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合得来,在做实事的时候,确实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然而在贪腐的时候,起到的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一百。
许柴佬和岑信通就是如此,他们虽然没有贪腐鱼肉百姓,却在对方失误的时候互相遮掩。
把一个小错误变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错误。
试想,如果两人没关系,岑信通会替他隐瞒吗?
两个人不合,或许会因为内斗互相掣肘,可只要他们不掀桌子事情早晚能办成。
最多就是费一点周折而已。
毕竟他们上面还有人压着呢,想升官发财就必须把工作做好。
这就叫用人的艺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不服不行啊。
这种失误,换成从小就接受系统政治教育的人,大概率不会犯的。
可惜,陈景恪并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
当时朱元璋等人对此并不了解,因为他一直以来的高瞻远瞩,对他的能力有所高估。
以至于阴差阳错犯下了这个错误。
至于如何处置两人,他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也没有打算推卸责任,肯定不会将过错都推到两人头上。
等两人回来再说吧。
倒不是他多么高尚,实际上他也是个俗人。
还是个非常俗的俗人。
上辈子碰到老人摔倒了,他都要看看周围有没有摄像头,才决定扶不扶。
看到美女,他也会多瞅几眼,心里还会YY一番。
穿越后变得和圣人一般……
还真不是因为穿越一次,将他的灵魂给洗礼了,而是他有了更大的追求。
金钱?美女?口腹之欲?
和名垂青史比起来,这些都太低级了。
一个当圣人的机会摆在面前,你会视而不见,还是牢牢抓住?
现在,陈景恪面前真有这么一个机会,他选择搏一搏。
正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所以才会表现的如此克制。
所以他才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事实上他不知道的是,当他下意识的选择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别人。
就说明他至少不是一个坏人。
将笔记检查了一遍,将其中的几处瑕疵进行了修改。
这里面全是他从政的经验心得,是留给孩子还是公之于众,就看最后大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吧。
就在这时,福清拿着一个小书匣走进来:
“郎君,幻游记定稿了,你看看可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陈景恪将书接过来,却并没有翻开,而是放到一旁笑着说道:
“咱们福清现在也是名满天下的小说家了,肯定没有问题。”
福清喜笑颜颜:“都是郎君的功劳,我只是润润色罢了,可不敢居功。”
陈景恪笑道:“夫妻一体,何分你我。”
福清走到他身后,瞅了一眼笔记,有些气愤的道:
“那许柴佬太不中用了,枉你如此信任他。”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商人群体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罢了,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难免会沾染上这种性格。”
“希望经历过此事之后,他能醒悟过来。”
这个时代还没有资产阶级这个概念,他简单的将其用在了商人身上。
其实这是极其不准确的,不过也无所谓了。
在重农抑商的思想氛围下,中国商贾群体的腰杆子,确实硬不起来就是了。
福清却听出了他的话外音,有些惊讶的道:
“你还准备用他?”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用,若就此将他放弃,之前的投入就全亏了。”
“不过这次不会让他主政一方了,去给别人当个副手吧。”
还是缺人闹的。
虽然淡马锡那边没弄好,但也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执政经验,至少知道如何搞好商业。
而这种经验,正是朝廷需要的。
“朝廷即将设立特区,需要一些懂商业经济的人才,让他去试试吧。”
福清虽然很担忧,却依然没有反对,而是说道:
“也好,先让他去给人当副手,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吸取教训。”
“如果真的成长了,倒也不枉你如此栽培他。”
“不过一定要好好的观察,不能再给他骗第二次了。”
陈景恪点头说道:“这一次特区的官吏将由陛下亲自任命,没人会包庇他。”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别的。
自然也谈到了朱,福清很是叹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个二哥怕是改不了嗜杀的性子了。
其实对于朱一次性屠杀九万人,陈景恪也感到震惊。
然后就是深深的庆幸,还好将他弄到小亚细亚那地儿去了,否则不知道还要惹出多大的祸端。
至于他去了那边会不会大开杀戒……
陈景恪表示,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他只需要对华夏人负责就可以了。
之后又谈起了其他的事情,话题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朱身上。
“五哥最近也忙,又要组织人手做试验,又要编写医书,听说最近还准备开医学院……”
“说起这个,他可没少唠叨你。”
陈景恪笑道:“唠叨我什么,我可没得罪他。”
福清说道:“本草纲目的事情啊,那是你的心血,他可不敢不上心。”
陈景恪毫不愧疚,大笑道:“哈哈……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吗。”
说到这里他心中一动,道:“医学院一直拖这么久都没开办起来,可见他确实抽不出手。”
“不若你去给他帮帮忙如何?”
“我?”福清连忙摆手说道:“不行不行,我又不懂医术,怎么帮他啊。”
陈景恪认真的道:“教学生需要医术,管理医学院不需要啊,你只需要负责行政管理就可以了。”
福清依然不同意,除了不懂医术外,她还有另外一重顾虑:
“哪有女人家抛头露面的,别人会传闲话的。”
陈景恪决定,好好给她上一课。
“女人的地位并不是生来就低,礼法对女子的要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是要给我上课吗?
福清很是开心。
成婚前她听过几次讲课,成婚后反而一次都没听过了。
还是挺怀念的。
“根据对周边蛮夷部落的社会形态研究,我们对华夏的社会形态演变,也有了一定的推测。”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过着男人狩猎,女子采集的生活。”
“因为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落后,狩猎获得的食物不稳定,很多时候都空手而归。”
“而采集获得的食物就比较稳定了,所以女子的地位比较高……我们称之为母系社会。”
“即便到了现在,大明周边很多原始部落,依然以女子为尊。”
福清追问道:“后来呢?为何女子地位变低了?”
陈景恪回道:“后来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生产力也逐渐提高。”
“男人的身体优势得到发挥,成为了生产的主力,因此双方的地位开始转变。”
“而且在战乱年代,男人也是战争的主力,用生命保护族群的劳动成果。”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女性地位依然很高。”
“男人出去打仗,耕作的重任就落在了女人的肩膀上。”
“因为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国家需要大量新生儿补充人口。”
“所以才会规定女子必须多少岁出嫁,有些时候甚至规定寡妇必须改嫁。”
“所以,当时女子抛头露面做事、改嫁,都是社会的常态,一直到唐朝都是如此。”
福清若有所思的道:“到了宋朝,因为理学的兴起,女人地位再一次降低是吧?”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是理学思想降低了女子的地位,它是女子地位降低后的结果。”
福清很是不解,那是为什么?
陈景恪解释道:“不论男女,社会地位皆取决于,他们在生产活动中起到的作用。”
“宋朝之前,要么因为乱世人口稀少,要么国家强大疆域辽阔。”
“比如大唐就是两者兼有,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五千多万,可是国土面积非常辽阔。”
“平均一下堪称地广人稀,所以总体依然是缺人。”
“总之就是,国家缺人所以鼓励女子早婚和改嫁。”
“因为缺人,女子也要参与生产活动,是很重要的劳动力。”
“所以,当时女人的地位虽然不如男人,却也并不算特别低。”
“你想想宋朝是什么情况?”
“最强大的北宋,也就占据中原和江南,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一亿两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