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23节

  所以陈景恪认为,拆开分封就是养蛊,是给自己埋雷。

  燕王有大功于社稷,又雄心勃勃,将次大陆封给他能避免很多麻烦。

  有晋王和燕王两个人挡在那里,大明的西方和南方可保安全无忧。

  如此,大明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航海上。

  准确说,是放在开发澳洲和美洲上。

  这两个地方,才是陈景恪为那些顶级勋贵准备的封地。

  只要你有能力有野心,就去那里垦殖经营去吧。

  能打下多大的国土,国家能存续多长时间,全看你自己的能力。

  反正大明的目的……准确说,是陈景恪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这两块大陆变成华夏之土。

  至于欧洲,就让他们继续内斗去吧。

  等他们醒悟时代变了的时候,天下已经姓华夏了。

  该说不说,这个世界只有华夏一家,或许并不是好事。

  文化也是需要多样性的。

  欧洲那些国家内斗,说不定就斗出什么新思想来了。

  华夏择其优者消化吸收壮大自己,岂不美哉。

  至于非洲……先将澳洲和美洲消化了再说,黑叔叔们成不了大气候。

  陈景恪也没有搞黑奴的打算。

  历史已经证明,黑奴只是一时的。

  你把他们从非洲弄出来,将来他们就能改变你的族群的颜色。

  陈景恪活着的时候,可以努力保持族群颜色。

  但总有一天他会死,到时候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所以,眼下还是让黑叔叔们继续生活在非洲为好。

  等大明彻底消化了澳洲和美洲,再想办法对付他们也不迟。

  当然,到那会儿陈景恪应该已经不在了。

  怎么做,那都是后人的事情了。

  这下,他真的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当然了,这个计划陈景恪没有告诉任何人,毕竟澳洲和美洲还没有被发现呢。

  他总不能直接揭晓答案。

  他给朱元璋和朱标的说辞是,让这些有能力的权贵,去要害之地就封。

  比如将来可以在小亚细亚那边多封几个。

  比如非洲那边,也可以多封几个。

  如此,就可以避免大权贵的封国和大明产生直接竞争。

  这个说辞也获得了父子俩的一致认同,毕竟作为皇帝,他们优先考虑的就是大明的利益。

  其次才是其它的。

  陈景恪的计划,怎么看都对大明最有利。

  -----------------

  蓝玉虽然不知道陈景恪的全盘计划,却也得到了两个有用的消息。

  其一,自然是明年朝廷会正式开始大分封。

  其二,出于某种考虑,顶级勋贵不在分封行列。

  出于对陈景恪的信任,他也没有问太多为什么。

  在他心里,朱元璋会骗他,朱标也有可能会骗他,唯有陈景恪不会。

  听到这里,他问道:“我可以将明年进行分封之事,透露出去吧?”

  陈景恪点头道:“可以,但最好不要大肆声张。”

  以大明现在的国力,收拾南洋不过是手到擒来。

  不论番蛮势力会不会对南洋大族动手,结果都不会改变。

  区别就是,他们动手了大明更加的师出有名。

  正事谈完,俩人就闲聊起来。

  说是闲聊,其实谈的也是国家大事,说的最多的还是军队建设。

  考虑到自己的大同世界即将问世,陈景恪透露了关于军队建设的下一步计划:

  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

  “军队上忠于天子,下保家卫国,护佑万民。”

  蓝玉疑惑的道:“这不会是你那大同思想里的东西吧?”

  陈景恪点头说道:“对,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有被正确思想指导,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军队,才能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

  “忠于天子,保护黎民苍生,就是最大的正义。”

  对此蓝玉保持怀疑,没有军功爵,要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谁踏马去当兵啊?

  他自己当兵,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跟随姐夫常遇春投靠了老朱。

  当时,但凡家里有十亩良田,能安生过日子,鬼才愿意去当兵。

  他当即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陈景恪笑道:“没想到,梁国公都学会思考这些问题了。”

  蓝玉也不气,说道:“没办法,天天和你们这些人在一块,就算不想思考都不行啊。”

  陈景恪摇摇头,解释道:“你说的都没有错,大家当兵首先想的就是博取军功,改变阶级。”

  “但个人的追求,恰好又符合正义,岂不是更好吗?”

  蓝玉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认:“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就这么着吧。”

  “回头你找都督府那边,让他们拿出具体的章程,我负责监督执行。”

  大明的新版内阁,职能与前世的政务院差不多,只管民政。

  军队方面依然由五军都督府管辖。

  五军都督府与内阁平级,直接效忠天子。

  原则上,有什么想要变革的,只需朱标下一道旨意就可以了。

  两人正聊着,仆人来报邱广安邱阁老来访。

  邱广安也算是常客,陈景恪也没多想就让他进来了。

  互相寒暄了几句,他就道明了来意。

  皇帝如此干脆的就给钱,是不是有什么大计划?

  陈景恪也不得不感慨,都是老狐狸啊,一点点异常就能窥探到不对劲儿。

  关于大分封的事情自然不能对他说,只是道:

  “大计划确实有,但具体情况现在还不好说。”

  所谓不好说就是不能说,邱广安尽管很好奇,却也没有追问,而是说道:

  “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地方吗?我提前做好准备。”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这个大计划需要迁徙大量百姓,粗略估计要迁走百万之众。”

  “让户部提前做好准备吧,切记不要走漏风声出去。”

  蓝玉马上就明白,这是为明年分封做准备。

  每个封国给数万百姓,足以将国家的架子给搭建起来了。

  有了这百万移民,同化南洋不过是时间问题。

  邱广安有些动容,竟然涉及到百万人的大迁徙,

  朝廷虽然一直在对人口结构进行微调,调整方向有两个。

  其一是人多的地方,往人少的地方迁徙。

  其二是蛮汉互迁,以达成民族融合。

  但一次性迁徙百万人,依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他情不自禁的开始思考,到底往哪里迁?

  西域?云南?辽东?

  这些地方都有可能。

  但他却知道,绝不可能是这三个地方。

  因为对于这三个地方,朝廷已经有详细的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可以了。

  没必要突然大动干戈。

  不是这三个地方,那是哪里?

  可惜,情报太少他分析不出来。

  既然想不出来,他也就不再多想,而是问道:

  “这次迁徙百姓,有什么标准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全部都要是汉人,不能只从一个地方迁人,将这些人打散安置。”

  说到这里,他又特意叮嘱道:“多准备点郎中和草药,一定要确保迁徙百姓的健康安全。”

  邱广安郑重的应了下来。

  哪里的百姓可以迁走,如何安置等等。

  提前做好准备,能节省很多麻烦。

  尤其是安置百姓,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种子、农具、一定的口粮,乃至耕牛、医药等等。

  一样做不好,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不过还好,大明对人口迁徙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

首节上一节523/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