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17节

  安静的办公室里,

  陈露阳仿佛是个做传销的,一门心思的诱哄李正繁加入自己的项目。

  全然不在乎哲学系主任站在旁边看着他的表演。

  是的~

  他是故意哒~

  我就是当着你们领导的面谈这些事,彻底表明态度,

  以后别总惦记让我打白工的事儿!

  这叫什么?

  这就叫反客为主!

  说完了自己想说的,陈露阳一脸期盼的看着李正繁。

  来吧~

  拒绝我吧!

  拒绝完了我马上就走,头都不回的走!

  “那如果我们答应进入项目的话,你能给我们提供什么?”

  嗯?!

  陈露阳猛地下意识回头,一脸狐疑的看向萧辉。

  啥意思???

  这话啥意思!

  陈露阳压下心底的不对劲,继续忽悠道:

  “我们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工业现场的第一手材料,还能把工具理性、劳动组织、标准化设计的案例还原给哲学系,作为反思的素材。”

  “比如零件互换本身,其实就是康德意义上的‘综合判断’,它要求先验地抽象共性,再经验性地落实于具体操作。”

  说那么多,

  换算成人话,就是我这个项目能提供工业实践。

  “这些还不够。”

  萧辉轻轻摇摇头。

  接着,

  刚刚还匆匆拿着资料要出门的萧辉,慢悠悠的转身拉过一把椅子,坐回到了办公室里。

  “工业实践的价值我们承认,也确实值得哲学去介入。”

  “但你要我们哲学系出面挂名、立项、写材料、对接评审,还得再配几位老师组稿、指导、跟进……这可不是小事。”

  “你刚刚不是说,通用件项目背后,是康德的‘综合判断’,是工具理性的现代实践嘛?”

  “那咱们总得知道你说的是哪句话、哪个逻辑、哪个论证基础。”

  萧辉顿了顿,轻描淡写道,

  “你举了个康德的例子,就不能是你自己瞎编的,对吧?”

  陈露阳微微一怔,脑中迅速闪过“糟了”两个字。

  果然,萧辉的声音不紧不慢地继续响起:

  “是合作就要讲标准。”

  “你说你能把技术与哲学融合,那好,我们配合你做项目,就得清楚你说的理论是不是原典支持、术语是不是翻译准确。”

  “哲学是搞推理的,不是讲感觉的。”

  他语气仍旧不急不慢,却句句击中要害,

  “哪怕你真能搞成工业奇迹,但你要拉着哲学系出成果,我们就不能拿一堆模糊感慨去写项目报告。”

  “你要我们参与你的项目,可以。”

  “那我们也要看得明白、写得准确、讲得清楚,你说的黑格尔段落、康德术语、哈贝马斯的概念逻辑,得落地到文献里。”

  “所以嘛~”

  萧辉摊摊手,像是在说一件天经地义的小事:

  “你要我们哲学系参与项目,就得先把那几段原文翻出来,标清出处,顺便写个导语,说说你怎么看它跟‘通用化’的关系。”

  擦……

  陈露阳人麻了。

  他本想挖个坑让别人跳,没想到人家非但不跳出来,反而一屁股坐进去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麻的时候!!!

  “萧老师,您意思是愿意加入我的项目????”

  陈露阳呼吸都有点急促了。

  实习编译是小事儿,能拉哲学系一起搞项目才是大事!

  这可是北大哲学系啊!

  国家最顶尖的理论阵地之一,学术口碑、政策通道、课题申请……样样都是顶尖的。

  如果哲学系真的以“合作单位”名义加入,

  那不仅项目层级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就连项目的“理论高度”也理科就上来了!

  “工业实践+哲学原理”的组合,打出来就是王炸!

  这在校内校外、乃至在教育部、市科委层面,都有天然吸引力!

  一旦哲学系加入了项目,

  未来自己哪怕是申请市科委项目突破、省级课题接力、甚至向国家部委靠拢,都有说得出口的理论支点。

  再往深了说!!!!

  如果哪天修理厂项目升级成产业样板,

  哲学系的加入还能作为“现代化背景下技术伦理建构”的理论依据。

  到时候自己左手一套“材料分类、制度归档、技术路径整理”。

  右手一套“哲学解释体系”。

  那可就真是“葵花在手,天下我有”了!

  “萧老师,您意思是,愿意加入我的项目?”

  陈露阳嗓子都有点发紧,呼吸一顿一顿的,语气几乎带了点不敢置信的雀跃。

  萧辉慢条斯理的看着他。

  “你这个项目不错。”

  “剩下的,就看这个项目与哲学的关联与融合大不大了。”

  “大!那是相当大!”

  陈露阳眼珠子都激动的红了。

  “李老师,萧老师,我跟你们说。”

  ”这个项目天生带哲学属性!”

  “标准化本质上是抽象与还原的双向运动,是工具理性和组织逻辑在现实中的投射!”

  “你们给我三天,我立刻写一份哲学论证稿出来!”

  “从黑格尔到韦伯,从工具理性到社会结构,我全能串起来!”

  李正繁想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

  倒是萧辉笑眯眯开口:“不着急。”

  “我这有几本书,你先拿回去看一看,把跟项目有关的哲学依据全都写出来。”

  “你资料写的越全,理论举证越多,我们也越容易跟学校提出项目合作的事儿。”

  “我明白!!!”陈露阳疯狂点头。

  “我一定尽快弄!”

  仿佛捞着大便宜一样,

  陈露阳生怕萧辉他们反悔,牢牢把一大摞原版原著捧在怀里。

  “老师,我先回去写资料了!写完我就拿回来。”

  说完,陈露阳激动的几乎于跑的冲出办公室。

  门砰的一声合上。

  屋里安静了一瞬。

  萧辉和李正繁俩人互相对视一眼。

  “噗嗤”一下乐了出来。

  ……

  回到宿舍,陈露阳仿佛打了鸡血一样。

  刚一进屋,就跟陶润泽他们打了一声招呼,捧着萧辉给的书和一厚沓稿纸,就去了走廊,坐在楼梯上开始埋头翻译起来。

  萧辉给他的第一本,就是封皮老旧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虽然晦涩难读,又是德文原著。

  但是问题不大!

  他以前翻译过,他懂!!

  不仅懂,他还知道哪一部分能跟自己的项目联系起来,作为理论佐证!

  北大校园里最不缺的就是刻苦学习的人。

  深夜的走廊里,陈露阳并不孤单。

  楼上楼下都有人在跟着他一起看书学习。

  写着写着……

  突然,陈露阳翻译的动作一顿!

  我擦???

  有点不对劲啊!

  这事儿是不是进展的太顺了??

首节上一节617/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