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67节

  新开垦的土地,五年内免除赋税。

  这个举措遭到了官僚士大夫集团的强烈反对,就连勋贵集团都罕见的保留了意见。

  很简单,拥有土地最多的就是他们。

  因为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耕种,大片的土地荒芜在那里。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家里产业多,不在乎那点荒地。

  可我在不在乎是一回事儿,被别人开垦又是另一回事儿。

  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面对群臣的反对,朱标似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将这条命令修改了一下。

  鼓励百姓去开垦无主的荒地,有主的荒地不能动。

  但与此同时他还下达了一条政令,要求官僚勋贵群体,尽快将自己的荒地开垦出来。

  如果地太多种不过来,可以转卖给朝廷。

  群臣哪还不知道,这才是太子的本意,自己等人被骗了。

  不过知道也晚了,之前已经反对过一次,现在再反对就是不给太子面子了。

  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命令。

  要么想办法弄人过来开垦自家的荒地,要么只能将一些荒地卖给朝廷。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大明出现了很多昆仑奴以及日本奴。

  都是被大地主买来种地的。

  日本奴听名字就知道,是从日本买来的奴隶。

  昆仑奴这个名字来源于唐朝,是对黑人奴隶的称呼。

  但大明的昆仑奴并不是黑人,而是东南亚以及天竺那里的人,因为皮肤黑被取名昆仑奴。

  这事一度让陈景恪很头疼,想了很多办法才解决。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朱标的这五条举措一出,基本确定了接下来几年大明的政策走向。

  各个衙门机构开始重新调整工作重点,以配合新政。

  而也就在这时,军方似乎不甘寂寞一般,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预备役法案。

第277章 海盗代表自由?

  “终于完成了。”陈景恪长出了口气,高兴的说道。

  其他人也差不多都是如此,这三个月实在太辛苦了,比打仗都累。

  徐达笑道:“诸位辛苦了,为了犒劳诸位,今日我请大家喝酒。”

  平日里大家没少让他请客吃饭,今日众人却一改常态。

  冯胜摇头道:“谁稀罕你的酒,别想再占用我的时间,我要回家好好睡一觉。”

  蓝玉也表示没空,要回家看儿子:“天天早出晚归,儿子都不和我亲了。”

  陈景恪看的有趣,这颇有点前世社畜反对公司聚餐一样。

  说起来是福利,实际上就是变着花样侵占我的休息时间,谁稀罕你那顿饭是咋的。

  徐达假装生气道:“这点薄面都不给是吧,好好好,以后想让我请都没机会了。”

  “哈哈……”众人哄然大笑。

  这一次制定新军制,着实拉近了大家的关系。

  主要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关系反而比较好处。

  笑过之后,傅有德说道:“现在怎么办?给陛下审核过后就颁布实施吗?”

  汤和迟疑的道:“现在太子那边大动作不断,此时推行新军制,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要不再等等?”

  冯胜说道:“宜早不宜迟,不能再等了。”

  蓝玉也说道:“最近两年没有大的战事,是最好的改制时期,再往后拖就不好说了。”

  徐达颔首道:“殿下的革新比较温和,且主要内容是休养生息,并不影响军制变革。”

  关键朱标的举措还都是长期政策,不是短时间就能结束的。

  深化革新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成效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垦荒令,这个政策可以延续数十年之久。

  反倒是安抚流民、减免赋税更加简单一些。

  前两年才刚刚清查过人口,流民本就不多。

  而且朝廷还给出了特别宽松的政策,可以就地落户分配土地。

  有这个政策在,所有麻烦问题就都解决了。

  减免赋税这个看起来比较麻烦。

  赡养老人和抚养超过三名子女的,减免一到两成赋税。

  问题在于,以古代的效率很难准确的掌握人口情况。

  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是理不清的。

  比如家里有四五个子女,轮流赡养老人的,这个怎么算?

  所以,在实际执行中很难落实。

  然而人最擅长的就是偷懒。

  人口情况不好掌握,那干脆就不看人口,只看土地。

  五百亩地以下的,自己报人数,报上来就给你减税。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所有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家,都能减税。

  当然了,主要还是看上面的意思。

  如果上面也支持,那下面必然会是这个结果。

  朱标是什么意见呢?

  他自然是默许的,或者说这就是他的本意。

  给百姓减税。

  然而,减税要有合适的理由。

  没有理由随意减,就是君主带头破坏税法。

  于是,就想了这个法子。

  鼓励世人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这本身就是很正统的理由。

  用这个理由减税,完全符合当时的规矩。

  而且朱标只想给小门小户减田税,并不准备给大地主减。

  这就更麻烦了,田税是统一的,区别对待就是破坏律法。

  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给五百亩地以下的人减,也是正当理由,因为他们穷呗。

  你们大地主阶级赡养父母养活孩子,还需要国家补助吗?

  如果需要就给我说,我也给你们免。

  你看有几个大地主敢站出来。

  脸还要不要了?

  可以说,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朱标的个人风格。

  通过各种迂回来达成目标。

  换成朱元璋,是肯定不会这么麻烦的。

  但朱标的方法有个好处,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也不会引起反弹。

  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

  这也是为什么朱标推出了如此多的举措,社会依然平静的原因。

  听过徐达的分析,众人也都深以为然。

  现在确实是最适合军改的时候,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上奏朝廷,改。

  这时,徐达看向陈景恪,问出了一个问题:

  “景恪,文明治军之事你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的意思,起身郑重的说道:

  “文明治军关系着帝国计划,势在必行。”

  本来众人对文明治军很不以为然,但是听到帝国计划,表情就凝重起来。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却知道事关大明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文明治军和此事有关,那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蓝玉皱眉说道:“这个帝国计划到底是什么?和文明治军又有什么关系?”

  众人目光都看向陈景恪,他们也很好奇。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诸位,具体是什么我不能告诉你们。”

  “但此计划已经得到陛下、殿下和太孙的认同。”

  “大明未来的根本战略,就是帝国计划。”

  “一旦计划成功,大明将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见很多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他强调道:

  “太孙的评价是,能够和这个计划媲美的历史大事件,只有三个。”

  “黄帝登基,大禹建立夏朝,秦始皇一统天下。”

  “这个评价得到了陛下和殿下的一致赞同。”

  “嘶。”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首节上一节367/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