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受震撼最大的还是随船队而来的外国人。
以前他们没少听闻关于中原,关于东方大国的传说。
很多人相信,大多数人保持怀疑态度。
现在他们亲眼见到了。
和传说中确实有区别,但依然是他们见过最繁华的地方。
本来他们以为泉州已经足够富裕的了,等见到了扬州、杭州等城市才知道,什么叫做繁荣。
当他们以为,苏杭已经是终点的时候,又再次被应天所震撼。
沿江而卧,虎踞龙盘,数十万人生活在这里……
这不仅让他们想起了传说中的长安。
据说是一座百万人的大城市,以前他们不信,现在则不停的自嘲见识少。
当他们得知,大明的新都城是百万人规模之后,彻底麻木了。
一般人只关注城市的繁华和富庶,有心人则震惊于大明的文明。
比如阿扎萨,他一直在悄悄的观察大明的风土人情,想办法了解大明的文化和律法。
了解的越多,就越是震惊。
科举?遍布天下的书院?均田制?摊丁入亩?
这一切的一切,都带给他无与伦比的震动。
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什么是文明。
他是宗教学者,足迹踏遍了中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国家,却从未见过有如此文明的地方。
而且对方的文明,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切实的施行了。
最简单的例子,这里的人更自由。
百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去管理机构申请,可以游遍全国。
在其他地方,只有贵族和官僚家族才有这样的权力,普通百姓都是被约束在当地的。
尤其是这种几万乃至十几万百姓,聚集在一起看热闹,更是不被允许。
除非是统治者为了炫耀功绩,组织百姓聚集。
而这个叫大明的国家,普通百姓竟然就拥有如此多的自由。
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至于其他的权力,就更不用说了。
百姓头上没有贵族主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
就连奴仆,都是契约奴,拥有最基本的保障。
在信仰上,没有宗教压迫,百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信什么不信什么。
宗教之间的争执,也多是语言辩驳,而不是诉诸武力。
当然,对于一个虔诚的伊教徒而言,这里的人对神灵对信仰太不忠诚了。
可无法否认的是,这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
这种和谐的文明,是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的,他所知道的历史上,也从未存在过。
现在,就这么突然出现在眼前。
作为阅历丰富的宗教学者,他自然知道事情不可能如此完美。
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剥削和不公肯定普遍存在。
但能将这些东西写入法律,并作为标准在全国执行,依然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
此时他也终于知道,为何当年自己的祖先,明明建立了强大的萨珊王朝,却还要对中原如此谦卑。
面对如此强大、富饶而文明的国度,谦卑是理所应当的。
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这个国度的贤者会面,聆听对方的教诲。
当然,那位赵秩大使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是那么的博学、谦虚。
本来他以为,对方已经是大明有数的大贤。
后来才知道,对方只是薄有才名,在他上面还有很多大贤。
在大明称之为大儒。
连‘才学一般’的赵秩都如此厉害,真想看看那些大儒是如何的高明。
-----------------
每到一地都要停留几天,所以赵秩等人的行程并不快。
如果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他们需要回去给天子贺岁,这一条路估计他们能走两三个月。
即便如此,也是卡着年关才来到洛阳。
赵秩出发的时候,洛阳城还没有修建完成,京师还是应天。
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洛阳城,不禁为这座宏伟的城池感到震惊。
连他都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外国人了。
他们敢对天发誓,这是他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庞大最宏伟的城池。
阿扎萨不禁想起了传说中的长安城,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的吧。
这个国度,真的太强大了。
听到周围人的惊呼声,赵秩也由衷的感到骄傲。
这就是大明,我们的家园。
第290章 河西战略
朝廷并没有为赵秩他们,举行什么盛大的欢迎仪式,就礼部和鸿胪寺派了几名官吏前来迎接。
其余来迎接的官吏,基本都是赵秩和耿子茂的亲友。
当然,朱元璋也派了一名宦官过来,表示对此事的重视,顺便直接传几句话给赵秩。
倒不是有人特意针对远洋使节团,而是国家自有法度在。
什么级别的人出使,出使的又是什么级别的国家,回来的时候朝廷派相应的官吏去迎接。
不能高了,也不能低了。
尤其是朱雄英的外交法规颁布之后,这方面执行的相当严格。
赵秩这一趟出使,别看规模很大,实际上规格并不高。
毕竟他这一趟没有什么明确任务和目标,只是出去看一看,顺便赚点钱而已。
按照规定,朝廷不可能给出太高规格的迎接。
不过赵秩一点都没觉得被冷落,进入大明后这一路受到的欢迎,皇帝派身边宦官迎接传话,已经完全足够了。
就在他和亲友叙旧的时候,城门楼上有三个人,正拿着望远镜往他们这边看。
正是陈景恪、朱雄英和徐妙锦。
一边看,朱雄英还一边絮叨:“狻猊呢,怎么没看到狻猊。”
“赵秩太不懂事了,竟然不把狻猊放到最显眼的地方。”
陈景恪下意识的往旁边挪了几步,示意这人我不认识。
跟在后面的蒋和牛二虎将头转到一边,假装没有看到。
徐妙锦嫌弃的道:“那不是狻猊,是狮子。”
朱雄英连忙说道:“好好好,是狮子……快看快看,那是不是狮子。”
徐妙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只头上长满鬃毛的猛兽。
“老师,你看那是狮子吗?”
陈景恪拿起望远镜看去,确实是狮子,一头雄狮。
不过体型比较小,脖子上的鬃毛也不是很多,典型的亚洲狮特征。
“确实是狮子,不过是狮子里体型较小的那一类。”
徐妙锦惊讶的道:“还有比这大的狮子吗?”
陈景恪回道:“有,在更遥远的黑土大陆,生活有体型更大的狮子。”
“比这种狮子长三分之一左右,雄狮头上的鬃毛也比这个多,就和炸开的毛球一样。”
朱雄英插话道:“将来我派人去那黑土大陆,抓几只回来给你看。”
徐妙锦认真的道:“不行,岂能为了自己的喜好,就如此劳民伤财呢。”
小小年纪,严肃起来竟也有几分威严。
朱雄英被堵得说不出话。
陈景恪给他解围道:“自然不会专门去抓,将来远洋商队路过那边,顺手抓几只就可以了。”
“就和这次一样,本来是出使列国做做生意,顺便抓一些当地独有的动物。”
徐妙锦这才歉意的道:“原来如此,是我误会太孙了。”
朱雄英连忙道:“,你我何需如此见外……”
然后他转移话题道:“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狮子呢。”
徐妙锦也说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呢,很威猛。”
陈景恪说道:“狮子是喜欢炎热偏干旱的气候,只有西域那边才适合生存。”
“汉唐曾长期掌握西域,与极西之地诸国多有交流,西域藩属国曾进献过狮子。”
“自唐中晚期以后,不复对西域的掌控,中原人就再没有见过这种猛兽了。”
朱雄英冷哼一声道:“早晚有一天我大明要重新掌握西域,让华夏的脚步再次踏入极西之地。”
这一次徐妙锦没有再说什么穷兵黩武之类的话,而是点头表示支持。
陈景恪朝蒋看了一眼。
蒋立即命周围站岗的人离远一点。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也离开的时候,陈景恪说道:
“不是什么大秘密,蒋指挥使听听也无妨。”
蒋这才恭敬的回来站好,心中也不禁好奇他们要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