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休息了一会,王建昆就出发往县城赶了。
摩托车后面的箱子里放着母亲做的两套长袖长裤,奶奶做的梅干菜炒肉,肉还专门选的后腿较肥的部分。
先到了玉宇花园把衣服放了,然后骑着摩托车去了废品回收站。
一切还是跟离开时一样,王建昆将摩托车停放到这里,拿出文本机发了个平安到达的信息给家里。
拿着玻璃瓶装的梅干菜炒肉,王建昆往学校赶去。
此时教室里有很多人在复习了,王建昆叫上方贵华一起去食堂吃饭,把带来的菜分了点给他。
“建昆,明天就考试了,今天怎么没见到你?”
“我回家了一趟。”
“又回家了啊,有摩托车真方便。”
“下次回家你想回去的话提前跟我说,我带你。”
“好啊,考完试后10月1号你要回家的不,可以搭你车吗?”
“真不巧,10月1那天我要去饶州,然后坐火车去广市,就不回家了。”
“去广市,你家亲戚在那吗?你一个人去?”
“和我家人一起,我大舅在那边,我妈很久没见他了,这次有时间就去一趟,我也顺便去看看南方沿海城市的发展。”
“真好,我还没出过县呢,你就要出省了。”
“高考到时候你考好点,考到BJ,SH等大城市去啊。”
“希望吧,我要加倍努力了。”
“大家一起努力。”
晚自习王建昆画着声音接收器,他准备把声音研究赋值,然后再制作数模转换器。
直到下课还没搞定,这项研究越深入越难,他还找不到相关研究资料。
先回了废品回收站检查门窗,随后就回了玉宇花园收听“火腿”的交谈。
接下去三天是考试时间,走读生可以不上早读和晚自习。
王建昆也不想那么早去学校,一般都是早餐开始时才去教室拿饭盒打饭,吃完就开始考试。
第一天上午考语文,王建昆虽然做得很快,但是提早交卷也没地方去,于是随大流的跟同学一起交卷。
因为只是摸底考试,所以都是在原座位考,考完王建昆去食堂吃了饭后一个人回了废品回收站。
已经跟班长和方贵华说了,考试这三天中午就不聚餐了,国庆期间可以把摩托车给班长骑。
在回收站王建昆叫到叶伟说道:“叶哥,跟你商量个事,你看现在废品回收站这里堆放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晚上也不在这住,你晚上能不能在住在这帮忙看下门,给你每个月加5块钱。”
“你也可以把嫂子也带来上班,我会去买点棉花来让嫂子做棉芯,工资按照做的棉芯数量算钱,如果熟练了的话,工资跟给你的差不多。”
“建昆,你这么说我肯定答应,今天下班我就回去跟我老婆说,孩子就让我爸妈帮忙带下。”
“好,等下我去买点棉花来,明天中午我过来教嫂子做棉芯。”
说完王建昆就去了供销社买了10公斤棉花回来。
下午是考物理和化学,考完王建昆回了回收站将父亲今天送到的5吨稀土矿提炼成了稀土元素和2千多块玻璃。
然后把用不掉的倾倒在了旁边的小山上。
看着小山上背向路面的地方都铺上了一层土后,王建昆觉得得赶紧去找个地方丢废弃物了。
看着时间还早,王建昆骑车沿着乐安河往下游走,一直到西城门才找到一处合适倾倒的地方。
这里应该是附近丢弃建筑垃圾的地方,有很多碎石,碎成小块的砖头。到时找几个拉板车的,将箱子里的废弃物拉到这里来倾倒,每周来倒3次就好了。
第二天上午考数学,刚考完哀嚎声一片,好多人都没做完,计算量比较大,算得慢思维比较迟钝的都来不及。
王建昆考完没有核对答案的意思,去食堂吃完饭就往废品收购站赶去。
叶伟的老婆已经来了,可能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关系,皮肤显得有点黑,头发也比较干枯不柔顺。
“嫂子,你来啦!”
“老板好,我叫姜莱,听我家伟子说你请我来做什么棉芯,按月发工钱,是真的吗?”
“真的,刚开始你不熟练,这样子,第一个月按照固定工资25块一个月,第二个月开始按你做好的合格品数量算钱,单价等你做了半个月后我看你速度再定,肯定比第一个月工资高。”
叶伟听王建昆开的工资挺好的,于是让姜嫂子赶紧答应。
“好啊,你先教我做棉芯吧。”
于是王建昆先示范做了2条,边做边讲解,然后让姜嫂子做,没想到她手挺巧的,做到第三根时就是合格品了。
“做到这样就可以,然后第一个月你每天不能少于1200根,之后就以1200根为基础,每多做100根多加1毛钱,如果你手熟练,一天做1500根没问题,那你一个月可以拿到34块钱,比叶哥还高。”
“那我也能做吗?”
“当然能啊,你在没有事情忙的时候可以做,也是算100根1毛钱。”
王建昆看叶伟这一个月来也是很认真负责,账目记录清晰,没有小动作,这次就借机给他变相涨工资了。
下午两门是政治和历史,考完王建昆回了废品回收站一趟,检查了下叶哥和姜嫂子做的棉芯,指出了做的不好的让他们挑出来返工。
做的不好的大部分是叶伟做的,姜嫂子道歉道:“老板,我们不是故意的,刚开始不熟练,今后不会有不良品混进去了。”
“你们不能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啊,返工可是比新做更耗费时间,这次就算了,下次检查发现混了不良品可是要倒扣钱的。”
敲打了下两人后王建昆回了玉宇花园休息,因为心里想着去广市的事情,也没心思搞研究。
打开电台开始收听“火腿”们的交谈。
第三天上午考了英语,下午就只有一门地理,考完学校就让离家近的可以先回家,离家远的还是待在学校上晚自习。
此时教师们都在全力批改试卷,争取在今天把试卷全改好,国庆5天假期他们也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当天晚上,成绩陆续汇总,当王建昆各科成绩被报给负责统计的教师组时,一个个都惊呆了。
数理化都是满分,语文148,英语149,政治96,历史98,地理99,总分950分,王建昆只扣了10分,以940分的成绩位列第一,比第二名足足高了50分。
班主任何老师听到消息急匆匆跑来查看汇总表,心里十分高兴,这是出来个状元的苗子啊。
去教室找王建昆,发现他不在,这才回想起来他开学就申请走读了,晚上也不会去找他,看来得国庆回来才能见到他了。
此时看到班里的同学打闹也语气温和了一些,只是点了几个调皮学生的名,让他们安静不要打扰别人就往教师办公室去了。
王建昆考完就估计自己肯定是第一的,就是不知道主观题会被扣多少。
他收听到了那个7.00085MHZ的信号了,智子解析后又是求购青霉素,吗啡,粮食和汽油等物资的消息。
看来电台所在地情况有点不好,不然不会这么短时间就连续采购这么多物资的。
希望明天去广市时能从大舅那听到好消息。
第45章 广市行 上
1981年10月1日,农历9月4日
天刚微亮,王建昆去东门桥集市吃早餐,清汤搭配油条,清汤里放了猪油渣,还有新鲜的葱花,闻起来香,吃起来非常顺滑,因为汤里放了一勺猪油。
吃完后买了肉包子和油条准备给父母亲和妹妹当早饭,昨天已经用文本机跟他们说了早点出发到县城吃早饭。
然后买了耐放的千层饼和白糕准备在火车上吃。
7点的时候父亲开车到了,王建昆让父亲和母亲还有妹妹下车休息会,把早餐吃了。
妹妹很是兴奋,肉包子都堵不住他嘴,不断的在问问题,饶州远不远,广市好不好玩,火车是什么样的等等。
王建昆回了几句,她还越问越详细,王建昆就不回答了,因为他自己也没体验过,都是看书看报得来的见识。
父母亲早早吃完,大家也不等妹妹吃完了,让她拿着在车上吃,得早点赶到饶州,不然怕错过火车。
王建昆出发前跟叶伟交代几句,让他守好回收站,他5号晚上会回来。
解放卡车的驾驶室不是很大,妹妹只能坐母亲腿上。
她手里拿着包子,边吃边看路边的景色。
此时的县城房子也就比队里的稍微好点,就是道路都铺上了碎石而且压得很平整,比队里的路宽很多。
出了县城道路开始颠簸,路边是金黄的稻田和一堆堆在收割稻子的人群。
妹妹看了一会也没精神了,吃完包子的她很困,靠着母亲睡着了。
王建昆和母亲一路聊着天,父亲时不时接几句,聊的主要是母亲以前在BJ的生活和大舅小舅的事情。
大舅高大帅气,读书也很好,考了东北的大学,学的是机械类,所以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汽车厂工作。
而且他从小就跟外公外婆学俄语,汽车厂当时的技术都是苏联传授的,懂俄语的大舅去了那就得到重用。
如果没有那场风暴和早早失去外公的保护,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蹉跎十几年,现在相当于是从头开始了。
小舅也就比母亲小2岁,比较瘦小,可能是正发育的那三年没吃好有关,下乡那年在北理工读大一。
他从小喜欢手工,家里当时买的收音机,照相机和摩托车都被小舅拆开研究过。
据母亲讲,小舅还制作过不用电的矿石收音机,当时很多人都来找他请教。
现在马上就能见到大舅了,就是小舅还没消息让她心急。
王建昆宽慰他说小舅后面不是也传消息给大舅了吗,说不定他正呆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地方,等大舅联系上他呢。
到饶州时已经10点半,父亲直接把车开到百货大楼门口,让母亲带着王建昆和妹妹赶紧去买两身衣服。
进了百货大楼,妹妹被眼前人流如织的场景镇住了。
王建昆拉着妹妹的手和母亲径直往卖成衣的地方走去。
王建昆让母亲带着妹妹去女装店,约定半小时后去鞋店买皮鞋,他则去了男装店买衣服。
此时的成衣款式也少,店里大部分都是长袖了,短袖只有3,4款衬衫。
王建昆选了两件白色的,裤子选了两条轻薄的,他现在有1米7了,算是标准身材,所以穿上去试了下比较合身,不用改裤脚。
付钱出门,提着袋子往鞋店走去。
王建昆在鞋店选好皮鞋,等了10来分钟才等来母亲和妹妹。“建昆,你买好没?你妹看花眼了,挑了好一会才选中两条裙子。”
“我衣服裤子和鞋子都买好了,鞋子也选好了,你去选吧,我带妹妹去选。”
说完带着妹妹去了卖童鞋的柜台,让服务员拿了几双凉鞋。
妹妹选了两双,一双灰白色牛皮的,一双蓝色塑料的。
本想说就买一双凉鞋,也就去广市穿下,回来就穿不了了,但是考虑到现在有钱了,今年买的明年也还能穿,还是答应她两双都买了,让营业员打包装起来。
母亲选了一双带小高跟的黑皮鞋,看着穿着新鞋挺直站立的母亲,感觉她又变自信了很多。
王建昆付完钱,带着母亲和妹妹出门上了车,让父亲赶紧往火车站赶,此时已经快12点了,吃饭就只能到车站随便买点了。
在火车站门口,父亲帮忙卸下行李,叮嘱三人注意安全,到了及时打电报到凤山。
门口不能停太久,已经有红袖章的过来催父亲把车开走了。
和父亲告别后王建昆两手提着两袋行李在前面走,母亲背着个包牵着妹妹跟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