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籍虽然是枢密使,但其实他还真的是大中祥符年间的进士出身。
自从赵光义后,这枢密使多由文官沾了些战功后担任,比如那句鼎鼎有名的讥讽诗中所说的那样。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是奇。满川龙虎举,犹自说兵机!
如今大宋朝堂势力几乎都被文官士大夫占据,哪怕后来武将中好不容易冒出来一个狄青,屡立战功,最终成为枢密使,权高位重。
然而,由于文官集团的嫉妒和猜忌,狄青最终在惊惧中去世。
尽管宋仁宗对他表示信任,但文臣们对一个武将掌握如此高的权力感到不安,纷纷上书弹劾狄青。
宰相文彦博更是直接告诉狄青:
“无他,朝廷疑尔。”
这句话让狄青感到极度恐惧,最终在惊惧中去世,可谓是大宋武将的悲哀!
文官强盛到后来没有了对手,开始整起了党政,新党和旧党,自己人斗自己人!
庞籍不给面子,让赵祯很不爽,微微皱起了眉头。
但他也不能把庞籍怎么样,这可是当朝太师,两朝老臣,德高望重,势力盘根错节。
“我相信国师为人,愿意以江山相托,太师出言反对,难道是想要亲自挂帅,再度出征?!”
听到赵祯的反问,庞籍也是半点尴尬都没有。
都是老政治狐狸了,区区讥讽算得了什么,而且他还义正严词的继续维护着文官的利益秩序。
“官家谬矣,这出征平辽关乎万千儿郎性命,岂可如同儿戏。
老夫年迈,岂可再度挂帅出征!”
又是这等无耻之言论,赵祯都有些烦了,但是按照宋朝的游戏规则,如今的庞籍这个枢密使是北宋时期负责军事事务的最高官员,拥有调兵权。
枢密使作为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全面负责该机构的事务,掌管全国军务,包括调兵和发兵的权力。
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
这种权力分配使得枢密使在军事决策和执行中具有重要地位。
至少赵祯给宋青书四十万大军,如果庞籍不同意的话,这个旨意还真的可以被封驳回来。
这就是大宋士大夫与官家共天下的玩法!
也是为此养刁了文官的嘴,到了明朝的时候,这种以文御武和文官特权学的那叫一个实实在在,但是大宋发展经济民生,那些大明的文官却选择性忘记了。
“太师既然不能出征,那就不要干涉朕登坛拜帅,将大军托付国师。”
谁知道,今日的庞籍显得十分强硬,争辩道。
“臣并不反对国师怪帅出征,只是这兵马四十万太过夸张,何况还当派遣文官作为监军一路随行,关键时刻能解除国师手中的军权,才是大宋社稷长久打算!”
听到庞籍这话,一旁的那位王相也连忙点了点头,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
赵祯一脸愤怒又委屈的看着这群文官,最后满是歉意的看着宋青书。
谁知道,宋青书却是轻轻一笑,毫不在意的对赵祯摆了摆手,然后便饶有兴趣的在雷峰塔前,看着包青天中,最后被包拯铡了,还能去阴曹地府告包拯一状的人。
“你就是太师庞籍?!”
“正是老夫!”
庞籍一脸倨傲的看着宋青书,在他心中,这种修士和辽国摆下天门阵的那些邪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祸乱国家的源头。
何况,就算宋青书实力高强,在庞籍的眼中,这也不过是一柄锋利刀。
这柄刀应当握在大宋文官,比如他的手中。
而不是被赵祯这个平庸的官家捏在手上,恣意妄为。
“你是觉得,我统帅四十万大军后就会黄袍加身吧?
堂堂一个太师,在这里与我这个年轻人过不去,你不讲武德啊!”
他已经确定了,这位庞籍不是历史上那个打仗厉害,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晓律令,擅长吏事”,对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治军严谨,士卒们个个都对他心服口服的庞籍,而是包青天中那个专门与包拯作对的反派。
这个冒昧的家伙,没想到不逮着包拯作妖,居然来给他找不痛快。
虽然四十万大军,宋青书也用不上,但是你跳出来反对,是几个意思!
庞籍闻听宋青书的戏谑,顿时气的吹胡子瞪眼。
“放肆,老夫乃是两朝元老,当朝太师,更是枢密使,你一个修士,焉敢如此指责老夫”
“所以你是与我为敌咯!?”
“老夫那是为大宋社稷安危着想,何况以你的年纪实力,能够担任一军先锋才算恰如其分,这大帅之位,还是不要染指的好!”
赵祯也是一脸为难,低声对宋青书安抚道。
“国师,这军国之事,没有枢密院的同意,恐怕仅凭朕几句话,还真难以一时汇聚四十万大军和相应粮草!”
宋青书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轻轻一巴掌拍了拍身后的雷峰塔。
轰隆隆.
一道晴天霹雳过后,庞籍已经原地化作了焦炭!
这青天白日下发生的一幕,直接吓住了赵祯身后的一众文臣猛将!
那宰辅王相站出来,一脸戒备和忌惮的看着宋青书指责道。
“国师,太师纵然与你意见相左,也不至于取人性命吧?”
宋青书摊了摊手,指了指那恢弘的雷峰塔说道。
“大家见到了,庞太师已达天命之年,尚且颠倒黑白,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直接一道雷霆送他上路,看来这才是现世报啊!”
这话好似恶魔呢喃一般,在赵祯身后的那些文臣武将耳边响起。
纷纷起了兔死狐悲之感,不少大臣都看向赵祯,跪下来磕了一个。
“官家,可要为我等做主啊!”
赵祯眉头一挑,连忙笑呵呵的安抚道。
“国师功参造化,既然他判断这是天命之力,看来是天上有朋友,来接庞太师上天享福了。
咱们也不能耽搁枢密院的运转,影响军国大事。
这样吧,不如请诸葛武侯委屈一番,当一下我的大宋枢密使,全力配合西征和北伐大军后勤军械之事!?”
赵祯也是耍了一个小滑头,知道诸葛亮瞧不上他,这次趁着宋青书在,强行拉上大宋的战车。
“既然我答应做这个兵马元帅,后勤方面,就请孔明先生多费心吧,毕竟是夷狄之战,不可推辞!”
诸葛亮听到这话,轻轻摇了摇鹤毛扇子笑了。
“承蒙大宋官家以国事相托,在下愿意配合国师做好后方调度!”
见到这一唱一和的君臣,不少文官都暗暗咋舌。
只是他们不确定,这个诸葛亮是真的吗?
真不真的,也没人敢质疑了,庞籍用他轻描淡写的死,告诫了大家,宋青书不仅实力强悍,而且脾气远不是赵祯那么好欺负。
九月九,重阳节。
赵祯在雷峰塔前,登台拜帅,一切都参照古礼,赐下王命旗牌。
宋青书现场点将,狄青为副元帅,欧阳修为军功主薄,穆桂英为先锋!
霸王项羽为左路大军统帅西军五万人马,诸葛亮为军师,直奔西夏,宋青书给他的任务灭西夏,复河套,穿插入并州!
为了防止意外,宋青书甚至把人皇幡都交给诸葛亮了,不管西夏王陵或者那黑水城中有什么,相信以鬼王曹操以及鬼才郭奉孝的最强曹魏组合,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只要将西夏给荡灭,西北平定,以诸葛亮的智慧,说不定直接从塞上插进辽国心脏都没问题!
得知宋青书的战略谋划后,八贤王和包拯都看呆了!
还能这么玩?!
他们还在惊惶辽国的天门阵,宋青书却准备一举灭西夏和辽国。
这气魄就和他们不在一个档次啊!
第987章 杨门少妇穆桂英欲夺帅
按说这个配置,纵观历史那也是最高一档了。
结果偏偏就有人不服气!
谁?
杨门女将之首,刚与杨宗保成亲了不到一个月的新妇穆桂英!
本来她都答应天波府,拿出降龙木,亲自挂帅去救自己的公公杨六郎,杨家为了表示诚意,甚至都直接把她和杨宗保的婚礼都给办了。
结婚之后,在天波府的运作下,穆桂英可谓是挑战京城禁军高手,打遍东京无敌手啊!
如此实力,如此威风,传扬开的都是她杨门女将的赫赫威名。
整个汴梁,挂帅呼声最高的就是她穆桂英了。
结果,暖风吹的游人醉的温柔杭州,居然冒出一个劳什子国师宋青书,居然要横刀夺了她内定的帅位。
这让穆桂英能忍?!
要知道,她本身就是个女汉子的脾气,看谁不爽都是直接动拳头的,这个宋青书,有她能打吗?!
最关键的是,破解天门阵核心煞气,保证军心不失,最主要的是她穆柯寨的降龙木。
皇帝也好,宋青书也罢,都提都没提。
狂妄之徒,再去天门阵中送死不要紧,但耽误了天波府拯救杨六郎,害大宋精锐丧师辱国,天波府可不能接受。
大军会在东京汴梁集结,小青宋青书没有带在身边,她还要巩固龙君信仰,争取早日蜕变四爪青龙,不过小白和七个葫芦娃宋青书还是带在身边了。
如今几个人的实力都上升了一个台阶,罗汉菩提阵中受伤也都尽数恢复。
赵祯继续留在江南了,他甚至都起了迁都之念。
毕竟,北宋的皇帝,住的皇宫的确不太宽敞,民房民居甚至都搭在宫墙之上。
一年前,朱嘉靖给了他一个建议,迁都洛阳!
尤其是这次,宋青书能够扫灭西夏和燕云,汴梁这个地方作为都城,显然就不够大气了。
只不过一个新的都城没有十年是建不起来的!
何况现在,大宋又面临两线开战,去年才大建武当真武荡魔大帝道场,如今大宋这个财政支出根本就扛不起来,所以才搁置了。
不过,赵祯还是心动了,已经派遣包拯前往洛阳,做迁都的前期筹备,该差遣的差遣,该圈地的圈地。
东京汴梁,金水门前,四十万禁军集结起来,可谓是密密麻麻,乌泱泱看不到边际。
帅台设置在白虎桥前,以首相范仲淹为首,文武百官都在这恭迎,持天子旌节,掌黄钺,大宋国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宋青书的到来。
哒哒哒.哒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