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48节

  刘彻之于韩安国亦是无语。

  主要还是。

  自己都旗帜鲜明地站在张家这一边。

  换任何一个朝臣都会再三考量。

  毕竟。

  刘彻才是这朝堂的天。

  跟天子作对,任何一个臣子必然心有戚戚。

  顺应刘彻的心思才是根本。

  然而。

  韩安国恰恰如此做了。

  在堂皇大势前。

  他依旧要做那个螳臂当车的小卒子。

  这……

  张伟觉得,也没必要和他多做计较。

  “诸位爱卿,不知以为张家之计谋如何?”

  刘彻亦是将目光环视了朝堂一圈。

  “陛下,老臣……”

  韩安国还想开口。

  却是,

  刘彻一摆手。

  制止了他的“胡言乱语”。

  “韩爱卿朝堂并非是朕一人之朝堂,也并非韩爱卿一人之朝堂,我等尚且听听他人之言。”

  屏幕前,张伟面带笑意。

  有了陛下开口。

  韩安国这老小子。

  也该安静一会。

  却是看到。

  韩安国脸上。

  青一阵红一阵。

  刘彻话语虽然不重。

  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是让他遍体生寒。

  这是彻底火了。

  当下。

  直接噤声。

  “陛下,张尚书之言,实乃妙笔生花之计也。眼下,匈奴与我大汉互市良久,已是逐渐放下戒心。张尚书之所言,恰恰利用其信任,利用其人心匈奴必将落入此等陷阱!倘若匈奴有所察,我大汉亦无太多损失。”

  有朝臣走出队列。

  出言力挺。

  张伟循声看去。

  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董仲舒。

  亦是朝堂儒家一派的主导。

  儒家,乃是受刘彻赏识,近阶段新兴崛起的一派。

  之于所有朝臣,都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对象。

  潜力股。

  毕竟。

  同张家不同。

  儒家与朝堂没有任何的根基。

  且。

  他们是完全依托刘彻发展起来的。

  某种程度上,他们就代表着刘彻的意思。

  不容违逆。

  至于张家。

  相比儒家,反而更加自由。

  至少。

  他们没有儒家一般的钳制。

  “哦?董爱卿是觉得,张爱卿此计可行?”

  刘彻故意开口。

  董仲舒向右一步,不慌不忙道。

  “陛下,臣亦是认为张家此计可行,一如臣刚才所言,眼看我大汉与匈奴已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若依张尚书此计,既有人假装投敌,以利诱之,又有我大汉之信誉保证,匈奴必然上当!如此,我大汉顺势围之,必能将其一网打尽!”

  虽说董仲舒的话只是最浅显的对张伟的话照搬全抄。

  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

  其他人还会少吗?

  又有不少人出猎力挺。

  其中,以武将居多。

  他们才是主战派的主体。

  “陛下,臣赞同张家之决策。只是,计谋上需更多的打磨。就比如,我大汉该如何顺理成章地将其引入、又不被其怀疑的包围圈。一如张尚书所说的,我等士卒该在何处埋伏,又如何将其一网打尽。这皆是我等需要思考之处。”

  又有一道朝堂前列的身影出列。

  看似是对张伟的计划表示了质疑。

  实则,其支持之意,不言而喻。

  张伟顺势开口。

  “陛下,臣今言击之者,固非轻进而深入也;将诱以重利,使其单于入塞,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邀击之。吾势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擒,百全必取。”

  张伟之言。

  看似详尽地描述了该如何伏击匈奴。

  实际上,之于某位将军,也就是卫青的提问。

  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依旧是云里雾里。

  毕竟。

  说到底,他张家从来就没有任何行军打仗的经验。

  甚至,他张伟都是临时抱佛脚。

  对前线的情况了解的亦是不多。

  所以就只能给出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算是一种暗示。

  只能说,不愧是朝堂守卫边塞多年的武将。

  问出的问题一针见血。

  眼前的卫青微微皱了皱眉。

  旋即。

  不动声色地对着张伟点了点头。

  屏幕前。

  张伟心头仿佛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看样子。

  眼前的卫青是明白自己的暗示了。

  张伟的心思很简单。

  计谋我可以提供,甚至大方向的把控,他都可以通过历史分析出来,然后进行改进。

  只是。

  更为细节的部分。

  就比如行军打仗,排兵布局。

  就需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了。

  现在问他细节。

  他张伟答不出来。

  但。

  此时的张伟,却恰恰不能开这个口。

  绝对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迟疑。

  身为一个坚定不移的主战派。

  他必须表现的自信无比,这才能给周围其他人传递出一个信息。

  他张家绝对能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所谓的百全必取。

  虽说有夸张的成分。

  仔细想想,倒是有这么几分道理。

首节上一节248/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