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221节

  只要不被人钻空子挖坑,赚钱是肯定的。

  等将来做大一点,你可以尝试去外面接点单,再结交一些人脉,跨境进出口贸易也不是不能做。

  反正有我在后面撑着,只要不杀人放火,在规则以内的事情,你都可以去尝试做。

  亏了也不用怕,我给你的订单,今年弄个几十上百万,明年站稳脚跟,弄套房那不是简简单单,有手就行啊。”

  大哥很是兴奋,“真有这么多?”

  “我还能骗你?”

  李泽华随意翻看着今天签好的合同,“好了,你自己琢磨吧,我明天大清早,要去羊城见合作单位领导。

  晚上你就在酒店休息,明天和表哥一块商量,厂里的工作,该辞职就辞职。

  张涛,你安排一下,明天在鹏城找个好点的,算了,让他自己租房吧,回头把收据弄过来,我帮你报销前三个月的租金。

  以后就看你自己的,能做好就做,做不好,就琢磨能干点什么,哪怕开个超市养活自己也行。”

  他又不是保姆,帮一把可以,剩下路,看他怎么走……

  第二天一大早,在酒店自助餐厅吃过早餐出来,让早已等候多时的拼夕夕团队负责人,领着他走了。

  “去羊城,见见都督府和六扇门的人,争取早点把统一清查行动日期确定下来!”

第205章 ,青云集团的生态链

  和羊城方面的沟通很顺利。

  现实有需求,企业有支持。

  看似声势浩大,覆盖面广,牵扯的利益纠葛却不深。

  打击盗,抢等综合执法,收获的赞誉等效果最好,各方都能接受!

  会后,李泽华又在几位二毛四的陪同下,参观了正在羊城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拼夕夕地推团队。

  到了才知道,今天上面的视察团队可不是小打小闹,技术学院外面一条街都停满了大小车辆。

  细看车牌,倒吸一口凉气。

  带队的二毛四笑眯眯的,“怎么样,这个场面,够隆重吧?”

  “难怪会议要在早晨6点半举行。”

  李泽华看一眼手机,一个半小时的会议沟通,全程没人设置障碍,顺畅到他几乎怀疑人生。

  还以为是大家起来的早,脾气好呢。

  搞半天原来是这样,谁不要命了,会提出反对意见,磨洋工啊?

  心里都明白着呢,再看李泽华不大,万一是个年轻气盛,嘴上没把门的主,待会在大佬面前有的没的一说。

  哦豁~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的。

  这种关键时候卡脖子,待会上点眼药,回头不被扒层皮才怪。

  李泽华能怎么办?

  下车后乖乖装孙子呗,人家大佬问什么,他就说什么。

  除了绝对保密的商业计划核心,其它的事无巨细,都给大佬耐心解答。

  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大佬很满意,跟在身后的众人这才放心……

  幸亏是放暑假,才能腾出来空闲的中专院校,郊区训练场地,用来安置上万名人员。

  得益于都督府的全力支持,复原前的班排基层管理被动员起来,以各自选择的工作岗位为参照。

  按吃了么配送小组,推广小组,蜂鸟快递配送组,拼夕夕乡镇推广组的形式,组建各自团队。

  原则上,选择外卖快递的团队,将不再返回原籍工作,他们将被优先安排在大城市锻炼。

  而拼夕夕乡镇推广组,将以原籍,或个人申请的常驻地为参照,在经过为期约15-20天的紧急培训。

  然后由厂家业务,或青云集团旗下各分公司负责接收。

  因为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做过销售,在训练营接受培训,组织团队健全制度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阶段,是深入乡镇的第一个月,或因为心里预期不达标,或嫌弃工作强度太大,或干脆拉不下脸做销售。

  会有很多人会放弃这份工作。

  这一点,青云集团也做了充分安排。

  那就是先按省分成立分公司,把同样籍贯的塞进去(或自愿申请前往该省的个人)。

  这样一个省分公司看成是一个师,分公司总经理就是师长。

  然后按拼夕夕的推广计划,同时在该省所有地级市,建立二级子公司。

  这样就是师辖团,子公司城市经理就是团长。

  再往下,就是拼夕夕,乃至于青云集团开启全国覆盖计划,最重要的一环。

  不寻求在第一时间覆盖所有区县,因为没有足够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且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也跟不上发展。

  一味追求快,大,全,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过来甚至有可能拖垮整个计划。

  所以,一市一县重点乡镇,成为现阶段最合理的选择。

  即一个子公司,在地级市优先重点发展一个重点县城,用全部资源在该地先做出成绩,做成示范。

  (ps:我陈某雷的分区有个三营,三营有个三连……既视感)

  无论这个子公司有多少人,有多少合作伙伴,有多少销售量,总之先扎根这个县的所有乡镇。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以这个县为样板,发展出成体系的扩张模板!

  如乡镇体验店建设,如何选址,联系房东谈成入股合作,如何保障青云,合作友商和房东的权益。

  具体收益如何分配,具体投入每个厂家协调出资多少,都需要等待销售数据的出炉。

  没有业绩,哪个厂家会心甘情愿的往外掏钱?

  但有了业绩,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全面胜利,而后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包括不仅限于提供后续跟踪服务,维修售后,产品运输送货上门,安装调试,教会消费者注意事项等等。

  做终端服务,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能说清楚,尤其是农村地区,什么奇葩事情都能碰见。

  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被培训为销售业务,一些原本在部队负责机修,汽修,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被挑选出来。

  他们有些会成为团队专职司机,有些会成为售后服务人员。

  比如美的,格力这次派出了数十人在羊城,专门集中培训这些人维修空调。

  而tcl,长虹这些企业,则派出人员集中培训如何维修电视机。

  另外还有洗衣机,小家电等企业,同样派出了相应工作人员组织培训。

  参加集中培训的不仅有复原人员,还有一些从各大中专技术学院,招聘来的技术人员。

  他们在这里先进行半个月的培训,然后跟随销售团队进入一线,在厂家业务,售后的陪同下,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这样一个子公司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组建团队,形成了核心战斗力后。

  再以核心县城向周边县市扩张,形成以点带面到处开花。

  这中间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一步走的很稳,也完美的释放了人的天性。

  那就是对利益的渴望,将驱动绝大多数人主动寻求进步。

  试想一下,一个子公司第一批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后续又有源源不断的补充。

  全部挤在一个县城,管理位置是有限的,这时候想上进的必须拼命表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销售团队以业绩说话,后勤团队更简单,售后服务这块,不仅有拼夕夕管理团队严抓不怠。

  还有跟进的吃了么,蜂鸟团队负责监督,根本没办法弄虚作假。

  因为大家都穿着一样的工装,在同一个地点上班,还是同一个老板。

  有了相互制约,没办法偷奸耍滑后,大家要么放弃选择离开,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优秀者自然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这时候,子公司就会按照公司设置的业绩考核,进行下一步扩张。

  譬如九月份预订计划,按每个县的经济状况,常驻人口数量等指标制订任务总量,团队建设完成度。

  在发展的过程中,优秀者将被提拔起来,担任最基础的组长,副组长。

  更上一级的体验店店长,副店长,店长助理,销售组长等。

  乃至于子公司二级部门经理,副经理,城市区域经理,经理助理,除不断对外招聘,也会对内培养提拔。

  在一开始两三个月里,专心做好一个县,等完成既定任务的60-75%后。

  其中的副职将在少数几个正职带领下,加上完成培训的新人,前往周边开辟新市场。

  留下的优秀者,要么往分公司升职,要么调动到更重要岗位发挥更大作用。

  他们将同样带领新培训的员工,在原有区域继续深耕市场。

  这种开发体系最难实现的在第一阶段,所以李泽华和公司做了充足准备,养蛊嘛,谁不会似的。

  别管是骡子是马,培训后拉到市场去检验,没经验不怕,一开始就往一个县塞几十上百人,能坚持不被淘汰的就是精华。

  后面有源源不断的补充,怕什么?

  只要能站住脚跟,留下经过千锤百炼的人才,就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石!

  以点带面,在第一个区域储备大量副职基层管理,后续每一次扩张,都是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带领。

  自然会如同滚雪球一般发展壮大,这种体系要做到覆盖全国大部分区域后,才会转为正常状态。

  在这个漫长的阶段中,吃了么蜂鸟业务也会跟着进场,一家开拓,三家共享!

  其中蜂鸟收益最大,如果拼夕夕发展中被淘汰的人,自愿转去送快递,蜂鸟也是愿意接收的。

  成本就在三家资源共享中,被一点一点分摊,确保最大可能的利用资源。

  如培训阶段,每个人每个月,青云集团负责最低800元生活保障,由三家下属集团共同分摊。

  吃了么收益最小,因为绝大多数县城,乡镇的外卖配送市场还很小,可能一天只有十几单,几十单。

  但吃了么餐饮连锁计划,涉及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却在这个过程中,被一点一点的建立起来。

  通过对乡镇农村地区的农副产品集中收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大大节约了成本,又达到为农民增收的效果。

  连带着还为蜂鸟提供了大量业务量,其中一些高价值农副产品,完全可以以快递的形式。

  通过拼夕夕的销售平台销往大城市,剩下的大众产品,则可以供给合作的快递公司,以整车形式发往全国各地。

  毫不夸张的说,青云商业帝国的生态链,从这一刻开始发挥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而基层员工培训经简单考核合格后,安排回老家,按当地最低薪资待遇发放底薪。

首节上一节221/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