来一定有要事吧?”

  “徐先生快人快语,我就直言了。

  这次过来,主要有两件事。

  万向希望能收购德隆集团持有的华冠科技的股份,以及湘火炬的汽配业务。”

  目前华夏有两大汽配巨头。

  一个是万向,另一个就是湘火炬。

  万向的核心是万向节、减震器、传动轴和轴承。

  湘火炬的核心是火花塞、刹车系统、车灯车镜和齿轮。

  双方都有美国的营销渠道,都在国外汽车零配件市场布局,湘火炬的规模大一些,但盈利能力却不如万向。

  如果双方能合并,将缔造一个年收入近百亿,占据全国近半市场,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地位的汽配巨头。

  在拿到合金股份的尽调资料之前,徐良的计划也是把湘火炬的汽配业务卖给万向。

  强强联合,自己只做一个财务股东,分享万向钱潮股价上涨的收益。

  等时机合适了再卖掉。

  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前提,是自己手里没有一可以信任的,有能力的,对机械和汽配行业足够了解的人负责这块业务。

  但彭胜宇的出现,无疑给了他另外的选择。

  “鲁总,很抱歉。

  湘火炬是德隆实业资产的明珠,我之所以愿意承债式收购德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它。

  所以,我不可能把湘火炬汽配业务出售给任何人。”

  鲁冠秋眉头微皱。

  这可跟他从内阁了解到的消息不符。

  “徐总,万向对湘火炬汽配业务的收购是非常有诚意的,20亿华夏币,其中一半现金,一半为新公司的股权。”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鲁伟定也道:“徐先生,万向和湘火炬是华夏最大的汽配巨头之一,我们双方合并。

  不仅能占据华夏一半的汽配市场,而且还可以节省双方的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等,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这是合则两利的事。”

  徐良一笑,“万向和湘火炬的合并确实利大于弊,两位如果愿意的话,我也想收购万向。

  30亿华夏币,全现金,如何?”

  鲁氏父子沉默下来。

  他们丝毫不怀疑徐良能拿得出手30亿华夏币的现金,这笔钱对别人是巨款,但对于汉华而言,虽然不算九牛一毛,但也可以轻松拿出来。

  但他们不可能出售万向钱潮。

  这是鲁家的根基。

  “徐总真不打算出售湘火炬汽配业务?”鲁冠秋不甘心的问道。

  “没错。”

  看他神色坚定,心中失望的鲁冠秋迅速转移了话题。

  “那华冠科技呢?”

  说到华冠科技,就不得不说鲁氏的产业布局。

  世人都以为鲁冠秋是搞汽车的,事实上2005年的万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财团了。

  除了以汽车零配件为主,以万向钱潮为核心的制造业务。

  万向也在积极布局金融行业,而操盘的就是‘少帅’鲁伟定。

  在其领导下,1995年通联资本前身鹏城通联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这家公司也成了类似德隆‘友联战略’的金融旗舰。

  在它的旗下有1996年成立的万向租赁。

  有1999年成立的万向期货。

  更有2000年成立的VC机构万向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同样在2002年,万向出资1.2亿元投资民生人寿,此后又进一步控股民生人寿。

  2004年,万向参股浙商银行。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收购和重组,万向在金融上布局越来越大。

  比起金融和汽车行业,万向很少为人所知的就是在农业上的投资。

  自称有“农民情结”的鲁冠秋,一直很青睐农业产业。

  上世纪70年代,他想在每个村办一个企业,结果失败了。

  80年代,搞立体农业,办农场,又失败了。

  90年代搞创汇农业,还是没成。

  对此,他的总结是:做任何事不能脱离环境,自己还要有这个能力。

  2000年后,羽翼丰满的万向开始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将资本投入到一家优质的企业,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培养成为上市公司。

  农业领域,第一家被万向选中培养的就是‘华冠科技’。

  2000年6月,万向集团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出资5225万元,从黑龙江华富集团手中受让华冠科技23.7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2年9月,该企业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万向的投资实现增值。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万向的投资策略。

  在资本市场,万向被戏称为‘二股东’。

  原因是,对看好的公司,他会先收购一定的股份成为对方的第二股东。

  然后也不插手管理,也不瞎比比。

  时间一久,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人畜无害,岁月静好的‘冤大头’二股东。

  就在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机会来临的时候。

  万向会迅速出手,直击要害。

  在大股东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拿到控股权,然后掌控公司。

  中色股份、浙省工商信托、航民股份、蓝宝信息和浙省德清的兔宝宝公司,无一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徐良的乱入,华冠科技也会被万向吃下,成为日后的万向德农。

  说实话,比起那些挥舞着钞票,或者自持关系的收购者,徐良还是更敬畏万向这样的老硬币。

  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发。

  “万向打算出多少钱?”徐良问道。

  华冠科技是做玉米深加工的,虽然丰收农业也有同样的业务,而且规模更大。

  但他不打算让丰收农业并购华冠科技。

  原因很简单。

  跟一个个股东谈判收购太耗费时间,整合起来也需要精力。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直接投资建厂。

  “解除湘火炬和华冠科技的相互担保,华冠科技持有的黑龙江种业和赤峰种业的所有股权全部出售给德隆。

  在这个背景下,万向愿意以6000万收购德隆持有的华冠科技股权。”鲁冠秋微笑道。

  徐良脸上多了一抹思索。

  华冠科技27.45%的股权被德隆收购,并成为前者的第一大股东后,华冠科技便加入了德隆的担保圈。

  2003年2月,华冠科技董事会通过了与德隆旗下湘火炬互保协议的议案,华冠科技最终为湘火炬提供1.64亿的连带责任担保。

  湘火炬则为其提供了0.8亿的担保。

  同年9月,华冠科技出资4000万成立黑龙江德农种业,并持有一半的股权。

  同样是这一年,华冠科技出资4500万收购赤峰德农种业有限公司41%的股权,并于次年10月增持到75%,累计耗资1亿多元。

首节上一节888/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