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202节

  只等专利一到手,将应用前景做成一套完整商业计划,他就会开始游说各个国有控股集团。

  及战略合作盟友,将二维码迅速商用化,就算前期只有快递外卖行业应用,也能发展出一个数十亿的必需品市场。

  李泽华有这个自信,一定能拉拢足够强大的盟友,届时谁也别想绕开这个体系管控。

  不交钱?

  分分钟让律师团队扑上去,直接告到破产为止!

  将合同锁入保险柜,然后才继续道:

  “虽然这次签约的主体是青云集团,但我相信很快就要续签新合约。

  金额也绝不仅仅是几千万这么少,请杨主任,方主任二位多上上心,我相信我们的合作绝不仅限于此。

  说不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二位都因今天的合作而持续受益。”

  说着,将桌上的围棋随意摆弄几颗,“杨主任,你们律所经常帮助各类企业申请专利。

  手里肯定积累了大量客户,能不能帮忙引荐一番?”

  “没问题,不过李董需要哪方面的企业合作?”

  杨明辉丝毫不避讳,这在行业内是普遍现象。

  就好比他们这次负责联系燕京,鹏城的律所,介绍业务能从对方那儿拿到提成。

  相应的给企业间合作拉线,也是律所业务的一部分,拥有专利的公司巴不得有人,找上门寻求合作呢。

  “手机制造,整机所涉及的摄像头,屏幕玻璃,音响设备,电池等所有相关企业。

  无线电通信,无线网技术等各方面,也麻烦杨主任,提供一份国内企业的清单。

  如果国内技术薄弱,请帮忙收集国外对应公司,我要全套资料,包括如何获取授权,合作方式,价格等所有服务。”

  说完后,李泽华想了想补充一句:“鸿海工业的,就不用找了。”

  先不说对方和阿狸,百代的关系,注定会是竞争对手。

  光一个为苹果体系保驾护航,就能让他敬而远之,并不是他仇视境外资本。

  而是没必要在智能手机硬件方面,培养一个巨无霸出来,就好比电商与蜂鸟的关系。

  他自己就这么干的,妄图将来某一天倒逼电商让出利益,自己走过的路,怎么可能再给别人走一遍。

  何况现在智能手机才刚刚兴起,鸿海工业在组装工厂行业还未彻底称霸,他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进去,扶持自己的代工厂体系。

  老郭不是有句名言:是他赏饭给大家吃吗?

  那这辈子让他端不成碗,直接砸锅,找机会弄个竞争对手出来陪他玩玩呗。

  有了二维码做手机,再有如此强大的消费人群,还怕这怕那?

  他想好了,要做,就做最大的那个。

  学大米搞全产业链,他暂时没那个资格。

  毕竟雷某人这时候,穷的只剩下冷冰冰的40亿。

  加上其背后的人脉关系网络,使得他一开始,就得到各路资本青睐。

  李泽华就不一样,他现在比一穷二白稍微好一点,但超前的战略眼光,让他知道怎么玩,才能走出一条必定成功的道路。

  智能手机走到2009年,实际上已经具备,在国内大规模商用推广的基础。

  三大运营商的通信基站基本覆盖大城市,但3g网络初期昂贵的使用成本,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前世这时候,流传着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大意是:晚上睡觉忘记关闭流量,第二天醒来一看,哦豁~房子没了!

  三大运营商对流量的定价,在一开始广受批评,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没有三大运营商在初期不计成本的投入,全国几万个十几万个通信基站哪里来?

  新技术的推广不是一朝而就,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毕竟他们不是李泽华。

  没人能看清楚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决策层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一开始就要求均摊研发建造,推广成本,当用户越来越多,均摊到每个人身上,自然就越来越低。

  但李泽华知道啊,恰巧他还有那么一点点钱,也愿意尝试在原有基础上,推动那么一点点。

  总之一句话,做手机,他是认真的!

  新晋董事方国辉,不是想在金融市场上大显身手吗,那就支持他去做。

  能拿多少拿多少,青云投资,青云置业,都能用预期收益发公司债。

  没道理青云集团不行,初期甚至不需要募集太多资金,只要组建起营销公司,利用现成的体系玩组装机就行。

  前世好歹他也在电子产品销售公司做过,连想那种纯粹的组装工厂,弄出来的所谓智能机,都能每年销售几百万台。

  没道理他不行。

  不就是销售渠道吗?

  拼夕夕计划了解一下。

  不就是消费市场吗?

  吃了么,蜂鸟,拼夕夕,那么多合作快递企业员工,餐饮店老板,大学生市场了解一下。

  再绑定三大运营商中任何一家,玩流量套餐分成模式,有魔都衙门背书,未必不能进场分一杯羹。

  关键,在运营商什么时候,愿意接纳青云作为合作伙伴,这个时间点很重要。

  “所以,二维码收益,还得考虑运营商的那一份。”

  想通这些,李泽华又咨询一番两个律所,看看后者有没有人脉关系可以接触上。

  “李董,您是知道的,它们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基本都是自己关上门自成体系,我们很难介入其中。”

  杨明辉两手一摊,“国内业务我们拿不到,国外业务更别提,如果是运营商合作的民营企业,我们倒是有不少资源。”

  “行吧,我自己再从其它地方想想办法。”

  定下合作方案后,两个律所当即在青云总部开始办公,发动自己的人脉,开始寻找相关企业学校寻求合作。

  一切为了利益!

  张白鸽同样在积极奔走,很快就传回信息:“李董,刚和上面沟通过,快则一周后,可以安排你单独见面。

  不过时间上没有那么充裕,可能只有10-15分钟。”

  打电话时,李泽华正在确认本月相关行程,这个由行政部和董事长办公室,负责每日更新。

  只不过他之前几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关注不多,这会倒是翻看到有用的信息。

  “足够了,另外我看月底是不是有一场魔都企业家,关于经济形势的研讨会,会议级别很高。

  老哥再帮我递个话,看看会议期间能不能再安排单独会面。

  我算算时间,一周只能拿出初步预案,半个月差不多能拿出实质性方案。

  放心,这次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张白鸽笑道:“这个不难,以你现在的地位,进工商联做个执委都绰绰有余,等我回头请示一下,你也提前规划好时间。”

  “那可真是太感谢了。”

  见张白鸽还想试探性问些具体内容,就打着哈哈应付过去,后者也不强求。

  反正在魔都这一亩三分地上,张白鸽挺有自信。

  解决完两个核心问题,一身轻松,正打算让办公室助理,加上几个粤东之行目标。

  林文辉的电话就打过来:“怎么回事?

  你下午不是约我们出海海钓吗?

  人呢。”

  李泽华一边道歉,一边解释道:“临时出了点事,这不刚忙完,正准备过来呢。”

  “行,我们在俱乐部等你。”

  林文辉挂断电话,对身边其他人道:“待会人来了自己问,总感觉这小子有很重要的事情,瞒着我们!”

  风投的敏锐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吴奕斌已加入吃了么董事会,和他一块入职的,还有淡马锡华夏区数名高管。

  顾时节拦住办公室大门不让进的异常情况,瞬间让他们察觉不对劲。

  尤其是后续律师团队到场,更让人怀疑。

  吴奕斌甚至都想亲自回公司一趟看看情况,不过让林文辉劝住。

  此时闻言,笑道:“我们这位董事长,一贯天马行空,还别说,眼光是独一份,总能折腾点动静出来。”

  对李泽华的能力,他们毫不怀疑。

  就是这个折腾劲,让他们很纳闷,一个人的精力,能旺盛到这个地步?

  高岭资本的张垒回燕京了,但联席透资官李友还在,闻言笑道:“在燕京我就看出来,这位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主。

  看样子我们这两个小时没白等,说不定又有什么新节目。”

  朱啸龙是这群人里最悠闲的一位,这次金沙江创投是跟随淡马锡一块,投了钱但没露面。

  资金,业绩压力不大,在旁边端杯酒,乐呵呵盯着不远处,游艇上的莺莺燕燕。

  “与其在这里猜来猜去,还不如及时享乐,你们啊,真是到哪都忘不了工作。”

  “朱董就是大气,不过我们可不像你,这么看的开。

  投资人天天盯着业绩考核,投资回报率,这两年赎回压力这么大,不努力怎么行。

  朱董若是手里有好项目,可千万别藏着掖着,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李友皮笑肉不笑,说起来真挺羡慕他,因为淡马锡自己也在国内市场玩,对金沙江要求没那么严格。

  奈何自家背后的金主,要求太高,也就是这次搭上吃了么蜂鸟东风,说不定今明两年的业绩能略有起色。

  朱啸龙还挺大方,“这个好说,如果高岭手里有需要一块投的好项目,我们也可以帮把手。”

  行业就这样,除了注定成功的项目,其它的能拉拢一个算一个,人多力量大嘛。

  几个人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天,那熟悉的奔驰车终于在码头停下。

  等李泽华到了,寒暄过后,一块登上游艇。

  等出海后找好位置停下,几位真海钓的,迫不及待寻找钓位。

  而几位明显有事的,开始陆续凑近,最终还是林文辉依靠人数优势,拔得头筹。

  李友和明日资本一位对视一眼,很无奈,只能羡慕的盯着林文辉上楼梯,去往最上层甲板。

  一起并肩吹着海风聊天,别提多惬意。

  “智能手机?你怎么突然又提起这个,不是说好今年主要以外卖快递,团购事业为主吗?”

  林文辉静静听完他的话,忍不住劝道:

  “钱是赚不完的,这三个赛道,目前你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占尽先发优势。

首节上一节202/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