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658节

  陈露阳干笑一声:“有些是临时调剂的材料,也有些流程是靠人情协调,不太具备统计口径。”

  “这可不好办了。”郭安礼皱眉了。

  “项目最终是要申报市科委项目和产教融合试点的,成本结构是硬指标,必须要写清楚。”

  “那这样!”陈露阳想了一个办法。

  “你就当咱们项目目前是‘临时核算阶段’,后期正式走账,我再给你算一个严丝合缝的。”

  气氛有点尴尬。

  “……行!”

  郭安礼在本子上写了几个字,沉吟片刻,才放缓语气:

  “那请小陈师弟抓紧。”

  “系里写出来的报告,是要跟学校对接、走科委的,一定得清楚合理。”

  “这你放心!”陈露阳一脸自信。

  “保证清楚又合理!”

  三个人又针对项目的事儿说了几句,随后马进和郭安礼俩人就拿着本离开了。

  呼……

  陈露阳说不出是高兴还是疲惫的突出一口气。

  反正,心情很复杂纠结。

  弄成项目当然是好事。

  挂了学校的旗、进了科委的线、还有经济系老师盯着,学长帮着,

  但紧随而来的,事儿也变多了。

  以前是干活就行,现在是干活要写报告、拉流程、算账、走审计。

  甚至打了个螺纹孔,都得告诉别人这孔打在哪儿、花了多长时间、用了几分力。

  不过……干呗!

  陈露阳依然乐观。

  有人帮忙总比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强。

  王轻舟手底下一万来号人,不也一天天干的轻轻松松乐乐呵呵的。

  自己这才哪儿到哪儿~

  不过陈露阳的高兴劲儿还没有多长时间,

  马上下一波学生协作小组的人就又来了。

  跟经济系一样,

  考虑到陈露阳目前的现实条件,

  哲学系那边也给他安排了两个大三的学生协助他完成项目的报告。

  一个是赵桐桐,专门负责项目的制度合理性分析主笔。

  另一个叫陈睿,负责协同模型研究,以“技术建构”、制度反馈、实践调整为模型,写出逻辑图示。

  俩人问出的问题更是一个比一个刁钻。

  “你觉得学生在一线实践中的角色,应该是执行者、组织者,还是制度突破者?”

  陈露阳:我,那个……

  “你希望这个项目最后被看见的,是结果本身,还是过程中的探索价值?”

  陈露阳:那个,我……

  “你认为个人意志在一个集体协作项目中应当占多少比重?”

  陈露阳:我那,个……

  “当项目成果与制度规范发生张力时,你倾向于先守规矩,还是先做出成果?”

  陈露阳:嗝,我那……

  擦!

  此时此刻,

  陈露阳感觉自己不光是项目负责人,还是个实验对象。

  但是吧,不回答还不行!

  又是一顿刀枪舌战的跟两个师兄师姐一顿周旋,

  最后!

  师兄师姐满意的抱着记录满满的笔记本走了。

  只剩下陈露阳仿佛被吸干了精气,疲惫的坐在凳子上。

  要不说这文化人的脑瓜子不白长……

  这真要跟他们绕明白,简直比在车间干一天活都累!

  “也不知道陆叔他们干的咋样了……”

  想到车间,陈露阳就又放心不下了。

  按照正常的生产流程,加工复原替代件七天左右就能完成。

  机加工厂那边还等自己消息呢,还是得抓点紧才行。

  想到修理厂,陈露阳坐不住了。

  屁股刚一离开凳子,陈露阳就“啪唧”的又坐了下去。

  经济系和哲学系都组织学生写作小组来找自己了。

  力学系不能也给自己安排学生小组了吧?

  真正说起来,力学系现在可是修理厂的亲爸爸!

  没有他们的图纸最基础,啥都白扯。

  想到这,

  陈露阳马上换了表情,刚刚的疲惫一扫而空,热情又主动的奔向了张殿才的办公室。

  可是当他推开办公室门的时候,张殿才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

  “学生协作小组?”

  张殿才一双眼睛冰冷的从镜片后面射过来,皮笑肉不笑道:

  “我已经把张楠给你了,还有林启明一整个课题实验队伍都在修理厂忙活,你还管我要人?”

  “你要什么人?”

  “你看我行不行?”

  哦呦呦呦……

  陈露阳小心肝儿一颤。

  你说这张老师,说话就说话呗,

  好好的你翻什么白眼啊?!

  怪让人怕怕的。

  “老师,我就是问问~瞎问问。”陈露阳赔笑说两句。

  原本他还想跟张殿才拉拉近乎,

  但是现在张殿才似乎忙的很,表情也不太对,

  陈露阳果断告退离开,一溜烟跑回了修理厂。

  此时的修理厂里热气腾腾,铁屑混着油烟的气味飘满屋子,和外头厚厚的大雪天仿佛两个世界。

  “东西咋样?造出来没?!”

  刚钻进修理厂,陈露阳就忍不住问出声。

  “必须的么。”

  陆叔叼着根小烟儿,笑么呵呵的领着陈露阳往里面走。

  “轴座搞定了?”陈露阳眼前一亮。

  “你自己瞧。”刘康文眯着眼得意地笑。

  只见车床边上,一排亮晶晶的金属件整齐地躺着,透着刚出炉的温度,毛刺都打磨得干干净净,连螺纹口都油光锃亮。

  张国强拿着卡尺量最后一个尺寸,嘴里骄傲道:

  “主孔中心位移不到五丝,轴向圆跳动控制在一丝半。热处理也做了。还测了硬度,平均在HRC38到42之间,完全够用。”

  “整套六个轴座,我们做了八个,两个是备件。”

  哦草!

  牛逼!!!!

  陈露阳真是忍不住给这几个大爷叔叔一人亲一口!

  真牛逼啊!!

  就这几个半人,拿着残图、量着断口、硬生生靠人脑和手艺,把这个七八年前的设备关键件给“复刻”出来了!

  “说起来也多亏了小张和小林他们的图纸和测量,给咱们省了不少事儿!”

  陆局站在旁边,不忘给张楠和林启明他们说好话。

  几个学生站在旁边,有些羞赧的听着夸奖,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林启明谦虚道。

  陈露阳一拍手,乐得不行:“不不不,哪儿是‘应该的’?这是‘救命的’!”

  他绕着那几只轴座转了一圈,嘴眼睛里都快冒出小星星了。

  “这要是让机加工厂的人看见,不得以为咱们修理厂底下藏着个机加研究所?!”

  说着,

  陈露阳转头看向张楠和林启明,笑得眼睛都快弯没了:

  “大家辛苦了!!!今晚我请客,我出去买大骨头去,咱们今晚炖大骨头吃!”

  张楠一听来劲了。

  “那我现在就去厨房,帮着军儿哥择菜!”

  “别别别!”陈露阳赶紧拦住。

首节上一节658/7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