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63节

  此时除了一盏测试电路的小灯亮着,其他的电都被输入到储能系统了,看着充电指示灯和仪表盘都是正常状态,王建昆放下心来。

  运行10分钟后发现没有问题,接着把手柄推到设计最大的值,发电机声音也变大了一些,不过不是很明显。

  此时功率表指针达到了设计参数的220KW,让其再运行10分钟也没发现问题后,王建昆把功率调到主用功率200KW。

  半小时后柴油用完,发电机自动停机了,用超能力检查了一番发电机,发现其内部的运动部件磨损程度都在设计指标内,到这里基地的用电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

  把基地里的所有灯光,通风系统,电梯等都接到刚造好的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上,这样租房的电表就不会异常了。

  之后的事情就是全力开挖上面3层,同时把一些生产设备先在基地里制造出来,然后进行试验性生产,运行测试没问题后就可以运出去提供给相应的工厂。

  新书推广期请先订阅,保证不断更

第55章 基地建设 三

  周日的早上王建昆起晚了,因为昨晚先是进行了特别耗费精力的精密制造,然后测试调整到了半夜,早上醒来又被寒冷的空气逼回了被窝,于是又迷迷糊糊的睡了个回笼觉。

  等再睁开眼已经上午9点多了,秋日的太阳也挂得老高了。

  说实话自从得到奇遇后,已经好久没睡过懒觉了,突然睡一次懒觉也挺爽的,感觉浑身的疲惫都消失了。

  站在院子里伸了伸懒腰,然后测试了下超能力的投射范围,发现此时已经可以投射85米内的物体了,比前几天增加了5米。

  这个点再去买早点是买不到了,今天中午初中同学会过来聚餐,王建昆决定去东门集市买些肉吃。

  到了集市买了一斤麻花,先吃了几根垫垫肚子。

  来到肉铺时已经没有什么好肉了,倒是两只大猪脚挺肥的,想了一下把两只猪脚买下,然后去了杂粮铺买了一些黄豆,再去供销社买了一点冰糖。

  王建昆准备今天中午就吃黄豆炖猪脚,这个天气吃这个最进补了。

  猪脚已经让肉铺老板用砍骨刀砍成小块了,但是上面还是有一些没刮干净的猪毛,怕同学来了处理不干净,于是用超能力把猪毛连根去除。

  10点的时候5位同学结伴而来,他们也是睡了懒觉,然后洗衣服晒被子搞到现在。

  来了之后让厨艺稍好的程明掌勺做黄豆焖猪脚,米饭得等猪脚进了陶罐炖上后才好用铁锅焖。

  做饭的时候王建昆把方贵华三人的学习资料交给他们,然后对他们掌握的不好的部分分别进行了讲解。

  其他几人则轮流去电脑上练习打字,并开始进行模仿编程了。

  其中郎骏建的掌握速度最快,他打字的速度也比其他人快一些,据他说是他用纸画了个键盘,学习累了会拿出来模拟打字,换换脑子。

  王建昆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让其他人也跟着学下,不然每周就来一次,打字的肌肉记忆不容易形成。

  看郎骏建编程已经可以上手了,王建昆决定出一本编程的书出来,到时先送给他让他学习。

  目前计算机的底层专利都是欧美的,中国还是刚刚开始接触,连专利都没多少人懂。

  所以他打算先以欧美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为主,自己在其基础上做些深层次开发,逐步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体系。

  陶罐里的猪脚在大火的猛攻下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为了更好的入味,众人一直等到炖煮了1个半小时才撤掉大火,再让炭火慢慢炖半小时。

  等到掀开盖子,喷涌出的香气让整个院子都是猪脚和黄豆的香气,邻居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猪脚每人均分,黄豆则看个人饭量自己添加,中午这顿吃得非常美。

  吃完后王建昆照例是用了作弊的方法逃过刷锅。

  他洗完自己的饭盒后就准备休息一下,这时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是饶州邮电局寄来的,王建昆知道这是寄来了成绩单了。

  接过信打开一看果然是,上面写着成绩是99分,如有异议,请前往饶州邮电局复核。

  也不知道那1分是怎么扣的,差1分满分也没必要去复核,只要达到60分就可以拿到业余无线电执照。

  算算时间,刚好是考完试放假的时间,那个时候自己应该不在县城,到时交代叶伟夫妻帮忙代收。

  下午1点半的时候王建昆去了一趟加油站,用两轮车拉着4个分别能装1百公斤的油罐去加了柴油。

  前段时间这辆摩托车经常被班长骑过来加汽油,这次看王建昆骑这辆摩托车来拉柴油,便简单问了下情况。

  王建昆编了个借口说是准备去学卡车驾驶,先备好柴油,工作人员倒没有多说,照常加了。

  加完油就往地下基地去,这4百公斤的柴油大概可以发2千度电,可以充满10次电池组。

  把油都运到基地地下4层,然后把柴油机的油管连接到其中的一个油罐里,打开发电机让其发电把电池组充满。

  用电方式王建昆是这么设计的,常规用电都通过电池组输出,这样比较稳定而且也比较节能,不需要柴油机经常启动工作。

  当电池组电量降低到20%时会自动启动柴油机为电池组充电,等电池充满时柴油机再自动停机。

  当用电量特别大,功率特别高的设备要测试使用时,再手动打开柴油机为设备供电。

  在柴油机启动为电池充电时,王建昆就用超能力开挖第三层的空间。

  因为不用精细控制,只要把相同的元素调动到一起组成单质,所以开挖速度很快,耗费的精力也少。

  现在王建昆已经尽量不浪费资源了,无论什么金属或者非金属元素,都尽量利用起来,暂时用不上的也收集起来放在地下基地,今后肯定用得上。

  王建昆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智子说高等文明会尽量占据资源了,因为他们的元素利用率是低等文明不可想象的。

  目前王建昆只能是一股脑的按照元素的类别来分,高等文明说不定可以把物质按照基本粒子来区分甚至是更小尺度的东西来区分利用。

  用完了150立方的调动元素的能力,发现还可以使用,说明随着投射距离的增加或者说自己精神力的增加,调动元素的能力也是会增加的。

  之前第三层没有通电安装电灯,现在倒是可以用超能力把挖好的空间铺设一部分电路和照明灯。

  想到就做,从第4层把照明线路接到第3层,把已经开挖出来的90多个平方安装上照明灯,开关,插座,保险等等。

  然后乘坐电梯到了第3层,整个的风格跟第四层是一样的极简化,地面水泥硬化,天花板用钢网和铁板固定,挖好的部分是呈扇形,圆弧部分也是用的铝镁合金薄薄的铺了一层。

  按照层高5米,每天开挖150立方就是占地30平方的空间,还需要9天才可以把第3层挖出来。

  到时刚好在第3层先做设备实验室,先把要交给凤山公社做弹簧的那套设备先做出来在这试验几次。

  公社已经在按照王建昆提供的图纸建设厂房了,厂房宽10米,长20米,占地200多平方,里面的设备将呈线型排列摆放。

  原材料如生铁,锰颗粒,冶炼辅料等从厂房的一头送入电炉,冶炼好的锰钢进入热拔设备做成钢线,钢线再送到弹簧卷绕机制造成弹簧,再进入渗碳回火等设备,最后就是分拣包装。

  因为目前是按照1条线规划的,所以只要建一栋就行,今后如果要再增加,到时再从预留的地方再建几栋都可以。

  公社有砖瓦窑,买水泥也方便,木材,劳动力等更是不缺,所以厂房建设会很快。

  前天父亲到县城时说了下公社的厂房建设情况,前几天已经打好地基,放两三天就可以砌墙,再过20多天就可以封顶盖瓦了,所以设备在下周要开始制造并逐个测试了。

  在地下基地一直待到电池组充满后,柴油机自动停止,检查了下油路和电路都安全后,才回到地面。

  此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回到废品回收站后,方贵华他们就回学校去了。

  王建昆趁此机会运了两趟金属去基地,然后从基地也运了两车总共3千片座钟的玻璃到回收站,做好标记发信息给父亲让他明天路过县城时带回家里。

  这个月权师傅的座钟工厂产量又增加了,他从饶州又买了8台打磨机,还让王建昆帮忙加工了3套用于浇筑蜡模的模具。

  所以现在权师傅的座钟作坊全力生产的话,一天可以出200套零件,每月大概可以出6千台座钟。

  目前胡喜洋每周都会帮权师傅运一车800多台座钟去饶州,在队里的两辆车上周都交付后,他也算是又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客户了。

  目前王丽平已经能单独开车了,只是目前货运量还没那么大,所以每次都是派两辆车一起出发,留一辆用于队里培训驾驶员。

  这次王建昆建议父亲要高强度培训,不仅需要会开车,还需要能够掌握基本的故障判断能力和零件更换能力。

  虽然上周取回的两辆车王建昆有用超能力检修并加固,但是长时间开也是会出故障的,而且后续要打通去往北方的运输通道,那么出远门就少不了。

  而且王建昆用智子帮忙编写了一份故障排除手册和维修更换手册,只要高强度培训3个月,应该就可以独自上路开了。

  常用易损配件王建昆也制造了一批让父亲带回队里了。

  队里选出了6个机灵,手脚灵活且人品好的青年每天都要分别练习开车1小时,维修手册学习2小时,然后再更换零部件培训1小时,故障排查学习1小时,每天10小时安排的满满的。

  故障排查王建昆单独给了董振军一本册子,教他然后设置故障,哪些故障是因为什么零件异常等等都清楚罗列。

  然后让他去人为设置,并让队里的6个学徒去判断并维修。

  王丽平和父亲在不出车的那天也要去参加车辆维修培训,今后要出远门去九江,不会排除故障可不行。

  按照王建昆的设想,今年底要走一趟长江水道和大运河,运一批货去苏省试销下。

  让父亲跟开扬州饭馆的老板多拉拉交情,找他帮忙在那边找个落脚点。

  最近父亲去德兴拉货都会在中午的时候去扬州饭馆吃饭,跟那个老板也有点熟了,等过段时间再提要求看看。

  如果行不通也没关系,杜维桥跟苏省那些做铜制婚庆产品的老板也认识,也会让他帮忙托人找落脚点的。

  

  10月26号,新的一周开始了,上完今天和明天的课就是期中考试了。

  王建昆早上的早读还是照常去,但是晚上的晚自习就都不去了,他除了要例行的挖基地,还要做弹簧生产设备。

  先是要制造一台电炉,按照每天产能2万个,每个弹簧重4克算,那么电炉每次熔炼的铁料应该是80多公斤,还有炉渣,损耗,冗余等等,每次熔炉中应该能够放100公斤的料。

  因为都是高密度的,炉腔并不用很大,只要0.015立方米,大概就是摩托车邮箱那么大。

  但是附属的路壁,加热器,底座等等零部件组合在一起还是一个占地1.5个平方,高2米的设备。

  考虑到公社工人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王建昆尽量让设备操作简单,所以用了一些智能控制技术。

  比如投料系统,有称量台,工人将物料按照固定的数量投入,当重量刚好是要求的数值,才可以打开炉门按动开关投料,想多投或者少投都不行,最大程度的避免投料错误。

  温度控制也是傻瓜式操作,投料完毕后就可以按启动开关,设备会按照设定好的加温速度加热,工人只需要确保设备报警时或者加热完成时及时操作下一步就可以了。

  目前这套自动控制程序和硬件都是基于8008芯片的,自己重新搞一套有点来不及,有现成的用一用也好。

  但是显示屏幕和其中的控制芯片和电路是全新的,屏幕还是参照的电子手表的TFT黑白屏。

  只是凭借着王建昆能够设计制造运算速度更快的芯片和相应硬件,能够显示的内容大大增加。

  所以这台设备有了高大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和一个看起来很高级的6*8厘米的TET屏幕。

  周一晚上在基地三层制造完后王建昆通电测试了一番,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全程可以傻瓜式操作。

  按照SOP流程和屏幕上的标志及文字提示,把生铁锭,锰金属,造渣材料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放到称量器称重,然后倒入炉腔然后关闭炉门,再按下开始按钮,设备就能自动开始工作。

  大概过了4个小时,钢水就炼好了。

  因为还没有制造轧制设备,所以试验的那炉钢水被倒入提前准备好的冷却池里自然冷却。

  然后王建昆又用超能力将其分解还原成刚投料的样子,准备等周二晚上造好轧制设备再调试一次。

  周二晚上照例是先开挖第3层,挖完处理好墙壁和地面后,第3层就完成一半了,呈一个半圆形。

  接着把轧制设备用超能力合成出来,前端是冷却及初步成型设备。

  电炉已经在炼制铁水了,等了2个多小时,钢水炼好后机器提示灯和声音响起。

  王建昆过去关闭加热电源,打开电炉门后用专用转移设备把钢水转移到轧制生产线的进料口。

  钢水在这里稍微冷却到半凝固状态,但还是红热的,被初步成型装置压成较粗的圆棒。

  红热的圆棒再经过粗轧机轧成直径3毫米的钢棒,再经过精轧机轧制成0.2毫米的细丝,经过冷却水槽后卷绕到木轴上。

  整个轧制设备需要看管的人是3个,进料及粗轧那要有人看管,中间的精轧及冷却也需要一个,最后是卷绕处需要一个。

  整个操作也是挺简单的,因为智子进行了多次模拟,按照王建昆的要求只要智力正常手脚灵便,稍微培训就可以上岗操作。

  王建昆也是看了几遍智子的模拟画面就开始试验的,最终一次成功,制造的弹性细丝符合设计要求。

  将缠绕好钢丝的5个木轴轴取下放到半成品仓位,其中4个木轴上都是20公斤重的钢丝,有1个是8公斤左右。

  明天晚上制造出弹簧卷绕机和渗碳回火设备后再测试下弹簧的性能,如果没问题的话,公社的这套弹簧制造生产线就算是完成了。

  因为第二天还有考试,怕没精神影响发挥拿不到满分就不美了,于是检查一番基地的水电设备后就回房间睡觉了。

首节上一节63/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