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329节

  如果全国快递包裹,物流快件都能用上二维码,哪怕将来降低到一分钱一个,按目前年复合增长50%以上速度。

  不出十年,每年预期收益都在十亿以上。

  专利授权么,就和高速公路到期停止收费一样,修修补补,扩容延长,总有合适的理由继续收费。

  更别提已经在荣耀原型机上,测试的扫一扫软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惊人的99.99%。

  距离大规模商用,只差最后一步,即4g网络的架设推广,3g时代移动网卡的流量使用成本,每一分都要向国外支付专利使用费。

  这是国家所无法接受的,专利支付费不多,但万一相关企业适应3g,弄出一套庞大的相关配套设施产业链,那怎么办?

  更新换代的成本太高,阻力太大,这就落入资本的节奏,别人又可以愉快的从容布局,依靠垄断的优势排挤国内相关企业。

  进而达到反复收割的目的!

  发码集团的潜在收益,让相关国资股东有足够动力,去推动相关立法。

  在过去的八月,九月,又有9家公司,按商量好的价格打款入股,连顺丰,邮政都将自己那份转去青云投资账户。

  嗯,全部都是老股转让,这笔钱全部归李泽华个人所有,等预期75%股份全部卖光,到手十几亿,就能支撑起其它项目顺利推进……

  大的战略方针,吴奕斌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李泽华现在很有钱,他名下可支配的自有资金,就在十亿级以上。

  除李家坡发行的那笔12.5亿美元公司债,林文辉最近又去香江,准备以青云置业,青云物业,青云投资的名义,发行新一轮债券。

  而方国辉也在用自己的人脉,积极为吃了么蜂鸟,拼夕夕发行国内的债券融资。

  加上这次为亿达商业广场,星城新能源产业园联系的银行贷款,李泽华手里短期内能动用的资金规模,起码在200亿以上。

  虽然几乎都是借来的,但谁让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愿意买账呢!

  拼夕夕的业绩,亿达商业广场的未来收益,足以打消所有投资方的疑虑。

  这些真金白银摆出来,瞬间让所有质疑的声音消散一空,湘省衙门的积极性,更不用提。

  “准备好资金吧,今明两天谈完,正好是国庆假期,6号上午,相关部门会冻结规划区域内的所有交易。

  届时第一笔动迁保证金要到位。”

  随着会议的进行,王健宁转头小声说道:“速度太快了,你小子别是在里面给我下套吧?”

  “哪能啊,骗谁也不敢骗您啊。”

  李泽华一本正经说着,至于提前和湘省衙门打招呼的事情,他是一点不知情的。

  不然涉及这么大项目,从论证到实地考察,再到签约,再快也得三五个月。

  哪有从提出计划,到打保证金不过一个月时间的道理?

  算上青云系第一次向星城衙门,递交新能源产业园建设计划规划文件,还没有30天呢。

  亿达商业地产项目从提出到现在,也才不过半个月,当时连亿达自己都不知道,就被青云系给提前安排了。

  好在李泽华做事没有太离谱,只是提了个意向合作协议,没提具体参与方,当时也不确定亿达是否会同意。

  现在确定上车,还不得赶紧把车门锁死啊?

  湘省衙门也乐于配合,不过收了第一笔几千万的保证金,哪怕后续项目没谈成,也不退的哦。

  李泽华无所谓,只要能把亿达绑在这,拖慢白云山项目开发进度就行。

  “一个似乎还不太够,是不是把魔都总部计划也抛出来?”

  李泽华心里琢磨着,可惜还是钱不够用,没办法同时启动魔都和无锡的商业地产项目,不然一两年内,亿达都别想抽空回北方。

  为啥?

  因为随着智能手机业务,微信业务的发展,新能源计划的展开,金陵,姑苏,以及其它更多城市加入进来。

  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一点点把亿达拖进来,让泰山派的谋划见鬼去吧!

  王健宁对比心知肚明,奈何给的实在太多了,就当不知道好咯。

第276章 ,争分都秒抢占先机

  亿达同时开发的项目很多,可从来没有哪个,像星城开福亿达项目这样顺利的。

  从资金募集,项目立项,衙门承担动迁工作,到签约转保证金,半个月时间没有……

  确切的说,距离王健宁知道都没有三天。

  就三天!

  湘省这边连项目筹备领导小组,都给安排好了。

  真特么活久见,整个项目距离图纸论证还差三个月才初审,这边项目组已经开始进驻实地考察。

  和亿达长期合作的某设计院,和湘省的同行一见面,直接大眼瞪小眼,整个团队从上到下都是懵逼状态。

  玩呢?

  这么大项目,以往光是图纸确定,都不得折腾个一两年啊?

  比他们更懵的,是项目招投标工作小组。

  这条件从头到尾看下来,怎么看着像是给某家公司量身定做的?

  要求配套设施带一个新能源产业园,一年内初步建成,两年内不低于40亿产值等等就算了。

  这五年内投资不低于100亿元(自有资金不低于三分之一),打造华中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几个意思?

  合着弄个商业广场的地产项目,还得送个百亿级产业园呗?

  眼红五一旁边这块地的企业不在少数,可任由它们怎么出招,湘省,星城衙门就是不松口。

  可现在青云加亿达一上场,从河边到五一,再到芙蓉,上上下下就一个态度,拆!

  正所谓不破不立,相比于一点点商用土地,换回一个成规模的产业集群,这是做梦都梦不到的好事。

  星城衙门更是喊出口号,谁耽误新能源产业园建设,谁靠边站!

  不换思想就换人!

  别以为新能源的未来,就几家胆大的民企看到了,国家级未来支柱命脉产业,岂是一两家私人公司可以推动的。

  那是从上到下经过不断交涉,达成的合作共识!

  是市场换技术的进阶版本,在看透了某些资本的丑陋嘴脸后,下定决心自己来的决心。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市场,势在必行。

  一则可以减少对传统海上生命线的依赖,这条从波斯湾经印度洋,过马六甲到华夏海的海上大动脉,时时刻刻被潜在威胁着。

  如果能减少能源进口,将很大一部分传统油车改为纯电车,这其中蕴含的能源安全战略收益,简直无法想象!

  动辄拿能源,粮食,技术卡脖子的某些人要失望啦,东大正在一点点夺回主动权!

  第二个核心诉求更简单,传统燃油车,从发动机到变速器,有一个算一个,技术专利全部在西方国家手里。

  但凡走这条路,无一例外全部要被收智商税,人家研究一百多年的先发优势,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只有新能源电机驱动,趁着海外车企还没有将目光投过来之前,下狠心实现战略转型。

  脚盆鸡企业暂时要失望了,氢能源?

  除非专利全部公开免费,不然丰田这辈子,也别想吃到最肥的那块肉。

  因为李某人早就计划好了,环渤海经济圈,绝不能留给敌人任何一丝翻盘的机会,还想通过经济影响地方?

  门都没有!

  充电桩,换电柜,他自己来!

  做好了,两桶油拉进来,再把辽,鲁,冀,京津国资委拉进来,南方做产业升级,北方做产业配套,主打一个利益均沾。

  在国家层面来说,弯道超车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汽车行业,万亿级市场,一个能撑起制造业大国脊梁的命脉产业,一个拥有千万级潜在消费市场的国度。

  怎么可能容忍在产业链中,停留在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廉价零部件供应的受支配位置,辛辛苦苦赚点血汗钱,连四个轮子都买不起?

  这不是扯淡么。

  历史上的东大,都能硬生生咬牙撑过来,没道理这辈子就因为李某人,这只小蝴蝶扇扇翅膀,就把国家既定战略给搞没了!

  那才是最大的笑话,简直侮辱全人类的智商!

  所以整个湘省上下,对青云系提出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计划,持无比热情的欢迎态度,总之一句话,只要能搞成。

  要政策给政策,要资金给资金,要土地给土地!

  要人给人,香江科技大学和湘省大学,中南大学的智能制造领域合作,完全可以再加上一个新能源专业。

  以及一个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电机工程学科嘛,只要就业没问题,湘省甚至连大专都愿意安排转型配合。

  所有的一切,都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让路!

  大方向上达成一致,剩下的细节就好办多了。

  尤其在这里头,龙湖出力也很大,它们的惟一诉求就是,最好把所有流程,在当年11月19号之前走完,并对外公布意向协定。

  为什么选择这天?

  因为龙湖卡在这天上市,如果有星城亿达商业地产项目的助力,那股价不得起飞啊?

  私下有没有交易不好说,反正与之相关的部门审核速度嗷嗷快,这也很符合青云系办事风格,综合论证完毕,追求极致的速度。

  奔着目的地,干就完事了!

  有湘省衙门亲自介入,允诺和星城税收73开以后,地方也大开绿灯,反正这雇佣的员工,消费能力总得贡献在本地吧?

  五险一金交一交,每个月几万人,又是几千万上亿的收入,得缓解多大的财政补贴压力啊!

  就是产业园具体放在哪,双方有争议,一个星城县在河东,一个沿江新区在河西,代表星城未来两个发展方向。

  如果考虑搞城市群未来合并,那星城偏西南方向,明显更好一些,星城衙门也赞同,这区里总比在县里好。

  问题哪个区再发扬一下风格,划个地出来安置一下亿达广场的动迁户?

  这可不是小问题,毕竟地皮几乎相当于白送,还不能太偏僻,不然动迁户不答应,你给人家从市中心迁到郊区,谁乐意?

  问题就卡在这,哪个区愿意做好事呢?

  只能星城衙门内部协调了,点到谁算谁倒霉,最后还是青云集团站出来承担责任。

  如果产业园规划在河西,就在河对岸再规划一片商用地,正好趁着地产,产业园项目一块建设个大型居民小区。

  专门解决企业内部员工的居住问题,毕竟沿江新区的地理位置太偏僻,很多生活配套设施,如中小学资源,医疗卫生水平跟不上。

  如果放在河东星城县,那就在临近市辖区规划一片商业用地,做一个集商业,居住一体的大型社区。

  毕竟要为将来几万人的生活居住,做统筹安排才好。

  总之青云集团就几个小要求,第一是配套的中小学校,譬如四大得弄个分校过来,建设成本由星城衙门和青云集团,龙湖集团分摊。

  这是为将来有可能的学区房政策做准备,青云置业不是做慈善,总要趁着房价最高点集中套现离场。

  不然哪来的资金发展如此多的产业?

  第二是医疗系统要有提前规划,分院也行,新建也可以,总得有才行,不然考虑到庞大的员工基数,和他们的家庭未来定居在此。

首节上一节329/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