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823节

  如果不配合,甚至超出6%都有可能。

  这条死路,脚盆鸡和东南亚诸国,已经用血淋淋经验教训告诉后来者,行不通。

  一旦软妹币快速升值且放开汇率兑换(无法单独存在,要么被抄底,要么被美资引爆通缩。),且美联储进入快速加息阶段。

  就一定会出现全球美元回流,市场用脚投票大规模抛售软妹币,换成美元跑路,东大经济二三十年发展成果,一夜之间全部被收割。

  然后等到美元潮汐结束,海量美元再回来低价抄底,如此周而复始,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打断,鱿太资本成功打败最后一个竞争对手,完成全球战略布局。

  所以东大毅然决然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在7万多亿美元之外(包括在境外未结算的美元货币及资产),引入新的信用锚定物。

  当时东大没有实力让全球所有经济体,认可其发行的软妹币信用,本身也没有全球必须使用,而东大特有的大宗资源和商品(无法被取代,没有同类竞品的都算)。

  所以只能取巧,将目光放在已经被主流世界接受认可的欧元,日元身上,并试图引入两者背后的资本集团,分摊美资压力。

  欧萌当时虽然恼怒东大在欧债危机,英镑危机及拆分汉斯猫等决定性事件中,趁机落井下石的举措,但考虑到美资咄咄逼人态势。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态度,勉强捏着鼻子认账。

  而脚盆鸡则秉承有便宜就占,有麻烦就躲,躲不开就装死任打任罚,完事就是不改,下次还敢的一贯态度。

  也接纳东大一揽子货币新zheng策,得到主流货币信用背书,东大得以在14年底15年初,通过金融系统向市场注入庞大流动性。

  这一开闸放水,乐子大了。

  当时正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最巅峰,最无序,最混乱时期,社会财富通过高利率和全民线上借dai,快速集中并爆发巨大破坏力。

  上面又突然开闸放水,导致金融系统手里,积压了大量急需宣泄出去的资金,其总规模高达数万亿软妹币。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资金空转尤其是数万亿本币,在本国金融系统空转,都是一件极其危险和恐怖的事。

  恰巧此时社会财富又高度集中,也同样需要宣泄的通道,所以在当时,作为少数几个可以承载,庞大资金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债市,楼市,股市(东大的特殊离岸汇率zhidu,注定不可能成为资金容纳池),就成为资金绝佳去处,资产泡沫开始迅速鼓吹壮大。

  刚开始各方选择的是楼市,一上来就把它,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吓得上面紧急喊停,并对所有某行业企业进行负债率大摸底。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再让其这么玩下去,别说整个经济大环境未来前途,就连现有的制造业都会因为无利可图,而被迫参与某行业的财富瓜分盛宴。

  这不是几个人,或者单独几个集团,拍拍脑袋就能决定或者改变的事情,美资为之布局谋划近十年,期间不知付出多少代价。

  玩的就是一手阳谋,以利益诱人,用事实说话,让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吃的满嘴流油,至于最后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承担后果。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好在上面被预判的惨烈后果吓住,唯恐出现最坏结果,于是果断出台一系列堪称史上最严格的限制令,从根本上堵住了金融系统,向某行业提供资金的所有漏洞。

  然后才有了那场让某行业集体发出哀嚎,各个集团大佬坦言,最多三个月就要破产跳楼的恐怖经历。

  可惜,某行业的彻底疯狂,刚被花费巨大代价按下去,那边一场针对股市的金融海啸随之成型。

  大宗商品交易毕竟以大资本参与为主,且东大采购的体量过于庞大,美资也不可能拿出巨大利益,去收买资源出口国,让它们毁约。

  而通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再经过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需要半年一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东大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拆雷作业,所以布局收割的华尔街,迅速调整策略。

  依靠过去二十多年扶持起来的金融买ban集团,迅速将目光投向股市,在内应的帮助下,原本波澜不惊的股市迅速热闹起来。

  无数打着为投资人赚取丰厚报酬旗号的金融公司,配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时间连街边扫地大妈,都开始谈论股市的火爆。

  没钱?

  巧了不是!

  互联网金融最活跃时期,大大小小上千家p图p,管理着数万亿庞大资金量,再加上银行系统结算体系内,因为一揽子货币zheng策。

  新增了数万亿补充流动性,这还只是第一批,随后更大规模的放水潮还在后面,偏偏金融系统又不能直接支配这些资金。

  其所有权属于央行,只是借给金融系统,意图通过它们的手,注入实体经济,缓解市场上生产型企业间交易的用钱荒。

  奈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公司,在这一时期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原有的净资产已被抵押,新设备新技术还在调控测试期。

  正是最缺钱,但同时又是最脆弱最无助的时期。

  这些不能说上面没考虑到,现实因素的紧迫性它们看在眼里,也确实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补充,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zhengce。

  想要扶持处在关键转型期的制造业公司,按道理说,上面根据实际情况要什么给什么,下面也确实面临迫在眉睫的威胁。

  双方奔赴属于是。

  可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注入的流动性在某个关键节点上,打了个转直接流入股市,以至于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股市翻着倍暴涨,场外的夸张程度,几乎让人以为回到上世纪末,什么两倍?

  传出去丢不起那人。

  起步五倍,人人有份,十倍二十倍的配zi不嫌多,后面甚至疯狂到都不用本人到场,哪怕最后签字的是旺财和喵喵队,都照给不误。

  这些本该给到制造业,帮助整个行业完成最后一跃的宝贵资金,就在上下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懵逼状态下,被毫无意义的浪费掉。

  尤其是他最后那关键一空,法理上没有任何问题,毕竟从没有规定说不让做空,可是在那么关键的节点,他真不知道背后代表的意义吗?

  连内mu之神巴菲特都说,从没有人可以通过做空自己的祖国发财,因为在他的丰富人生经历,见证过无数这类人的下场。

  一则美资许诺的条件,在事成后,当目标失去利用价值时必定耍赖不给;二则失了国运的经济体,必然疯狂报复。

  当年老虎和量子基金,还是鱿太资本最锋利的刀呢,都因为被欧萌和东南亚强力施压,而被迫行使暗中转移,表面破产的脱身之计。

  区区几个买ban,就如同擦完油污的破抹布,夜醒时方便的夜壶,不用时随手丢弃,谁会当成宝贝呀。

  不得不说,这其中对关键时间节点,各方发展关键期的预判把握上,鱿太资本确实技高一筹,对布局之精妙,把控时机之精准,高,实在是高!

  没有各行各业的所谓自己人,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关键信息传递,绝不可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地步。

  东大资本吃个哑巴亏,眼睁睁看着数万亿资金,最后沦为外资的特殊养分,随着最后轰隆隆一声崩盘,从此消失不见,而中间吃饱喝足的金融体系,压根不在意。

  毫不夸张说一句,当时就如同一辆机械操作完全相反的汽车,明明方向盘向里打,偏偏控制系统和轮胎,有自己的想法。

  无论传来什么样的指令,通通毫不犹豫往外拐,瞬间损失多少资金还在其次,无数人掏空家底分文不剩也咎由自取。

  徐祥那惊天一空的背后,使整个东大制造行业最起码倒退两年以上,甚至五年后也未曾恢复元气。

  最最关键的是,整个东大经济,在股市的彻底崩盘后,只能被迫选择重启楼市,因为只剩下这最后的蓄水池,可以避免内部出现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致命结果。

  解绑,再解绑,原本控制在大中城市的某行业限制通通放开,这是痛苦与无奈的权衡下,唯一可以避免更惨烈结局的选择。

  于是乎,某行业的最后狂欢到来,无数人感受到切肤之痛,无论是否参与过那一轮狂欢的普通人,都将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

  为一小撮人的放纵买单,不知那些三四五线,花着毕生积蓄换回一堆钢筋混泥土的普通人,看着未来腰斩后,仍旧有价无市的市场。

  回想当时,内心会是如何滋味。

  如果是个普通人回到当时,他或许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所有事再次上演。

  奈何李泽华通过长达三四年的布局,已经彻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势……

  眼下的徐祥,已经对青云系恨之入骨,不仅仅是因为后者拒绝他的入股申请,不带他一块发财。

  更是双方在股市布局中早就积怨颇深,青云投资素来是广撒网有钱而闻名,只要被纳入投资名录,几乎不在乎价格,闭着眼睛买。

  在李泽华看来,这些未来有可能崛起,且现在就和青云系有业务交集的上市公司,guo有企业,只要处在高科技,电子业务。

  半导体,海洋运输,光伏产业,能源矿产,新能源,金融证券保险,白酒,医疗等朝阳行业的上市,未上市公司。

  其价值都被严重低估,反正青云有钱,闭着眼睛买,放十年少说整体赚个十几倍。

  具体负责业务的操盘团队,在老板一意孤行强行命令下,压根没有拒绝可能,索性有钱任性一把,闭着眼睛入呗。

  只要不引发股市特别关注,不引起个股飞速上涨,逢低价大单吃进,逢高价制造波动,小单高频率交易就好了。

  闲来无事,操盘团队也会关注市场上的其它活跃个股,凭借资金体量优势做短期套利,这就和徐祥有了直接利益冲突。

  青云的动作,瞒得住后知后觉的市场个人投资人(久了也会发现,因为青云买入后基本不再卖出,哪怕做t也是越买越多)。

  却瞒不住久经沙场考验的金融机构,青云此举,在美资和倾向于美资的金融机构看来,就是在砸场子,把手伸进自己的蛋糕。

  因为时机未到,东大制造行业产业升级,哪怕有青云系横空出世助力一大把,也还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爆发巨大产能。

  最关键的是技术升级,核心产业关键领域突破,更是遥遥无期,或许相比于原时空会早个三五年,但那无伤大雅。

  因为鱿太资本的致命杀手锏,在股,汇,债,楼,大宗商品五处,某行业的暗雷,被青云提前解决,江浙游资,香江资本。

  潮州粥资本,仲信系都被青云为首的出海资本削弱不少,但全国上千家金融机构,无数接受过外资资助的砖家学者。

  遍及各行各业的泰山北斗,才是外资敢于布局设计,并坚信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信心源泉!

  或许在华尔街看来,青云帮助国内制造行业,半导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越好,将来引爆暗雷收割的效果,就越好。

  包括支持软妹币出海,在李家坡成功打开新局面,都在鱿太资本算计之中。

  只等压制欧洲的力量腾出手来,就要给青云和东大资本算总账。

  可惜,华尔街有足够的耐心,静静等待猎物上钩,国内这些人,在看到一个个买ban集团的下场后,有着坐不住了。

  尤其当听说荣家被青云从枫叶国请回来,准备重新执掌仲信银行,这个江浙游资事实上的大本营时,所有利益相关方瞬间炸开锅。

  又一次在股市中被青云阻击的徐祥,也同样忍不下去,在甬城召集身后投资人,商量着如何对付青云。

  只是在他没注意的角落,一台专门用于监听的大功率设备,和往日一样对着他的方向,正常工作着……

第679章 ,拖垮青云的三板斧

  “你可别冲动,青云系可不是那么好对付。”

  有人劝徐祥不要冲动,又列举江浙游资在过去一系列金融投机行动中,被青云系暴揍例子试图说服他。

  “连仲信挑头,集合美资庞大资金量,都尚且不能阻挡青云前进步伐,仅凭我们甬城帮的力量,对付整个青云外加那么多大集团。

  无异于以卵击石,搞不好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首先,我不是要对付整个青云,而是对准它们在国内股市,布局的一部分力量下手。

  其次,经过长达两年半的交锋,我已经摸透青云投资思路,并针对性做出反制措施,只要按照我的计划来,一点一点削弱其实力。

  虽然速度上慢了点,但绝对行之有效,而且我保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将自身的风险压缩到最低,每次的盈利都有确切保障。

  最关键是,通过一次次金融布局获胜,能让华尔街看到我们的价值所在,不管后续加大投资扶持力度,还是给出更大话语权份额。

  其结果都比现在什么都不做,静静等死来的强。”

  徐祥敢放出狠话挑战青云,自然不可能是简单头脑发热,他为此做好充足准备,当即让人弄来电脑和投影仪。

  就在谈话的小会议室里,将精心制作的ppt放出来,“各位请看,这是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浙熙资本和青云资本在股市。

  期货市场还有外汇,债券市场进行的31次正面交锋,每次双方各自投入资金三千万以上,其中浙熙资本获胜6次,总计盈利2.35亿元。

  而打平,盈亏在500万以内的17次,完全输掉的8次,累计亏损3.77亿元……”

  他话音刚落下,会议室里就有人质疑道:“还以为会拿出怎样亮眼的成绩,结果没曾想也是败的一塌糊涂,就这对决成绩。

  你是怎么好意思拿出手,并保证说一定能打赢青云的?”

  会议室正前方几位最大投资方代表,脸上的表情也不太好看,毕竟金融市场以实力称尊,赢了千好万好,打不赢说什么都白说。

  不过好在浙熙资本总体上盈利颇多,大家对徐祥的实力非常认可,就有人小声道:“徐总,您是不是拿错数据了?”

  又笑着给大伙解释,“徐总日理万机,平时要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金融信息,还要亲自主持各种市场投资,其战功赫赫。

  持续为各位创造堪称奇迹般的丰厚回报率。”

首节上一节823/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