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48节

  还有一件事情……

  “这两天宣传部、团委、学生会那边可能就会对你进行采访。”

  “跟上次不一样。”

  “这次的专题宣传,是要把你作为‘全校改革典型’来做重点宣传的。”

  连英华有些谨慎开口,似乎在想着一些措辞。

  陈露阳有些困惑的看着连英华。

  这宣传采访的事儿以前也不是没干过,老师好好的跟自己说这些干什么?

  “那个……到时候啊,着装方面注意一下。”

  连英华有些小幅度地在胸前比划比划,有些欲言又止的看着陈露阳。

  一下!

  陈露阳老脸通红!

  那条鲜红的红领巾……!

  “老师您放心,这次我一定好好注意个人形象!”

  ……

  有了学校的弹性修读函,陈露阳算是有了尚方宝剑。

  连英华那一纸批文,不光解了他朝九晚五两头跑的燃眉之急,更意味着学校正式承认了他“学生+负责人”的双重身份。

  拿到函件,陈露阳第一时间跟系里老师、班主任打了招呼,要赶回修理厂处理项目原材料的问题。

  老师们也乐得放人。

  一个学生能折腾出这么大个项目,还能带着学校、院系一起露脸,哪怕多跑点课,咱也得成全不是?

  办妥了手续,陈露阳连晚饭都没吃,直接坐车奔回了修理厂。

  上一次焦龙跟自己提到的锰钢板和几块大件钢料还搁那儿呢,

  眼看着年底了,各行各业都要清点清库存。

  如果去晚了,材料被调走、报废或者回炉重炼,那可就亏大了。

  好在锰钢板这茬算顺利。

  废料厂的人很好说话,见陈露阳拿着公章和修理厂的红头报告过来,双方走完手续,就叫了车,将锰钢板运回了修理厂。

  只是那几块大件钢料就不容易了。

  ……

  “焦龙,你那哥们儿是干啥的啊?”

  胡同口里,陈露阳和焦龙俩人冻得嗦嗦,并肩骑着自行车,一路骑向西南。

  寒风凛冽中,陈露阳带着解放帽,胸口挂着顺撇手套,脸上裹着一股子寒气。

  焦龙脖子上围了厚厚两层围巾,边骑车边抽着鼻子:

  “我那哥们儿机加工厂干设备装配。之前我来这边掏料,中午在小饭馆跟他拼桌,正好搭上话,就这么认识起来了”

  “一开始他嘴贼严,跟我说啥都打太极,后来我请他搓了几顿才开始交心。”

  焦龙道:“他说,他们要清库存,找熟人‘处理’几块以前积压的大件钢料。”

  “找熟人处理?”陈露阳皱眉听着。

  现在国家对钢铁这玩意儿可管得死死的。

  尤其是好料、大料,哪怕是压库不用的,都归“国有物资”。

  厂里要出点儿料,不是内部计划调拨,就得层层批、层层签。

  像这种“处理”,稍不注意,就能被人抓辫子。

  要是哪天真出了问题,一查“修理厂拿了哪厂的几块料”,上头顺藤摸瓜下来,就算没违法,也够喝一壶的。

  对方虽然说找“熟人”处理,但其中具体的原因还是搞明白比较好。

  “这样,你看看能不能把你那哥们儿叫出来,中午咱们找个馆子吃顿饭。”陈露阳开口道。

  焦龙痛快答应:“没问题!”

第470章 断口轴座你就别惦记了

  中午

  陈露阳和焦龙选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随后焦龙就去机加工厂去找他哥们儿。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棉袄,带着棉手闷子,脸色红润的小伙子跟着焦龙走了进来。

  进门一哈气,扑啦啦把雪点子拍落。

  “陈哥!这是我哥们儿曹盖!”焦龙热情的开口介绍。

  “小曹,这是我们主任,陈哥。”

  “陈哥好!”曹盖憨厚的冲着陈露阳咧嘴一笑,呲出一口大白牙。

  “兄弟快坐!”陈露阳热情的站起来跟他握手,招呼他坐下。

  陈露阳本来就擅长跟人唠嗑,再加上旁边还有一个溜缝的焦龙,

  菜刚上两道,曹盖就被忽悠地打开了话匣子。

  “那批钢料是咋回事呢……早些年我们厂子接了一个转包单,是给南边一个军工系统供小型驱动支架的,结果计划取消了,钢都压在仓里。又不是次品,可报废流程特别麻烦,回炉还没指标,交又没人收。”

  “我们主任年年挨点名,说啥库存占比高……他早就想把这几块大料‘处理’了。”

  曹盖往后压了压声音,“但不能明着卖,说难听了那是‘倒腾物资’。”

  “所以就想就等着有熟人能用上,内部消化一下,来个小范围的“默契出清”。”

  一听这话,陈露阳放心了。

  之前他担心这批料是“问题品”,

  现在听曹盖一说,来龙去脉算是明白了。

  这料不是来路不正,而是“身份太正”,反而没人敢动。

  “你们主任也不容易啊。”陈露阳笑着接了一句,“压着几吨大钢板,一年到头被查三次,不处理是个事儿,真处理了还成了事儿。”

  曹盖被他说得一乐:“是啊,咱国营厂哪儿都一样。有规矩,有指标,事情堆在那儿,谁也不敢拍板。”

  焦龙在旁边添柴加火:“你们领导想得通,知道找熟人消化,算是有点魄力了。”

  曹盖开口道:“陈哥,你们要是想要这批料,可得快点。”

  陈露阳笑着给曹盖把酒杯慢上,问道:“为啥呢?”

  曹盖道:“因为我们厂材料科那边也有点坐不住了,听说市里年底要下来一拨专项审计。”

  “审计?”陈露阳挑了下眉毛。

  “对啊,”曹盖低声说道,眼神往四周瞟了一圈,压低声音,“说是点名要查‘军转民项目积压资产处理’,我们厂那几块料都挂在那份名单里头了。”

  “我三姐说,材料科主任这两天天天泡办公室,看谁都黑着脸,就怕再压下去,这几块料真被拉去做‘上交报废样本’了。”

  “一旦走上交,不管是不是次品,一律全给拉走销账。”

  焦龙纳闷了:“不对啊!”

  “你们主任既然早早就想把这批料处理了,这次上交报废样本,不正好处理了吗?”

  “哪有这么简单啊!”曹盖把杯里的酒一仰进肚。

  “报废又不是销账,一旦被拉入上交报废样本名单,就要写明白报废理由。”

  “关键这批料不是坏的!”

  曹盖忍不住手指头敲了敲桌子,压低声音道:

  “这批料不是次品,压根儿不该报废,要报废还得硬掰理由。”

  “你明明能用的东西,却说它不能用,上级要追问怎么办?写假理由?那主任更不敢拍板了。”

  我草,有道理啊!

  焦龙瞪大了眼睛,没想到里面还有这层。

  “再说了,一旦被上级点名清库,那就是被动处理,等于说你失职积压!”

  “传出去也丢人啊!”

  陈露阳乐了。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这时候去拿料,算是雪中送炭?”

  曹盖道:“那还用说!”

  “我们主任现在就盼着有个知根知底的人,来帮忙把这几块料处理了。”

  陈露阳趁热打铁:“那咱们事不宜迟,吃完了就去把料谈下来!”

  “行!”曹盖也来了劲儿。

  “我带你们进去,咱先走我三姐那头,再拐上二楼找材料科。”

  一顿饭热热乎乎吃完,

  三个人骑车穿过两条小胡同,绕进西南机加工厂的大门。

  机加工厂位于片儿城西南,早些年归属国营某部机械二厂,是典型的“靠军工起家”单位。

  后来计划调整、产线重组,

  一些军工转包项目陆续取消,留下了一批特殊规格的积压钢料。

  虽然厂子近年转向民品,但骨子里的军工作风还在,规章严、嘴也紧。

  外来人进去,不光得打报告、盖章、有接待,还得“有身份”,但也正因如此,这厂的人才更“讲究关系”。

  大门口站岗的门卫认得曹盖,打了个招呼,看了一眼陈露阳和焦龙的证件,没多问什么,就把他们放了进来。

  厂区里灰扑扑的,一排排红砖平房、灰色库房,还有冒着白气的焊接间。

  曹盖边走边介绍:“我们材料仓在老三车间后面,主任办公室在库房楼上,咱们先从三姐那看看库底下的料,是不是你要的那几块。确定好了,咱再去办公室谈。”

  “行。”陈露阳一口答应。

  走到库房门口,曹盖就扯开嗓门,“三姐!”

  “门口呢,别吼。”里头回了个声音。

  接着一个女人从料架后拎着个记账本走了出来。

  “你怎么又去喝酒了!”

  女人闻到曹盖一身的酒味,脸一下就拉下来了。

首节上一节648/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