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16节

  柳芸娘回道:“大王英明,为了组建这支大军,脱脱迷失五丁抽三。”

  “这让他在金帐汗国人心尽失,如果失败将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对了,为了增加胜算,他还派出了使节联络各国,希望大家共同讨伐帖木儿。”

  “也派了使者来秦国,就在路上。”

  对此朱并不意外,这种决战肯定是能多拉一个盟友是一个:

  “帖木儿那边呢,他就没有任何反应?”

  柳芸娘回道:“有,帖木儿也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发出照会。”

  “要么帮他,要么中立。”

  “出兵帮他的,战后可以获得战利品。”

  “选择中立的,他可以承诺不会主动进攻对方。”

  “如果出兵反叛,那就等着他大军的报复吧。”

  “他也派了一支使节团来秦国,大概率是想稳住我们。”

  朱微微颔首,问道:“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

  柳芸娘笑道:“大王这是在为难属下了,打探情报我当仁不让,这种军国大事您还是与其他人商议吧。”

  朱笑道:“哈哈……倒是本王的不是了。”

  “你继续关注双方的情报……嗯,帮我联系忽格鲁特,并与之建立稳固联系。”

  柳芸娘疑惑的道:“您是想拉拢他?”

  朱说道:“我只是多做一手准备。”

  柳芸娘听出他不想多说,也就没有再问,起身告退。

  之后朱喊来李芳等人,将情况与他们说了一下,然后问道:

  “你们以为,我秦国应该怎么做?”

  汤兴奋的道:“不是早就说好了吗,趁双方大战,我们从背后灭了帖木儿。”

  朱顿了一下,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说道:

  “出谋划策确实有点为难你了,你坐下听着就好。”

  汤悻悻的坐下,智商又被鄙视了,可这确实是之前就说好的啊。

  怎么能朝令夕改呢。

  李芳正色道:“从战略上考虑,联弱击强是上策。”

  “只是脱脱迷失引入立陶宛,情况又不一样了。”

  徐膺绪疑惑的道:“立陶宛只有五万人,又是劳师远征,对局势的影响应该没那么大吧?”

  李芳说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安平侯一再提醒,要小心极西诸国和基教。”

  “这些年,我一直在收集关于那边的情报。”

  “从基教创立以来,极西诸国就陷入了持续不断的宗教战争之中。”

  “主要是基教扩张,蚕食其它宗教。”

  “十年前立陶宛宣布皈依基教,代表着极西彻底成为基教的道场。”

  “而立陶宛一直在觊觎着金帐汗国南部的土地。”

  “一旦他们成功,也意味着基教的势力进入,届时我们将直面基教。”

  朱非常满意,这李芳也算是锻炼出来了。

  虽然有陈景恪提醒,但若本身没有全局眼光,也看不出这些端倪。

  想到这里,他出声补充道:

  “立陶宛这支五万人的军队,是由条顿骑士团、教廷等势力拼凑而成。”

  “这些人最热衷于传教,他们组建联军的目的不言而喻。”

  “虽然我们不惧基教,但目前秦国处在起步阶段,没必要与他们陷入长久僵持状态。”

  “让金帐汗国将其堵在极西,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局面。”

  “而且也符合当初安平侯制定的驱虎吞狼战略。”

  所谓驱虎吞狼,就是利用伊教对抗、攻打基教。

  对这两个宗教,朱都不喜欢,更准确说他对所有一神教都没有好感。

  但相对来说,还是伊教更容易接触一点。

  首先,它虽然不支持祖先崇拜,却也没有明确反对,你祭祀祖先也不会真的有人把你怎么着。

  其次,它比基教更加具有包容性当然,只是相对而言。

  事实上,早期的基教更加极端,非我即敌。

  伊教更具有包容性,甚至允许基教在自己势力范围内自由活动,建立教堂等等。

  在文化上,伊教一度扮演着先进角色。

  比如现代图书馆就是他们创立的,现代大学也是他们摸索出的雏形。

  为什么后来他们变成保守极端的代名词了呢?

  因为落后了呗。

  落后又找不到新的出路,就会变得极端保守。

  至少在大明时期,伊教还未走上极端道路,基教才是极端和黑暗的那一个。

  一开始朱对陈景恪的许多计划,都不以为然。

  其中就包括驱虎吞狼计划。

  了解了这里的形势,以及伊教基教的情况,就只剩下佩服了。

  对于驱虎吞狼的计划,也是十二分的支持。

  当然,他之所以如此谨慎,最大原因还是不够强。

  如果秦国有大明的实力,什么基教伊教,统统平推过去。

  目前秦国没有这个实力,只能采用务实的做法。

  徐膺绪眉头微皱,说道:“我们要帮帖木儿?可是晋王那里怎么办?”

  朱说道:“无妨,老三平定西域需要数年时间,暂时也无力对帖木儿发起进攻。”

  “燕国虽然一统身毒,可内部依然没有完全平定,稳定人心也需要时间。”

  “帖木儿被脱脱迷失缠住无力他顾,正好给了他们时间。”

  徐膺绪想了想,确实如此。

  秦国用了五六年才有今日的局面,晋王和燕王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家都需要时间。

  而且原本的计划,也不是直接对帖木儿出兵。

  而是趁着帖木儿被脱脱迷失牵绊住无暇他顾,由晋王出兵拿下西域。

  秦王、燕王则出兵在侧翼进行战略威慑,减轻晋王的压力。

  等晋王拿下西域,燕王彻底拿下身毒,再三方出兵围剿帖木儿。

  所以,支持帖木儿和晋王攻打西域,并不冲突。

  这时,李芳面容严肃的说道:“我秦国也同样需要时间。”

  “别看我们现在鲜花似锦,实则强敌环绕。”

  “黑羊国的卡拉优素福野心勃勃,表面恭谨实则一直在觊觎秦国财富。”

  “这两年,其在秦国和帖木儿之间左右逢源,还收留了许多犹大。”

  “关键时刻必然会从背后进攻我们。”

  “西方的奥斯曼国,其君主巴耶塞特亦是雄主。”

  “前年在尼科(堡)要塞击败了匈、德、法等国联军,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海姆斯(巴尔干)。”

  “据闻,其对东方领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下一步扩张必然是冲着埃及或者我们而来。”

  “但不论他的目标是埃及还是秦国,我们都必须出兵。”

  埃及已经被大明视为口中肥肉,自然不容许别人染指。

  “而且我们内部也有隐患,波斯人已经分成两派。”

  “一派是我们扶持的阿扎萨派系,对我们比较恭顺。”

  “另一派是以原萨菲教团为核心所组成。”

  “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在沙姆地区定居,不会将这里让给他们的。”

  “认为我们在欺骗他们,故而对我们比较敌视。”

  “有线索表明,他们与黑羊国勾搭不清,关键时刻很可能会背刺我们。”

  “这些隐患,必须要趁着这次机会全部清除。”

  汤恨恨的道:“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真恨不得将他们全都杀了。”

  反倒是徐膺绪,目光闪烁的道:“我们真的要将这里让出来吗?”

  也不怪他这么想,秦国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五六年,人们早已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将来再迁走,谁舍得?

  而且安西高原虽然有天险可守,易守难攻。

  可水土比起沙姆地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发展潜力更是远远不如。

  所以,也不怪萨菲教团会认为秦国在欺骗他们。

  换成谁都会这么想的。

  众人目光都看向朱,他才拥有最终决定权。

  朱面色严肃,道:“连你们都不想走了,更何况是普通百姓。”

  “此事不能再拖了,必须趁此机会灭掉黑羊国,夺取安西高原。”

  这时有人小声道:“非让不可吗,将安西高原划给波斯人,还能让他们去攻打黑羊国,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少人出声支持,沙姆地区太适宜居住了。

  怎么能把好地方让给别人,自己住环境恶劣的地方呢。

首节上一节716/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