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万豪觉得脑子不够用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原时空,他俩认识的经过更离谱,就因为一个游戏好友关系,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借给对方200万之多。
哪怕重来一次,李泽华仍旧觉得宛若在梦中,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都会当笑话听。
没给对方消化的时间,他快速开口道:“别疑神疑鬼了,就那么凑巧,一年多的时间,足够我弄清楚你是什么人。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玩把大的?
十几万美元债务,对你现在来说都是小意思,更别提答应我以后,千万亿万美元也只是个数字。”
周万豪不再犹豫,“你说。”
“我不会害你,只要你以后尽量少出国,应该问题不大。”
李泽华没有藏着掖着,选择和盘托出道:“不过我有言在先,你现在反悔可以,等上了船在想下去,可是会出人命的。”
对财富追求的渴望,驱使周万豪忽略风险,何况认识如此一位朋友,对他以后的帮助可想而知,他内心的野心,随之升起。
得到确切答复后,李泽华终于说出机会,“……计划的要点,就是不断收购,创建表面上无可挑剔的皮。
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进入它们的供应链,打进去作为一根钉子藏起来,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不过没我的命令,不要乱动。
至于推荐人才,收集信息,那些别人会负责。
至于在东欧和阿三,组建针对美利坚的忽悠集团,都是顺带的任务……”
周万豪听得一愣一愣,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胆子这么大,一出手就是对付一个国家,甚至是驾临于美利坚之上的巨型财团。
可是,他骨子里的不甘,怂恿他继续往前走,李泽华看人很准,他本身就是个喜欢追求刺激的人……
第534章 ,培养白手套潜伏期
做减法,既依托于经济层面,又超出经济本身,延伸发展出在舆论上支持它们的享乐,天命所归,剥离产业优先发展服务业等。
以及初期在制造业生产等领域无条件配合,包括不仅限于在关键领域接受来自鱿太资本入股,提供远低于市场生产成本的供应价格。
这些代工生产业务,可以在国内,也可以由在国外的工厂提供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争取建立一套专供欧美的廉价全球化供应链。
它是青云接下来涉足制造业的战略核心之一。
整个战略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挑选出西方重点生产制造型企业中,那些可以被轻易取代的外包采购环节。
小到企业使用的一个螺丝,大到一架飞机的精密零部件,特殊材料,甚至是核心板块的来料加工业务,比如光刻机组成元件供应。
有着前世的记忆,李泽华深知只要有成本采购优势,青云控制影响下的产业链,就能慢慢渗透进这张所谓经济全球化采购大网。
没有他,十年后欧美所谓技术先进企业,也会将大量非核心领域的工作量,或转包,或直接外采,以节约更多成本攫取更多利润。
资本么,哪有嫌利润多得。
青云要做的很简单,只需要在品牌塑造上多下功夫,搞出一套能站住脚的理论让西方企业相信,它也是奔着经济利益去的就行。
后续青云也会通过严格筛选,弄出更多符合西方利益的代工企业,哪怕是他们在内地投资开设的工厂,也要想尽办法打入供应链。
这一点上,李泽华已经和参会的几家企业老板说的很清楚,就好像市面上承包可乐区域经营权的代理商一样。
交着高昂的加盟费和品牌授权费用,每次提前转款积压大批货物,还要承担区域内关于可乐的推广,市场维护,占有率等重担。
加上在畅销单品之外被强压过来的滞销品,单单指望代理可乐本身业务,是绝对赚不到钱得,可偏偏市场上有无数人愿意冒着亏本风险。
不惜一切争夺可乐代理权。
是他们傻吗?
不,恰恰相反。
是这群人太聪明,因为有了可乐金招牌,他们可以代理其它无数赚钱的饮料,食品品牌,依靠可乐开路,顺利打入超市便利店。
几乎所有依靠线下渠道推广销售的大品牌,都在延续这套销售体系,既不能让下面代理商赚到太多钱,太多容易让代理体系生贰心。
哦,原来打广告树立品牌形象后这么赚钱啊?
那它们就会拼命尝试向经营自主品牌突破,以期获得更大利益。
但也不能让代理体系完全赚不到钱,要适当放开口子,允许它们借用大品牌影响力接纳赚钱的品牌,弥补收益。
其中把握的度,就在于提前压货,代理体系可以通过代理大品牌和赚钱小品牌赚到钱,但决不允许代理商手里有太多资金沉淀。
一但下面零售商回款达到某个数额,厂商就会出面适当提供压力,通过提高拿货优惠力度压一大批货物到代理商仓库。
将代理商有限资金快速消耗一空的同时,通过调节市场终端零售价格,冲击一波市场同行,提高行业份额占有率。
具体玩法,每家都不一样,但大体相同,吃相难看点还会将拿货价格做成浮动制,定期收割旗下代理商避免它们做大。
其它手段还有诸如包括压临期品造成自然损耗,给代理商设定过高任务目标,完不成扣发活动奖励等等。
总之,这一套放在制造业代工生产业务上,同样大差不差,说白了,就是利用品牌,渠道等优势,吸引其它社会资金和资源加入。
在缴纳高昂入门费以后,设置诸多障碍,一步步设局拿捏,加强影响力和控制程度后,再慢慢放开企业的技术授权和代工采购规模。
这套,对普通工厂效果很好,因为它们往往面临融资困难,实控人势单力孤没有太大反抗能力等弱点,只要拿捏住订单规模和融资渠道。
就能轻而易举完成控制。
可架不住青云成规模有组织的秘密行动,在众多生产供应链中,挑选合适的厂商进行深度绑定,而后以它们的名义赴欧美开拓市场。
目标就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成为其中关键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赚钱不是目的,加入供应链体系成为重要一环,进而反向掌控。
再通过残酷的价格战,打到整个行业没有竞争对手,完成大量并购收购统一该代工领域后,青云的初步布局就算完成。
届时,一家西方核心技术生产型企业,离不开这张廉价供应链时,到底是它们通过技术授权,掌握下游市场定价权拿捏国内企业。
还是国内企业通过独一无二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反过来绑架高科技企业呢?
何况在这个过程中,青云将全面接管所有代工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通过授权拿到西方企业提供的技术,进行全面仿制。
甚至不需要任何系统性研究,只需要学习脚盆鸡企业的奸诈,在某些核心关键领域,申请一些能够卡脖子的技术就足够了。
绕开它,成本激增。
收购它,青云不卖。
和平时期还能通过谈判解决,关键时刻,就是一道杀手锏,能置人于死地的那种。
青云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自爆,哪怕拼着自身出现巨额损失,也要把对方整个产业链搞没,然后空出来的市场。
青云就笑纳了,反正李泽华不打算将来还能顺利进入西方市场,大不了走第三方转口贸易,只要需求在,还怕没人买?
何况鱿太资本所擅长领域,无非是通过派遣符合它们价值观的管理层,持续影响把控下属企业,通过旷日持久的价值输出。
扭曲管理层,核心技术团队的认知。
再通过掌握的大量融资渠道,要顺者昌,逆者亡那一套,听话的就给融资,给订单,不听话的通过舆论抹黑,各种断绝融资来源。
哪怕是上市集团,也逃不过它们的控制,比如特斯拉历史上不知道被华尔街多少次恶意做空,可惜马斯克太聪明。
通过在东大设厂排除干扰,获取产业竞争优势后,每年通过给自己开出高达几百亿美元高工资,加上掌握的比特币交易渠道。
提前给自己储备了富可敌国的庞大财富,当顶住做空和断绝融资渠道压力后,反手收购维特,掌握舆论主动权。
鱿太资本敢黑他,他就通过自家传媒曝光鱿太资本的黑料,大不了大家抱着一起死。
这三板斧打完,鱿太资本剩下的牌就不多了,毕竟美利坚力量,对方也能动用。
放在青云身上,这几招同样不管用。
论资金来源,通过期货市场投机,乃至于逐渐掌握金融端核心力量,成为事实上庄家之一的青云资本。
左手握着比特币交易市场,右手握着互联网金融,来钱手段简直不要太多,只要李泽华想,他可以随时推出几个白手套。
用后世互联网金融思维,在各地吸纳大笔资金,然后找个时间拍拍屁股套现离场,瞬间几百亿到手,哪怕要给无数人分润打点。
留下给他的那些,也足够让几十万人辛苦努力赚一辈子。
上市做空打压?
别说青云各公司还没上市,就算上市也大多在国内和李家坡,这里是他的主场,加上手里掌握的庞大现金流,任何企图针对做空的图谋。
都是痴心妄想。
抹黑?
微信科技在国内已经拥有近亿注册用户,在东南亚,脚盆鸡,南美等多地也拥有三五千万注册用户,假以时日。
谁给谁压力还说不定呢。
美利坚力量?
东大也不是好惹的,何况现在美利坚资本主要精力,在于压制欧萌,等欧萌服软后,它再调转枪口回来时,东大也顺利成长起来。
所以,李泽华担心什么?
他几乎无所畏惧。
周万豪听懵了,半天后才傻傻回应一句,“老板,你不觉得骤然给我提这些,太超前了吗?
我就一个普通人,最多是运气爆棚,在法兰西通过金融论坛和你认识,进行过一些股票期货投资信息的交流,并一块玩过游戏而已。
咦,不对啊!
老板,你套路我啊?”
说着说着,周万豪察觉不对,“青云投资在期货市场所向披靡,在棉花和黄金,白银,能源市场上,公司可是没少赚。
我跟在方总身边,都听说他投了青云投资的产业基金,赚取几百万美元利润,怎么我跟着你亲自买股买期货,还能亏那么多?”
“不要在意细节嘛。”
李泽华一脸尴尬,他能怎么说?
难道告诉他,坐庄和个人投资完全不一样?
尤其期货市场自带杠杆,无限放大风险,哪怕李泽华知道某个商品期货价格有持续上涨趋势,可他又不是神仙,能控制每分钟涨跌。
比如黄金期货从他投资那会的1050美元,涨到如今2100美元,正好翻倍,可下面人执行完全不止赚一倍涨幅利润。
因为涉及多空激烈博弈,价格涨幅是曲线而非直线,就以周万豪和李泽华联手操作的10年11月购买记录看。
当时国际金价在1600-1700美元上下浮动,青云投资长期做多,当时和高盛合作下套,突然反多为空,打了多头一个措手不及。
着实套住一大批国际游资和企图跟风吃肉的散户,可李泽华本人日理万机,一大堆事情要忙,这种级别的操作。
林文辉和姚向军只会在盈利后,递交一份报告而已,上面写着动用多少资金,盈利多少亿。
结果算是把这两个倒霉蛋套在里面,因为李泽华的内幕消息以前准的狠,通过他的分析判断,两个人在期货市场赚了不少。
还有特斯拉股票等等,涨幅也不错,有了这么多前车之鉴,周万豪也相信他的判断。
结果这一轮里,两个用个人账户全仓做多,还加了一部分额外杠杆的倒霉蛋,顺理成章被爆仓,亏损一大笔。
周万豪可不像李泽华这么有钱,亏几十上百万美元眉头都不眨,他有些资金都是透支得来,这下就很尴尬了。
李泽华总不能直接给他转账,帮他抹平损失吧?
好在周万豪生来大气,咬着牙自己承担损失,背负一大笔外债,这还不是最气人的。
让他俩破口大骂的是,就在爆仓后不久,特么黄金期货价格,又如同两个人判断一样,继续暴涨,到今天已经成功突破2000美元。
可惜,失去筹码的两个“普通人”,已经没有赚回本金的希望。
此时面对周万豪的指责,李泽华无言以对,他只能快速转移话题,“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在意那么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