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83节

  李小洲好奇的问:“阿爸,他们偷小孩回家做什么?”

  李长乐看着两人说道:“他们偷小孩子回家,把他们腿打断,放到街上做乞丐,帮他们要钱。”

  两个孩子听后吓住了,“我们不乱跑,不要腿打断做乞丐。”

  周若楠担心吓到孩子,忙柔声说道:“我儿子最乖了,吃过点心乖乖去看电视,阿爸、阿娘下午带你们去玩。”

  李长乐觉得甜得腻人,舀了荔枝桂圆分给娘仨,结果一个都不要,硬着头皮吃完,接连打了两个饱嗝。

  趁周若楠收拾锅碗,他去了后面菜园子,只见菜地被分成了四四方方的几块,全都种着应季的蔬菜,菜地边还见缝插针的种了橘树和枣树。

  他记得以前屋后这一片全是菜园子,这两年人口多的人家已经扩建出来,种菜的已经没几户了。

  再过几年,屋后这块地被周若楠大哥占用建了房屋,周母决绝的将后门用砖封堵起来,不管别人怎么劝说,都不同意跟儿子和好。

  大舅哥夫妻当年的所作所为对老太太的打击很大,一直到自己被运渣车送回,老太太都没原谅他们。

  李长乐觉得阿楠和丈母娘,都是那种看似柔弱,内心却无比刚强的女性。

  周母去外面菜摊看了回来,见李长乐在菜园子帮忙干活,忙出去说道:“阿乐,别干了,这么大的太阳,赶紧去屋里坐着看电视,喝茶去。”

  “没事的,吃的太饱动动舒服点,就一点点活儿,我一会儿就好了。”李长乐笑着说道。

  “阿娘,他难得帮你干一次活,让他干,我们说说话。”周若楠拉着周母回屋坐下,母女俩说起了心里话。

  周母欣慰的看着她说道:“我听阿乐说你们把家里的船买下来了,钱够用么?不够我给你。”

  “够用了,我们还攒了几百块,阿乐这段时间……”

  周母听女儿说了李长乐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彻底放下心来,“阿乐本性不坏,就是懒散了点,现在醒悟了,你的日子就好过了,阿娘以后不担心你了。”

  “你放心,阿乐现在真的很好的。”周若楠看着她,犹豫了一下问道,“他们又有来吵着要住进来么?”

  “上礼拜刚来过,被我赶走了。”周母沉默了一会儿,幽幽的说道,“他们不是没房子住,是担心我把房子过给你了。”

  “白眼狼,如果不是他们,你阿爸不会寻短见,我死也不会原谅他们,你们劝我也没用。”

  “我不劝你,只要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等我们的新房建好了,接你去我那住,帮我管小海、小洲。”

  “阿娘晓得你和女婿孝顺,可哪有住你家的道理。”

  周母握住闺女的手,“阿楠,你听阿娘的,城里的教学质量跟乡下完全是两回事,你把小海、小洲的户口迁过来,让他们在城里念书,以后才有出路。”

  “阿娘,等他们大点了再说。”周若楠笑着转移话题,“刚才你说什么不愁卖啊?”

  她清楚哥嫂有多自私,他们现在没大闹,是想着就算阿娘不给他们住,但归根结底这房子也是周家的。

  只要她把孩子的户口迁到阿娘的户头下,他们绝对会跳出来找事,她从没想过要娘家的房子,也不想跟他们对上。

  周母笑道:“街坊说想买你家的干货,阿乐说以后晒了送来给我卖。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你们多弄点品种,我把那间门脸房用来摆你们送来的干货。”

第132章 糯滋滋的炊圆

  “大哥、二哥也决定回家买船跟阿乐一起淘海,到时候我们多多的做了送来。”

  “一起也好,挣了钱,早点把新房建起来,省得孩子们大了,都挤在一屋。”

  “阿乐说新房建好了,就接你去住。”

  “我要守菜摊,一月下来也有三四十块钱的收入,丢了可惜了。”周母慈爱的看着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宅基地,钱不够的话,阿娘给你。”

  “你的钱你留着,建新房的钱我们慢慢攒。”

  周若楠见她又提起钱的事,起身将放在碗柜里的牡蛎珠取了出来,“阿娘,你看看,这几颗珠子就是从那些牡蛎里面找到的。”

  “真好看!”周母捏起一颗浑圆的珠子,“牡蛎珠以前也有人找到过,品相比这颗差远了,能找到一粒,运道已经很好了。”

  “阿乐想送去看看,能卖多少钱一颗?”

  “不清楚,吃过午饭我带你们去市里解放街那家老店问问。”

  “那家金店,又开出来了啊?”

  “开了两年了,生意还不错。”周母说着起身,“阿乐喜欢吃炊圆,我去称两斤糯米粉回来,中午蒸炊圆给他吃。”

  周若楠忙拉住她,“阿娘,这次回来带了不少鲜货,我们中午先把大黄鱼还有青蟹,望潮吃了,明天再做炊圆给他吃。”

  每次都是这样,只要他们一回来,阿娘就张罗着做好吃的,恨不得两天功夫,就把所有的好吃的都做给他们吃一遍。

  “阿乐难得来一次,我少做几个费不了多少工夫的。”周母说着就往外走。

  “阿娘,等一下,还有布料呢!”周若楠忙起身拉着她去房间看料子。

  想想都觉得羞愧,每次来阿娘大包小包的给他们准备,他们就只有公婆给的海货,几年了,还是第一次给阿娘买东西。

  周母摸摸料子,又高兴的拍拍闺女,“我有穿的,阿乐买这么多,你也不说说他。”

  “他买料子的时候根本就没告诉我,买回来我才晓得的。”周若楠笑吟吟的看着她,“给我和孩子,还有你跟公婆都买了,他自己一样也没买。”

  “你怎么不给他做一身啊?老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阿乐要去卖货,出门穿的太差让人瞧不起的。”

  “他说自己长得好,穿旧衣服一样好看。”

  周母听后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阿乐就那张嘴会哄人。”

  母女俩在屋里说话,外面外面响起了李小洲的喊声,“外婆,哥哥叫你找零钱。”

  “来咯!来咯!”周母脚步轻快朝外面走,那动作一点都不像五十多的老妇人。

  出去看到李小海像个小大人似的,帮买菜的大婶拿香葱,“小把的一分钱一把,大把的两分,外婆都洗干净了的。”

  阿香婆笑嘻嘻的说道:“阿霞,你家两个小外孙都会做买卖了。”

  买菜的大婶接过周母找补的零钱,“你家这外孙子可机灵了,会帮着卖菜不说,还会算账呢!”

  周母脸上的笑容更深了,骄傲的说:“是的呢!看过我卖一次就会了,机灵着呢!”

  送走顾客,周母让小家伙看着菜摊,她去买豆腐回来裹炊圆。

  ……

  屋里,周若楠放好珠子,起身去了菜园,见李长乐固定好瓜架后,又拿着锄头在挖地,笑着上前,“在挖地啊!现在又不用你挣表现了,等太阳下山了再来挖也不迟。”

  李长乐嬉皮笑脸道:“我不挣表现,周老师生气了不要我了怎么办?”

  “去你的!”周若楠笑着拍打了他一下,“太热了,进屋歇会儿,等太阳下山我陪你一起挖。”

  “不用,你看就剩下饭桌这么大一块,一会儿就好了。”李长乐抡起锄头哼哧哼哧的挖了起来。

  “我去摘几个甜瓜回去放水里镇着,等你把地锄好了吃。”周若楠像只欢快的小鸟似的,回去提了菜篮去瓜架下摘甜瓜去了。

  等她摘好甜瓜,李长乐也把那点地全都挖好了,走到厨房外面,就听到“咚咚”地剁猪肉的声音。

  进屋见周母在剁肉馅,桌上还放着糯米粉,一盘虾、耗油、还有一块豆腐和一把葱。

  李长乐看后想到李家的过年过节做炊圆时的情形,家里人口多,李母每次都是买一条大肥肉回来,豆腐好几块,典型的肉不够豆腐凑。

  “阿娘,才吃了点心,现在就开始做炊圆,太早了吧?”

  “是啊,我肚子还是饱的。”李长乐也说道。

  “小海,小洲说要吃,再说都十点多了,不早了。”

  “他们才吃了点心。”

  “小孩子消化快,一会儿就饿了。”

  李长乐觉得这个年纪的孩子吃东西就没有够的,小洲还好一些,小海饿得才快,刚吃过饭,再吃一个火烧饼也不会积食,难怪老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周母慈爱的看了看两人,“阿楠,舀盆热水给阿乐擦擦。”

  “不用,我去水井边冲洗一下就行。”李长乐说罢朝天井走去,周若楠叫住他,让他把甜瓜放水井里面镇一会儿才吃。

  等他回到厨房,周若楠在剁肉,周母在揉面,他不想看电视,端着盘子坐到后门口帮着剥虾。

  周母扭头见后让他去看电视,还说这活不是他干的,见他一定要帮忙,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年头的男人很少有帮着做灶上活的,海边的男人更是,出海回家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周母把肉剁好后,放入豆腐、姜碎、剁细了的虾肉,加入黄酒、耗油、盐拌匀。

  炊圆的馅心,五花八门,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香干、笋干、香菇啥都可以。

  做炊圆的粉是用糯米粉和早米粉,大多是以一比一的比列混合制成的,如果糯米粉过多,炊圆蒸熟后,会软趴趴瘫在蒸篦上面。

  周若楠将面团搓成两根长条,切成一个个剂子,搓圆后像包包子一样,放入肉馅用虎口收小,最后留一个小口,捏点葱花放在口子上,做好的炊圆有点像烧麦。

  周母将屉布浸湿后铺在蒸笼里面,将白白胖胖的炊圆放在上面,李长乐屁颠屁颠的帮着烧火。

  土灶做吃食就是快,几分钟后蒸笼就开始上汽,肉香味散发出来,十几分钟后炊圆就蒸熟了。

  周母将蒸笼盖子揭开那一瞬,肉香四溢,看着蒸笼里白胖胖,糯滋滋的炊圆,李长乐情不自禁的咽了咽口水,觉得这年头的猪肉就是香。

  两个小家伙闻到香味都跑了进来,“外婆,炊圆好香哦,我都流口水了。”

  “慢点,外婆这就给你们夹。”

  周母听后心疼死了,心肝肉的叫着,给两人夹了一个炊圆在碗里,又忙着给李长乐夹,放到桌上又去倒了碗黄酒给他。

  “阿娘,你也吃。”周若楠端着碗过来说道。

  “你们吃,我要留着肚子吃望潮、大黄鱼。”

  周母说罢又去忙着做午饭,边做边扭头看看几人,看他们吃的高兴,笑得比天井里的太阳花还灿烂。

  一家四口吃过软糯Q弹的炊圆,周若楠忙着收拾,爷仨也被周母赶去外面看电视,母女俩在厨房忙着做午饭。

  爷仨走到外面,见买菜的人多了起来,下班回家的都这会儿来,顺便带点菜回家。

  阿香婆见他们出来,冲李长乐招了招手,等他过去后,说道:“阿乐,你们有空多来看看你丈母娘,她一个人冷冷清清的,前些日子着凉,在家躺了好几天呢!”

  李长乐想到她一个人病了,连水都没人端一口的情形,心里涩涩的难受,“晓得了阿婆,多谢你们帮忙照看我丈母娘。”

  “几十年的老街坊了,大家互相关照。”

  “周老师都走了几年了,再等几年,阿霞想通了,应该会原谅阿彬两公婆的。”

  “阿霞的脾气我最清楚了,看着好说话,其实性子跟牛一样犟,想她原谅他们,难啊!”

  阿香婆说着叹了一口气,冲李长乐说道,“要是你大舅哥两公婆没做那种事,一家子在一起多好啊!”

  李长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那些年这样的事多多了,但是像他大舅哥这样的,还真没几个。

  “阿爸,”李小海拉了李长乐一下,“你看大舅娘和大舅。”

  周大舅两口子就在离老街不远的学校工作,一个是数学老师,一个是语文老师。

  李长乐觉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这段话说的相当不错,这两公婆就是典型。

  他怀疑以这两人的人品,怎么能教出好学生?

  周大舅夫妻也看到了爷仨,大舅娘林雪芳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嫌恶的表情,“哟,这不是我那乡下妹夫吗?”

  “怎么了,家里又没吃的啦?我小姑又带着一家子来,找我婆母做好吃的,给你们打牙祭了啊!”

  李小海拉了李长乐一下,担心的说:“阿爸,他们每次来都会跟外婆吵架,他们走了,外婆就会躲家里偷偷的哭。”

  李长乐摸摸他脑袋,“阿爸晓得了,把里屋的门关上,别让外婆晓得他们来过。”

第133章 乡巴佬

首节上一节83/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