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碰硬,青云半成胜算都没有,除非等到五军都督府成功突破封锁,将零五五开进委国港口的那一天,青云才可能从正面击败美资。
之所以火急火燎开工建设委国,到秘鲁的运输大动脉,完全是出于现实影响,青云的投资可以失败,甚至可以打水漂。
但委国,秘鲁经桑巴这条关系网络绝对不能出差错,尤其是拉住金砖国家之一的桑巴,对东大抵御美资入侵,尤为重要。
在欧洲资本即将进入全球收缩,进而被美资用二猫家动静,强行绑定上车,做出妥协的当下,美资扩张再也不受控制。
如果按原时空那样埋头苦修内功,什么都不做,那么趁机裹挟整个世界的美资,必然以最凶狠姿态扑向东大。
原时空都挡得住,这一世强大不止一筹的东大,肯定挡得住,但错过的最佳历史机遇,怎么弥补?
难不成又按十年后的老路重走一遍?
可提前三到五年完成产业升级,产能即将以前所未有姿态爆发的东大制造业,等得起吗?
按2012年上半年数据,东大外贸进出口,尤其是家电制造业,中低端半导体,五金制品,农用设备等诸多领域。
东大都已经成功位列全球首位,脚盆鸡家电行业在东大统一销售渠道,售后维护,物美价廉的优势冲击下,接连在东南亚被打的节节败退。
东大智能手机产业链,自行车,电动摩托车,传统燃油摩托车,顺利冲进亚非拉广阔市场,为东大带回更多宝贵原材料供应合同,和外汇收入。
怎么看,东大都将在2015年之前,取代汉斯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也许今年,也许2013年。
这一世,东大可没有那么多可以关停并转的小企业,想借机隐藏自身实力,努力装出人畜无害模样,也得别人愿意相信啊。
何况青云的环渤海经济带,半导体和光刻机,电解铝电解铜,光伏产业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对电力的需求近乎无穷无尽。
国家电网正以积极姿态,尽最大可能在中西部地区增设发电设施,甚至连原本一直犹豫不决(怕过分刺激南边的诸多邻居)的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大坝项目。
都开始纳入正式选址立项开工计划!
经济发展嘛,往往上面筹划还没确定,下面中小企业,当地企业就迫不及待先行一步,原本被国家电网好不容易按下去的水库发电。
被碳中和计划选中,准备拆除淘汰的中小火力发电站,一看有利可图,立马恢复发电,还得到当地有力支持,准备扩大发电规模。
派人一查,人家还振振有词,之前说电力产能过剩,火力发电不环保,大家响应国家积极号召,甚至连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也捏着鼻子认了。
实际上,当时也包含各地缺乏资金升级改造,以及发出来的电,必须经国家电网特高压输送网络送到东部。
被拿捏命脉的本地企业和衙门,没办法才同意,毕竟本地可消耗不了那么多富裕电力,不能并网,发出来也是浪费,所以半推半就同意。
可如今风向彻底改变,受青云影响,国家一口气向大西南转移诸多军工,大耗能成规模工业,好家伙,当地一看,税收,就业岗位。
这不哗啦啦送上门来了吗?
再加上国家电网规划一大堆新建水力设施,摆明就是要无限扩大电力资源供应,不然那么多光伏产业,怎么到处都在加快审批上马?
哦,国家电网大块吃肉,动辄叫嚣五年发电量增加最低100%,一口气要把电力千瓦时提升到10万亿,就不许地方跟着喝口汤?
别的不知道,反正川省,滇省电网分公司都快疯了,一口气增加这么多申请并网发电量,怎么用的完?
国家和青云的大项目,就是今天拨款明天开工,那也得大半年时间才能建成投入使用,所以这阶段再把落后产能都淘汰掉。
内陆省份尤其是发电大省,第一个不干!
如此一来,搭配成体系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增生产力,效果简直爆炸,这绝不仅仅体现在某个行业,而是惠及整个工业体系100多个大项!
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包含相关服务业)数亿人的切身利益,东大资本不敢赌,青云也不能赌!
现在屁股底下就是一座活火山,各行各业都张着嘴要吃饭,谁不让它们的产品卖出去,谁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内循环经济圈,正以惊人速度向前大踏步前进,大家也乐得如此,毕竟多了一块工业消费品内部蓄水池,总比资金流入某行业强。
因为前者源源不断,而后者一次吃干抹净,还要透支未来二三十年!
如果仅仅只是国家经济战略的单一调整,经济火热还能控制的住,那再加上m2m3脱离美元锚定物的验证呢?
为什么要脱离美元,作为货币发行信用背书?
就是因为这个锚定物,已经不能真实反应东大经济发展的现状,50多万亿软妹币,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不被美资轻松收割,央行和财政口,不断向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动性,同时也在测试市场反应。
没曾想,效果出奇的好。
大家都忙着扩大生产规模,感叹东大制造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在半导体,电子消费,家电制造,重型机械设备,及中低端芯片等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恰逢银行体系拿到上万亿流动性补充,捏在手里还得给央行付利息,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迫使它们必须对市场开闸放水。
原时空这笔天量资金直接带崩股市,某行业和互联网金融,顺带把债市汇市也清理一遍,别说普通人目瞪口呆。
就连阿狸杰克马都被带偏,满心欢喜以为消费升级美好时代提前降临,结果没曾想是把虚火,任何主动拥抱这趟经济奇迹的企业。
最轻也被闪断了腰,严重点被闪瞎眼,误判形式从而做出诸多激进举动,最终被人一口吞掉也不稀奇。
而现在,股市被青云系,仲信系及更多本土大集团,国资委证监会,加上欧美资本联合压制,丝毫不给上涨机会。
东大资本是不想错过这趟,释放真实需求趁机升级产业的机会,而外资则是明白这场财富盛宴,还远没到开局时候。
某行业不必说,除了大中城市有些过热,其它地方依旧不温不火,尤其是出台二套和标准面积收税的政策后,热衷囤积房产用以保值的投资人,也消失不见。
没有利益推动,谁还愿意没事买那么多房子啊,又不能吃,关键银行现在也不太认可真实价值(人为干预),不仅首付要求严格利息还高,关键抵押只给7成。
无利可图,谁来买单?
可资金最终还是要有去处,财政和央行,发改口最后一商量,干脆加大关键行业补贴,刺激贸易进出口吧,这个效果立竿见影。
于是乎,制造业首次引来金融资本全面拥抱,只要能扩大进出口规模,涉足新行业研发新技术,通通给钱。
然后,不出意外的,产能再次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力,得需要多大的消费市场才能承载其胃口啊?!
这时候,想停下来搞淘汰落后产能?
能借到钱又有过热经济托底,大家都积极升级设备引入技术,压根不用淘汰,大家只想伸手要市场。
要不内部疯狂开卷,卷到任意行业只剩下巨头,然后百业凋零,经济倒退。
要不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大家拼了命往外卷,卷到全世界同行没活路,占领绝大部分消费市场为止。
决策者这时候压根没得选,以前还能退一步装人畜无害,现在个头都快成长为全球第一,怎么装?
关键也得别人相信啊!
于是再也没有办法,只能一方面积极主动走出去,抓住欧洲资本不断收缩的天赐良机,为东大产品寻求消费市场。
为此哪怕和美资产生正面竞争,也毫无畏惧。
另一方面,主动给五军都督府发展提供便利,尤其为海空轰隆隆力量建设彻底松绑。
因为东大资本走出去,必然要侵犯老牌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同时得罪同样满世界扩张的美资,关键时候,只有轰隆隆力量能够为东大核心利益保驾护航!
天变了,而仲信集团还停留在过去旧有思维,拼命扯后腿,也难怪大家要群起而攻之!
第708章 ,端上桌的菜没得跑
丝毫没觉得自家集团已经在阻挡国运,单纯以为就是过去老一套名利之争,为捍卫个人私利,试图抗拒时代发展的仲信。
还没意识到事情严重性。
甚至在关键时候,还妄图通过积极游说,企图干涉上层决策,譬如通过请有影响力的外资跨国大集团介入,以影响投资环境。
有损金融领域持续健康发展为借口,频频施压。
常振明在内部控股股东会议上,也是这么说的,“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东大还想要积极拥抱世界,要参与美资美元构建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就永远离不开仲信!”
这番话,参会的股东都非常认同,毕竟崛起于江浙资本的仲信集团,在过去二十年间,一直是东大资本与外资沟通最重要桥梁。
最远,能追溯到第一代从魔都前往香江的老一辈,经济发展腾飞年代,内地极其缺少外汇储备和先进设备技术,正是它们慷慨解囊。
不断奔走于外资和国资之间做工作,帮助内地解决诸多发展难题的同时,这些人也顺理成章进入中枢,并逐渐成为商界主流。
也就是因为青云横空出世,打断了它们进一步谋划,不然今天江浙沪和粤东许多地区,仍旧是仲信系及其盟友当家做主区域。
哪怕被代表东大核心利益的新资本集团不断打压,依靠掌握与美资唯一沟通交流渠道优势(美资依靠江浙资本赚取利润,维护在东大利益)。
江浙资本在短暂失血后,仍能迅速恢复,哪怕强如青云也不可能将其连根拔起,因为上层出于通盘考虑,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打压江浙资本中大集团,削弱分化后,继续依靠其与美资特殊关系,维系美利坚和东大的经贸合作不受影响,才是可持续发展真谛。
核心在于资源分配主动权和话语权在谁手里,仲信妄图凭借美资支持,建立一个由主要资本构成的新架构,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泽华正是看明白这点,才抓住机会接连下狠手,不过他很有分寸,从没想过要从根本上肢解掉仲信,因为美资和上层都不会允许。
东大和美利坚经济纽带,还等着江浙资本来缝合呢,都打掉了,美资在国内站不住脚,势必提前转移到第三方经济体。
届时对东大影响太坏,搞不好仲信彻底衰落那天,就是青云跟着陪葬之日,所以一开始,青云集团就定下削减其核心资源,不碰主体的计划。
一旦顺利得手,立即停止追击,并拉拢仲信背后影子股东,稳住大洋彼岸的跨国大集团,只要其在东大还拥有超额利润,它就很难下定决心彻底做切割。
而这条底线就是仲信银行的控股权,请荣家出面,也是看中其背后仲信创始人家族背景。
当一切尘埃落定,面对巨大实力差距,江浙资本也只能在现实面前无奈低头,捏着鼻子同意荣志坚做董事长~
不过显然,仲信系现在还没充分认识到这个严重问题,或者说有很多人看明白了,只不过在装糊涂!
因为没人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哪怕刀架在脖子上,都免不了要讨价还价一番。
唯独常振明,被架在火山口,前进后退半步都是死路一条,加上现在400亿大缺口烂摊子摆在这,国家又不允许保险银行直接借钱给金融机构。
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有实力的股东,出钱出力帮助仲信渡过难关。
“400亿,常董,你太瞧得起我们了。”
当常振明说出自己想法后,立即有人微笑着反驳,“如果在座各位有这个实力,今天这个会就不用开。
定保险那么大一块肥肉,只要220亿就能打包拿下,我们都没吃下来,这不很好说明问题了吗?”
“唉,说到底,还是青云集团特么的到处煽风点火,现在形势对金融行业很不利,银行直接抢走了许多投行的工作业务。
那些以前被明令禁止的无抵押高风险业务,也有民生金融控股和微支付在竞争,留给我们的腾挪空间越来越小。”
股东中一位专门做财务,民间融资和抵押业务的大佬,唉声叹气,“就上个月,我才把温市和甬城的业务收摊,现在生意不好做啊!
竞争压力太大,投给浙熙的钱也没收回来,总之诸事不顺,再让我掏钱,嘿嘿,只好拿命抵了。”
“常总,你也多体谅体谅我们吧,跟着集团公司的这几次投资,不是亏得血本无归,就是倒欠一屁股债。”
很快,这种论调就成为会议主流,大家仿佛不是来参加如何解决困境的会议,而是来大倒苦水。
“你们还算好,起码跑得快的还能剩下几个本金,我们做贸易的呢,现在谁来负责托底?
特么的说好高价从国储局接货出来,等着铜产品暴涨,现在不仅没有按预期冲到三四万,反而一口气又跌了30%。
我的钱,反正都是在座各位相互拆借出来的,大不了公司破产各位跟着一块去死好咯。”
面对极个别破罐子破摔的主,大家也不惯着,纷纷陷入互相指责,埋怨。
人性如此,谁也不能强求,本就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自然会因为利益受损而陷入内部纷争。
常振明看着吵成一团的会场,头痛欲裂,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会场大门再次被人推开,一大群帽儿叔冲进来。
为首一位亮了亮手里文件,严肃道:“谁是张言平?”
常振明心头狂震,强撑着身子站起来,“什么事?”
张言平是仲信集团下属投资集团董事长,也是原始股东之一的后代,这会正一脸恐惧望着那些帽儿叔,想跑,却发现挪不动脚。
没有过多解释,上去拿人拷上一气呵成,直到临走前,带队那位才走到常振明跟前,附耳小声道:“李先生托我给您带句话。
好好享受最后这段难得的宁静时光,不用想着跑,你周围到处是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