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把他往办公室请。
汪韬一言不发跟在后面,他也很好奇,这人什么来头?
“陆总不用这样热情,我就这么随口一说。”
进到办公室,李泽华不急了。
从头到尾他都没急过,因为大酱注定是他的囊中之物。
为什么?
因为他掌握着未来!
眼下的大酱,根本没有和运动相机市场相结合,自然没有发展出航拍无人机。
一年了不起几百万毛利,还不够汪韬研究新技术花的多,这点体量还不够塞牙缝。
更别提他手里握着,民用无人机最大的两块市场,外卖和快递。
这辈子,民用无人机送快递外卖,他可不会犯顺丰的错误,吃独食注定没有好结局的。
妄图用技术完全取代人力,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却把负担抛给社会,这是极其短视的。
难怪要被一纸禁令打回原形。
陆飞完全不知道他内心盘算,闻言忍不住道:
“李总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吧?”
“好说,我对大酱确实有想法。
正好汪总,陆总都在,我这个人呢,喜欢直来直往,不喜欢拐弯抹角。
今天之所以和两位开个玩笑,纯粹是珍惜和重视人才。
二位如不介意,请开个价吧,青云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控股大酱。”
有现成的,没人愿意另起炉灶。
左右不过几千万的公司,不值得他费太大劲,大酱不重要,重要的是汪韬对技术的偏执。
换个人,还要时刻干涉,避免研究团队走偏,多麻烦啊。
“青云,不是亚迪电池厂吗?”
陆飞拦下忍不住想反驳的汪韬,他在震惊之余,敏锐抓住了重点。
“电池厂只是我名下微不足道的一家企业,请允许我介绍一下。
青云资管集团目前全资控股,国内外卖行业第一的吃了么餐饮集团。
国内市内物流行业第一,并和全国几乎所有主要物流快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蜂鸟智慧物流集团。
国内团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拼夕夕电子商务集团。
名下还有青云投资,青云资本,青云置业,蜂鸟众包等全资子公司。
亚迪集团,亚迪电池厂只是本集团入股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和中行,工行,魔投集团,李家坡淡马锡集团,燕京高岭资本,魔都明日资本。
京东集团,tcl集团,浦发,深发展,美的,容声,科龙集团等大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集团创立至今,旗下控股资产估值超百亿,拥有全球员工近六万人……”
瞧瞧,一口气不带停歇的,他保证每个字都是真的,至于是不是那么一回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六万员工,估值百亿绝对没有水分。
君不见四大都督府连军训场地都特意腾出来,如招募新人一样,重新把他们聚集起来集中培训。
如果不是怕死,李泽华都可以骄傲的宣称,别人最多有个集团公司,他旗下有一整个集团军。
拿什么和我比?!
汪韬,陆飞都被震麻了。
张大嘴半天没说话。
实在是李泽华说的这些,太过于震撼,容易让人产生不真实感。
还是陆飞最先反应过来,伸出手指虚空晃了几下,近乎失声道:
“我记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融资两亿美元的幸运儿。”
说完才反应过来,赶紧闭嘴不谈。
08金融危机后,国内第一大投资入股案例,放眼全球也是响当当的存在。
如果不是阿狸和雅虎较劲抢走一半风头,这事说不定能上七点档。
奈何李泽华自己作孽,硬生生整没了,平白无故让杰克马,和杨致远在央视露大脸。
别说广告费,连一声感谢都没混上。
汪韬这才反应过来,之前私下谈起这次融资,他两酸溜溜表示,这帮投资人,一点不识货。
外卖快递什么玩意啊?
还两个亿美元!
有做无人机高大上嘛?
真是没天理,他们连两百万投资都拉不到。
不用怀疑,汪韬后世同样对做手机的骂骂咧咧,认为他们没技术含量,完全就是组装工厂。
不过瞧不起归瞧不起。
等李泽华把关于未来无人机市场,对外卖快递的应用场景,有选择性的挑一些说出来时。
汪韬只感觉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忍不住沸腾起来,就差抓住他的衣裳狂吼。
“下面呢?继续说啊!”
陆飞有些哭笑不得把他劝回来,转头对李泽华道,“李总,我承认您说的非常具有诱惑性。
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材料强度,距离你描述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所以我来了,这番诚意还不够吗?”
李泽华两手一摊,“市面上的无人机企业一抓一大把,可是只有在汪总身上,我看到了对技术的狂热追求。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我本人也是电动无人机的爱好者,如果能将兴趣和生意结合起来,我相信这门生意一定可以做成功!
怎么样,我有资金和市场,你们有技术,一起合作,让我们做一家彻底颠覆,现有市场格局的伟大企业,如何?”
“可以。”
汪韬很快答应,但在陆飞不断的眼神示意下,他又迅速反应过来,“可是控股权不行,它要在我手里。”
“这个么,你要控股权干什么呢?”
李泽华循循善诱,仿佛骗小孩糖果的坏叔叔,一步一步将人拉下水。
“现在是讲法治的社会,有什么要求完全可以在合同里体现出来。
你说呢,陆总?
大酱要发展成,我刚才所说的那种程度,需要的资金规模,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陆飞很纠结,因为他看懂了,眼前这位对无人机市场的过分看重。
但又如他所说,外卖快递行业掌握在他手里。
如果大酱想要顺利成长,就得学会妥协,但出让控股权,他还需要考虑考虑。
唯独汪韬在李泽华附耳一阵嘀嘀咕咕后,果断道:“就这么说定了!”
第201章 ,科研宅碰上偏执狂
多年以后,有记者采访时,汪韬才缓缓说出那段尘封的往事。
“他当时告诉我,五年之内给我安排十个亿科研资金,十年安排三十亿。
只要我还留在大酱一天,大酱的无人机科研团队就由我做主。
当时大酱全年毛利才百万规模,这得多大诚意啊!”
……
对付科研宅,就要对症下药。
汪韬对经营企业没什么兴趣,在陆飞带资进场后,他可以将企业经营大权,毫无保留的交给对方。
天知道他以前怎么管理团队的,甚至连行政都得安排写五页工作报告。
进度控制精准到秒,才是属于理工男的专属浪漫。
这种对无人机深入骨髓的热爱,一度让跟随他的创业伙伴苦不堪言,提桶跑路自然在所难免。
总之只要不打扰他,对无人机技术的研究进度,什么都好说。
譬如现在,他一门心思追问科研资金什么时候到账。
巴拉巴拉说一大堆专业名词,李泽华脑袋都大了,感叹人还是要多读书,不然交流起来,才发现自己这么废。
好在他有钱,还有一双能看透未来的眼睛。
他清楚如何说服陆飞,这位只占几个点股分,却又异常关键的人物。
“我并非以势压人,而是带着诚意和你谈。
外卖和快递市场,对未来无人机尖端科技,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后续我还会拉上华夏邮政,一起介入无人机市场。
基于当前国情,在大城市发展不受控的个人,或商用无人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哪怕国家没立法,我也会在和大酱合作后,主动申请禁止,无序的野蛮生长只会毁了整个行业。
苍白而又软弱的言语反驳没有任何意义!
你能想象私人任意操纵无人机,在燕京宫殿上空飞过的后果吗,又比如飞过某地窥视军国大事……”
陆飞哪怕再反对,这会也只能乖乖低下头,完了还不死心,弱弱的问一句,“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吗?”
“不可能,起码在北上广深,未来几年一定会出台类似法规。”
李泽华目光深邃,他何尝不想按自己的想法发展下去,奈何这是现实社会,不是做梦。
“如果我入主大酱,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规范的行业准则。
首先,我们要改变无人机的基础属性,它将不再是有钱人的玩具,而是一种生产资料!
你们没听错,未来的无人机,将在农业生产,商业航拍,偏远地区外卖快递配送等各方面,发挥无可替代作用。
甚至是高层消防灭火,快速救援,乃至于军事领域,发挥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用……”
李泽华越说越来劲,同时将意向草签控股协议推到陆飞面前,那上面已经有汪韬的签字。
没理会怔住的陆飞,他继续说道:
“所以在我预想中的完美无人机,应该具备短距离或原地载重起飞,航程越远越好,载重最多越好,速度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