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7节

  王援朝一笔一划的填写好了报名表,那字,好歹还算工整吧。

  能不提笔忘字,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要是再早10年,他得做文盲,那会还是他会看不会写的繁体字呢!

  填好了报名表,赵干事提醒道:

  “记得18号来拿报名表副联,周五去考试,可别再晚了!”

  ……

  兄弟俩离开街道。

  王和平感叹道:

  “援朝啊,你这报名的事儿了了,回去赶紧把谱子多翻翻。这铁老大要进去了,你这一辈子也甭愁了。”

  瞄了一圈,见四下无人,王和平又小声嘀咕道:

  “文工团里果儿多。你小子以后是老鼠掉进蜜罐里了!”

  王援朝不知道说什么好,二哥的脑袋里,净是这些东西。但这年头,乱搞男女关系的作风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于是道:

  “二哥,你好好工作,早点转正,就像妈说的,赶紧带你相亲,给我找个二嫂,不好么?”

  王和平眉眼一斜:

  “你还小,你不懂。那些年,我为什么不断追求不同的女生?家花没有野花香,懂么?”

  “那你倒是先带一个嫂子回来啊!”

  王和平面色一阵苍凉,也不再装了,道:

  “我现在没有能力给她们幸福了。”

  “那你努力转正不就有了?转正就是32块工资啊!”

  王和平有点恼火道:

  “你以为我不想么?可特么的农场办公室主任,要把他侄女介绍给我。不然我早转正了好不好!”

  王援朝突然有点理解二哥对美女的痴迷了,无时无刻脑浆子里都是美女,估计那个主任侄女,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

  兄弟俩找了个阴凉处,又点上烟。

  王援朝道:

  “你们农场,不可能主任一手遮天吧?”

  王和平笑道:

  “年纪不大,口气不小。主任还小么?除了委员、场长,两个副场长,就是主任说了算了。”

  王援朝没再说话,估计二哥的表现,就在可转可不转之间,才会被主任拿捏。

  “要不晚上跟爸妈说说,再送一点?不转正不是个事儿啊。”

  王和平眼睛一瞪,遂扒着手指头道:

  “大哥都一把年纪了,马上结婚,36条腿儿,得花一笔钱吧?

  你这找工作,没影儿的事呢,好工作哪里是摆在那让你挑的?都在主任口袋里捏着呢,少不得要走动走动。

  不过我看你刚刚写字不错,有希望过两年接咱妈的班。

  我就不行了,好不容易认识了那么多字儿,结果政府一顿东砍西删,又改头换面,我更不认识了。

  一个转正名额,没有五百块拿不下来的。

  算了。

  ”

  家里什么条件,王和平还是有数的,他又是最不争气的老二,一个“算了”,无限惆怅。

  王援朝觉得,他自己,应该不会要家里出钱走动,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大哥结婚能花几个钱?二哥五百算啥?

  家底别人不知道,他知道啊!

  不过这话不能跟二哥说,家里条件不好,他还上进一点,不然,二哥怕是得躺。

  于是话题一转,道:

  “那你在农场工作那么久,有没有让二哥你心动的妹纸啊?”

  果然,二哥的脸色瞬间灵动起来:

  “嘿,这你可问对了。别看咱农场偏远,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是有几个的。不比咱大院的差!就是皮肤嘛,干活干多了,有点黑,有点糙。

  ……

  可惜啊,都是农村户口,吃不了定量。”

  说到最后,二哥的表情,那种满满的遗憾:就是眼睁睁看着眼前的肉骨头,却连闻都不敢多闻两下。

  中院贾家什么情况,全大院的人都知道。

  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一边,连二哥这样色心病狂的人,都知道不能随便沾染没有定量的人,那三年是咋过来的?谁不担心?

  王援朝空间太小,不然他非得去做些粮食倒卖的生意,二哥工作的农场,可不就是天生的粮仓?

  马上十年来临,就得上山下乡,二哥还是早点转正的好,再怎么着,首都边上的农场,也比山南海北的旮旯好吧?

  要知道,农村都是挣工分的,累死累活一年到头,混个囫囵饱,可能都存不到十块八块,连城里的临时工待遇都比不上。

  “二哥,我说假如啊,假如要是爸妈能给您出转正的钱,以后结婚分家就不给钱了,您觉得能接受么?”

  父亲解放前在北边的合记窑做工,就是解放后被整改为青年湖公园的那里,算是四合院里的老住户了。后来首都放开过一段时间房屋交易,父母就把这间厢房买了下来。不如何大柱家宽敞醒目,但也不赖。

  后来59年新开了首都陶瓷厂,父亲应聘过去,然后就是三年苦日子,估计也就这两年,开始有点积蓄。

  所以王援朝觉得,按照父母的真实收入估算,家底1000往上,还是妥妥的,说不定有个两三千也可能。

  他没见到存折,不敢说大话。

  毕竟母亲建国后,就在印刷厂上班了,是文字校对岗,没点文化的,做不来。

  要是父母那边说不通,凭借他的金手指,里面那些珍奇货物,还不能倒腾几百块帮二哥一把?

第9章 爷们也喜欢拆快递

  王和平的烟都要烧到手了,仿佛烫到了一般,将烟蒂甩在地上,脚掌碾了几下,道:

  “如果有,谁还不想呢。”

  王援朝道:

  “那要不晚上,跟爸妈说说?”

  王和平似乎打了一个冷颤,道:

  “别别别,我马上就回农场去了。

  我再好好表现表现,说不定省下这笔钱呢?

  多少人转正花了好几年呢,我这才一年。”

  这年头的五百什么概念?

  反正一块钱可以购买:1斤7两猪肉或2斤羊肉;8斤大米;6斤面粉;10斤玉米;1斤7两鸡蛋;7尺平布或4尺斜纹布;50盒火柴……

  结婚的36条腿儿,全新的,也就200块左右,然后这奢华的婚就结了。

  说句不好听的,500块,兄弟三都结婚,都够!

  关键是,更多人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走动出一个工作机会的,能不欠饥荒,已经是顶尖的那一拨人了。

  就四合院这些家庭,放眼全国,个顶个都是拔尖的家庭。

  不然,秦怀茹会削尖了脑袋嫁过来?秦静茹家会把闺女养的雪白粉嫩的,就想嫁个城里人家?

  秦怀茹之前虽然天天操持家中事务,但跟下地挣工分的村妇比较起来,不一样养的白嫩水灵?

  但王援朝不这么看。

  “实在不行,先借嘛。每个月还家里20块,两年也就还清了。是不是?

  等到二哥你真要结婚了,咱爸妈还不支持一把?

  有了工人身份,二哥你处对象还不是手到擒来?”

  王和平眼睛一亮,随即燃起了熊熊热火:

  对啊,跟父母借啊!有了正式工身份,和他渐行渐远的钱兰、李亚军、吴桂芳、沈梅……还不是随他挑?之前走街窜巷没个正式工作,他被打击的不行。

  他突然觉得老三被那小孩一板砖拍的开窍了!

  “中,中,中!有了走动,有了进步,我还怕主任拿捏不成?

  你是不知道,哥我,也是有文化的,对不对?

  那种地口诀,我都背的滚瓜烂熟。

  我种地慢,人家村里的农民愿意帮忙,我也没落下进度,对不对?”

  王援朝敏锐的捕捉了二哥话里的重点,人家村民愿意帮忙!

  “大姑娘还是小媳妇?”

  王和平脸色一滞,左右看了看,凑上来小声道:

  “干活麻溜的,还是得大叔大伯啊,我有俩铁杆,一个月给他们一人一块钱。你是第四个知道的。”

  弟弟帮他出谋划策,智计百出,他也不能藏着掖着,得坦诚相待。

  两人抽完烟,就往家赶,在家是不敢抽的。

  进了前院,三大妈坐在王家屋前游廊阴影下做着针线活。

  三大妈家是西厢房,这会正对着上午的太阳,晒得慌。

  见到王家兄弟俩回来了,三大妈连忙起身:

  “哟,和平援朝回来啦!”

  王援朝连忙道:

  “三大妈您忙您的!不影响,不影响。”

  三大妈哪里肯,道:

  “差不多也到做饭的时候啦,解放解旷他们排练也快要回来了!”

  阎家老二老三,一个马上高一,一个马上初三,据说正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届全运会的志愿者彩排,具体没说,嗬,还保密呢。

  哎,王家老二老三两个学渣,没这机会。

  王和平本就冷峻的脸更是直接要挂下来了,就知道秀你家孩是吧?随即咧嘴一笑,把三大妈吓了一跳,以为把王老二刺激出啥毛病了,也不跟王老三寒暄了,抄起小凳子就回了自家。

首节上一节7/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