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李泽华把所有计划细节公诸于众,鱿太资本必定闻风而动,能在收割东大之前,和九八一样,把积攒几十年财富再次收割一遍。
这种诱惑谁能抵挡?
参考历史上那些暴雷后销声匿迹的超级大集团,曾经哪一家不是威名赫赫,雄霸一方?
可一但粘上涉及几百万人的资本神话破灭,谁都跑不掉,通通都被拉下神坛,沦为臭名远扬的存在。
鱿太资本推崇全球化的另一个目的,不就是分化解决世界各地有实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吗?
产业分工,各安其职说的好听,实际上就是让鱿太资本分而化之,各个击破,谁也别想形成产业链规模优势。
只能通过它们掌握的核心产业进行资源交换,比如技术专利,高科技设备欧美保持领先,东大提供廉价劳动力,亚非拉提供原材料。
无奈东大硬顶着压力,拼命也要搞产业升级,硬生生把经济全球化做成笑话。
相当于鱿太出技术,资源,资金帮东大完成弯道超车。
这股苗头已经出现,鱿太资本很慌,必须想尽办法扼杀这一切。
这时候,还有什么比一场再次席卷整个亚太的金融风暴,更美妙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高效精准彻底收割的同时,将天大的黑锅甩给本土资本,借助尖锐的对立将它们一举铲除,扫清障碍彻底掌控这片区域。
然后从容不迫将在鱿太资本控制的企业,产业链,一点点转移过来,岂不完美?
顺势还能在东大复制一波,趁机打击竞争对手。
到那时候,李家坡各家资本哭都来不及,一个由它们掌握的收割计划是为壮大自身,充其量分给鱿太一部分,但核心资源必须留下。
让鱿太掌握计划关键步骤,被收割的就是它们,面对鱿太它们同样没有反抗能力。
李益隆看明白了,其他几位通过特殊标记,也从书里看到了。
面壁者计划,宇宙黑an森林法则,恒星级能量作为信号发射器,对外公布自家坐标,这特么是打算同归于尽啊!
所有人都沉默了,黄奕宗张张嘴,愣是一个字没说出来。
李泽华掏出手机看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东西才会送出去,要不我们再聊聊计划合作细节?”
这次,没人拒绝,但也没人点头。
所有人都在纠结,因为按照它们的计划,由李泽华出面负责执行,将来还能隐姓埋名,最多一辈子不露面。
把计划交给鱿太来执行,将来全世界都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哪怕跑到外太空,都有人会把他抓回来。
他图什么?
他敢吗?
李泽华背靠座椅望向窗外蓝天大海,露出微笑,“要不我先退场,让各位考虑清楚,过半个小时再商量?”
也没人同意,就好像书里写的那样,谁特么敢用身家性命博一把?
在座各位哪一个不是身价亿万?
只有一无所有的傻子,胆大包天的疯子才会倾尽所有梭哈博一把,赢则别墅靠海,输了下海打窝。
而李泽华,恰恰就是那种肆无忌惮,无所畏惧的疯子,他不仅敢梭了,甚至还敢加点盘外招。
张涛?
当然不是去美菌基地,他只是去到由某些人提供的安全屋,在那和地理环境科考队几个小组汇合……
所有人都在沉默,任由时间一点一点流失,哪怕是李益隆,也悄咪咪偶尔看一眼时间。
半个小时,是李泽华划定的最终时间,超过,所有的计划都会被送到鱿太资本面前。
没人会怀疑这个计划的可执行性,哪怕它们一起上,也阻止不了鱿太资本收割的镰刀。
掌握在青云手里的微信科技,微支付,它们还能勉强影响控制,可在鱿太资本手里,它们只剩下被动参与然后被甩锅的命运。
丢下现有一切去美利坚,从此隐姓埋名,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生活?
谁特么愿意?
李泽华也不愿意,索性掀桌子,大家一块死呗。
他敢赌,这几位敢吗?
它们敢,鱿太会网开一面吗?
鱿太资本连本国都打算掏空,会在意这几位的想法?
正所谓资本没有界限,哪里有利益哪里是家,实在不行换个宿主。
连大国都挡不住鱿太资本渗透控制,更别提这些完全丧失金融掌控的国度。
李泽华不信,这些人会心甘情愿一辈子被外人踩在脚下,就好像沙漠里的能源大亨一样,终有一天会寻找机会摆脱控制。
而这个机会,必然是新崛起的超级大国带来的,也只有东大有这个潜力。
所以现如今的局面就很有意思。
一群东南亚资本既想要借助东大力量摆脱鱿太控制,又想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主动权,如意算盘打得挺好。
借助青云集团的商业布局完成蛇吞象,以势压人迫使自己出面做操盘手,当举起镰刀收割那天,自己就是完美替罪羊。
万亿财富装入口袋不说,连吃带拿把青云集团打包带走,一份付出,双倍快乐,美滋滋啊!
他甚至连如何对付鱿太资本的手段都考虑到,甩锅嘛,谁不会似的,东大必然要崛起,也势必遭受来自鱿太资本的打压。
两虎相争,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它们势必被双方同时重金拉拢,按以往的一贯套路,各自应付不表态。
关键时候装聋作哑。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互相妥协才是永恒的真谛。
就比如现在,李益隆看看时间,29分即将过去,但李泽华仍旧没有松口的迹象。
整个会议室里安静的可怕。
谁也没开口。
直到三十分钟倒计时结束,李泽华掏出手机拨打出去,安排人直接进去送整箱文件时……
李益隆终于妥协了,因为他没法用正常人思维逻辑去衡量一个疯子……
当两只手再次握在一起时,李益隆好奇问,“既然你如此的推崇这本书,为什么不按照书上说的那样,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374章 ,合作达成神秘大礼
谈判是艰难的,收获是巨大的。
当最主要的问题被解决后,双方接下来的分歧就不算大。
因为李泽华从始至终,对自己的实力都有一个清晰定位,只要不让自己出面当炮灰,剩下的事情都好说。
大家赚钱,能分一份干净钱给他就足够了。
比如微信科技,微支付,吃了么蜂鸟,青云电子科技,拼夕夕国际,运运帮,顺风出行等公司在东南亚分公司的股分分配。
都由底下专门的团队负责出面接洽谈判,合作框架已经提前定好,第一轮出让20-30%股份不等。
融资额度从200万到1亿美元不等,由青云集团从国内调人组建基本管理架构,全盘复制具体业务。
流程大差不差的,因为在国内,青云系也是通过改善最底层生活状况,充分发挥这群人想要迫切改变命运的积极性。
抓住这一点,照顾到基数最大的群体,一但形成规模,就很难不取得成功。
不过也有调整,比如顺风出行,吃了么,蜂鸟和运运帮四家公司,在东南亚被合并为一家集团,名为东南亚顺风生活服务集团。
集私家车,货运车辆为一体,因为东南亚的交通情况,人员素质和国内差异很大,电动两轮车,摩托车,汽车都可以用来送货载人。
只要订单量跟得上,它们甚至能在送快递途中,顺带接一单送个人过去,只要能赚钱,在游戏规则内随意变换业务模式是家常便饭。
首轮过后,大家约定第二轮是拉拢鱿鱼资本中的大玩家进场背书,同时搭配一些各地实力玩家,并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培养成手套。
毕竟各地情况各不相同,想要保证集团各项业务顺利开展,一些入乡随俗的改变,去适应当地特殊人文地理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譬如外卖配送这一块,即使在大城市也有很多禁忌,单单一个搭配刀叉,筷子,还是什么都不放,都有可能召来非议。
严重点,甚至惹怒一整个群体,导致竞争对手趁虚而入抢占市场。
这个时间点,网约车巨头优步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亚马逊在东南亚的配送网络也在一步步发展壮大。
青云集团和盟友必须抓紧时间,抢在它们反应过来之前,完成自己的商业布局。
……
“你也太记仇了,一个才16万注册用户,3万活跃账户的微支付金融服务公司,20%股份竟然开出投前4亿美元的价格。
投后按5亿美元计算,一亿美元才20%股份。”
要不说都是时刻带着面具的商业大佬呢,上午还大呼小叫准备让保镖进场把他拖出去的黄奕宗。
下午换个舒适场合,推杯换盏之间,笑容满面,不知情的还以为两人多年老交情。
实际上这也就是第二回见面。
李泽华一点也不客气,点点自己额头,“黄董,现在是商业开拓创新的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能带来千百亿财富增值。
后续融资二三四轮放出去,留在青云集团手里的股份不会超过30%,相比预期巨额收益,我才是最吃亏的那个啊。”
“但是它没有风险啊,有我们这么多人参与,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来啦,到时候李董躺着吃也吃不完。”
黄奕宗笑哈哈的回应着。
“三成,未来可是也涉及到数百亿利润啊。”
他是眼红李泽华手里握着的股份,可没敢硬来,因为这些股份的背后同样代表着来自东大内部的力量,并不全部归属李泽华个人。
大华银行在李家坡算得上大集团,但放眼全球还是不够看的,何况这次本土参与的大集团就不少,每一家单独拿出来都不比他差。
参与青云系东南亚分公司第一轮融资入股的公司集团,足足有二十七家之多,覆盖各行各业。
包括五家银行,三家保险公司,两家证券,四家电信通信运营商,以及李家坡三大投资基金,暹罗和文莱王室。
还有几家神秘私募基金,背后的人跺跺脚,能让整片区域地动山摇,在东南亚地界上能叫上名号的大家族,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
这些集团以淡马锡,和其它两家投资公司名义,共同出资入股,按背后投资公司股份进行利益分配。
同一时间,李泽华也把青云农业服务公司,和国内微支付背后控股银行的股份让出一部分。
以及答应青云电子科技,青云投资,青云置业/物业公司在第一轮融资时,给出必要份额。
没有什么比互相持股完成资源捆绑,更让人放心的保证。
当然,这些还只是初步谈判结果,各家公司集团实控人,正在赶来李家坡的路上,晚上将有一场盛大的晚宴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
“承蒙黄董和各位商界长辈的厚爱,我只是跟在后面喝点汤而已。”
李泽华不吭不卑说着,就好似上午的事情未曾发生过,到他这地步,距离唾面自干也就最后一步之遥。
何况双方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任何冲突,在摆脱鱿鱼资本渗透控制这方面,两家集团有充足的合作空间。
将这个意思准确传递出去后,黄奕宗满足点点头,随即好奇多说一句。
“很少见到你这个年纪的人,能这么沉得住气,当时我都你捏一把冷汗,如果谈崩了,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好在最后的结局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