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90节

  “饮胜。”

  然后众人就开始热烈的讨论,畅想起美好的未来。

  欧阳伦已经被杀十几日,太上皇没有采取任何报复行为,似乎默认了这一切。

  随着连续两期报纸的连篇报道,理学派正式坐上了道德的宝座。

  直到这时,他们才敢召开庆功宴。

  能来参加的,基本都是理学派的中坚力量。

  场面端是宏大,可谓是英才齐聚。

  将来必然能成为史书上最重要的聚会之一。

  一想到美好的未来,众人就忍不住兴奋。

  期间自然少不了分功。

  他们这么做自然不会是为了夸耀谁,而是有着利益目的。

  胜利了,要分赃啊。

  分赃的依据,自然是这次大事件里立下的功劳。

  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左川,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

  也是他率先发现了欧阳伦之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与他并列的,自然是两位内阁学士。

  为啥他们好像什么都没做,却能和左川并列呢?

  因为他们是内阁学士。

  这三个人的功劳,没谁敢否认,更没谁敢抢。

  但自他们三人以下争抢的就厉害了。

  谁干了什么,起了多大的作用等等。

  读书人吗,都好面子。

  他们自然不会自己吹自己,而是相互吹捧。

  或者一个派系内的人,联合起来吹捧派系领袖。

  如果只是吹捧自己还没什么,有些人吹着吹着就开始贬低别人,弱化他人的功劳。

  甚至直接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被抢功劳的人自然不愿意,开始反驳。

  前一刻还患难与共的战友,此刻却变成了竞争对手乃至仇人。

  互相之间吵的不可开交。

  陈瑛看着这一幕,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实则鄙夷不已。

  这群虫豸,难怪太上皇瞧不起他们。

  还没胜利呢,就迫不及待的庆祝,忙着分起赃来。

  但他自己都没发现,他心中其实被堵的有些不痛快。

  原因很简单,他是功劳被抢的最严重的那个人。

  在挑战皇权的时候,他不但冲锋在前,还积极摇旗呐喊,联络更多人加入。

  那会儿他是多么的风光。

  谁见了他都交口称赞,人人见了他都得称呼一声贤弟、兄长。

  就连两位内阁学士,都要喊一声贤侄。

  再看看现在,他成了酒宴上的透明人。

  除了少数几个人,基本没谁在乎他。

  究其原因,还是他地位最低,成就最小。

  当初也不过是个佥都御史,后来直接被罢官成了白身,学术上也没有什么贡献。

  说白了,没人会真的拿他当回事儿。

  大家只是拿他当炮灰而已。

  两相对比,强烈的反差实在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我是叛徒是间谍怎么了,你们也太无情无义了吧?

  说实话,当时他真的有些飘飘然了。

  那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大丈夫当如是也。

  他一度想背叛朱元璋,真的加入这群人。

  但一想到朱元璋的铁腕,想到锦衣卫诏狱,他就冷静了下来。

  即便如此,他心中也时不时的会想。

  若是当初没有答应太上皇,而是坚定的站在理学派面前,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这种遗憾没有了。

  这群蠢货,死到临头尚不自知。

  和这样的虫豸一起,怎么可能夺得大权。

  劳资真是有先见之明,早早就投靠了陛下……

  不,不是投靠,我一直都是陛下最忠诚的臣子。

  这样想着,他嘴角浮起一抹讥笑。

  事实上,场内不少人都在关注着他,对他的反应自然也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羞愧,有人愤怒,有人无所谓。

  当然,也有人嘲笑他只能装高雅。

  左川作为和陈瑛打交道最多的人,对他是非常欣赏的。

  尤其是对于他今天不争不抢,被人抢了功劳连反驳都没有一句。

  这种荣宠不惊的心态,着实让人欣赏。

  至于陈瑛的讥笑,在他看来太正常不过了。

  因为对于眼前这一幕,他也同样想嘲讽一番。

  不过作为领袖之一,他不能这么做罢了。

  想到这里,他赞道:“信圭真乃英才也,当重用之。”

  信圭就是陈瑛的字。

  坐在他旁边的刘、赵叔才,自然不会驳了他的面子,附和道:

  “我理学当广纳天下英才,如此方能长久不衰。”

  “陈信圭此次表现,正如其名字,忠信如玉。”

  如果陈瑛知道了他们所想,肯定会嘲笑不已。

  谁稀罕你们的欣赏。

  爷是保皇派。

  -----------------

  理学派在庆祝,老朱自然是清楚的,对此他毫无表示。

  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就将情报扔到了一边。

  和一群死人,没什么好计较的。

  “安庆呢,还在哭吗?”

  马娘娘无奈的道:“是啊,换成谁遇到这种事情,都会难过的,且由她去吧。”

  老朱却依然不肯善罢甘休,说道:“她还在怪咱?”

  马娘娘迟疑了一下,才点头说道:“过几日她会想通的,你别与她一般见识。”

  “呵……”朱元璋冷笑一声:“若非她包庇,欧阳伦能犯下如此大罪?”

  “不知反思,还要怪起咱来了。”

  “本来咱还想给她们母子留点产业,既如此也没必要了。”

  “人也别留在京城享福了,去凤阳守陵去吧。”

  马娘娘毕竟心疼女儿,劝道:“我就两个女儿……你先别急,过几日她自会想明白的。”

  老朱叹了一声,解释道:“你以为咱愿意如此?她也是咱的孩子。”

  “就算她犯下再大的过错,咱都能原谅她。”

  “可现在她不只是恨咱,连雄英也一块恨了。”

  “再放她在外面惹是生非,对谁都不好。”

  “等将来咱们都不在了,雄英拿她才是没有一点办法。”

  杀了?圈禁?

  名声还要不要了?

  放任不管?糟不糟心?

  马娘娘自然也懂这个道理,但还是那句话,这毕竟是她的女儿,只能重复那句话:

  “且先缓几日,看她能否想通吧。”

  老朱自己本就很犹豫,现在看着媳妇悲伤的样子,就更狠不起心了,说道:

  “好,咱再给她一些时日。”

  之后夫妻俩就谈起了目前的局势。

  “蒋那边你通知了吗,何时出手?”

  老朱说道:“已经动手了,想必这会儿已经在路上了。”

  马娘娘也恨恨的道:“是时候算一算总账了。”

  老朱点点头,正准备说话,突然听到殿外传来喧闹声。

  他眉头一皱,脸上浮出怒意,推开门看到远处有几个内侍再说着什么。

  于是喝道:“何事喧闹?”

首节上一节690/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