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们初步建立联系,后续公司再派人过来谈,谈成了有不少奖励呢。”
杨柳,也就是他妹自始至终没合上嘴,“哥,你别骗人,哪里有这么好的公司?”
说着把家里近况一说,她爹上个月,跟着外乡来的水果收购商出苦力,就是给山上采摘水果,打包装车的活,非常辛苦。
说好一天给60,辛苦两天装好车,那个收购商以损坏两筐桃的借口,愣是扣掉100,最后一算账。
嘿~白干啊!
还是同去的老乡据理力争,才从奸商手里夺回一点,最终到手40块。
上下山路,一次两大筐,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她爹又是实诚人,干活从不偷懒。
回家一看两只脚被草鞋勒着有血痕,水泡都不提了,大太阳暴晒都快发炎,身上也有被桃树枝叶刮擦的痕迹,看着只叫人心疼落泪。
加上以往那些听来的,亲眼见到的,哪里肯信世上还有这种良心企业?
“真不骗人,我们公司现在有五六万人呢。”
杨冬笑着给二妹解释,“大城市不一样,我们老板有的是钱,听说有上百亿,人家良心着呢。”
母亲对上百亿毫无概念,倒是对人数有直观感受,“五六万人?那还不如我们知县呢,他都管着县里好几十万人。”
只要儿子没辍学,她就放心了,这会宠儿子上头,给他带上草帽,催促着赶紧回家。
手里拿着四五千块,总感觉四周有人窥视,不拿回家藏着,不放心啊……
等他爹晚上做工回来,很奇怪老大怎么在家,再听杨冬把拼夕夕推广战略简单一说。
杨老汉愣住,“只要找到就给发钱?还有这好处呢?”
可钱是不会骗人的,孩他娘每一张都对过不下三遍,确保每张都是真的。
“……公司政策就是这样子,电子商务是在电脑上卖东西,嗯,就相当于县里开了个新集市,懂吧。
现在没人去摆摊,需要弄点稀罕玩意吸引人,最好是其它地区没有的。”
杨冬很有耐心的给家人解释着,大晚上,弟弟妹妹都回来,他也不嫌累,一遍又一遍诉说着大城市的繁华。
趁机又叮嘱弟弟妹妹一定要好好学习,只要考上大学,走出山区,未来才有希望。
以前这些话,也经常说,听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可这次不一样,因为他真的带了好多好多钱回来。
杨老汉抽着自制卷烟,有一口没一口的吧嗒着,浑浊的眼神在灯光下,显得那样深沉。
“我琢磨这片也没什么好东西,这几天光给十里八乡收桃,这玩意外面应该有不少吧?”
说着,让孩他娘从泡着井水的桶里取了两个过来,这是他刚拿回家的当地水蜜桃,不值钱,水果贩子过来收购才给几毛。
往年年景好,也就给到一块多点,反而是人工太贵,从山上挑下来累人,平时没多少人愿意干活。
他不挑,家里这么多孩子,靠种地只能保证不饿死,想上学就得埋头苦干。
杨冬认真的看一眼,这桃看着就喜庆,黄中透红,伸手捏捏还挺瓷实,就琢磨先记下来,打算明天给公司打电话汇报。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动静。
有人在门口喊,“是杨家大儿子回来了吗?”
下午已经来过一批,现在又来。
实在是偏僻的小山村,难得出个金凤凰,能考上华东政法,在他们眼里也是文曲星下凡了。
这不今天弟弟妹妹都跟着沾光,零嘴没少吃,这会正盯着大桃子流口水呢。
来的是村支书,五十多岁的大爷,进门就嚷嚷着,“听说你能给村里增收?”
这地方,说交通闭塞吧,到处是山。
可内部信息传递飞快,下午才顺嘴提了句,还没吃晚饭呢,村支书就闻着味过来了。
没别的,09年的小山村,哪怕能通过关系,找两个水果贩子过来,把村民种植的水果拉一些出去卖掉,也是本事啊!
何况是魔都大城市回来的高材生,天然自带信任光环。
杨冬也不瞒着,把公司交代的政策一五一十说出来。
到底是村支书,读过几天书,很快就理解他的意思,但仍旧皱着眉头。
“可是我们这地方,农用三轮车进来都够呛,就算有你说的找人来收,能卖上价,也运不出去咧。”
小山村,东一座山,西一道沟,哪家在山里没响应号召,种植果树啊!
奈何交通情况摆在这里,国家修的路,到镇上还行,再进村,就坑坑洼洼的。
以前还偶尔有二道贩子过来,可零零散散的,不成规模,加上周边一窝蜂种植桃树,很快就没人来了。
眼下正是水蜜桃大规模成熟季节,靠近城镇的村都开始请人采摘出货,唯独他们这动静不大。
卖不上价啊,自己辛辛苦苦摘下来,依靠人力搬运送到镇上,辛苦几天还拿不到一两百块钱。
主要是压价压的太狠了,二道贩子也在抢时间找种植大户,哪有闲工夫理会散户啊。
能出价收购的,都是过了几道手的披肩客,他们也要赚钱,给的价格自然很低。
所以有这功夫,还不如出劳动力给大种植户抢收,一天运气好点还能赚个几十块。
说到底,一是交通,二是信息差,普通的农户,上哪联系渠道啊。
杨冬听完,沉默不语,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可当听到公司有这么个计划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回来。
不为别的,想家的同时,看看能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爷,我先试着打个电话,看看公司怎么说好吧?”
杨冬第一次拿出手机,给公司打过去,简单的把事情一说。
那边传来的消息让他略显振奋,“是鲁西南片区对吧,公司在那已经有个工作队,你打这个电话联系。”
“水蜜桃?你觉得能经受长距离运输吗?”
接电话的是新晋拼夕夕城市经理,这会他正在站点和忙碌一天的团队,复盘开会总结经验。
太难跑了,哪怕人数有优势,奈何当地很多人不信任啊,他们对拿不出现金立即收购的人,不感兴趣。
这会听到电话里杨冬的声音,很是开心,“你等着,明天我们就开车过来。”
第232章 ,纯线下病毒式营销
“全年人均两千三,这么低的嘛,昨天我一顿饭吃了多少来着?”
李泽华没细想,顺手在扣扣里给孙桐喻发消息过去,“大佬,你什么时候上班啊,千千万万的农户需要你出山解决实际问题啊。”
后者正就拼夕夕组织架构,在群里和一帮老部下商量呢,看到他转发的沂蒙山区水蜜桃发展现状。
打开看了会,索性直接转发到群里,让大家群策群力拿出解决办法。
这里面都是从阿狸离职后,又被他网罗回来的嫡系。
嗯,都是因为坚持下沉市场,和现在管理层理念不合,被冷藏后离职,或干脆被开除走人的倒楣蛋。
李泽华对此毫不在意,人越多越好,他就一个要求,能力其次,态度第一。
因为拼夕夕做下沉市场建设,对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肯坚持做事,基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人品有问题就全完蛋!
哪怕是10年后,类似的中饱私囊问题仍屡禁不止,根本挡不住人性的贪婪。
合规部总裁刘子杰已经不止一次,就拼夕夕运营模式提出示警,在参考dds小青马,以及通达系的管理制度后。
他更加确信一点,以拼夕夕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人数只会越来越多,届时分散在全国几千个县,数万个镇的庞大队伍。
动辄几十上百万人,想想都让人发疯!
想单纯依靠管理团队去约束,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还要预防上下勾结,一起隐瞒。
比如现在在鲁东的队伍,只要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团队横下一条心,完全可以依靠公司的渠道,发展自己的事业。
五毛收,报七八毛都是很正常的操作,借用通达系成熟的物流快递运输网络,转手给批发市场送一车过去,轻轻松松到手几千块。
利益动人心,无所谓背叛,只是收买的价格没到位。
虽然公司已制定诸如逢单必录,有字签字,不识字按手印,没手机留座机,没座机留村委会电话。
总之要能找到发货方的诸多举措,但实际走访调查验证的成本非常高,哪怕将来智能手机推广到农村,也很难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成千上万个商家,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不能赚差价,还能在品牌曝光,推广,排名,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呢。
总之,刘子杰不是很看好这样一支团队的未来,哪怕他们能做出成绩,也只是一时的。
不能彻底掌握,说不定危害更大,早晚有一天会逼迫公司,下狠手清洗一遍。
孙桐喻对这个问题,同样没太好的解决办法,按他的原话。
“难得糊涂,只要不从公司往外掏钱,业绩过得去,投资人没意见,就睁只眼闭只眼吧。”
李泽华能怎么办?
只能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尽可能规避人为的主观判断,让数据来说话。
业绩不行就换人,利润可以就不要去轻易动,谁还没点私心呢。
哪有销售团队不干私活的,就魔都眼皮子底下,都有站点开始找商家敲竹杠呢。
他以前做销售,不提也罢……
名为拼夕夕筹备一组的群里,目前有170多人,大多是前阿狸铁军离职成员,每一个都是孙桐喻亲自拉进群的。
能力么,毋庸置疑,个顶个的销售推广人才,还有一定管理能力。
短短几分钟,就有人不断建言献策。
“5毛钱的桃,到粤东就得五块,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时效性和规模。
绿通政策免除高速通行费。
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如果能达到一定规模,短期内开通特殊路线,使用成熟的可食用蜡技术,预包装和冷藏技术,可以确保新鲜。
再通过之前提过的吃了么市内配送渠道。
联系已建立代跑腿合作的果蔬店,大型超市,销售渠道不成问题。”
随着这段话一出,大家纷纷打字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原产地周边设立食品初级加工厂,做挑选,包装等增值服务。
通过果蔬的外形,大小重量,分成不同等级,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还可以为公司增加大量额外收入。”
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那为什么不直接在收购地做预包装呢?这样能节约大量时间精力。”
刚才发言的直接反驳道:“收购地包装的弊端显而易见,中间产生的损耗如何控制?
果品质量如何评判,涉及的收购价格差异,如何管控?
绿通政策对预包装果蔬认定标准不一,由此产生的额外运输费用,将极大增加成本。”
“我不赞同!
如果在原产地建立预包装食品加工厂,我们能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建立长久供销体系。
为当地解决了人口就业和税收,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税收减免等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