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5节

  对此他并没有采取什么特别行动。

  “让他去联络好了,最好将有异心的人全都勾出来,一并收拾了。”

  杨荣看着地图,说道:“大王,我以为咱们应该提前收缩兵力,应对接下来的混乱。”

  朱赞许的道:“能提前看到这一步,不错。”

  现在大明毕竟是外来者,兵力有限。

  如果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在各地驻守,反而会被各个击破。

  最好的办法,是放弃那些不必要的城池,将兵力收缩在一处。

  收缩兵力不是为了防守,而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正所谓,先收回拳头,打人才更疼。

  随着朱命令的下达,各地以屯田所为中心收缩兵力,不在轻易出战。

  西域那些部落不知道啊,还以为明军怕了,更加的嚣张。

  也有更多观望的部落跳出来,反对大明的统治。

  一时间,整个西域都掀起了反大明的浪潮,大明的屯田所就成了汪洋中的孤岛。

  身在喀什噶尔的黑的儿火者,别的多兴奋了。

  他觉得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反攻回去了。

  正面击败晋王朱,这是多么辉煌的战绩啊,想想他都觉得激动。

  不过他还是有基本理智的,目前大明一统天下已成必然,自己不可能逆转大势。

  等击败朱之后,就趁机向大明称臣纳贡。

  大明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想来会接受这个条件的。

  然而,他计划的虽好,可局势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他的掌控。

  所有来大明屯田所找事儿的部落,无不被打的丢盔弃甲,甚至有几家直接被全歼。

  上到部落首领,下到官僚权贵,几乎被一锅端。

  慢慢的,也就没人敢真的来捋大明虎须了。

  不少部落,反而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邻居。

  我觉得你家的羊挺肥的,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我觉得你家的地有点多,我帮你种一点。

  我觉得你媳妇挺漂亮的,想帮你……

  西域本就脆弱的秩序被彻底打破,陷入了全面混乱。

  各个部落开始互相厮杀,最初的目的已经没人在乎了。

  反而是大明的屯田所,变得非常安全。

  基本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过来找刺激。

  这个变化,让黑的儿火者目瞪口呆,然后跳脚痛骂。

  朱却一副早有预料的模样,说道:

  “西域本就族群众多,之前有察合台汗国压制,各部尚且纷争不断。”

  “现在没人管他们了,乱起来在意料之中。”

  杨荣敬佩不已,朱真的是将一切都算计到了,自己要学的还多啊。

  此时他也更加庆幸,当初自己选择了来西域。

  若是去了东海舰队,或许可以靠着灭亡日本的功劳,捞一个爵位。

  可这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

  只有来了西域才知道,原来世界还可以如此精彩。

  -----------------

  这种乱局持续了两三个月,大部落吃的脑满肠肥。

  与之相反的是,小部落就凄惨了,子女财物被抢、土地被抢,甚至整个部落都被兼并。

  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有个人站出来,为大家主持公道。

  不自觉的,大家的目光就看向了大明屯田所。

  啥?你说之前大明残暴,屠杀各部百姓?

  胡说八道,那分明是有人谋害大明子民,大明军队是为了保护百姓才这么做的。

  要不是有人谋害汉人,大明军队怎么可能会杀人?

  他们买东西都是付钱的。

  你见过哪支军队买东西付钱的?

  为了保护百姓,不惜掀起战争,这样的势力难道不更值得效忠吗?

  啥,你说当初我们为啥要站出来反对?

  别冤枉人,我们那是被裹挟了。

  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改变了对大明的看法。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间谍的身影。

  西州畏兀儿人阿力木江,他可是坚定的大明支持者。

  之后也一直带领自己的部下,追随朱的脚步。

  不过朱并没有让他上战场。

  这样的人才,就适合当翻译、带路党,同时也是最好的间谍。

  朱给他的命令就是,利用身份打入各部,收集各部情报,同时也引导各部向大明靠拢。

  西域越乱,阿力木江他们的工作就越好做。

  很多小部落,在他们的游说下开始投向大明一方。

  当这种部落多了,西域的舆论风向就开始变了。

  大家都在期盼,大明作为天朝上国能站出来终结混乱,还西域一个太平。

  看着桌子上的请愿书,朱问道:“你觉得,我们该何时动手?”

  杨荣自信的道:“还不够,他们还不够惨,再熬一熬他们为好。”

  朱摇摇头,说道:“你的目光还是太窄,只考虑到了眼前,没有考虑到全局。”

  “从西域一地来看,熬一熬他们确实更好。”

  “可拖的越久,黑的儿火者能积蓄的力量也就越多,后面打他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必须要一鼓作气将其歼灭,然后在回过头收拾烂摊子也不迟。”

  “且从整个安西大局来看,我们也必须要尽快稳定西域局势。”

  “毕竟,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了。”

  杨荣恍然大悟,碎叶川那边,晋王必须要尽快去接手。

  所以必须要尽快结束混乱,然后集中力量消灭察合台残余势力,打通前往碎叶川的道路。

  果然,自己看的还是太窄,考虑的太少。

  “谢大王指点,属下明白了。”

  但大明赶时间并不意味着就要妥协,就要对当地势力做出让步。

  恰恰相反,越是想省事,就越要行雷霆手段。

  将所有人都打怕了,自然就稳定了。

  只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那会儿大明还不知道具体的敌人是谁,无法做出针对性措施。

  胡乱出兵的下场,就是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现在就简单了,谁强就打谁,谁不肯跪下就打谁。

  那些爱好和平的、中小型的部落,成了大明的支持者。

  朱一声令下,屯田所里的大军出动,开始攻击离自己最近的大型部落。

  有本地部落提供情报和粮草,大明军队势如破竹,各地动乱之源纷纷被消灭。

  又三个月后,大明占领区域的动乱彻底平息。

  数十个大部落成为历史,十余万人成为动荡的牺牲品。

  明军用尸体,在各地堆起京观,以震慑当地不臣之人。

  随着一个个强大不可一世的部落,被摧枯拉朽般毁灭,西域各部族也重新拾起了对汉人的敬畏。

  紧接着,朱颁布了全新的规则。

  非常简单,就一句话:各部族不得相互征伐,违令者灭族。

  这么霸道的命令,并没有引起各部族的反感,反而让他们觉得本就应该如此。

  我们当初支持大明,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八月份,稳定了后方的朱再次集结大军,向黑的儿火者的老巢喀什噶尔发起了进攻。

  决定西域归属的最终决战,终于展开。

  整个西域各部族都在关注着这一战,是大明获胜汉人重回西域,还是察合台汗国绝地翻盘。

  这一仗,将揭晓最终答案。

  -----------------

  与此同时,大明内部的变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前面近二十年的变革经验,在这一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此大的变革,大明从上到下都处之泰然。

  先是中枢机构调整,然后省、府(州)、县……一级一级的改。

  围绕事儿建立的衙门,建立之初就让官民都感受到了便利。

  从官吏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清楚自己具体做什么工作,更加有目的性。

  而且只需负责自己那一摊就可以了,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压力也减轻了。

  处理事情的效率,自然也就提上来了。

  对于百姓来说,遇到事情知道找谁负责了,不用再和以前那般到处求人。

  遇到人浮于事的官吏,也有地方去投诉了。

首节上一节765/951下一节尾节目录