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574节

  沈飞皱眉:“啥地方啊还只能我俩去……男厕所啊?”

  “我瞅瞅是哪!”

  沈飞一脸狐疑地将邀请函拿过来。

  刚开开邀请函,他就乐了。

  “小陈儿,这人名字跟你一样啊,也叫陈露阳。”

  “跟我同名?我还以为全国上下我这名儿挺稀罕呢。”

  两人边说边拆开邀请函,一目十行扫过去:

  “还有人能跟我叫一个名呢?”

  两个人打开邀请函,只见上面写着:

  陈露阳同志:

  您好!

  特邀您以《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作者身份,作为外语教学改革代表,参与北大‘科学春天’系列讲座,向全校师生作专题分享。

  敬请您根据安排,提前准备相关讲稿交于学校审核,并于下周六下午三时在理教楼2号报告厅作专题讲座。届时将有部分兄弟院校师生旁听,并由团委统一组织宣传报道。

  感谢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

  送达地址:北大东院24号楼,学生宿舍421室,陈露阳同学收

  ……

  屋里一下子安静得连秒针滴答都听得见。

  怪不得马铁丽响当当一条汉子,满脸为难的说这个地方她进不去。

  那换成女生寝室,老爷们儿也进不去啊!

  许久,

  沈飞才颤悠悠问了句:“小陈,你是住24号楼421不?”

  “我确实住421。”

  陈露阳茫然:“可是为啥让我讲课啊?”

  这几天他跟着外联部的人忙前忙后,准备就讲座召开的各种东西。

  对于来讲课的老师的身份和学术地位都算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这些讲课的人,不是带课题组的教授,就是国家项目组的特聘专家,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在各大学术杂志上有头有脸有文章的大人物。

  自己虽然也挺牛逼的,

  但是他就写了这一本书,就能来讲课了?

  沈飞咽了口唾沫:“好家伙……从来都是我们给别人发邀请函,一个个跟送年货似的。这还是第一次邀请函送到了自家锅里。”

  盯着邀请函看了半天,

  沈飞憋不住问道:“这作为外语教学改革代表又是啥??”

  “……不是我说,小陈儿你不是学经济的么?怎么还写上英语书了?”

  陈露阳茫然解释:“我以前在省里的外宾饭店里工作过,平时又听了不少广播,然后就写火书了。”

  马铁丽眼珠子瞪大了。

  “听听广播,就写书了?”

  “我听那么多年小喇叭,现在写个故事会都费劲。”

  陈露阳略显尴尬的笑了笑。

  “沈哥,我想去外语系问问情况,还要准备讲座的稿,座位编号的事儿,我就不去了行不?”

  沈飞赶紧点头:“不去了不去了,天大的事儿都不能去了!”

  “你想去,我都不能让你去。”

  说着,

  沈飞将邀请函递给陈露阳:“那……这个邀请函你直接拿走?”

  “给我吧,我自己送给我自己。”

  陈露阳现在整个人都还处在茫然的状态。

  跟沈飞和马铁丽打完招呼,他就急匆匆的跑向外语系。

  他在片儿城认识的人没几个。

  能在邀请函上写上“作为外语教学改革代表”,这事儿绝对跟高红鸣有关系!

  走到外语系办公室的时候,

  陈露阳就听到了一阵朗诵英语的声音,中间时不时还传来发音的纠错声。

  ……这动静,听着挺耳熟啊!

  抬手轻敲了两下门,探头进去:“请问,高老师在吗?”

  门没关严,声音刚传进去,就看到一个男生站在办公桌前,正手里拿着稿纸,一板一眼地跟着老师练发音。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前阵子迎新晚会抢场地抢得不可开交的“许云峰”。

  两个人这一见面,瞬间眼神中火花带闪电。

  空气顿时“滋啦”地冒出一丝火药味。

  “哎呀,小陈来了啊!”高红鸣的声音传出来,打破了这股微妙气氛。

  “快进来快进来,我正琢磨去找你呢!”

  “许云峰”看着系主任热络的将陈露阳迎过去,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高主任对这人怎么这么热情?

  陈露阳径自从“许云峰”身前走过,拿出手里的邀请函,试探问:

  “高老师,我想问问……这次讲座的事,是您举荐我的吗?”

  “是我。”高红鸣笑容温和,从桌边抽出一份红头文件递了过去。

  “这是学校刚接到的批文,你写的《英语实用交流手册》,正式获得了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啥?

  几乎同一时间,

  “许云峰”就跟军训摆头报数一样,“啪”一下,脑瓜子就拧了过来。

  双眼愕然的看着陈露阳,满眼都是不可置信。

  陈露阳也慢慢张大了嘴巴,一字一字的看着批文上的内容和落款的大印章。

  “这奖怎么来的,我怎么都不知道这事儿?”

  高红鸣笑着叹了一口气:“你那本书能评上教学成果奖,“是学校和省大联合举荐,以‘跨校协同教学改革试点成果’的名义拿到的,过程中可是动了不少资源!”

  “虽然配音的音频,是学校这边抓住的突破口。”

  “但真正把教学结构和样本课表梳理出来的,是省大那位姓姜的副校长亲自跟进的。”

第429章 谦虚低调陈大志

  “要不是人家那边顶着报奖的材料压力,我们又及时把音频送审,你这奖还真不一定能拿下来。”

  顿了顿,高红鸣慈祥的看着陈露阳,柔声道:

  “当然,你写得好是前提,但背后那一大摊子事儿,也是不少人帮你顶着走出来的。”

  陈露阳手一抖。

  一股哽咽自胸膛中涌出。

  从他落榜以来,就属省大对他的帮助最大,投入的心血最多。

  而自己最愧对的,就是省大。

  原本他以为跟省大坦白,说自己已经报考了北大之后,省大就会放弃自己。

  可哪成想自己都来北大上学了,省大还是这么帮自己!

  我真不是人啊……!

  陈露阳又感动,又愧疚,真是恨不得现在就坐火车回去,把省大那几个老师挨个抱着啃一口。

  情感的迸发总要有个出口。

  虽然省大远在天边。

  但是北大近在眼前啊!

  “高老师……谢谢你。”

  陈露阳两个肩膀头子轻轻抖动。

  这要不是旁边老师多,他非得抱着高红鸣转几圈不可!

  高红鸣眼皮一跳。

  之前俩学生打架,就是先动的肩膀头子!

  不过总算他仗着光天化日,也不怕陈露阳做出什么非分的举动。

  “这有什么可谢的。现在下的是批文,等过几天表彰和证书就能发到学校,你等通知就行。”

  陈露阳感激的点点头,随即看着邀请函,半晌才道:

  “高老师,我心里实话说,这两天我在外联部忙乎讲座,主讲的老师个个都是教授、专家,我就写了一本书……”

  “这种学术性、专业性强的讲座,我上台合适吗?”

  虽然陈露阳平时也在北大讲课,但那种公开课与这种学术意味极强的大型讲座是完全不一样的。

  高鸿明笑呵呵的问:“你觉得讲课的人,就必须是教授?必须头发白、说话一套套的吗?”

  “你是写出成果、解决问题的人,你上台,就是最合适的。”

  陈露阳忧心问:“高老师,那你觉得我讲啥好呢?我怕讲砸了。”

  高红鸣回答:“我还真给你想了一个主题,就叫《实用语言与新时代交流的桥梁建设》,你觉得怎么样?”

  陈露阳一愣:“这题目……是不是有点大了?”

  “题目大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见你,而不是让你讲得空。”

  高红鸣解释道:“首先,你写的是一本‘实用语言手册’,不是语言美学札记,也不是翻译理论论文。”

首节上一节574/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