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48节

  目的很简单,帮助公主固宠。

  同时也是以防万一,万一陈景恪想法变了呢?

  若真有这么一天,皇家也有话说。

  总之,皇家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正常人家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就只有陈景恪一人有这样的待遇。

  别的驸马想纳妾,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且说另一边,回到自己的房间,陈景恪依然非常激动。

  他知道朱元璋可能是故意的,想要收买自己。

  可那又如何,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一步,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朱雄英不知道什么时候溜进来,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

  陈景恪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朱雄英不屑的道:“老头明显是故意的,这你都看不出来,能被他给收买了?”

  陈景恪有些无语:“你就知道煞风景,本来是一桩美谈,到你嘴里全变味儿了。”

  朱雄英嘟囔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这是提醒你,老头可不是好人,小心被卖了还帮他数钱。”

  陈景恪的感动彻底没了,吐槽道:“陛下有你这样的孙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话说你连老头都喊上了?不会是叛逆期来了吧?”

  “要不要请雷电法王帮你治疗一下?”

  朱雄英好奇的道:“雷电法王是哪路神仙?”

  陈景恪信口胡诌:“专门收拾叛逆期少男少女的恶神,用雷电对他们进行电疗。”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道:“你说谎话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端的是脸厚心黑。”

  陈景恪笑道:“怎么不去和未来的太孙妃培养感情,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

  朱雄英脸一红,说道:“休要胡说八道,一个小屁孩,有什么好培养感情的。”

  这就是已经认可了,徐妙锦太孙妃的身份了,小伙子还算有眼光。

  “咳,别开玩笑了,我找你有正事要问。”

  陈景恪笑道:“有什么事情就问。”

  朱雄英正色道:“前几天我去圣贤庙,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黄帝是第一位登基称帝的人,可为何是大禹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呢?”

  竟然是这个问题?

  陈景恪正准备回答,忽然发现朱雄英目光有些闪烁。

  俩人同吃同住同行这么久,相互之间太了解了。

  只看表情就知道,此事肯定另有隐情。

  心下不禁有些好奇,朱雄英这是藏着什么秘密?

  而且看这家伙的样子,似乎有些心虚。

  不行,要好好打听一下。

  于是就故作为难的道:“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待我想清楚了,过一些时日再回答你吧。”

  果不其然,朱雄英急了:“啊,要多久?”

  陈景恪随意的道:“也可能三五天,也可能三五个月,什么时候想清楚了再告诉你。”

  朱雄英连忙道:“不行不行,你必须现在就要想。”

  陈景恪皱眉道:“这可不符合咱们的约定,而且你以前可没有这么催促过我。”

  “这次这么着急,莫非是有人让你来问的?”

  朱雄英表情更加不自然,却强作镇定的道:

  “哪有,你别乱猜,我就是偶然想到的。”

  陈景恪笑道:“既然不是,那着什么急,等我慢慢想清楚了再告诉你也不迟。”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自己露出破绽被他给瞧出来了,这是故意拿捏自己呢。

  就咬牙切齿的道:“你个混蛋给我等着,有遭一日你求到我头上,看我怎么为难你。”

  陈景恪摊摊手,丝毫不惧:“等到那天再说,现在是你求我。”

  “说吧是谁这么大面子,能让你来问我这个问题。”

  他确实很好奇,到底是谁能指使得动朱雄英,而且还能让他如此上心。

  朱雄英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扭捏的道:

  “是妙锦问我的。”

  陈景恪惊讶的道:“啊,怎么可能?”

第205章 禅让就是笑话

  朱雄英也豁出去了,厚着脸皮将事情讲了一遍。

  说起来也是他自己的问题,想在小姑娘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

  顺便说一句,‘老头’这个称呼,也是徐妙锦来了之后才出现的。

  男人嘛,懂的都懂。

  然后今天讲圣贤庙的故事,就被徐妙锦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这他哪知道啊,只能跑来问陈景恪。

  陈景恪也有些惊讶,果然不愧是能上史书的才女的。

  《华夏简史》成书这么久,她是第一个留意到这个问题的人。

  将来肯定是一代贤后。

  自己这个媒人也与有荣焉啊。

  然后陈景恪拉长声音说道:“哦……小屁孩,有什么好培养感情的。”

  朱雄英脸上挂不住了,怒道:“放肆,怎么和本太孙说话呢,还有没有上下尊卑了。”

  陈景恪斜睨道:“啧,恼羞成怒了。你敢勾搭人家小姑娘,还怕人说啊。”

  朱雄英面红耳赤,争辩道:“什么勾搭,那是我未婚妻……天经地义之事。”

  陈景恪大笑不已,不过也没再拿这事开玩笑。

  小孩子脸皮薄……嗯,虽然朱雄英脸皮有点厚,但也是小孩子。

  万一真说的脸上挂不住,从此疏远徐妙锦,那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笑过之后,他正色道:“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如果是你问的,我一点都不奇怪。”

  “没想到,会是她问出来的。”

  朱雄英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得意的道:

  “那是,人聪明着呢。”

  陈景恪哑然失笑,老朱家疼媳妇的基因真会遗传吗?

  “此事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关。”

  朱雄英高兴的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肯定是黄帝时期生产力不够,没有办法维持庞大的国家。”

  “等到大禹时生产力提高,足以维持庞大国家,才由他建立了第一个朝代。”

  陈景恪反问道:“那黄帝为何又可以登基为帝呢?”

  朱雄英自信的道:“因为他的实力最强,谁不听话他就打谁。”

  “虽然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庞大帝国,却可以靠武力让其他部落臣服。”

  陈景恪点点头,赞许的道:“你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答案不能说错,但也只能说沾上点边。”

  朱雄英非但没沮丧,反而沾沾自喜道:

  “嘿,竟然沾边了,看来这么些日子没白学。”

  陈景恪心下莞尔,这货心态是真好。

  “经过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先贤的发展。”

  “黄帝时期,社会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金属工具也已经普及,牛马驴骡等畜力工具也已经普遍使用。”

  “总体来说,当时的生产力其实已经很高了,足以构建一个朝代。”

  “但别忘了还有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并非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就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漫长的总结过程。”

  “就好比东周时期,生产力提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

  “先贤们用了数百年探索,才找到新的更适合的制度。”

  朱雄英不停点头:“诸子百家就是在探索过程中诞生的,对吧。”

  陈景恪说道:“对,诸子百家都在尝试构建新的生产关系。”

  “黄帝时期也是如此,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调整。”

  “当时人们以部落为单位,沿着大江大河定居。”

  “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更多的土地被开垦,更多的粮食被生产出来,更多的商品出现。”

  “各个部落的交流也愈加频繁,大家互通有无,一起对抗猛兽和敌人……”

  “马匹和船只等代步工具的出现,让交流更加的方便。”

  “交流频繁,也会让矛盾增多……”

  “当时的天下共主神农氏,无力解决这些矛盾,渐渐失去了人心。”

  “黄帝部落的实力越来越强,靠着出色的军事能力傲视群雄。”

  “而且黄帝行事有章法能服众,渐渐的他就成了共主,后来更是登基为帝。”

首节上一节248/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