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学校的路上,
陈露阳坐在公交车上,心中盘算着需要的材料。
不管跟谁合作,材料都是越不过去的一道坎。
等明天周末,先回去厂里看看库存,翻翻材料台账和废料堆,看看有没有能用的料头。
实在没有的话,就去物资公司、五金站、废品收购站去收,去谈,去抠,去换!
话再退后一万步,
只要有机械厂在,陈露阳根本就不在乎材料的问题。
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把这第一批样品给试出来”。
就算丰南技工学校肯帮忙,他们也只是能做些部分结构的零件。
其他涉及主轴、齿轮啮合部件、承压接头、精车加工的联结点的零件部分,还是要找其他的生产单位合作。
技校不是车间,不能要求太多。
陈露阳心里一清二楚。
不过……没关系!
大不了走化整为零的路子,
一个技校带不动整套产线,那就找两个!
两个不够,就去找第三个、第四个!
把整件拆解成模块,一个部件一段工序地往外发。
让每个单位只拿自己最擅长、设备最匹配的部分,最后集中送回修理厂装配。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拼出成品来!
没有“配套资源”,他就去自己拼。
谁也别想拦住他!
……
周末寒潮突至,
西北风刮得紧,西客站广场上的国旗都被吹成一条绳,笔直地挂在旗杆上。
街道上,一辆黑色红旗慢悠悠地沿着车行道开着。
车内,梁仲维坐在后排,正低头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
这是前几天外出调研的记录。
根据市委、市经委年终工作部署,市里在上个月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基础产业梳理与项目评估的通知》。
要求市经委牵头,围绕片儿城的西城区、丰南区和宣武区三地,开展一个“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试点工程。
最近这段时间,梁仲维几乎天天都在外头跑。
连轴转了半个月,好不容易跑完几家单位,现在打算回办公室梳理一下调研笔记,好安排下一步工作。
此时正路过丰南西客站。
哪怕是冬天,哪怕是周末,这一片也始终热热闹闹的。
崩爆米花的、卖山货的、拉板车的、扛大包的,吆喝声、脚步声、人声鼎沸。
红旗车在缓慢的车流中一点点往前挪。
“这地方是真热闹啊。”梁仲维看向车窗外,忽然开口。
“那可不嘛,”前排司机小马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笑着答,
“整个丰南就属这儿吃的最多、玩儿的也多。”
“之前这里有家卖炒瓜子的,炒得那叫一个香!”
“我们几个一有空就来买点。”
“可惜了……”
小马遗憾的拍了拍方向盘。
这句话勾起了梁仲维的兴趣。
“你说的是哥俩儿那家瓜子厂?”
“对对对!兄弟瓜子厂,就是他们。”小马开口回答。
“那家确实是可惜了。”梁仲维感慨开口。
老百姓的事儿,无非就是个“吃”字当头。
瓜子好吃,味儿正,生意自然不赖。
可惜了……
“诶?那家瓜子厂后来又干什么了?”梁仲维忽然问。
“说是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小马正说着忽然咧嘴一乐,
“主任,好像就是您那小师弟开的修理厂。”
上次陈露阳给小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如果没有陈露阳出来帮忙,小汽车非得撂半道上不可。
这要大晚上把梁仲维给撇半道了,那自己也别想干了。
小马这么一说,梁仲维也想起来了。
“对呀,你不说我还没想起来,”梁仲维拍了拍大腿。
他一天天工作实在太多,事儿一多就搁脑后了。
原本说要找个空去修理厂看看,结果一耽误就耽误到现在。
既然都到这片了,不如现在就去瞅瞅。
司机小马常年跟着梁仲维,
他一个眼神小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主任,要不然咱们去修修车?”
小马一边开车一边笑道:
“今天借主任的光,我也正好把车给修修。说不定人家一看是您亲自来了,还给咱们抹个零儿。”
梁仲维也笑了。
想起那天陈露阳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的模样,他心中觉得有趣:
“好,那咱们去看看去。”
……
第462章 你北大的在这干啥?
此时,修理厂里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虽然“通用化标准件”那头一时卡了壳,
但是主业工作却是干得风生水起,连院子都快被挤满了。
为了能巩固住现有的顾客,也为了给修理厂打出口碑,
陈露阳近来琢磨出一套“拉人气”的法子。
除了“免费更换零件”以外,修理厂还加设了免费修检的项目。
只要是省机械厂出产的劲霸小汽车,不管车况好坏,都能免费来厂里做一次全面检查。
这一消息一传出去,片儿城不少司机就赶紧把车开来了,排着队等着检修。
不过修理厂平时就已经任务紧张,
除了自家厂出的车,还接了不少社会车辆的活,
哪可能专门腾出人来只干免费检查这件事?
所以在陆局的沟通下,
遇见着急的,就安排师傅当场检查、当场处理,能走的车尽快走。
要是不着急的话,就把车放在这里,
等回头修理厂把车检修完了,再打电话通知他们把车取走。
保证既不耽误修理厂的日常工作,又能让大家把车检修好,开着安心。
只是这样一来,修理厂的师傅就明显变得人手不够起来。
就连陆局都亲自撸胳膊挽袖子上了阵。
修理厂门前整整齐齐停着一排劲霸牌的小轿车、小货车,
猛一瞅还以为是搞什么小汽车展览会。
别看免费修检不挣钱,可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大家买车最担心的就是出故障没人修,
现在听说厂子里不仅生产车,还能提供免费检修,不少人一冲动就动心了。
光这一个月,机械厂那边就又多出了三十多辆的提车订单。
更别说这西客站地段本就车多人多,
不少司机路过时一看这儿排满了车,都忍不住把车开进来凑个热闹!
反正修理厂主打的就是一个看看不花钱,换件修理才花钱。
当司机小马开着车到达修理厂的时候,大门前面的空地上几乎已经满员了,连个落脚的地都难找。
眼见门口又来了一辆车,
李河匆匆跑出来,帮着引导小马找了个边角位置,好歹把车给挤了进去。
“师傅,您这车是有毛病,还是要做一下检修?”李河热情问道。
小马摇摇头:“没啥大毛病,就是顺路来看看。”
“好嘞,没问题。”李河从腰间的工具包拿出小本子,
“同志,麻烦您先做一下登记。”
“好!”
小马拿起笔,一边登记一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