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43节

  陈露阳的兴趣登时被勾起来了。

  钢料这东西,对别的厂子也许是库存垃圾。

  但对现在正试制通用件的他们来说,那就是命根子。

第467章 怎么还是我这出毛病了?

  更别说是那种大件钢料了!

  要是真能把这个东西整来,

  别说一套试样,

  说不定能省下一整批反复打磨的工艺验证成本。

  “消息准吗?”陈露阳开口问道。

  “准!”焦龙肯定道。

  “这件事是我机加工的哥们儿告诉我的。他三姐就在那儿做仓管,整天跟库存打交道。”

  “她说这次清出来几块以前做军工转包的料,大概是合同取消了才压下的,不是次品,也没报废,就是嫌存着占地方。”

  “人家仓库主任说了,卖是能卖,但得是熟门熟路的,怕以后说不清。”

  陈露阳的眼神灼热了!!!

  这种机会要是错过了,那可真是冤死。

  他点了点头:“这事你先别声张,我抽空亲自过去一趟。”

  “到时候你给我把地址写清楚,再找你哥们儿套一下话,打听清楚都有什么规格,留在库里哪一片。”

  “好嘞陈哥!”焦龙开口应下。

  ……

  这一次大扫除,直干到后半夜才算完。

  虽然不说一尘不染吧,但起码看着规规整整,清爽利落。

  甚至就连灶台都被孙红军擦的干干净净。

  “主任,你再检查检查,看看我们收拾的咋样!”

  孙红军擦着汗,跟陈露阳开口道。

  “行,我瞅瞅。”

  陈露阳把笤帚放旁边,从后院走进厂工作区,开始检查起来。

  林启明、张楠他们也收拾完了自己的设备和工作区,乖巧的站在旁边。

  虽然论岁数,陈露阳比他们小,是正经的“学弟”。

  可在修理厂,“陈主任”可是说一不二的地位。

  没人笑他岁数小,

  也没人觉得陈露阳站在最中间有哪儿不对。

  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家修理厂,就是陈露阳一手拽起来的。

  陈露阳在这就是有种莫名的威信。

  他往那一站,别说学生了,

  就连陆局、张国强、焦龙几个厂里老人都要恭恭敬敬!

  张国强、左琢他们一个个都身经百战,大大小小的检查都迎接多少次了。

  收拾东西那是板板正正,一点毛病没有。

  反倒是……

  陈露阳站在林启明他们的力学系工作区,眉头微微皱起。

  “师兄,你们这块不太行啊。”

  林启明一愣,张楠也下意识看了看四周。

  虽然他们不是修理厂的人,跟实地调研没啥大关系。

  但毕竟他们的工作区在这,

  要是因为他们的设备而影响了修理厂的调研,那他们可就是罪人了。

  所以几个人一点力气没藏着,库库干了小半宿,

  哪知道陈露阳直接就说不合格!

  “哪不行啊?这不挺好的吗?”

  林启明看看左右,咋看咋很行!

  也没有不行的地方啊!

  陈露阳苦口婆心道:“你看你们这桌子上,又是纸又是笔的。”

  “知道的是你们在画图,”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搁这写家信、过日子呢。”

  林启明愣了愣:“可纸笔放这儿,是为了随时记录图纸和数据啊。”

  “数据测出来了,我们还得跑屋里写去?”

  陈露阳无奈的看了一眼林启明:“师兄,平时咱们肯定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明天是市经委来调研,不是同学串门。”

  “有些事,得往上靠一靠标准。一些困难该克服的就要克服!”

  “这屋里带电设备多,你这堆纸摞在这儿,万一哪根导线老化走火,把纸点着了咋办?”

  “更何况这桌子挨着分压仪,那边还有裸线接触器,一旦短路,真要是出点事儿,你说吓不吓人?”

  几句话说得林启明的小眉头微微皱起。

  这陈露阳说的吧……有道理。

  但是这道理听起来,总是有点“上纲上线”的意思。

  说到底,不就是几张纸几支笔么?

  哪有这么夸张!

  林启明正想张口解释一句,陈露阳已经转头走到另一张实验桌前,顺手把桌角一堆散落的计算纸和量具收了收,整整齐齐摞好。

  “厂里不是教室。”陈露阳开口道。

  “明天要来的是调研组,不是你们同学也不是老师。”

  “带电设备旁边,绝不能出现易燃杂物。”

  “工作台面就得干净、利落、可控、可防,不能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几句话说得不重,但句句落在点上。

  林启明原本想据理力争,跟着争执几句。

  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争不起来了。

  陈露阳说得对。

  厂里不是教室,各行有各行的规矩。

  学校里有自己的运行秩序,工厂里也有自己一套“必须被看见”的工作秩序。

  既然现在在这里工作,那就要遵守秩序才行。

  “行,我们再收拾收拾!保证明天来人,这上面连根头发都看不见。”林启明开口道。

  “辛苦师兄了。”陈露阳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不少。

  虽然他刚刚说话不太好听,但全是肺腑之言!

  当年他刚当上车间主任那会儿,也是被厂安检科的马善彪这么提点过来的。

  平常关起门来自己干活,大家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是一到了检查,别说“上纲上线”,就算是“吹毛求疵”都不为过!

  因为这时候就不是讲理不讲理的事了,

  而是“你有没有把调研和检查当回事儿”的事儿。

  归根结底,是个态度问题。

  再次仔仔细细在修理厂走了一圈,

  陈露阳最后走到最角落的工具架边,把一瓶被塞在后头、标签都快掉了的润滑油提了出来,拧紧瓶盖,放回整齐的一排里。

  “行,今天就到这儿吧。大家早点歇着,明儿有仗要打。”

  “好嘞!”

  ……

  第二天上午十点。

  修理厂前门挂上了“暂停对外接车”的牌子,车间工位也全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整个修理厂从上到下,全都紧张的等待着市经委的调研组。

  “以前在省城,隔三差五有检查就算了。怎么来了片儿城,还得迎接检查呢!”

  左琢一边给师傅张国强扣扣子,一边小声嘟囔。

  “瞎说!”张国强压低声音:“什么检查,这是调研!”

  左琢小声嘟囔:“跟检查也差不多。”

  张国强瞪了他一眼,没再吭声,可整个厂子从上到下,的确透着一股子‘临大考’的紧张气氛。

  一楼的工作区

  陆局、谭松仁和刘康文三个人正领着李河、焦龙和孙红军做最后的检查。

  工具归位、地面扫净、线路捋顺,不放过一个死角。

  而林启明、张楠等北大学生则规规矩矩的呆在一旁,一动不动。

  他们也不是偷懒,而是陆局已经教他们了:

  为了保持场地整洁,最好的办法就是……

  啥也别干!

  而要说全场比他们更加无所事事的……大概就是陈露阳了。

  跟陆局他们最后收尾的检查不同,陈露阳表现的很是淡定。

首节上一节643/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