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86节

  虽然失败了,可那些官吏却非常高兴。

  这次可是把太上皇闹的灰头土脸,属于又一次重大胜利。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军方将领看向他们的目光,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而且在事后,抚慰使开始给各军讲述今日发生的事情。

  讲述过程中,难免会添油加醋。

  其结果可想而知。

  中下层官兵,对朝廷纷争本不感兴趣。

  可现在不一样了,你们这些当官的,竟然想骑在我们脸上?

  去踏马的。

  尤其是想到宋朝时期,文臣是如何欺压军方的,更是让将士们无法接受。

  一股针对文官的怒火开始酝酿。

  时间很快来到三月末,消失了数月的蒋秘密进京。

  同时带来的还有足足六口大箱子,里面全是孔家的恶行。

  只看了几页,朱元璋就气的满脸通红,牙齿咯咯作响:

  “咱真后悔,为何没早点将这群畜生杀光。”

  朱雄英更是一脚踹在箱子上,怒道:

  “这次绝不能放过他们,我要让孔家从此消失。”

  陈景恪深吸口气,也是出离了愤怒。

  他知道事情很严重,可绝对没想到能严重到如此程度。

  就说个比较轻的罪行。

  孔家的三少爷,最大的爱好就是架着马车在曲阜四处游荡。

  他当然不是没事儿瞎逛,而是为了方便干坏事。

  路上看到哪个女人有姿色,直接拖上车奸淫。

  侮辱过后一脚踢下车,继续去物色下一个。

  相比起来,被凌辱之后踢下车,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姿色不错的,或者有某个地方能让这个孔三少心痒痒的,直接就被拉走折磨到死。

  这还算是比较轻的那种罪行。

  比较重的,陈景恪都不敢往下看。

  放下手中的卷宗,他深吸口气,斩钉截铁的道:

  “孔家必须消失。”

第461章 杀驸马以正法令

  老朱虽然恨不得立即就下令将孔家灭族,但并没有失去理智。

  冷静下来之后,他立即给蒋下令:

  “去鼓动一些受害百姓,让他们来京告御状。”

  蒋回道:“臣已经联络了一百余户受害者,并将他们妥善安置。”

  “这就传令下去,将他们送入京中。”

  老朱正准备点头同意,朱雄英却说道:

  “不是将他们送入京中,而是让他们自己走过来。”

  “每户发一部《大诰》,让他们举着大诰,一路从曲阜走到京城。”

  “沿途要将声势闹大,越大越好。”

  “最好他们人还没到京城,天下都已经知道了此事。”

  蒋迟疑的道:“如此一来会不会打草惊蛇?而且沿途必然会有官吏阻拦……”

  朱雄英冷笑道:“就是要打草惊蛇,才好一网打尽。”

  “至于阻拦的事情……给他们规划一条路线。”

  “一条革新派和军转官能主导大局的路线,哪怕绕一点远路都无所谓。”

  所谓军转官,就是立有军功,并通过考核的将士转业成的官吏。

  是大明基层官吏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人在军队接受过相对完整的思想教育,又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对朝廷非常的忠心。

  对新政也是非常支持的。

  陈景恪敢顶着保守派的压力推行改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这些军转官在。

  这是当年王安石所不具备的条件,也是大多数变革者不具备的条件。

  而且文武天生不对付,这些军伍出身的官吏,往往和守旧派老官僚格格不入。

  双方矛盾非常多。

  这次百姓进京告御状,如果有保守派官吏敢于阻拦,就让军转官出来护送。

  而且谁出来阻拦,就直接将其写上黑名单。

  将来清算的时候,送他们全家去九泉下享福。

  倒也不能说替孔家求情的都是坏人,很多人确实人品不错,只是作为儒家门徒去维护孔家。

  然而阵营斗争不会管你是好是坏,参与了就做好死亡准备。

  对于朱雄英的想法,老朱自然是支持的。

  这么多人进京告御状,孔家和理学必然会有动作,到时候更方便一网打尽。

  陈景恪也认为这个办法不错。

  这次就是要堂堂正正,用道义将孔家消灭,将理学打倒。

  这样才可以确保他们不会死灰复燃。

  接到命令之后,蒋就再次出发。

  他要亲自去为这些喊冤的百姓保驾护航。

  他前脚刚走,老朱又下令召见了李善长:

  “百室你可以出发了……小心他们狗急跳墙。”

  “等事发之后,你可以以巡视为名,前往当地驻军那里。”

  李善长面容严肃,说道:“上位放心,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区区孔家又能奈我何。”

  之后朝廷大张旗鼓的,为李善长举行了送行仪式。

  他明面上的任务,是带领这几年被录取的进士,去曲阜参拜文庙。

  顺便祭祀一下孔子。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任何人怀疑。

  但暗地里的任务,则是防止孔家狗急跳墙。

  万一他们不当人搞杀人灭口,李善长能弹压的住他们。

  而且等朝廷这边决定对孔家动手,李善长也是最好的执行人。

  事实上,派李善长去并不是很合适。

  他是法家的人,身份上有点小尴尬。

  且地位太高了,不是孔子祭日之类的大祭,出动他显的有点大材小用。

  但要对付的是孔家,别的人去更不合适。

  总不能让徐达、傅有德这些人去吧?

  文臣里面,有这个能力,又值得信任的只有李善长。

  但这点小瑕疵,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儒家反而认为,这是朱元璋又一次低头服软的表现。

  陈瑛直接在私下聚会上叫嚣:

  “我们给的压力十足,太上皇扛不住了,才会派李百室去祭祀孔子,以此来安抚我等。”

  众人都兴奋不已,纷纷举杯庆祝。

  宴会过半,有仆人过来告诉他,左侍郎派人请他过府一趟。

  陈瑛很是疑惑,看着宴会上的宾客,也很是为难。

  不过他也知道,若没有大事左川不会在这个时候找他,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于是就起身向众人赔罪,然后匆匆前往左家。

  到地方之后,发现已经有七八个人在了,且都是理学派的核心成员。

  以前陈瑛是没资格进入这个小圈子的,自从上次在朝堂上正面硬刚李善长。

  事后又积极串联,博取了巨大的声望,然后才被这些人纳入小圈子。

  不过核心圈子几乎到齐,这让陈瑛更加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

  他悄悄观察这些人的脸色,有凝重的,也有兴奋的。

  这更让他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左川也没让他久等,直接就揭晓了答案。

  “驸马欧阳伦在陕、川走私茶、盐等物,数额高达数十万贯之巨。”

  “其家奴嚣张跋扈,动辄殴打巡检税吏,当地已经悲声载道……”

  陈瑛震惊的道:“此事可属实?”

  左川肯定的道:“蓝田县巡检不堪忍受屈辱,又闻听我等执掌道义,于是向我检举揭发此事。”

  “我派人去当地查证,已经拿到足够的证据。”

  陈瑛恢复了冷静,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说道:

  “不知左侍郎和诸位前辈准备怎么做?”

  左川大义凌然的道:“自然是将之公之于众,还天下一个公道。”

首节上一节686/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