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受制于本国银行业的各自利益考量,迟迟达不成统一协议,导致扫码支付只在个别银行,个别地区小规模使用。
直到20年前后,才由各国衙门出面,统一各方利益,开始在国家层面大规模推广。
但这辈子完全不一样,有了李泽华对二维码的全盘规划,还有支付系统正和淡马锡,在东南亚展开合作推广呢。
微信,也一点点被推广起来,目前全球用户27人,也算好的开始。
基于先发优势,淡马锡对二维码推广,扫一扫专利的兴趣很大,这里面蕴含的商业价值,通过htc等手机厂商的反应,也能略知一二。
没利益,人家吃饱了撑的,跑来要求暂缓专利授权?
“别扯那些没用的,我又不能时时刻刻在东南亚盯着,你们具体花多少成本推广,难道我还能一家一家去统计?”
李泽华敲着桌子,“目前来看,也只有李家坡完全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就以李家坡为样本展开合作。
要么给专利授权费用加公司营收比例,要么你我双方成立新公司,各占50%股份,香江青云基金会以专利授权入股。”
“这种条件我怎么拿回公司去谈?”
吴奕斌彻底不干了,“何况各50%股份,将来听谁的?”
“那就参照微信公司的模式,我们可以过渡1%股份给淡马锡,青云只保留最终否决权和专利拥有权。
但这1%,我要求按未来价值计算,可不能像微信科技那样,一分钱没拿到,直接划归给你们了。”
不同于稳赚不赔的二维码事业,微信科技目前在李家坡刚起步,能不能做起来还是两码事。
就算能做起来,按照协议范围,淡马锡也只能经营李家坡城,总共五六百万人口,商业价值并不是很大。
哪怕做到全覆盖,将来和东南亚其它各国微信连通起来,充其量也就是十几亿市值。
所以作为试点,青云方面并没有狮子大开口,那1%就当是送的,换一个在李家坡崛起的机会。
“一千万美元加利润10%不少了。”
吴奕斌苦口婆心的劝,同时也对公司的指示产生怀疑。
放在以前,就这点钱,看中了就投呗。
左右不过几百万美元的差距。
奈何青云集团和通达系,签署的快递行业技术授权,把总部给刺激到了,同时也打开一个新天地。
国内的电商,快递,同城配送市场规模很大,加上扫一扫二维码支付的未来畅想,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这里面蕴含着金矿。
东南亚也有类似电商啊,虽然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但拼夕夕模式,谁敢说不能在东南亚生根发芽?
淡马锡可是随时盯着拼夕夕发展动静的,一但其在国内站稳脚跟,立马准备全盘复制一个。
电商加支付系统垄断地位,谁不想要?
所以越重视,越知道里面蕴含的未来价值,淡马锡越不会轻易松口。
也就是李泽华不肯卖出专利,不然他们非得直接掏钱打包买走。
一亿不卖,十亿总成了吧?
“可拉倒吧,这个数字寒碜谁呢。”
李泽华挥挥手,不屑道:“我只说一次,浦发已经决定入股青云发码集团1%的股份,开价2500万人民币。
而淡马锡要得到的这1%,还包括最重要的控股权,日常经营决策权,翻个十倍不过分吧?”
他可半个字都没忽悠对方,和通达系签署的专利授权部分,一年价值三千多万。
可别忘记,还有京东,顺丰,邮老大,以及青云旗下的吃了么,蜂鸟呢。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外卖快递行业,如果再加上那么多其它行业,加上扫一扫专利的前景。
25亿人民币的估值,简直是赔到姥姥家,但谁让青云集团需要这些力量保驾护航呢?
按集团内部会议谨慎评估,国内包括四大行,三大运营通信商,其它如养老,医疗基金,快递行业巨头,电商巨头。
是的,哪怕是淘淘,青云集团也会将其拉进来,包括腾达,千度同样如此,以及魔都国资委,中行,有一个算一个都跑不掉。
只有这些掌握资源的大公司进场,才能确保无论是立法层面,还是具体执行,都不会受到掣肘。
收到手的专利费才是钱,纸面上不落到实处,那就是纸,未来收益一千亿每年,那也得有命花才行。
吴奕斌被暴击,瞬间哑口无言,他能怎么办?
只能乖乖低头认输,回头给公司如实汇报,谁让他们有求于人呢。
“3000万美元,带决策权的1%哦,我相信识货的都会掏这个钱,未来做起来,收益也绝不仅限于此。
钱嘛,不就是纸!
因此带来的额外附带收益,相信你们能看明白的。”
第228章 ,补贴百亿培育市场
青云发码集团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就注定成为资本市场最靓的那个崽。
只不过在09年,对普罗大众而言,二维码还太过于遥远,只在顶尖层面小范围流传着它的传说。
想入股的企业和个人很多,比如淡马锡,高岭资本,但无一例外被直接拒绝,因为它是邀请制而非价高者得。
想投资?
可以啊,你先让国资委和魔都衙门点头。
风投想投资,注定没机会,因为这玩意,每一个参与者就没打算让它上市。
一次投入,受益终生的业务,傻子才会上市。
既然不上市,不二次融资,那风投就失去利用价值,哪怕张垒再生气,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道理。
你没有让人心动的资源,凭什么卖给你?
这一点,淡马锡在一边微微笑,墙内开花墙外香,东南亚二维码市场,它就笑纳了,不就是三千万美元买至关重要的1%吗,要了。
谁都能看到的发财门路,奈何想要得到的人太多,单独没人吃得下,反而形成平衡。
李泽华的动作太快了,快到让有足够地位的人都反应不过来,想暗箱操作,回头一看,股分呢?
何况就算有这个本事拿到股份,乃至于把青云集团从发码行赶出去,也没用。
因为发码集团不是专利的拥有者,它只是香江青云投资基金,在境内专利独家授权代理方而已。
合同约定,只有李泽华本人在青云发码集团,拥有不低于10%的股份时,专利授权协议才会继续生效,且每年象征性收取1美元费用。
一但李泽华被赶走,或他的股份低于10%,不好意思,授权协议作废,都到那地步了,肯定是一拍两散,提桶跑路咯。
同样的,香江青云投资基金,也不是专利拥有者,它的背后是六家注册在避税天堂的投资基金。
它们才是专利的拥有者,最终控制者无一例外都是李泽华本人。
这么绕圈圈只有一个目的,从法理上确保安全。
他上次去香江,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这个。
回来后,他以青云集团的名义,分别向魔都衙门,和四大行等相关部门递交合作备忘录。
以2.5元每股,兜售占发码集团50%的股份,即5亿原始股,募集资金12.5亿。
全部是老股转让,没有扩股增发,缴纳股权转让金后,这部分资金可以落入他个人口袋,随便花。
按与国资委,魔都衙门的最终商定备忘录意见规定,发码集团所发行股票不具备流动性,即入股后无法转让给任何第三方。
同时,股票受让方可在2010年12月31日前(具体入股金额视当时市值波动,09年底前约定为每股2.5元不变)。
决定是否接受入股邀请,具体以发码行公户收款时间为准。
比如发码集团邀请仲信,苹安入股,各给予1额度,1000万股,2500万入股金。
仲信在规定日期前,觉得发码行不值这个价,拒绝入股也是可以的。
又比如民声没有得到入股邀请,但它看好发码行前景,决定突击入股,想从仲信手里接过去这部分股份,并愿意溢价接盘。
抱歉,门都没有!
就算它有通天的能力修改规则,也得经过发码集团全体股东大会投票,超过90%同意才行。
简而言之,第一批被邀请入股的企业,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譬如占股5%的只有国资委,4%的则是养老,医疗,社保三大基金,3%的有四大行,魔都国资委。
这10家占据32%股份,剩下18%分别是三大营运商,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
仲信,苹安,招商局,魔投,燕京国资委,粤东国资委等十八家各占有1%。
备忘录规定,除发码行外,境内不再允许第二家持有二维码,扫一扫等专利。
作为对等承担义务,上述50%股份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只享有分红权,财务监督等正常权益。
说起来,这玩意没什么成本,从研发到专利申请,前后也没花掉三百万美元,倒是将来的收益是个天文数字。
哪怕1%,未来二十年内,每年收益保守估计也是数亿元。
至于剩下的50%股份,李泽华也不敢留给自己,怀璧其罪的道理他是明白的,好在此时的青云和都督府,魔都衙门的关系尚可。
加上大头已经出让,剩下的部分,他按未来可能达成协议的公司,弄了份名单,分别送去一份邀请函。
至于三通一达,一家1%,按事先达成的秘密协定,半价入股一家1250万入股金,相当于第一年专利授权费用全免。
几位老板也看不清未来发展方向,怎么会知道十几年后,一年快递包裹数量会突破两千亿个。
按0.05元一个计算,每年也是百亿规模的专利费,到那时,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跳出来,给李泽华一顿暴打。
因为是老股出让,不存在价格差异要征得其它股东同意,价格上李泽华完全可以一言而决。
他都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拉拢战略同盟军,其他人跟着受益,哪怕知道也不会多说半个字。
剩下的爱要不要,不要拉倒!
看到价值所在的通达系,倒是吵着闹着想多拿点,奈何不卖,通达系4%还想怎么样?
给阿狸集团和支付宝发出的邀请才4%,腾达那么牛,同样4%,顺丰京东才各2%。
想多要?
可以啊,拿出实力来!
落在李泽华手里最后才剩下15%,就这点,他都怀疑十年后,会不会召来恶意窥视。
准备将来找个机会,再捐出去一点点,免得引火烧身。
毕竟以扫一扫为代表的二维码生意,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抓住扫描设备生产商商。
如扫码枪,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软件开发运营商,保证专利费收到手软。
一年几百亿躺赚,狠一点千亿也不是梦想,这么多核心企业在,除非你不打算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不然就得乖乖交钱。
别以为专利保护就20年,在二维码,多维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应用专利,数不胜数。
就好像高速公路翻新一样,大家又可以愉快的继续玩耍,目测这一代人类全部消失之前,二维码多维码专利收费是不会停的。
说起来挺有意思,各家公司收到邀请的第一反应,不约而同的想法都是,什么玩意?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发个什么入股邀请函过来,1%的股份,张嘴管我要2500万软妹币???
谁给你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