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46节

  然后他就听到朱元璋说:“景恪,卷子来了,看完再出宫也不迟。”

  陈景恪一副无语的样子,说道:“陛下,您拿我当小孩呢,这么多卷子明天都不一定能看完。”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那就等看完了再出宫,我让人通知福清,这两天你不回去了。”

  陈景恪:“……”

  一旁的赵谦却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还是那位夏日可畏的太上皇吗?安平侯宠冠群臣,果然不是虚言。

  还好自己慢了一步,若是真的弹劾了他,恐怕落不了好啊。

  他赵谦虽然正直,但又不是不懂变通,自然不会当铁头娃。

  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暗暗侥幸。

  在他将试卷递上去之后,老朱就让他离开了。

  临出大殿的时候,他看到老朱在分配试卷。

  老朱、朱标和朱雄英一人一卷,最后一卷被直接丢给了陈景恪。

  后面他没敢多看,匆匆离开了。

  但心中却是复杂无比。

  所学告诉他安平侯在玩火,作为一个有操守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弹劾。

  这是对所有人都好。

  可……

  罢了罢了,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随他去吧。

  话是如此说,可心中还是觉得别扭,以至于回家之后饭都吃的不安生。

  他女儿赵芝察觉到异常,就关切的询问发生了何事。

  见到女儿,赵谦却心中一动。

  赵芝虽然不是福清公主小圈子成员,相互之间联系却很紧密,曾经数次合作过。

  和福清公主也算是相识。

  自己是否能通过她,劝告那安平侯一番?

  不论他听不听,自己也都算是尽到了本分。

  越想他就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将今日所见所闻,以及对陈景恪不尊礼法的担忧。

  最后说道:“你和福清公主有旧,若有机会当提醒她一二。”

  哪知道赵芝听后却笑了起来:“爹,您觉得以安平侯的智慧,想不到这一点吗?”

  赵谦耐心的道:“俗话说医不自医,安平侯自然是聪明的,可事关自己总会有疏忽的时候。”

  “况且他少年得志,难免会有些自傲看不清形势。”

  “为父这也是不希望他自误啊。”

  赵芝很是开心的道:“爹爹真是心善,不过女儿觉得您或许多心了。”

  赵谦没有因为她接连反驳自己生气,而是询问起缘由:

  “哦,不知你有何看法?”

  赵芝说道:“大明的情形与之前的朝代皆不相同,以前的老规矩很多都不适用了。”

  “就比如您担心安平侯未来不得善终,可是您想过没有,以他的功绩早晚是一方诸侯王。”

  “到时候离开大明,所有的问题就全都解开了。”

  赵谦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你看我都糊涂了,竟然把分封给忘了。”

  然后他欣慰的道:“芝儿长大了,都能替爹排忧解难了。”

  赵芝笑道:“也不全是我想到的,平日里与姐妹们闲聊,大家也讨论过国事。”

  “曾经就提起过安平侯之事,最终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他很聪明。”

  赵谦若有所思的道:“你和福清公主关系如何?”

  赵芝说道:“与公主倒是熟识,她几次想拉我去帮她做事。”

  “只是……我都没有答应。”

  赵谦自然知道女儿在顾虑什么,礼法束缚啊。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支持女儿抛头露面。

  倒不是觉得女人就该相夫教子什么的,而是怕影响到女儿的声誉,以后不好嫁人。

  不过今天的经历,却让他有了别的想法。

  时代不同了,福清公主整日拉着一帮子小姐妹做事情,必然是经过安平侯同意的。

  以他的智慧,这么做必然有极深的用意。

  虽然自己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跟着聪明人走,总是没错的。

  再说,自家女儿好像颇受福清公主重视,有她在还怕嫁不到好人家?

  想到这里,他就鼓励的道:“如果你想去,就去吧。”

  赵芝没想到会得到支持,惊喜的道:“真的?”

  赵谦笑道:“爹还能骗你不成,有福清公主照看着,爹也放心。”

  -----------------

  宫里,陈景恪被老朱强行拉了壮丁,拿着一卷试卷翻看起来。

  老朱扔给他的,正好是诸侯们的试卷。

  他翻开瞅了一眼,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这踏马写的是啥?

  找只蜘蛛蘸点墨水,放在纸上爬,都比这字好看。

  不过他也能理解,出身低微,靠军伍里卖命博取一个前程。

  哪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

  能写成这样,估计也是临时突击学会的。

  他仔细分辨,发现写的倒是还行。

  什么是国,什么是民,什么是君……这些问题都回答的中规中矩。

  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学了。

  冲这个态度,未来封国就很难出现妖魔化的事情。

  后面有治军的内容,他写的就多了。

  真可谓是扬扬又洒洒,显然是经验丰富。

  提到如何治理土人,他体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特色。

  杀伐果决。

  不听话的杀全家,听话的分土地教化。

  甚至还提出了一些针对土人的作战方式,可见他不是随便乱说,而是真的考虑过的。

  对于这些内容,陈景恪相当满意。

  这个人,适合掌握军事。

  至于国政……就他对国政的认识,还是让国相府暂管的好。

  第二份试卷,是代王朱桂的。

  只看了前三题,陈景恪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踏马的,老朱的基因真奇怪,那么多儿子要么是大才,要么是活畜生。

  没有平庸的。

  这个朱桂……就属于后者。

  他在试卷里直接就写了,百姓就是奴仆,官吏就是管家,君王就是一家之主。

  就这个认识,要是让他掌权,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陈景恪直接将试卷丢给了老朱:

  “陛下,这位……若非他是您的儿子……您还是自己看看吧。”

  老朱见他如此生气,也非常好奇,接过试卷一看,老脸不禁一红。

  这想法,怎么这么熟悉呢。

  肯定不能承认是和自己学的,只能装糊涂大骂道:

  “这个混账东西,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把他的封国取消了,先丢在国子监多学几年再说。”

  朱标接过试卷扫了一眼,也是眉头紧皱。

  换成以前,他或许会认为,先让朱桂过去当几天国主再说。

  如果实在不堪,再将他召回训斥。

  可经历了朱之事,他再也不会有类似的想法。

  就这种认识,去了封国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百姓呢。

  而且他还是亲王,国相府肯定是管不住他的。

  可是突然将他的封国取消,影响也太大了,换成谁都可能无法接受。

  必须得想个合适的借口才行。

  那么,什么借口呢?

  朱标将目光看向陈景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昏迷一段时日,又不伤他身体?”

第439章 他配吗

  让人昏迷又不伤身体?

  听到这话,陈景恪非常惊讶,这是朱标能说出来的话?

  不过马上他就明白缘由了。

首节上一节646/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