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34节

  张伟倒是没有急着开口,只是看着眼前的王恢。

  能够看到。

  或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

  王恢久久未曾开口。

  只是,脸上洋溢的笑容,亦或者说是脸上的喜色,怎么都压抑不住。

  “王行令,不知,这一次您来找我,所为何事?”

  还是张伟主动开口问询。

  似乎是从喜悦中被忽然惊醒。

  王恢愣了一下,接着,便是从怀中取出一封由石蜡粘好的信件。

  当然,眼下,信件已经是被拆开了。

  张伟慢条斯理地从众取出信件,只是简单一观,便是明白了王恢为何如此精神大振。

  写信人是马邑的一个土豪富商,名叫聂壹。

  身处雁门,乃是一个商人。

  此人虽属剥削阶级,却也是个极富冒险精神的爱国志士。

  按理说,他只是个普通商人,国家大事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况且,边境商贩大多依附于匈奴,尽管有着大汉的互市政策,他们的情况好了很多。

  至少生命无虞。

  然而,一旦雁门开战,对他的生意恐怕会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但,就是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家伙。

  竟然给太行令王恢写了封信。

  张伟短暂地一观,便感觉到一阵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匈奴初和亲,亲信边民,聂壹愿为间谍,亡入匈奴,见单于,诱以利致之,汉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

  这是信件上的原话。

  亦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构想。

  其上的构思以及设定。

  虽说简便无比。

  但,有个词叫做大道至简,不是吗?

  至少在张伟粗略一观,此事的成功几率很大。

  或者说,他的这一份想法,其实具有很大的可取之处的。

  毕竟,匈奴的贪婪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双方的互市,大汉主动为匈奴提供利益,这才让他们暂时掩饰下了这份小心思。

  张伟清楚,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大汉这块大蛋糕。

  贪婪是必然的。

  然而,如何引发他们的贪婪,如何让其彻底主动对大汉动手。

  或者说,大汉如何借题发挥。

  并借此机会出手。

  这才是张伟最关心的。

  简而言之,四个字以利诱之。

  只要有足够庞大的利益,匈奴必然会动心。

  主动置自身安危于不顾。

  只要大汉愿意下血本,愿意以足够庞大的利益诱惑匈奴。

  他们势必会克制不住内心的贪婪。

  这是聂壹给出的思路。

  而恰巧的是,眼下,大汉缺乏的正是这么一个思路,一个能够让匈奴主动出现,甚至一脚踩进他们包围圈的机会。

  所谓的设伏兵击之,极大地掩盖了大汉步卒的机动性的不足的劣势,并且将匈奴的机动性限制到最低。

  这么一封计划,即便是以张伟这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都是有极大可能成功的。

  张伟动心了。

  就好像是瞌睡来了送枕头一样。

  他们刚打算在此次朝堂上联合儒家对投降派进行发难。

  至少也要将其牢不可破的思维打破,让其转变过来,不赞同也不反对。

  这么一场交锋,在张伟的想法中。

  怎么也得据理力争。

  但眼下。

  王恢来了,他带着好消息走来了。

  什么是万事俱备,眼下东风?

  这才是真正的东风!

  ……

  Ps:两更求月票,求推荐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

第146章 朝会,再一次的主战!(求月票

  )

  “张尚书,你看如何?”

  眼看着面前的张旺川拿着信封,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王恢等待了许久,终于忍不住试探着问道。

  同时,他的内心还是有着些许忐忑的。

  至于张家,一直以来,王恢都是抱有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态。

  说到底,他是那种很传统的官员。

  传统到甚至有些古板。

  对于外国,王恢可以说是态度极其强硬。

  要不,也不可能在大汉承担太行令一职,也就是大汉的外交官一职。

  但。

  传统、古板,意味着不知变通,意味着之于任何事情都比较不通人情。

  这还是较好的形容。

  至少和张伟这种官场老狐狸比起来。

  简直就是稚嫩的孩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

  不过,即便他如此,那又如何呢?

  帝王看中的,从来都是一个臣子的能力。

  至少对于一个贤明的君王来说,他会更加倾向于任用一个能力更强,但却不近人情的老古董,也不愿意去听信没有能力、只会信口胡掐之人的话语。

  总之。

  王恢就是这么一个略带古板,但是对匈奴态度强硬,甚至出言一定要与匈奴一战的坚定的主战派。

  至于张家,亦是意志坚定地站在主战派这一边。

  甚至凭借张家的影响力。

  隐隐约约成了主战派的首领。

  故而,两个人其实先天性的立场上就是统一的。

  只是王恢明显不愿意与张家走得太过亲近。

  但。

  时也命也。

  眼下,他却不得不与张伟一同上朝。

  毕竟,手中的这封信所代表的意义可是无比巨大的,甚至足可以改变现在朝堂中的格局!

  这好像是张伟所想的那般,瞌睡来了送枕头。

  这封信,之于他们主战派,又何尝不是雪中送炭呢?

  尽管,眼下朝堂中主战派的势力发展的越发壮大。

  但,毫无疑问的是。

  和平才是大汉的主旋律。

  更多人明显是更加向往和平的。

  即便是手握着诸多类似底牌一般的存在。

  即便是儒家与自己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但。

  张伟依旧是比较踌躇的。

  与在刘彻面前的自信满满不同。

  张伟对于大汉,更多的了解,其实是建立在历史上。

  还只是较为模糊的历史。

  毕竟,历史不可能所有细节都被记载。

  只能说是个大概。

  换而言之,他只知晓历史的大致脉络,对于细节方面的考量自然是不如古人的。

  只能说,张伟沿着历史的脉络顺势发展。

  顺势而为。

  如此,才积攒起了张家庞大的家底。

首节上一节234/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