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237节

  用稀硝酸或还原剂(如Fe)将钚从有机相中分离,形成钚的硝酸盐溶液。

  重复萃取步骤去除残留裂变产物(如铯-137、锶-90)。

  化学萃取过后。

  将硝酸钚溶液转化为二氧化钚(PuO)。

  在高温氟化炉中用钙或镁还原PuO,得到钚金属锭(纯度>95%)。

  到了9月份,上述提前工作基本完成。

  王建昆得到了常规方法提取到的6公斤纯度达到95.4%的钚-239。

  到了这一步,钚弹的制造就完成大半了。

  接着就是进一步的加工。

  首先是铸造为高密度α相钚金属(密度19.8 g/cm),适应核装药内爆设计。

  因为钚非常容易与氧发生反应,所以必须对钚球表明进行钝化,防止钚球在空气中自燃。

  接着就是钚弹的实际制造了。

  钚弹必须是采用内爆式结构,即通过高能炸药精确压缩球形钚芯至超临界。

  王建昆按照资料,设计的第一款钚弹就是带有中子反射层的,所以临界质量可以降低到5公斤。

  如果没有中子反射层,那临界质量就要至少10公斤了。

  内爆式结构其实是非常考验设计能力的。

  因为爆炸波是弧形的,为了让爆炸波均匀的作用在钚球的各个位置,外层的爆炸药设计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是从头摸索,那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试验,从而找到最佳的爆炸药排列方式,确保爆炸波能均匀的同时到达中心的钚球上。

  此时情报界是有很多资料了,所以王建昆只花了几十万美金,就拿到了美国的钚弹设计图。

  然后在宁迪本基地制造了好几种实验结构(中心的钚球用其他金属球代替)。

  测试完成后,他选定效果最佳的一种结构,然后准备开始制造第一个正式的钚弹。

第260章 试爆钚弹

  1985年11月20号,王建昆化身为大卫,带着20多位全解阵目前仅有的核专家,来到南非南部沿海小城佩卡尔茨多普。

  这座海边小城位于南非最重要的开普敦港和伊丽莎白港中间的地段,其北部是连绵的奥特尼夸山脉。

  目前这个小城已经被全解阵非洲区的分支机构实际控制,外松内紧,核心区全是全解阵的成员。

  王建昆带着这么多全解阵的核专家到这里,当然不是为了旅游度假的,而是为了到这边来进行一次小型的核爆试验。

  缅甸北部的地方实在是太小了,那里是全解阵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矿产基地,在那里进行核试验非常困难。

  另外那里紧邻中国,非常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所以经过多次讨论,王建昆决定还是将核试验放在地广人稀,远离各大国的南非。

  选择到南非来进行核爆试验也不仅仅地理上远离几个大国,还因为之前那把火也确实起到作用了。

  去年8月份,王建昆来到非洲大陆,先后在南非和利比亚推动了不同形式的暴动。

  目前利比亚方面已经得到很大的实惠,占领了乍得北部高原地带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带,就停下来按兵不动了。

  南非却是还处在动荡之中。

  其国内原本由白人势力掌控的南非国防军确实强大,但是面对全国性的暴动,也被打得焦头烂额。

  他们虽然重武器方面比黑人武装强很多,但是大炮打不了蚊子。

  全解阵位于莫桑比克的非洲基地在这1年里,持续不断的给南非各地的部族武装提供枪支弹药和火箭筒。

  并且在一些重点区域,还派出教官进行训练指导,提升他们的作战能力。

  因此1年之后的今天,南非的白人势力大幅度衰弱下去,他们只能是收缩到几个首都和大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都被一个个部族武装占据了。

  其中由全解阵直接控制的地方已经占到了南非陆地面积的5%左右,并且随着全解阵的持续投入,能直接控制或者有很大影响力的地方正越来越多。

  其中南部沿海的小城佩卡尔茨多普就是在85年年初,由全解阵控制的一支武装力量占据的。

  因为这里的海岸线比较陡峭,水深也比较浅,不适合建造万吨级以上的大港,所以之前发展得一直很慢。

  在全解阵的武装占据这里之前,居住的白人只有3000多人,不到1千户。

  全解阵占据这里还是比较文明的,只是将这里的白人送离这里,并且还让他们带走随身物品。

  不像某些黑人酋长,打破白人的城镇后基本都会实施抢劫和QJ等行动,用来满足处在亢奋中的手下。

  也正是因为比较文明的做法,所以南非政府军在得知此地丢失后,并没有派兵前来,而是来进行友好协商,希望能让沿海铁路正常运行。

  全解阵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控南非的实力,因此当然是同意南非政府军方面的支持。

  因此这座沿海小城赢得难得的发展窗口。

  全解阵非洲基地派来了大量的劳工,将原本只能停靠千吨级小海轮的港口,扩建成能停靠5千吨级货船的港口。

  另外在城市两侧兴建多处防御工事,部署了远程155火炮,K-3防空导弹等重武器。

  另外在靠近北部山脉附近还抢修了一个野战机场,机场有1条1500米长的跑道,中小型飞机可以在这里起降。

  王建昆他们就是乘坐的Y-1运输机到达这里的。

  “大卫长官,您好,我是佩卡尔茨多普的负责人塔托,请跟我来,咱们先去营地休息。”下飞机后,一名高高壮壮,脑袋光溜溜的黑人穿着军装前来迎接。

  “塔托你好,辛苦了,请带路。”

  在塔托的带领下,王建昆一行人走到机场出口,然后上了一辆中型巴士。

  开车的也是一名穿军装的黑人士兵,前后还各有一辆美式敞篷皮卡车,车斗上焊接了一把重机枪,还带着2名士兵。

  皮卡前面的座位也坐满了士兵,一个个都枪不离手。

  虽然小城已经被全解阵的武装拿下大半年了,基本肃清了核心区。

  但是机场是处在郊区的,不排除有政府军的人或者一些部族武装出来打游击抢劫的。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塔托这位小城负责人派了足够的保卫力量前来接王建昆他们。

  车队先是在一段砂石地面上行驶,速度保持在40公里每小时左右。

  微风从窗户上方的小口吹进来,带走车内的热量。

  11月的南非正是夏季,白天温度在25度上下,夜间在15度左右。

  虽然气温不高,但是夏季多雨,11月正是雨季初期,时常会下一阵雷阵雨,导致空气湿度非常大,没风的话还是很闷热的。

  好在机场距离城区不远,砂石路走了6,公里后就到了城区,车子在空旷的街道上以60公里的时速快速的行驶。

  大概10分钟左右,车子停靠在了一处庄园里的停车场。

  在车上,塔托已经告诉他,他们这段时间休息的场所就是这处原本是一名白人富商的庄园。

  “大家两两一组,每组一个房间,先去把行李放了,然后到餐厅集合,用餐之后咱们去海边码头,乘坐快艇到目的地查看实验场地建设情况。”

  王建昆下车后,对随行人员说道。

  “明白!”

  众人按照之前乘车的顺序,两两一组,跟随庄园里的服务人员去选房间了。

  王建昆在塔托的带领下去了三楼的一处视野最好的房间。

  在房间里,视力好的话,可以看到3公里外的港口。

  那里停靠着几艘15米左右的快艇,还有2艘千吨左右的小货船。

  王建昆也没有多看,放好行李后,就下楼去餐厅了。

  匆匆的吃完不早不晚的早餐,喝了杯热茶后,就带着众人乘坐之前的那辆中巴车去港口了。

  此时这座港口静悄悄的,基本看不到行人,出入口都有多重警卫站岗巡逻。

  因为即将在外海的某个海岛进行核爆,所以这处港口已经戒严了。

  王建昆他们是有特殊标记的,靠近之后,警卫们脑海中的脑机芯片就自动提示放行了。

  所以一行人很快速的通过了岗哨,来到等候在码头的3条快艇上。

  目标位置距离这处港口100海里,为了安全,快艇的速度只能保持在35节左右,到那处海岛实验场大概要3个小时。

  塔托因为还要负责小城的事务,所以没有随行。

  快艇离开港口区后,进入了风浪较大的海上。

  浪花不断的拍打船头,溅起的水花被海风吹到王建昆他们的脸上和身上。

  幸好众人都穿上了雨衣,没有被海水淋湿。

  海上的风比较大,所以众人都紧闭嘴巴,默默的看着远处蓝色的海天交界线。

  2个半小时后,快艇开始减速,因为已经进入到了礁石密集的区域。

  艇长都是经验丰富,熟悉这片海域的人员,他们驾驶快艇在礁石区的安全通道左转右转,花了半个小时的样子,到达了一个露出海面10多米,面积差不多90多平方的大礁盘。

  此时那个大礁盘顶部已经被小型破岩机处理平整了,上面还有一个大钻机正在轰隆隆的运转。

  看到王建昆他们一行3条快艇到来后,负责钻探作业的负责人赶紧跑到礁石边开辟出来的小泊位。

  “大卫长官,您好,我是钻探负责人张明,目前已经钻到120米深了,预计今天晚上就能钻到150米的预定深度,然后换设备在底部开凿出直径2米的空腔体。”

  “张明你好!辛苦辛苦,等完成钻探作业后,回缅北好好休息一阵。”

  因为这里的礁盘比较小,航道也不能停靠大船,所以这些钻探工人都是吃住在小船上的。

  白天上礁盘工作被太阳晒海风吹,晚上回到小船上,海浪使得小船摇摇晃晃的,很难休息好。

  因此看着眼窝深陷,头发打结,满脸憔悴的张明。

  王建昆做主给他和工人们特批了一段较长的假期。

  “谢谢大卫长官,您请,钻机性能非常稳定,钻孔里也跟勘测时预计的一样,没有渗水,这个礁石下面都是坚固的岩石层,并且咱们钻下去的位置没有遇到裂痕。”

  “哦?那可太好了,这样可以省了安装套管和抽水的工作。”

  王建昆一边听取钻探工程负责人张明的汇报,一边用超能力查看钻探的进度。

  其实之前他就用超能力查看过这个礁盘了,经过多次对比,还是选择了这个地方。

  虽然这里因为外围有很多小礁石,导致运输不能用大船进行外,其他方面的条件都非常符合。

  “你们按照计划,将数据收集装置陆续的安装吧,总共有2个小时的时间。”

  “收到了,长官。”

  跟随而来的核专家按照预定方案,互相配合,将不远万里,从缅北带来的数据收集装置取出。

  然后操控水下机器人,带着一个个数据收集器潜入海里。

  之前因为在选择试爆地点时,就对这个礁盘的外围结构做了勘测,所以核专家们对于数据收集器要安放的位置已经确定了。

  水下机器人是王建昆特制的,防水和耐压能力非常强悍,数据连接的导线是光纤,所以核专家可以坐在船上,通过多个水下摄像头查看探测器安装的位置。

  王建昆听取完张明的汇报后,就让他继续去指挥钻探工作了。

首节上一节237/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