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598节

  哪还敢找老师说自己跟力学系合作的事。

  况且自己也是刚来学校两个多月,啥都不懂。

  如果不是张殿才的提醒,他都不知道还能向学校申请项目。

  不过,既然对方话已经说到这,

  陈露阳从包里掏出了申请书,小声道:“连老师,我这几天刚写了一份申请书,想试试看能不能向学校申报个小课题……”

  “您看看,这格式、内容合不合适?”

  连英华一愣。

  他是真没想到,前脚自己刚刚开口说“该立项”,后脚这小子就从包里掏出整整一份申请书来了。

  “你早写好了?”

  连英华睁大眼睛,“你这不是专门等我说完才掏出来的吧?”

  陈露阳这次是真冤枉。

  “真不是,这是我这两天刚拟出来的,原本想着今天没课,拿来找您瞅瞅。谁知道一进门,您就开口说立项的事儿。”

  他顿了顿,腆脸笑道:“我这算是赶巧了。”

  连英华无奈的指着他。

  “你这小子,还挺会撞时候。”

  “你这题目起得……有点像修理厂的零件清单。”

  看着“修理厂标准件试验申请方案”几个字,连英华皱眉:

  “这也太直白了。”

  说着,他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常用汽车零部件通用化与标准化实践探索基于厂校联合试制的实验研究》

  “你觉得这个标题怎么样?”连英华问道。

  陈露阳探头一看,顿时两眼放光。

  “比我那强多了!

  “老师您这个标题,文风专业,还能突出联合实践。”

  连英华头都没抬,“题目起的不咋地,点评倒是评得不错。”

第443章 我这不算骗经费吧???

  “”一下,陈露阳造的满脸通红。

  微微缓解尴尬,

  陈露阳一边乖巧的坐在旁边,一边有些紧张的看着连英华拿起红钢笔。

  虽然知道这不是作业,而是自己给学校写的项目申请书,

  但是陈露阳在看到红钢笔水点到稿纸上的时候,还是觉得内心一阵紧张。

  连英华一边看,一边开口道:

  “‘研究意义’这一段挺有想法,但还不够系统。最好补一段背景说明,把目前市面上通用件混乱、修理厂难配件的现实问题写清楚。”

  嗯嗯!

  陈露阳点头,拿出小笔记本,把连英华的意见写下来。

  “还有这儿,‘实验过程与参与单位’这栏,你最好还是问明白力学系的张殿才是不是参与。你这上面一旦写了,学校就要核查。别最后弄出岔子,再影响你项目审批。”

  嗯嗯!!!

  陈露阳表面虽然淡定,但是内心却是小小的颤抖一下。

  虽然张殿才之前在车间里说过一嘴会帮他们一起画图纸。

  但空口无凭的,他事后也确实是没有跟张殿才进行对接。

  之所以把他的名字写进来,也是觉得有个正式老师在,显得项目正规。

  哪知道学校还会真的会找老师核查啊!

  “还有你这最后一页的预算明细。”

  连英华都看乐了。

  “你这伙食补贴是啥意思?”

  陈露阳诚实开口:“就是伙食费啊……我们那个小修理厂正经也有10口人呢,他们不吃饭没劲儿干活。”

  连英华无奈的笑道:“你写车间材料费、图纸费还行,但‘伙食补贴’这几个字可不能直接写进去,学校不批这个。”

  不批?

  陈露阳眉头微微一皱。

  “那我写‘调研误工补助’行不行?”

  “也别写这个,太实了。”连英华哭笑不得,“你写‘现场调研辅助开支’,模糊一点。”

  “总之别太直白,这不是你们厂里报加班餐。学校走的是教学、科研经费,你得往‘调研、实践、辅助保障’这些词上靠。”

  “明白明白。”陈露阳连连点头。

  再次从头到尾把项目书看个遍,

  连英华道:“你这个申请书内容结构已经不错了,就是语言表达和形式上需要再严谨些。尤其‘项目目标’这一栏,得突出实践意义,突出一个‘助力基础制造通用化探索’。”

  嗯嗯!!!

  陈露阳拿着那份手写加改、涂涂画画的申请书,问道:

  “老师,那这个申请书写完之后,我就直接交到学校就行吗?”

  “你可厉害了。”连英华白了他一眼,“项目书得先由系里审批。”

  “虽然这个项目你是以个人名义发起,但课题挂在经济系名下,必须要盖章签字才能往上报。”

  说着,他拉开抽屉,掏出一张干净的“项目推荐意见表”。

  “你回去先按刚刚说的改好一份正式版本,交到系里教务那。剩下的我来走流程。”

  陈露阳不好意思了。

  “老师,流程我自己就弄了,哪还能麻烦您亲自跑啊?”

  连英华笑着摇摇头:“这个你可跑不动。”

  “虽然项目是你自己搞出来的成果,但申报的时候,还是得挂我们老师的名字,才能进学校科研体系。”

  陈露阳问道:“那学生自己不能申吗?”

  连英华没好气的看他一眼。

  “你以为你是社会上的技术带头人啊?”

  “咱们这是校内项目,不像厂里那套,讲究组织架构和资质流程。你就是写得再好,没指导老师签字、没系主任盖章、教务处根本不会受理。”

  他拿起钢笔,在封面页右上角写下自己的名字,又翻到最后一页:

  “再说了,这年头学生主动做项目的还真不多,尤其你这还是跨系实践,要不是你确实是真的有成果了,说出去都不一定有人信。”

  “等到时候我跟教务口打个招呼,再请张主任批个章,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走程序了。”

  好家伙……

  真是不打听不知道,

  原来学校里申报个项目还有这么一整套讲究。

  这要不是今天找连英华,陈露阳估计申请书都没递出去呢,就得被学校打回来。

  不过~~

  如今有连英华在中间跑流程,还有手里的现成的成果。

  项目申请的事情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了~

  陈露阳的心思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连老师~”

  陈露阳放低了姿态,暗戳戳的开始打听起来。

  “要是这个项目能批下来,我能拿多少经费啊?”他小声问。

  连英华摇摇头:

  “校级立项一般经费不高,尤其你这是学生项目,按今年教务口下拨的标准,一般就是一两百块钱启动资金。”

  “一两百?”陈露阳嗓子差点快破音了。

  ……不是,

  北大这么大学校,咋啥啥经费都是一两百呢?

  建个校外实验点,每个月只能拨款100。

  结果自己当家做主立项目了,资金还是只有一两百???

  咽了一口唾沫,

  陈露阳有些叫苦:“一两百那够干啥的啊?我们修理厂光做第一批零件就花了200多。这点资金也不够干啥的啊。”

  连英华笑着安慰他:“急啥呢,听我说完。”

  “立上项只是第一步。你这项目是结合生产实际做的,要是真能把阶段成果做出来,接下来可以继续申请滚动支持。”

  “到时间如果学校觉得你这个项目有推广价值,说不定还会推荐你上市里的‘产学研结合试点’。”

  “到时候不是校内那几百块的事儿了,是外部拨款、厂校联动的扶持项目,几千上万也不是不可能。”

  “真的?”陈露阳眼睛一下亮了。

  “那当然。”连英华淡淡一笑,“就看你能不能把成果做实了。”

  “学校看重的,从来不是你说了什么,是你做出来什么。”

  “要是这个项目真成功申请下来了,你可就成了北大第一个‘修理厂立项’的学生。”

  陈露阳听着,眼前仿佛都亮了一圈金光,整个人都快从椅子上飘起来。

  “那我这就回去改稿去!”

  陈露阳几乎坐不住板凳,满脑子想的全是立项之后给的钱。

  这要是自己能独立申请项目,以后就可以用科研费搞零件生产,不用再向省机械厂伸手要钱了。

  站起身,

  陈露阳激动道:“老师,谢谢您!”

首节上一节598/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