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乐几人将八盏灯用麻绳固定好后,把几盏灯一一打开,李家的扳网前顿时亮堂起来。
杨山和杨树扳网前两盏电瓶灯射出去的光,在李家八盏灯光的映射下,弱的像两只萤火虫光。
兄弟俩的脸色比天上的云还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抢先占下来的好位置,竟成了最差的。
随着潮水越涨越高,扳网也被海水淹没,成群结队的鱼儿趋光而来。
杨树见鱼都朝李长乐他们那边游,着急的跑到杨山的扳网前,拉着他小声说道:
“哥,你去找阿辉,让他过来跟阿威那臭小子说一下,让李家少挂几盏灯!”
“去也没用,阿辉说陈永威那小子啥都听李长乐的,他那个大舅哥磨破嘴皮,还没人家一个眼色管用。”
“还不是怨阿辉,要不是他让我们把网下李家旁边,我们就下他家那边了。”
“李家挂那么多灯,亮的跟太阳一样,我们的像两只萤火虫,还下个屁!”
李长乐几人连看也懒得看阴沉着脸,在一旁嘀嘀咕咕的杨家兄弟,将灯光调整好,站在扳网前关注自家渔网里的鱼情。
“大哥,加一盏灯的效果,好像是比昨天还好不少哦!”陈永威看着成群结队的鱼儿,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是比昨晚还多!”
“今晚又要累个半死!”
李大哥拉了两人一下,扭头看了一眼杨家兄弟,小声道:“你们小声点,他家还没上鱼呢!”
“……哦!”
等鱼聚集到渔网中央,李长乐和李二哥站到电瓶灯前,喊道:“准备好,我们开始关灯了!”
“好嘞!”李大哥和阿威拉住了渔绳,在李长乐两人将边上的两盏灯关掉后,快速将扳网拉起来,将渔绳绑在礁石上固定好,拿起抄网干了起来。
李家的灯关小后,朝他们那聚集的鱼群分分散开来,杨家兄弟俩看到有鱼上了,脸色也好了起来。
哪晓得还没等鱼群聚集起来,李家那边的灯又打开了,只得赶紧拉网,免得已经进网了的鱼儿跑了。
眼看着李家每隔十几分钟二十分钟就拉一次网,人家一网拉起来的鱼获,比自家拉五六次还多。
两人听着李长乐几人的欢笑声,还有别的村民抄网时发出的欢呼声,杨家兄弟俩打定主意,明晚再也不来李家旁边下网。
等周若楠妯娌收拾好家务,把孩子赶去睡下,李长乐几人捕捞到的鱼获已经装满了一个橡皮桶。
……
初八一早,穿戴一新的李母就去了陈家,跟陈阿奶一起,将八百八十八块八角八分的崭新钞票,用大红的丝带一百一扎捆绑起来装进大红皮箱里面。
最后将两块银洋用红纸包好装箱子里面,李母提着红皮箱,坐上三轮车去了金蝉家。
金老头和金母将她迎了进去,又是一番客套寒暄,金母将桂圆荔枝鸡子茶端出来给李母吃后,开始商议婚期,最后定下明年二月办喜酒!
金母将五个红鸡子、五颗桂圆、五颗荔枝、五颗生花生和五颗红枣,装进红口袋里交给李母,算是给男方的回礼。
订婚礼过后,如果男方毁约,女方不用退还小订礼金和大订礼金,如果是女方毁约,礼金和所有的费用将返还男方,还得照时下最高利息赔偿男方损失。
李母提着回礼去了陈家,陈阿奶高兴的接过,“阿乐娘,辛苦你了!”
“几句话的功夫有啥好辛苦的!”李母说着又笑道,“后年这个时候,你老就有重孙子抱喽!”
陈阿奶闻言笑得满脸褶子,“我买了不少酒菜,晚上全家都来我家,一起乐呵乐呵!”
“好,下午我让阿芳过来帮你一起做!”李母爽快的应道。
陈阿奶送走了李母,回屋拿了香烛到佛龛前,一边点香烛一边絮叨着,“给你们上香是跟你们说一声,阿威今天过了大定礼了。
先生跟两人合了八字,说阿威跟阿蝉是天作之合……
听阿威说,他们还买了新房门口的地皮,还交了钱给村里,打算买码头那三间仓房,你们保佑他们出入平安……”
晚上李家全家都去了陈家,两家人聚在一起又是一番热闹。
陈阿奶抹着欢喜的眼泪,把李父李母和李长乐兄弟仨感激了一番,几个老的又相互说了一箩筐客气话。
陈阿奶话罢,看向在一边傻乐的陈永威,“傻小子,给你阿堂伯、伯娘还有哥嫂把酒倒满,好好敬他们一杯。”
“哎!”陈永威端起酒杯先敬了李父、李母,李长乐兄弟几个笑道,“现在敬酒还早了点,等你做新郎官的那天,咱们再好好喝!”
“哥,你先把这杯喝了,等我做新郎官的时候,再好好敬你们!”
陈阿奶高兴的拉着李母,“阿威跟阿乐一起,比以前爱说多了。以前我跟他说十句,也听不到他回一句,现在出海回来,还晓得说宽慰我的话。”
“阿乐从小就嘴甜,他阿爷、阿奶在的时候,最偏心的就是他了。”
“老的都喜欢嘴甜的孩子。”
第379章 竞标
礼拜一这天,陈会计带着小队长来了南山凹,将李长乐刚买下的那块地丈量出来,打下界石,又陪着李父去镇上办土地使用证。
钱阿聪兄弟俩在下桥卖了两天果子,回去前去了南山凹一趟,跟李长乐商议买表的事。
李长乐想到都是捡来的,能一次脱手也省得他们找人,就照钱阿聪说的价,一只表给他便宜了十块,把表全都给了他。
手表卖完,家里就还剩一箱磁带和一台收录机没脱手,只能等到过年去镇上摆摊卖了。
李长水拿到卖表的钱,立马把买房子的钱给了陈阿奶,他们那老房子实在太破旧了,上次打台风都是去二房住的。
李阿四的腿只能拄着拐棍走几步,腿瘸了,许仙梅也跑了,他倒是老实了,在家帮着李玉芳做延绳钓、织网。
兄妹俩每天给他打半斤老酒,还给做一样下酒菜,看着比出海的时候,还要精神一些。
一晃就到礼拜四,李长乐几人一早就去了码头,到那才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码头了,有的是来看热闹的,有的是来看潮水的。
前几天还好,还能去海边下扳网捞鱼,卖点钱补贴家用。
这两天,天天下雨,夜里的风更是大的能把网架掀翻,不干活就没收入,村里的船东一个二个的都急的快骂娘了。
李长乐也急,镇上的店铺已经装好,就等着鲜货开业!
还有何振豪那儿,这都农历十二了,还有三天就是九月十六,办喜酒要用的鱼虾蟹,还在大海里等着他们去捕捞呢!
就指着秋冬两季多晒干货囤起来,货没囤下多少,昨天又送了满满一拖拉机干货去鹿城,不晓得啥时候才能把货囤够。
本来想把石头带去给几个女人打首饰,结果,几人说等过年前一起去鹿城,挑自己喜欢的样子打。
李大哥看着白花花的浪头,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天气预报不是说,今天就过去了吗?怎么还这么大的浪头?”
“预报说的是今明两天,我看最快得明天才能出海!”
“阿乐,你报名买仓房了没?”阿根从那边走了过来。
“报了,去凑凑热闹。”李长乐打着哈哈说道。
阿根听后笑道:“你哄我呢!听说你阿姐家的海鲜行生意蛮好的,我看你八成是想买了开海鲜行。”
“真的就是凑热闹,又不止我一家报名,三千的底价,谁晓得最后喊到多少?”
“你家还怕买不起啊,几条大货就换回来一箩筐十元大钞。”
“别听他们瞎吹,你又不是第一天打渔,几条大货卖的钞票也不可能装一箩筐啊!”
“也是,哪家捕到一条四五十斤重的大鱼,从码头传到村里,就成了一两百斤。”
“嘿嘿,这话一点都没错!”
“走,陈会计他们来了,我们去大队办公室看热闹去。”
李长乐几人听后扭头,就看到陈会计和村委干部一起朝这边走来,王支书和王老大也跟在后面。
王老大飞快的瞟了李长乐一眼,就连忙扭头看别的地方。
王支书看到大伙儿都笑着和陈会计打招呼,心里酸溜溜的不是滋味,踏马的,都是些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东西。
老子就算不当支书,家里还有一条大船,也比你们这些穷鬼头日子好过。
“阿松,我看李长乐那小瘪三就是凑热闹的,老陈跟老李开了两年铺子,家底子不薄,你等会儿就跟在他们后面喊价!”
王老大眉头皱了皱,“你去忙你的,我自己心里有数!”
“行!你自己看着办!”王支书骑上脚踏车朝金杏灯村方向去了。
那边,陈会计几人已经到了办公室外面,老李上前问道:“陈会计,你有没有接到消息,这鬼天气啥时候才过去啊?”
“听预报说今明两天风就会停。”陈会计扭头笑道,“老李,你又不出海捕鱼,这么着急做啥?”
“我不捕鱼要收鲜货卖啊,风再不停下来,我家就要关门大吉了。”
“你着急有我们急啊,在家闲着没事,把山地、稻田都挖了个遍,风还没停!”
“别急,别急,说不定下午就晴了!”陈会计将办公室打开,对围观的村民说道,“没报名竞标的就别跟进来了哈!”
李长乐四人跟老陈一起走了进去,老李还有王老大也跟着走了进来。
李大哥、李二哥还有陈永威走到靠墙的位置坐下,以免干扰他们竞标。
大伙儿刚坐下,阿彪和几个村民就在外面喊:“陈会计,仓房是村民共有财产,卖的钞票是不是该拿出来分给大家伙儿啊?”
陈会计冲几人摆手道:“这个钱该怎么用,我也做不了主,等村里开会大家投票表决。”
“到时候村里自然会公布,别吵了,先看他们竞标。”
“对对对,等他们标下来,再问也来得及!”大伙儿都凑到窗口看热闹。
陈会计和村委几个干部坐在台上,对李长乐几人说道:“三千底价,每举一次手加价五十块,也可以自行喊价,价高者得。
竞标后三天内把钱交清,超过三天不来交钱的,保证金没收不予退还。”他说罢看向下面几人,“大家听明白了,我们就开始竞标。”
“听明白了。”李长乐几人点头应道。
“开始!”
老李看了几人一眼,见他们都没反应,举手喊道:“三千一!”
“三千一百五!”李长乐跟着出价,老李接着出价,“三千二!”
老陈和王老大本来就是来凑人数的,两人一人举了一次手,把价钱抬到三千三,就彻底不吭声了。
老李奇怪的看了老陈一眼,想到他才买了王老抠那铺子,手里的钞票可能也不多。
王支书的事他晓得一些,王老大肯花那么多钱把他捞出来,村里能做到这份上的还真没几个,是个大孝子。
最狡猾的就是李长乐那小子,明明挣了不少,还天天跟人叫穷。
小狐狸,骗骗村里那些不知情的还行,还能骗得过自己!
看样子今天只能跟他对上咯!
老李举手喊道:“三千三百五!”
“三千四!”李长乐立马跟上,态度相当坚决。
不管老李叫价多少,李长乐每次只比他高五十,一来二去的价钱已经喊到四千块。
老李见李长乐还咬着不松口,犹豫了片刻,再次举手,“四千一!”
一直留意着他表情的李长乐,见他开始犹豫,随即举手朗声喊道:“四千五!”
李大哥三人都愣住了,想到来时他交待的话,都强忍着没朝他看。
老李没想到他一下把价钱抬了四百上去,惊讶的扭头看向了李长乐,两人的目光对视足足有几秒,见他依旧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傻眼。
想到从自己喊价起,这小子就跟他后面,五十五十的加,他这一下就把价钱喊到四千五,自己喊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