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华不敢打包票,说未来青云系投入多少钱,就一定能取得技术突破,掌握核心竞争力,但他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但荣耀电子就完全不一样了,中低端产品竞争虽然更加激烈,但参杂的非市场因素没有那么严重,在高端吃下最大蛋糕的鱿鱼。
可以从容坐山观虎斗,从中选择最符合它们利益的品牌加以扶持,但它绝对不敢公开对荣耀电子进行限制。
这不仅是青云集团通过利益绑定带来的助力扶持,比如高盛已经确定成为荣耀电子的股东,它身后还站着整个东大呢。
高端的你要禁止,说是涉及核心利益,暂时玩不过你,忍了。
中低端你还要禁,你想干嘛,这么大的市场,任由你随意拿捏?
何况这部分大众市场被禁止,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是鱿鱼所无法承担的,正所谓压力越大,反弹越大。
大家在规则内玩游戏,通过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改变,保持技术领先的诀窍,永远不在投入巨资引进发展潮流。
因为是人就会犯错误,谁敢拍胸脯保证自己研发的技术一定正确?
就算你正确,也得看别人跟不跟你玩,比如长虹押宝等离子,结果被液晶联盟反复吊打。
丰田押宝氢能技术,掌握诸多核心技术,结果又如何?
主流市场都不和你玩,拿着自家投资千亿的宝贝回家玩去。
这就是吃独食的后果,也是鱿鱼竭力避免的后果,它最擅长的方式,是拉拢各个地区最优秀的人才和势力,通过它们作为沟通桥梁。
在自己大块大块吃肉的同时,丢出一点点残渣剩饭,确保对方不会饿死的前提下继续参与游戏。
碰上如东大这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就从餐盘里多分出一点点肉,勾引着不让后者脱离,其预先布置好的发展轨迹。
封杀荣耀电子,首先它们内部就会有不同的声音,比如通过技术授权拿钱拿到手软的高通,苹果,谷歌,这部分损失谁来弥补?
核心零部件源源不断采购过来,这些利益谁来填坑?
加上过分刺激内地市场,很可能造成连锁反应,万一东大下定决心要搞产业链百分百国产化,怎么办?
二十多年前,汽车产业链市场换技术,能搅黄,今天谁敢打包票还能成功?
青云集团又不是只有一个手机业务,就算弄死荣耀电子,接下来呢?
准备迎接青云无休止的报复吧!
别忘了,这特么是李泽华可以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集团,可不是被资本渗透成筛子的傀儡公司。
它们现在想剪除青云系创业元老的谋划,还没成功呢,就算成了,那些跟随公司成长起来的中下层,除了李泽华谁能控制?
所以压根不带怕的,最多就是关键时候被卡一下发货速度,偶尔利益分歧太大时,被鱿鱼控制影响的某些力量敲打一下而已。
只要荣耀电子能发展起来,就能用赚来的资源,不断投入低端品牌荣威电子产业链,扶持全国产化,然后慢慢升级进步到中高端。
这就是李泽华的底气所在,全盘规划所图甚远,从一开始就设想到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整体布局。
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是否能成功走到终点,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但他会义无反顾走下去……
“中高端智能手机农村市场的推广难度,就好像中高端家电一样,甚至前期会更难,因为家电还不需要每个月,缴纳高昂的流量费用。”
李泽华听完郭鑫毅与何理的计划,点点头道:“你们的布局出发点是对的,但要戒急戒躁,这件事不是一两年能做成功的。
我可以等,公司也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荣耀和荣威,不是两个独立的品牌,而是一脉相承的父子关系。
荣耀的今天,虽然一出生就注定辉煌,但它身体里的绝大多数零部件,包括它们的生产技术,都是舶来品。
它们今天可以卖给荣耀,明天不爽就可以肆意提价,后天也可以出于特殊原因下达行业封杀令。
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只能暂时妥协。
但退让不是我辈人的传统,它只是基于实际情况,得出最符合当前环境的无奈选择。
荣威一定要走出来,无论投入多少钱和研发人才,都一定要走出完全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
十年,二十年,哪怕花上一千亿,一万亿都要走出来,直到它取代荣耀的那天!”
第325章 ,特殊架构确保科研
“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才是最重要的。”
李泽华在姑苏荣耀电子管理层会议上,同样是这套说辞,会前,他和每一位负责技术研发的项目组组长,副组长,技术骨干见面。
传递出的意思只有一个,好好干,公司的科研资金和决心永远不会变,他将竭尽所能,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
“公司已经拿出所能拿出的一切,大家的薪酬待遇是对标阿狸,腾达,甚至超过外企,在管理类人才评级还没有出台之前。
人事部已经就技术类人才设置划分12个等级。
原则上达到p6(资深工程师,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或名校博士生)就可以享受公司期权分配待遇。
达到p7(细分领域专家)就能享受从住房,到家人特殊关怀照顾的额外福利。
我们现在发展刚起步,很多地方做的不尽如人意,甚至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每次要临时安排借用合作大学的资源。
不过请大家放心,首批2亿美元的科研设备和技术研发资金已经到位,这2亿美元,公司保证将一分不少的花在科研上。
只要是公司发展需要的设备或技术,能买到的一定买,买来就一定要吃透,转化成自己特有的技术。
不能买的一律从头开始自己研发,哪怕为此投入1个亿,甚至10个亿,只要荣耀,不,是青云集团存在的一天,就一定要弄出来。
为保证荣耀集团科研进展的顺利进行,从今天开始,公司承诺以后所赚到的每一块钱,就一定有五毛投入科研……
下面的同事说得好,万一公司出现亏损怎么办?难道就不再继续做科研了吗?
不存在的,各位即便不相信荣耀,也要相信我本人,在场的各位都可以做个证,在这里我本人可以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十年,未来十年内,任何一年只要荣耀有需要,哪怕只亏损一块钱,给科技研发工作造成困扰,我本人将拿出最低10亿美元投入。
确保科研工作的持续性。
记住,是亏损的大前提哦,最低10亿美元的科研补贴,由我本人全权承担,绝不给公司造成任何一分额外负担。
做科研我不懂,但我永远明白一个道理!
找对目标,树立信心,让科研人材不受委屈,全心全意的投入科研工作中,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无论荣耀电子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我都将始终和大家站在一起,携手并进……”
在台上的讲话,何尝不是他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呢,他一个穿越者,前世虽然不是亿万富翁,也没尝试过极尽奢华的生活。
但重生后积累财富的过程太快,太轻松,他本人又直接跳过年少轻狂的人生阶段。
对他而言,又不追求过分享受,一亿够用就行,一千万凑合也能接受,房子足够住就行。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现在正是借助大好时光,实现人生理想抱负追求时,或许再过三十年,他会考虑如何将财富平安过渡到下一代。
但现在,他的心理年龄三十出头,生理年龄20出头,此时不拼,难道等到60岁再拼吗?
讲理想,但他不画大饼,投奔荣耀电子科研实验室的科研人才,能从他发自内心底的言语中,感受到这位老板的诚意。
光说不练能骗一时,但骗不了天长地久,荣耀电子科研实验室给出的薪资待遇,就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更别提p7以上额外待遇。
姑苏一套市中心豪宅在今天也不是小数目,更别提还有p8-p10的大平层,联排别墅,独栋别墅,豪车接送,父母妻儿通通安排好。
而是给出的期权奖励,更让他们激动万分,因为荣耀电子和科研实验室是两家平行的单位(是前者挂靠子公司,但股份一半在李泽华个人手中)。
这是一开始就定好的策略,确保科研工作永远不受外来影响和干涉,在这套体系的庇护下。
荣耀电子以内部委托形式向科研实验室提供资金,研发成功后,再由科研实验室以极其优惠的价格,授权给荣耀电子使用。
这其中科研经费是有绝对保障的,即荣耀电子毛利的50%以上,也是李泽华敢以10亿美元托底投入的关键。
其中不涉及核心的敏感技术,还可以在市场上寻求其它家合作,妥妥的旱涝保收,科研人员既拿科研室股份,又拿荣耀电子的股份。
赚麻了属于是。
套一层特殊的股权分配机构,哪怕荣耀电子破产倒闭被清算,也丝毫不影响荣耀科技研究院的正常经营。
就是后续谈融资入股有些困难,高盛的人看到这份股权架构时,整个团队都懵逼了。
当时负责考察荣耀电子的艾伦托米直截了当说,这就是一场针对资本的打劫。
谁也不会接受这样一份,苛刻到极致的霸王条款,除非碰见有钱的傻子,当天出门没吃药才会同意。
因为根据特殊架构,荣耀电子持有荣耀科技研究院一半的股份,却要承担总公司一半毛利投入,这相当于资本投进来的钱。
无论将来赚多少,都只能拿到剩下的一半利益,另一半是为科研准备的。
但李泽华也有能够说服投资者的商业逻辑!
荣耀电子,是注定成功的商业项目,而不是白手起家带着巨大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
光是青云系本身和掌握销售渠道,就足以确保荣耀电子未来发展下限,年销售数百万台的保底协议,他敢签。
而通过一系列利益交换后,他能确保技术授权,和零部件采购渠道稳定性,和苹果,谷歌,高通的商业谈判进展虽然不顺利。
但这几家都迫切需要,青云手里掌握的稀缺资源,而它们同样是智能手机领域的核心技术企业。
这就保证了荣耀电子,未来长达十年以上的营收保障,能随时拿到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一个组装公司而已,有什么难的。
有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设计,集合国内最健全的产业链,成本压缩到极致,怎么可能没有竞争力呢?
营收有保障,市场有保障,利润有保障!
青云集团自身还有足够多的资金,东大能提供额外背书,这就是个投了必成的项目。
试问手握这么大的优势,青云系怎么可能轻易放出荣耀电子的股份,想投可以,接受特殊股权架构和利益分配模式是大前提。
如果不是为了广泛拉拢利益同盟,减少将来必然存在的限制障碍,李泽华甚至一股都不想往外分。
奈何他现在已经摸到玩游戏的核心规则,在东大绝不能忽略国资,在海外,没有足够力量之前,不要挑衅鱿鱼的底线。
做好这两点,其它的都不是威胁。
面对李泽华的坚持,想要投资荣耀电子的各方风投,都在考虑利益得失,最后也只能无奈认可这套特殊的架构。
毕竟,谁会和一家注定成功的企业过不去呢?
少赚点总比没得赚强,只要进了荣耀董事会,往后的日子长着呢,有的是机会,把这套不合理的架构扭转过来。
做账,它们是专业的……
会后,其中年长一些的人眼里甚至含着泪光,一度以为这又回到七八十年代,因为那时候真的也是全包。
顶多物资没现在充裕,待遇没这么好罢了。
面对众多发自内心的笑脸,李泽华却没有停留太久,只是简单的和极少数p8,p9级核心专家组负责人,行业大拿进行简略交谈后。
就在郭鑫毅,何理的陪同下,离开科研院。
相比于如何管理科研团队,设置绩效考核和激励,他更多时间要应付来自更高层面的博弈。
先是拜访当地衙门,征得后者谅解,在京东方高世代生产线的加持下,姑苏方面表现很热情。
不过他还是在热情的背后,看到隐忧,叁星和姑苏衙门已经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姑苏投资建立一条7.5代生产线,总投资超百亿元。
“蓉城那条产线专供智能手机屏幕,但地理位置决定,它不是最佳选择,如果能在姑苏上一条专供8.5代线,成本节约上能做到极致。”
在和当地知府,以及苏省派来的商务谈判组商谈过程中,李泽华抓住机会对旁边京东方刘小东嘀咕一句。
刘小东是京东方肥城项目总负责人,总经理。
可他还没说话,旁边肥城项目组财务总监姚向军摇摇头道:“李总,不现实的!
公司在肥城的产线总投资近200亿元,如果换成在姑苏的8.5代线,最起码也在260-300亿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