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拿了张单子给他,“阿乐,分零的时候要给人添添秤头,这些干货送过去,你得给你丈母娘抛点秤,别卖到最后还让她赔钱。”
“晓得的!”
李长乐接过单子,那么多牡蛎晒干后就得了五百七十五斤蛎肉干,青占头有一百一十六斤,马鲛八十五斤、水潺三十斤、虾干二十五斤、鳗鲞三十九斤。
“大嫂,二嫂,蛎肉干我到鹿城后暂时扣十五斤的秤头起来,青占扣三斤,其他的扣两斤、一斤。”
老话说分斤折两,想要不折秤,除非昧着良心缺斤少两,但想要买卖做得长久,红火,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才是王道。
李大嫂笑道:“不用跟我们说,你看着办就是。”
李长乐:“也要说一声的,兄弟朋友都一样,只有账目清楚,大家的合作才会长久。”
李二嫂觉得勤快、肯干后的老三,说话做事跟以前比起来,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李母连连点头,“阿乐说的对,你们有商有量、和和气气的,我们老的也高兴。”
周若楠把三轮从屋里推出来,妯娌几个把干货搬到车上,陈永威就蹬着脚踏车来了。
李长乐见他提着竹篓和鸭子,“拿这些过来做什么?”
陈永威把竹篓和网兜里嘎嘎叫的老麻鸭放到三轮车上,“阿奶在家守着晒鱼干,让我把这两样带来给你们带去亲家伯母,感谢她帮忙卖干货。”
周若楠忙道:“阿威,不用的,阿娘和嫂子已经装了几十个咸鸭蛋,还有不少干货呢!”
“我家的是鸭蛋,伯母的是咸鸭蛋不一样的。”陈永威笑着跟李长乐一起,用绳子把油布袋绑好,省得袋子掉下来。
干货绑好后,陈永威蹬着三轮送他们去车站,李长乐把背篓挂在脚踏车后座,带着周若楠往车站走。
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盘镇汽车站,到鹿城的大巴车已经停在车站里了。
李长乐想着好几百斤干货,全都买票的话得起码要三四块,以后还要送货去鹿城,不如买包香烟套套交情。
“阿楠,你先买车票,我去买包香烟。”
“嗯!”周若楠走了几步,想想又转了回来,“阿乐,我们这么多东西要买货票的。”
“你先买一张货票,其他的等他们问了再说!”
“哦!”周若楠去了售票窗口。
李长乐去车站大门口的小卖部,买了包大重九揣着回到车前,周若楠已经买好票回来了,三人把三轮车上的油布袋,往大巴车顶棚上的行李架上搬。
刚把蛎肉干拉上车,从车上下来个剪着小平头,拿着一叠票据的中年汉子走到三轮车前,“哎,你们买了货票没?”
“买了的。”李长乐笑嘻嘻掏出货票给他看,顺手把香烟塞在他手里,“师傅,我们两个人带点鱼干去鹿城,看着多,一点都不压秤的。”
小平头接过顺手就揣进兜里,“大田有人要下货,你自己盯着点。”
“好嘞,谢谢!谢谢!”李长乐感激的应下。
陈永威见他们说好了,忙把油布袋和两只嘎嘎叫个不停的鸭子,提到上面放好,李长乐上车把行礼网罩好,用绳子系上。
陈永威把脚踏车放三轮车上面,“哥,等会儿还要去收那些罐子,我就先回去了。”
“阿呐~”李长乐拍了自己脑袋一下,“幸好还有你记着那些罐子,我简直忘得一干二净。”
“我也是今早才想起来的。”陈永威跟周若楠打了声招呼,蹬着车离开车站。
两个小时后,两人到了鹿城,把货从行李架上卸下来,叫了两辆黄包去了老街。
刚到街口,就看到两个儿子跟几个孩子在那玩耍。
“小海、小洲!”周若楠高兴的喊了一嗓子。
两个孩子扭头,看到两人,欢呼一声,甩下小伙伴就朝两人跑。
“阿娘,阿爸你们怎么才来接我们啊?”
周若楠满脸笑容的看着儿子,“慢点,慢点!别摔了。”
李长乐觉得才十来天没见,孩子好像长高了不少,伸手将两人拉到车上,“想阿爸、阿娘了没?”
兄弟俩依偎在两人怀里,“想了,还想阿爷、阿奶、哥哥姐姐!”
李长乐撸了儿子一把,“下午回家就能看到他们了。”
“我们回去想外婆了怎么办?”
兄弟俩看着笑盈盈的朝他们走来的外婆,又舍不得走了。
“放假了再来看外婆!”
李长乐跳下车,笑着跟周母打了招呼,就忙着跟黄包车夫,把车上的东西往下搬。
几个老邻居见他们带来的东西装了两辆黄包,小声议论起来。
“阿霞家这个乡下女婿可能挣到钞票了,你看这两次来又是鸡又是鸭子,还大包小包的。”
“听阿霞说她女婿买了渔船,自己出海打渔,还打算晒干货来卖,上次她送了些虾干和蛎肉干给我,味道蛮好的。”
“难怪她找人买了那么多旧货柜,看样子这次就带了不少来。”
第197章 撞日不如今日
李长乐听着那些阿婆的议论,提起油布袋往屋里搬,进去发现,周母已经把门面房誊出来了。
还请人打了货架,屋子中间摆着一组,用木板隔出来的,格子间一样的长方形展示柜,上面还盖着用玻璃做的盖子。
他没想到自己一句话,丈母娘就做了这么多,庆幸自己回去就开始准备干货,不然来了都没脸进门。
周若楠把装着鸡鸭的网兜和装着鸭蛋的竹篓,提下黄包,又去搬装满了东西的背篓,周母忙上前帮忙。
“怎么又是鸡又是鸭子?哎哟,还拿了这么多蛋,你怎么不让你婆母留着吃啊?”
“我说了的,他们硬要给,我也没办法!”周若楠高兴的说,“鸭子是阿乐朋友阿奶送的,鸭蛋也是,那些东西都是我婆母和两个嫂子给的。”
“两个嫂子也拿了东西啊?怎么好意思啊?”
“嫂子说,麻烦你帮忙卖干货,都是自家晒的,让我送来给你尝尝。”
“不帮你们卖干货,我也要卖小菜啊!”
“那不一样,卖小菜就一上午的功夫,看店一整天都拴在店里,你都没工夫跟老姐妹摸牌玩了。”
周若楠刚进门,就被李长乐拉住了,“阿楠你看,阿娘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今天就可以把货摆出来了。”
“啊!阿娘的速度这么快!”周若楠惊讶的看着屋里的货架和货柜,扭头看着李母,眼圈有些发热。
“屋子本来就空着,你们想要卖干货挣钱,我当然要支持。”周母乐呵呵的提着鸡鸭往后院走。
“阿娘!”周若楠忙提着背篓跟了上去,李小海兄弟俩也跟着朝屋里跑。
李长乐把车费给了车夫,回去将一根装干货的袋子解开,将里面的马鲛鱼干拿出来装展示柜里,盖上盖子。
水潺、青占、马鲛、虾干、鳗鲞、蛎肉干,一共才六个品种,想要把那些柜子都摆满还得努力。
李长乐把装蛎肉干的袋子袋口系好,打算留半袋起来给丈母娘慢慢吃。
溶洞里的牡蛎除了那些够不着的,已经被他们凿光,想吃这么好,这么肥厚的蛎肉干,还不晓得要等多少时间。
李长乐把几样干货都摆好,周若楠跟周母才从屋里出来。
她挨个将几个品种的干货看了一遍,满意的点头。
“马鲛、鳗鲞、水潺、虾干都太少了,就蛎肉干还能卖些日子,你们回去晒一些黄鱼干,墨鱼干来,得多弄一些晒干了送来。”
她这些日子收摊就带着两个孩子,去那些卖干货的小摊和店铺看,发现黄鱼干、马鲛头、虾干、鳗鲞、墨鱼干这些卖的都不错。
李长乐点头,“这些都是台风前自家捕捞到的鱼获晒的,昨天捕捞回来的鱼获,我留了好几百斤银鲳鱼,还有皮皮虾剥了虾仁晒干货。”
“今天大哥、二哥出海捕捞去了,我们回去到码头看看,有合适的再收一些别的品种晒了送来。”
周若楠笑道:“阿娘,那些银鲳鱼才好,全是当天现捞的,昨晚杀好腌了一晚,今早把我家跟阿威家都晒满了。”
“你们把好质量关,我这里就有信心帮你们推销。”周母高兴的把关着的门拉开,“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咱们今天就开卖。”
“得嘞!”李长乐见柜脚还有轮子,“是摆在屋里,还是把货柜拉出去?”
“拉到外面,赶集买菜的一眼就看到了。”
货柜刚拉到外面,几个街坊见他们摆好了,都走了过来。
“阿霞,这些都是你女婿家晒的啊?”
“是的呢!他们家的是小木船,不能跑远洋,这些干货全是当天捕捞回家的鲜货晒出来的。”
“这种的好,远洋船都是冻了好几天的,一点都不鲜。可惜你女婿家离鹿城太远,不然我们吃鲜货就方便了。”
周若楠笑道:“颜阿婆,你喜欢吃什么海鲜,下次我回来的时候,给你带来。”
“那感情好,望潮、八爪鱼、青蟹、墨鱼、黄鱼、鲈鱼这些都行。”
“这些我们都经常捕到,下次来就给你带。”
这时,隔壁阿香婆走了过来,“阿霞,有虾干么?”
“有的阿香婆。”周若楠拿着勺子舀了几个虾干递给她,“这次带的不多,就二十多斤,全是挑的鲜虾晒的,虾须和虾线都整理干净了的。”
阿香婆看后满意的点头,“行,给我称一斤。”说着又道,“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价钱要实惠点哦!”
“放心!”周母笑盈盈的说道,“两块一斤,跟你昨天看了没买的一个价,我女婿家这个就比那个好多了。”
她说着拿了网兜装好,称好后又放了两只进去,“女婿自家晒的,老街坊买,秤头得给的足足的。”
阿香婆笑着给了钱,“你我还不信啊?”
周母抓了一把蛎肉干,冲几个阿婆说道:“你们看,我女婿家晒的蛎肉干,肉质厚,颜色也正,煮面、熬粥最好不过。”
“这蛎肉干真的不错哎!”
“是蛮好的,比我昨天买的好多了。”
几个老太太都凑了过去,看后都点头称赞。
李长乐笑道:“阿婆,这些蛎肉干你们放心买,这种品质的蛎肉干只有四五百斤,把这些卖完,不管你们上哪儿都找不到这么鲜、这么好的蛎肉干。”
周母接过去说道:“价钱跟街上鲜货铺的好货一个价,一块二一斤。”
“真的啊,给我称一斤回家尝尝,好吃了再来买。”
“好嘞,我给你们装。”李长乐和周若楠忙拿了网兜帮着装蛎肉干。
一斤比预想的多卖了二角,五百斤就能多挣一百块,可惜这样的好货卖完就没了。
街上买菜的见几个阿婆围在那买干货,上来看后,买了马鲛头、鳗鲞、蛎肉干。
李长乐见终于有一个买主不是街坊了,高兴的拿了网兜帮着装好过秤,一共卖了五块钱的。
马鲛鱼还有鳗鱼,三斤到三斤半才晒得出一斤干货,四至五条两斤重的,买价是两角一斤,三条两斤的是三角一斤。
平均下来,一斤干货八角的本钱,一块五一斤的干货,不算人工比鲜货多卖七角,鳗鱼也是一样的价钱,两斤干货就多挣一块四。
李长乐觉得这买卖能做。
几个阿婆也买了几块钱的,一会儿功夫就卖了十几块,夫妻俩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打算回去就去码头收些鳗鱼、鲜虾还有别的品种晒干货卖。
送走顾客后,李长乐对周母说道:“阿娘,你请木匠做货柜花了多少钱,我给你。”
“你说这些柜子啊!”周母笑道,“这些都是我找人买的旧货架货柜,请了油漆师傅来重新刷了两遍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