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李大哥也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海鳗集体搁浅!不会有啥古怪吧?”
“有啥古怪?”李二哥笑道,“咱们可是连天上下鱼都见过了,还怕海鳗搁浅?”
李长乐在后世见过这样的情形,但那是环境污染引起的,想到这两天的风暴,说道:
“大哥,不会有古怪,可能是在迁徙产卵的时候中迷失方向,搁浅了的。”
“哥,你们别看着了,赶紧抄网钳子的干活!”陈永威每次抓鱼的反应最快,从李大哥背着的背篓里取出抄网朝水坑走。
“看看,其实这小子才是最机灵的那个!”李长乐忙拿出钳子跟了上去。
“是哦,我发现阿威有时候的反应比谁都快!”
“大哥,一条就是一两块,不反应快点怎么行?”陈永威说着高兴的大笑起来,“我发现,每次我哥改变方向都能遇到好货!”
李二哥笑着问:“几次了?”
“这是第三次了,一次鱼翻塘,一次遇到螃蟹搬家,这次又遇到海鳗。”
“阿乐!”李二哥拍拍李长乐,“明天出海你也找个方向变一下,也像这样的话,那就杀甲了!”
李长乐笑嘻嘻的说:“今晚我做个好梦,看看能不能梦到哪儿有好鱼群?”
这几天闲着没事,他把上辈子出海遇到鱼群的海域,还有鱼口特别好的海域,将记得住的都整理记录下来,打算去试试。
如果正确无误当然最好,如果不行,照现在的渔业资源,应该也不会放空。
“睡觉前好好拜拜海龙爷!”
哥几个嘻嘻哈哈的分头干了起来,灯光照在水坑里时,里面的海鳗扭动的愈发厉害起来,那情形简直跟《封神榜》里的那个蛇坑差不了多少。
李长乐看得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抄起一网就朝套上网兜的背篓里倒,一网就是十来条海鳗,大的比成人手腕还粗,小的也有小孩手腕粗。
两人接连抄了两网,水坑里看着才没那么恐怖,又捞了十几条出来,将石块搬开,将躲在下面的海鳗用钳子夹起来。
陈永威也跟着用钳子夹,忙了十几二十分钟,才把石头下躲着的海鳗找出来。
这些家伙太凶猛了,两人干活的时候,得把网兜口子拴起来,它们才不会越狱。
将最后两条海鳗装进去时,李长乐发现竟捞了大半背篓海鳗,“过瘾!”
“我也觉得过瘾!”陈永威提了一下背篓,咧嘴道,“哥,起码一百五六!”
李长乐提了一下,点头道:“倒一些在麻袋里面,我帮着一起提。”
“不用,一百多斤,毛毛雨!”陈永威一手将背篓提了起来,轻松的背好。
李长乐冲他竖起拇指,“走,我们去看看大哥二哥抓了多少?”
“好嘞,过去的时候再找找看,石头下面可能还有。”陈永威兴致勃勃的翻找起来。
两人一路找过去,找到两条海鳗,几只青蟹、花螺、几个大海螺、还有一些花蛤。
走到处浅水洼时,看到一只肥美的虎头蟹一动不动的趴在水洼里,用钳子戳了一下,立马竖起大鳌,飞快逃窜。
虎头蟹色泽鲜艳,蟹壳上有两个呈深紫色的大圆斑,和虎眼有些相似。
据说虎头蟹生长十分缓慢,一只半斤重的虎头蟹,至少要三四年才能长成。
别的蟹是秋后最为肥美,虎头蟹却是在开春后最为鲜美,每年的清明过后,气温回升,就到了捕捞的绝佳时机。
这时候的虎头蟹只需清蒸,蟹肉吃起来紧致Q弹,蟹膏饱满、味道十分鲜美香甜。
后世,随着海洋海滩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虎头蟹生长于浅海的沙滩,很难抓到野生的虎头蟹。
“卧槽!还装死!”李长乐将钳子压在蟹壳上,伸手将它抓了起来,用麻绳绑好后掂量了一下,“还不错,有一斤多,可惜只有一只。”
“虎头蟹在这个时候本来就不容易找到,清明后要多一些。”
“明年去小树林那儿抓!”李长乐将虎头蟹放进水桶,“走,叫上大哥他们去海滩边看看,有没有好货?”
“大哥他们过来了。”
李二哥提着水桶朝他们走来,喜滋滋的指着桶里说道:“阿乐,我抓了十来条海鳗!”
李大哥指着桶里的网兜,“我抓到七条,有一条手腕粗的大货!”
“大家伙好,明天让嫂子送酒楼卖。”李长乐拿起钳子,“我们去那边看看,等转到溶洞那边时间就差不多了。”
“行!”
四人走到滩涂地,就看到几个刷把头像花一样撒开,软绵绵的瘫在滩涂地上。
“好家伙,几只沙在那开会!”
“一人一只,小心点别碰头了。”
“放心!”
几人说好后,快速上前一脚插入泥沙里面,堵住沙退路,手伸进泥沙里一抠,一只肥美的沙就落入虎爪。
走到大礁石边上,又看到一条可能是被海浪卷起来,撞在礁石上死掉了的金眼鲷。
“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陈永威嫌弃的一脚踹出去老远。
金眼鲷鱼身上半部和鱼鳍颜色鲜红,下半部银色,色彩绚美,还有一双夜行性鱼独有的大眼睛,这种没什么食用价值,只适合养起来观看。
李长乐想到卖猫鲨那次,“等阿姐的海鲜行开起来了,我们抓些好看的海鱼放玻璃缸里养起来吸引顾客。”
“珊瑚礁里的小丑鱼就挺好看!”李大哥说着又道,“这次出海下去弄点珊瑚起来,放鱼缸里肯定好看。”
“上次抓海胆那儿就有不少。”李长乐记得红珊瑚早早的就被列入一级重点保护,不过那东西长在几百米的深海,他们也弄不到。
弄点普通的珊瑚放鱼缸里放着,还是挺养眼的。
第348章 出海
四人一路过去,将抓到的鱼获藏山洞里面,这才潜水进了溶洞,进去后首先查看水坑。
这次在水坑里的鱼获不怎么好,值钱一点的就一条黑鲷鱼和两条带鱼,其它的就是些水潺、秋刀鱼、皮皮虾、还有一些螺。
“啧啧!”李长乐摇头晃脑的将网兜绑在石柱上,“这么久没进来,一点惊喜都没有。”
“能卖四五块了,其它的还可以留着吃。”陈永威说着抬头朝黑黢黢的山洞上方看去,“哥,你爬到上面看过没?”
“上面陡峭的很……”李长乐说到这儿,忽然想起自己还是上辈子进来的时候爬上去过,当时就爬了一米多高,脚底板被上面的怪石扎的生疼,就放弃了。
大伙儿只是听说那些小青年抓了大黄鱼、凿了牡蛎开出了牡蛎珠,谁也不晓得他们有没有在洞里发现别的宝贝……
“今天有点晚,下次早点进来爬上去看看。”
李大哥走到下面看了看,“我看还得带一双黄胶鞋,不然不好爬!”
“下次来带上。”李长乐拿着佛手钩干了起来,看看没剩多少的佛手螺,对几人说道,“今天搞个三四十斤就成,不怎么大的也钩一些。”
“好嘞!”
三四十斤螺,四人没用多久就钩好了,绑在腰间游出了山洞。
到家已是十一点多,周若楠妯娌将鱼获分拣好,用冰块盖好,兄弟几个洗了澡各自回家休息。
凌晨两点多,李长乐就被周若楠叫醒了,起来见凳子上放着个油布包。
这种包是织的土布,用桐油浸泡后做的,防水性能好,下雨也不担心会把里面的衣物浸湿。
“阿乐,衣服裤子还有内衣裤我都准备好了。”
周若楠说着把包递给他,“秋凉了,还给你装了两身春秋衣、两件夹衣。”
李长乐见鼓鼓囊囊的一大包,“准备了这么多啊?”
“你说的是出去四天,遇到鱼情好你们肯定要多耽搁两天的,你擦洗一下,换上干净的衣裤睡觉也舒服一些。”
“谢谢老婆!”李长乐搂着她亲了一口,“家里就辛苦你了。”
周若楠嗔怪的拍了他一下,“我不是这个家的人啊?”
“你是我们家的当家人!”
“又瞎说!”
“本来就是,你看我们家,不也是我阿娘当家,女人当家才攒得起家当。”
“又灌我迷魂汤!”
“心里话!”李长乐松开她提起油布包,看了看睡得像两头小猪的儿子,这才朝外面走。
“跟阿娘说一声,别收太多鱼虾回来。还有,派出所那边要的货,你们去码头收了送过去。”
“晓得的!”周若楠提起小药箱,跟着他往外走,“感冒药、胃药、止泻药、伤药、消炎药、酒精、碘酒……我一样都给你们准备了一些。”
“好!”李长乐拉开房门,只见满天繁星,一看就晓得今天是个不错的好天气!
坝子里放着三轮车和板车,原来妯娌几个早早的就起来了,给他们蒸了包子馒头,还烧了一罐子红烧猪肉,拌了些裙带菜、海带。
板车上放着地笼罐子还有这次买的粘网、电瓶灯和补好了的拖网,以及淘海的工具还有些渔具。
李父从厨房出来,“阿乐,赶紧刷牙洗脸吃饭,等会儿送油的车和送冰块的车,该到码头了。”
“好嘞!”李长乐三两下洗漱好,坐到桌前李父他们已经开吃,清蒸鳗鱼、五花肉炒豆角、排骨炖冬瓜,一大早做的全是好菜。
婆媳四个把几人出海吃的米粮油、蔬菜也准备好了。
冬瓜、南瓜、小塘菜、大白菜、包心菜、茄子、豆角、豆酱还有葱姜蒜、老酒、糖啥的都整理好装竹筐里面。
不找点事做不行,看着他们就想叮嘱唠叨,还是找点事做,省得说了啥不该说的。
爷几个吃的嘴角油光光的,这才起身擦嘴出门跟阿娘老婆道别。
李父冲李母婆媳几个说道:“今天就别送了,我们去码头阿帆家拿了肉,把三轮和板车放他那,天亮后你们去拉回来。”
“好,顺风顺水,平平安安!”
“放心,这几天都是好天气。”李长乐冲她们挥挥手,推着三轮车朝外面走。
爷仨到了码头,只见码头已经有渔船出港,到了旭升号停靠的位置,看到陈永威和阿城已在船上,两人按照李长乐说的,把淡水加的足足的。
“哥,米老板和张老板还没到。”
“行,先把东西搬到船上。”
“好嘞!”王新城上前跟李长乐抬起竹筐,“阿乐叔,我有个好哥们也想来跟大船。”
“你哥们干啥的?以前跟船干过么?”
“没有在船上干过。”王新城神色有点黯然,“他以前跟他阿爸在冬瓜山打石头。
上半年,他阿爸在爆破的时候不小心,被滚下来的石头压断了一条腿,家里攒下的钱还有赔的钱全都用光,还欠下不少。
他听我说在大船上一月能挣九十块,干的好还给发奖金,就想来船上干。阿叔,他人很好也很勤快,力气跟阿威叔一样大,就是有点结巴。”
李大哥问:“阿城,你说的是阿杰么?”
“是的姑丈!”王新城看向李大哥,“你也晓得他家啊?”
“听你姑姑说起过。”李大哥看向李长乐,“阿乐,阿杰那孩子除了有点结巴,别的都好,要不就让他来试试咋样?”
“行,回去叫他来家看看。”
“谢谢阿乐叔,谢谢姑丈!”王新城感激的冲他们鞠了一躬。
李长乐拍拍他肩膀,“好好学技术,以后大船回来,你们也要独当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