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94节

  曲阜向南虽然绕了远路,但邹县县令全秀善属于无帮无派那种,不会为了孔家不顾自身安危。

  且还有卢大壮接应,非常的安全。

  顺着新开挖的白马河就可以来到昭阳湖。

  可以从这里乘船前往洛阳,路程远了速度反而更快。

  关键是,这些百姓没有直接登船去洛阳,而是在昭阳湖畔停了五六天时间。

  每天都在向不同的人,讲述着自己的冤屈,以及此行的目的。

  作为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昭阳湖非常的繁华。

  十余万人生活在这周围。

  天南海北的旅人在此歇脚,每日在此停靠的周转的船只上千艘之多。

  短短几日,孔家在曲阜的所作所为就被传扬开来。

  等这些百姓登船后,也并不是直接去往洛阳。

  而是每逢大型停靠点,都会停下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然后这些事情通过旅人的嘴,传向天下各地。

  传言这东西,懂的都懂。

  传播过程中必然会扭曲夸大,很快孔家在曲阜吃人的流言都出来了。

  并且传播的人还信誓旦旦,赌咒发誓有百姓逃出来,正去洛阳告御状。

  要知道,大运河沿岸可都是经济重镇。

  而大城市的居民,更加关注政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最近大半年,理学派斗皇权不可开交,更是让百姓们对政治事件非常敏感。

  当状告孔家的事情传出后,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人相信,有人怀疑,有人干脆直接否定。

  还有人勃然大怒,认为是造谣。

  但不论信与不信,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产生好奇心。

  孔家作为圣人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旦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去收集相关信息。

  等到朝廷的官方通报下来,消息会传的更快,引起的轰动更大。

  -----------------

  曲阜百姓集体告御状的事情,先一步传到了洛阳。

  大家都不傻,马上就猜到了缘由。

  之前一直很失望的权贵们,都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太上皇糊涂了,而是挖好了坑等着那些人跳啊。

  有些脑子转的慢的,也从同僚那里得到了答案,不禁连连叫好。

  然后就是后怕,太上皇依然是那个太上皇,而且更加阴险了。

  还好这段时间大家都没有跟着整幺蛾子,否则下场堪忧啊。

  官僚集团是何等的震惊可想而知,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封锁消息,将那些刁民全部弄死。

  然而已经晚了。

  “现在全洛阳的百姓,都在谈论此事。”

  “码头上站满了人,都在等着那些刁民到来。”

  左川面色凝重的说道:“而且……”

  刘追问道:“而且什么?”

  左川语气艰难的道:“而且百姓皆认为,我等连皇子驸马都敢处置,定然可以为曲阜那些百姓伸冤。”

  所有人都失去了言语能力。

  好半晌,赵叔才说道:“好一招捧杀啊,好,好手段。”

  陈瑛气愤的道:“以如此手段对待臣子,非明君所为也。”

  众人都没有搭理他。

  什么手段不手段的,都这会儿了,你好计较这个?

  况且,这也是阳谋。

  赵叔才看了看众人,说道:“这一局是我们输了,现在就看太上皇想怎么收尾了。”

  众人表情各异。

  怎么收尾?

  之前被那么欺辱,这口恶气他肯定要好好出一出。

  以太上皇的性格,少不了要拿一些人头泄愤。

  问题是拿谁的头。

  没人敢开口说破这一点,因为说破的那个人,必然会被群起而攻之,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人。

  这种事儿,只能私下协商。

  被放弃的人,可能到死才知道自己被卖了。

  接下来就是勾心斗角时间。

  刚刚团结起来不久的理学派,瞬间就分崩离析。

  都恨不得对方替自己去死。

  于是,这场会议就到此为止了,大家各怀心事的离开。

  看着离去的众人,陈瑛眼睛里满是嘲弄,和太上皇斗,你们也配?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惶恐不比这些人少多少。

  之前他只是选择了支持朱元璋,却并不知道老朱会用什么手段反击。

  这些天心里也一直在琢磨,始终不得要领。

  现在终于知道了,却也被吓到了。

  真正的阳谋,而且还是必杀的那种。

  不过即便到了此时,包括陈瑛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老朱的反击手段。

  大不了杀孔家几个人,震慑一下其他人。

  再杀一些跳的比较厉害的官吏,打压一下儒家。

  他们并不认为,朱元璋会灭了孔家,更不会认为他会废掉理学。

  两日后,孔家家主来到京师,上表请罪。

  结果连皇城大门都没进去,就直接被锦衣卫拿走下了诏狱。

  接着,有几名官员上奏,询问皇帝准备如何处置此事。

  然后这些人也全部被下了诏狱。

  看着高坐御座之上,乾纲独断施展着雷霆手段的朱元璋,群臣终于意识到。

  洪武依然是那个洪武,之前不过是伪装罢了。

  现在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被洪武大帝支配的恐惧,重新浮上众人心头。

  朝野尽皆失声。

  平日里嚣张跋扈的纨绔们,都变得老实了起来,秦楼楚馆的生意一落千丈。

  官吏们皆深居简出,平日里最常见的文会,也全部消失。

  洛阳陷入了诡异的平静状态。

  但谁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一周后告状百姓终于来到洛阳城外,当日去迎接他们的百姓多达七八万。

  这些百姓高声呼喊,为他们壮胆。

  还有些人大声给他们出主意,去找某某某官员,他们才是青天大老爷。

  被他们点名的,十个有八个都是理学派大佬。

  这些百姓哪见过这种场面,先开始胆怯害怕,很快就感动的热泪盈眶。

  果然是天子脚下,首善之都。

  百姓们就是嫉恶如仇啊。

  对自己此行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他们并没有听别人的建议,去找什么大佬。

  而是直接来到承天门外,齐刷刷的跪下,双手高举《大诰》。

  钟楼之上,陈景恪和朱雄英一人拿着一个望远镜,看着下面的人群。

  陈景恪长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民心可用啊。”

  朱雄英兴奋的道:“想必这会儿那些人寝食难安了吧。”

  “听说他们还想着断尾求生?呵呵……真是天真啊。”

  陈景恪说道:“他们想过自己会死,但不会想到朝廷会抛弃孔家和理学。”

  “他们已经习惯了,天子要用理学治国,要抬举孔家收买读书人。”

  “却不知,时代变了。”

  朱雄英渐渐冷静下来,颔首道:“是的,时代变了。”

  “跟不上时代的,必然会被时代的车轮碾碎。”

  “你说……有一天大明会不会被时代碾碎?”

  陈景恪笑道:“怎么,看不开想追求万世不易之王朝啊?”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怎么可能,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我记得你很早就说过,没有万世不易之法,也没有万世不易之王朝。”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王朝也有兴衰交替。”

首节上一节694/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