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里正在推进五个城区的低压电网整合与改造工作,我们厂负责的是西城区和宣宣区两个片区,目前已经进场完成了40多个小区的配电设施配套。”
他说到这儿,略顿了一下,继续补充道:
“同时,我们最近刚接到全国城建局的一项技术委托,起草一套小功率控制盒的通用结构图样,作为明年全国推广前的试点准备。”
“这项任务目前处于初稿设计阶段,由我们厂牵头,联合几家兄弟单位共同推进。”
韩跃进说到这里,语气一转,话锋落在会议主题上:
“关于‘产教融合试点’,我们厂的态度也很明确。”
“完全支持市经委的部署,愿意根据实际岗位情况安排技校学生进厂实习、跟岗学习。”
“我们厂属于典型的技术配套型单位,不像钢铁、机床这些大车间生产节奏那么快,但工艺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岗位分工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纪律性要求也比较具体。”
“这些年我们也接收过几拨技校学生实习。说句实话,肯学、肯问、肯动手的孩子,到我们厂基本都能带得出来。尤其是电气工艺、安装调配、图纸校核这几项,我们有成套带教流程。”
他抬头扫了一眼技校方向,补充道:
“现在厂里电控装配一线正好在做样式盒设计的结构打样,还缺图纸绘制和手工排线的辅助工。只要技校这边能提前筛选一批基础扎实、守纪律的学生,我们愿意第一时间接收。”
“老师这边不用太担心,我们会把学生纳入现有班组安排,按照项目节点分阶段轮岗。能留下来的,将来也是我们的用人储备。”
嘶……
陈露阳小眉头皱起来了。
这啥意思?
说好的产教联合,怎么现在听着是口风,一个个全是干得好就能留下工厂当人才储备呢?
这让他怎么搞?
他加入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找技校合作生产零件,可不是来给这些技校学生解决工作的!!
虽说他也想扩充人手,但修理厂现在就这么大点的小地方,根本就没地方塞人!
他理解这些大厂支持市经委项目,支持产教联合的力度和决心,
可是他支持不起啊!!!
就在他皱眉思索的时候,锅炉厂的陈正贵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我们厂年底主攻两个方向。”
“一是配合片儿城市教委系统,升级改造一批中小学使用的民用小型节能锅炉,涉及全市140多所学校,必须赶在寒假前交付到位,确保冬季供暖不出问题。”
“二是响应农业口的统筹部署,为几个试点县的畜牧站、小型粮库配套便携式热风干燥炉。这类设备结构不复杂,但对能耗、稳定性要求高,是明年在北方农业区推广的重点方向之一。”
“现在这两块任务都在加紧排产,技术方案也都在收口。”
“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一部分部队后勤的配套任务,虽然算不上军工主机单位,但给西郊那边的一个军工厂,常年做应急供热模块和野战用小型蒸汽炉组件。”
陈正贵说到这,停了一下,端起水杯润了润嗓子,随即语气一转:
“关于‘产教融合试点’这事,我们锅炉厂态度也很明确,支持、配合!”
“焊接、电气、装配、调试这几块都能用上人。”
眼看几个厂长都说完了,剩下的就是陈露阳了。
屋里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他。
说实话,陈露阳在这里坐着,实在是显得太过格格不入。
一群中年人里混进这么一个年轻的青年,而且还跟鲁永强和何大华称“大爷”道“叔叔”,任谁都忍不住会有好奇心。
陈露阳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开口道: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好,我叫陈露阳,是省机械厂驻片儿城区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大一的学生。”
听到“北大”,在座的几个人不由得正色看了陈露阳一眼。
“我们修理厂目前与北大联合,正在推进一项‘小汽车零部件通用化’的标准试制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被市科委立项,列为市级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
“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已完成三种核心件的初步试制。”
“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在点火线圈模块、制动推杆、联轴器套筒三个方向上,展开第二批通用件制作工作。”
“只是……我们修理厂除了图纸和材料,基本上是两手空空。”
“既没有合适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人手。”
“几乎所有工艺环节都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协作。”
“我们希望能和在座的几家单位建立配合关系,探索一个可落地的试产协同流程。”
说完,陈露阳朝会议桌两侧轻轻鞠了一躬,落座。
介绍环节一结束,会场短暂安静了一瞬。
这画风打开的太突兀了。
别的工厂都是谈成绩,谈担当,谈奉献。
结果到了修理厂这,画风却突然拐了个弯。
变成了谈问题、谈困境、谈设备缺口、谈希望搭桥?!?!
这修理厂到底是来搞合作的,还是等着大家来“扶贫”的?
再加上“大学生”这三个字放在一名发言者头上,
几位技校校长的神色登时玩味复杂起来。
你一个学生项目,想让我们掏人、出设备、还帮你试产?
这哪是产教融合啊?
这不是“借鸡下蛋”吗?
第480章 师兄偏心的太明显!
何大华有些看不过去的微微皱眉。
这孩子……怎么是个死心眼!
你说实际情况也不是不行,
但能不能讲点顺序?
你这上来就把自己的短板和弱项说出来了,这让别人怎么答应?!
好歹你先说两句好听的大面话,
比如学校多重视、市里多支持,项目意义多重大……
总之,先把自己先夸一夸。
等架势摆出来了,再慢慢引到合作上。
这样台下的人听着舒坦,合作也更容易点头。
哪能一上来就说自己啥也没有的!
这不是上来就给自己挖坑吗?
然而另一边,陈露阳却稳稳当当地坐在凳子上。
他又不傻~
眼角余光一扫,谁心里咋想的他完全感觉得出来。
但他就是不想绕弯子。
项目干到这个地步,他比谁都清楚修理厂到底差在哪儿、缺什么,卡在哪儿。
眼下这会议,能把各路技校厂方聚在一块,本身就是难得的机会。
他要是还像背稿子似的照本宣科,讲一堆“形势喜人、项目顺利”的场面话,那等这会一散,问题依旧卡着,合作也谈不成。
不如现在当面就把话挑明白。
有问题就说问题,要资源就摊牌说要资源。
能对接的趁热聊,不能接的就早点打住,不耽误彼此时间。
与其等会后一个个地敲门、送材料、找人搭话,
不如干脆一次到位!
先把自己的底线说出来。
眼见会场的气氛冷了下来,梁仲维开口了。
“陈主任刚才这段发言,我是听得很认真。话糙理不糙,说得挺实在。”
“实话实说,不是坏事。”
“我们今天叫大家坐到一块儿来,不就是为了‘把话挑明白,把事摆清楚’?”
“前面几位厂长讲成绩,讲得好,我们市里也高兴。”
“但咱们今天来是为试点工作开路,那试点是干嘛的?是解决问题的。”
“试点要是真没问题、没矛盾、没卡点,那还叫什么试点?那就叫总结表彰大会了。”
说到这,梁仲维话锋一转:
“修理厂这个项目,是市科委把关审核,我们市经委亲自派人去实地调研看过的,实打实的项目、真刀真枪的样品,确实干得有声有色。”
“现在他来找配套、寻合作,说白了,是这事儿真干到节点了。”
“咱不能因为人家是个学生、是个修理厂主任,说话不讲场面,就看低了。”
“要真有个项目,只差几个图纸、几套机床就能推出来,我们市里是喜事、你们厂里是贡献、技校那边是实训机会,这么好的三方合作平台,谁不想试试?”
陈露阳眼皮轻轻一跳!
好家伙……
自己这师兄偏心偏的太明显点了!
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梁仲维翻了翻手里的会议记录,眼镜架微微一抬,语气收紧了些:
“现在学生等着实习、任务等着落地,厂里人手紧张,学校也不能空喊改革。现在由我牵头,先提几个初步建议,各单位照实表态。”
他抬头看向第一机床厂:
“林彬同志,咱们这次任务多、标准高,我建议第一工业技校继续跟你们厂配对试训项目线,重点围绕数控底座加工和主轴定位件打样。”
林彬点头:“可以,我们认可。”
吕世昌也干脆:“我们随时可以出学生进车间。”
“好。”梁仲维在纸上打钩,接着道:
“第二组:西山机械厂对接机电技校,以‘标准连接件协作打样’为目标,试点学生随产线转动。何厂长?”
“我们没意见。”何大华声音洪亮,“我们这边随时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