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99节

  如果说影响力最大的,还要属最后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很多儒生无视孔家的恶行,竟然不顾朝廷禁令前往曲阜试图营救罪犯。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道义?

  你们到底是在追求道义,还是在追求权力?

  在民间,这篇文章坐实了理学派伪君子的标签。

  原本很多迟疑的人,也终于认同了这个道理。

  有人或许会说了,这就相信了?也太无脑了吧。

  然而这才是符合传播学规则的。

  传播学最大的规则是什么?

  两个词概括,简单、肯定。

  简单就是,传播的东西必须简单易懂。

  肯定就是,话语不能模棱两可,必须铁口直断,事情就是这样的如何如何。

  越是这样的话,传播的就越快,范围就越广。

  辟谣的话为何没人听?

  因为太复杂了,不利于传播。

  现在也是类似的道理,理学肯定有其长处,理学派好人也非常多。

  可你要是给百姓解释这个道理,他们听不听得懂且不说,主要是不爱听。

  他们更喜欢听简单、肯定的。

  理学派就是坏,因为他们包庇孔家。

  总之就是,老朱他们布了这么久的大局,在这一刻终于成了。

  理学开始被民间质疑否定。

  这篇文章还造成了一个后果。

  那就是很多读书人看到这篇文章,突然发现原来还能这么干。

  于是也加入了保卫圣人之后的行列。

  有些人是真的出于心中道义,去保护孔子后人的。

  更多人则是为了求名。

  这么大的事件,要是参与一下,那就是一辈子的资历啊。

  至于危险……富贵险中求吗。

  更何况,这么多人过去,难道太上皇还能都杀了不成?

  于是,前前后后有一万余人前往曲阜,保卫所谓的圣裔。

  在老朱的步步紧逼之下,刘等人也知道不能再拖了,于是给出了一份审讯结果。

  然后老朱当场发飙,拿出锦衣卫收集的证据,询问为何少了足足六成的恶行。

  刘等人给出了两个理由。

  其一锦衣卫多有夸大之言;其二负责审讯的官吏多有包庇,他们也被骗了。

  老朱被气笑了:“寡廉鲜耻至极,咱真是瞎了眼,竟被你们这些无耻之辈混入朝堂。”

  “陈瑛,你来告诉群臣,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之前逼宫的‘功劳’,陈瑛在理学派的保举下恢复了官职,有资格上朝了。

  刘等人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陈瑛?他背叛了?

  尤其是左川,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站出来的陈瑛。

  自己如此器重的后辈,竟然背叛了?

  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必须要想办法应对。

  陈瑛可是全程参与了他们所有的重大决议。

  于是,赵叔才出声说道:“陈御史,很多事情你可也是参与者,这条船翻了,你也难逃一死。”

  能当场说出这句话,可见他是真的慌了。

  陈瑛讥笑道:“赵学士何出此言?”

  “下官心中从始至终只有一艘船,一杆旗帜,那就是太上皇。”

  闻听此言,反应快的已经有所猜测。

  这人,是太上皇安插进来的?

  一旦产生这个想法,那陈瑛之前种种奇怪行为,都有了解释。

  而且,这也符合太上皇的做事风格。

  毕竟是能创造出锦衣卫的人。

  在理学内部安插一枚钉子,是很正常的。

  而且大家有理由怀疑,钉子不只是陈瑛一个。

  这让一众理学官吏,心中更加惶恐,总感觉身边谁都是可疑的。

  接着,陈瑛就将这些人的算计全都说了出来。

  就是断尾求生。

  孔家出几个背黑锅的,罪名能隐藏的就隐去,隐藏不了的就推到背锅侠身上。

  至于理学派官吏……

  让太上皇自己看着办吧,他处置谁谁就去死,不要攀咬他人。

  剩下的人,要照顾死者的家人。

  其实都在大家意料之中。

  然而这都是私底下的事情,是见不得光的。

  此时被陈瑛当众说出来,那就是欺君之罪。

  果不其然,老朱大怒:“来人,将刘、赵叔才、左川……全部下诏狱。”

  他一口气点了三十几个人的名字,全都是理学派在朝堂的中坚力量,也是之前逼宫的主力。

  一群锦衣卫冲入殿内,将这些人全部拖走。

  朝堂直接空出了一大块,群臣皆瑟瑟发抖。

  所有人都知道。

  杀戮,开始了。

第466章 族诛

  三十余人被下诏狱只是开始,接着锦衣卫四处出击,将京畿地带的理学官吏全部缉拿入狱。

  可以说,理学中的京官和京畿地区要员,全部被下狱。

  这也意味着,理学派彻底失去了中央代言人。

  一个学派,一旦无法在朝堂发出声音,那离没落也就不远了。

  儒家其他派系,则只抓了跳的比较厉害的领头人。

  剩下曾经参与过逼宫的人,则只是给予警告。

  所有人今年的考核一律是下等。

  按照大明律,连续三年考功下等,最轻降职,严重的会被罢官。

  而且三年内有一次下等,哪怕其余两年全是上等,也只能平调无法升迁。

  这意味着,三年内他们没了升迁的希望。

  对有志于官场的人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处罚。

  但所有接到处罚的人,却都放下了心中的石头,跪地叩谢皇恩。

  盖因,同罪不二罚。

  现在老朱给了他们考功上的惩处,就不会再给予别的处罚。

  意味着,他们的命保住了。

  宫里,看着这个处理结果,以及群臣的反应。

  陈景恪叹服:“太上皇的手腕太高明了啊。”

  “先是摆明了只针对理学,并对其余学派宽大处理,彻底将理学孤立。”

  朱雄英与有荣焉的道:“何止啊。”

  “这一手宽大处理,既得了人心,又确保了不会因为缺员太多,导致国家行政系统停摆。”

  “但考功下等,也决定了这些人三年内不可能升迁。”

  “那么空出来的职务,就和这些人无关了。”

  “朝廷可以光明正大的启用革新派官吏。”

  “此举过后,大明的官场面貌将焕然一新。”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道:“高,实在是高啊。”

  老朱被俩人吹的有些飘飘然,嘴角都快咧到耳朵后面去了:

  “这才哪到哪,当年咱将天下群雄戏耍的团团转的时候……你们是没见到啊。”

  一高兴,老朱就开始讲起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老年人吗,就有这个习惯。

  更何况他也确实不是吹牛,人家当年是真的牛。

  而且通过老朱的讲解,也能让人更加详细的了解当时的细节,以及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所以陈景恪和朱雄英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与皇帝一家子不同,外面依然是风声鹤唳。

  通过这种区别对待,大家都明白,太上皇这是冲着理学去的。

  理学是保守势力的核心,正是他们明里暗里的阻挠,导致第一次国家计划的全面失败。

首节上一节699/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